寒門文聖 第34章 徐府相邀
-
半個月後,隆冬的寒意徹底離去,初春的綠意佈滿全城
蘇硯家的小院裡的李花掛上枝頭,讓小院充滿生機
徐謙帶著女兒徐芷,輕車簡從地來到了蘇硯家的小院。
院內,蘇硯正坐在石凳上安靜看書,陽光灑在他身上,自縣試案首、遇襲風波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聲名之後,他似乎沉靜了不少
“硯兒。”徐舉人含笑喚道,聲音溫和
蘇硯聞聲抬頭,見是徐舉人和徐芷,忙起身行禮:“徐伯父,阿芷。”
徐芷看到蘇硯,眼睛一亮,腳步輕快地走近了些。
徐舉人看著蘇硯,開門見山地道明瞭來意:“硯兒,這半個月看你閉門讀書,用功是好的,但也需適當鬆弛。”
“府城永安那邊,徐家有幾處新增的產業,都是托你那火鍋和後續主意的福,生意頗為興旺。過幾日,我帶芷兒去一趟府城,讓她親自去巡視一番。”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蘇硯和女兒,繼續說:
“一來呢,是想讓你也跟著去散散心,府城風光與慶安不同,老悶在家裡也不是辦法。這二來嘛,”
徐舉人看向徐芷,帶著點無奈的笑意
“芷兒初次獨自擔起巡視之責,經驗尚淺。”
“你少年老成,心思縝密,那些產業點子又多是出自你手,若其中有何不足不妥之處,你眼光毒,定能一眼看出,也好給芷兒提點建議,替她掌掌眼。”
徐芷在一旁連忙點頭,帶著點期待看向蘇硯:“是啊,阿硯,爹說得對。”
“我一個人去心裡還真有點打鼓,有你在旁邊,我就踏實多了。再說那些鋪子,你最清楚該怎麼弄纔好。”
蘇硯聽著徐舉人的話,又看看徐芷懇切的眼神,心中微動。
他明白徐伯父的好意,既是為他排解縣試後積累的壓力和成名帶來的重負,也是給他一個轉換環境、放鬆心情的機會
他略一沉吟,便展顏一笑,對徐舉人和徐芷拱手道:“伯父安排得周全,能隨伯父和阿芷去府城見識一番,是硯兒的榮幸。”
“至於巡視產業、提些愚見,硯兒自當儘力而為,不負伯父所托和芷兒妹妹的信任。”
見蘇硯應下,徐舉人臉上的笑容更深了幾分,徐芷更是開心起來。
離開前,徐舉人拍了拍蘇硯的肩膀,語氣輕鬆:“那就這麼說定了。回去準備一下,過兩日我們便啟程。”
“正好,也順便看看府城的風光。”
看著徐舉人父女離去的背影,蘇硯站在院中,感受著春日暖陽,然後轉身進入房間開始收拾行禮
兩日後,蘇硯家門前
一輛掛著“徐”字燈籠、寬敞氣派的馬車在門前穩穩停下。
車簾掀開,身著錦袍、氣度沉穩的徐舉人,車簾掀開,身著錦袍、氣度沉穩的徐舉人
蘇硯早已收拾好行裝,站在院門口。
他的父母,蘇明孝和王氏,也站在一旁
臉上帶著不捨離彆的神情
王氏手裡還拿著一個小包袱,裡麵大約是些路上吃的點心或母親添置的小物件。
看到徐府的馬車,蘇硯快步上前,對徐舉人和徐芷行禮:“伯父,阿芷。”
徐舉人笑著點點頭,徐芷則清脆地應了一聲:“阿硯,早呀!”
蘇硯轉身,從母親王氏手中接過那個小包袱,又接過父親蘇明孝遞來的一個小書箱。
王氏看著兒子,忍不住又替他理了理衣襟,輕聲叮囑道:“硯兒,路上當心些,到了府城,要聽徐伯父的話,照顧好自己,也要…也要照顧好阿芷。”
蘇明孝也點點頭,聲音帶著樸實的關切:“是啊,硯兒,彆光顧著看書,該吃吃,該歇歇。”
蘇硯心中暖流湧動,認真應道:“爹,娘,你們放心,我都記下了。你們在家也要保重身體,爹少勞累些,娘也彆太省了。”
這時,徐舉人走上前幾步,對著蘇明孝和王氏溫和地拱了拱手,朗聲道:“蘇大哥,嫂子,請回吧。”
“外麵風大,此去府城,巡視產業、安頓事務,怕是要待上一段時間。”
“硯兒天賦卓絕,府試和院試在即,府城環境更便於備考交流,這一去,怕是得等到府試、院試之後才能回來了。”他語氣篤定,顯然是早已有了安排。
接著,徐舉人又補充道,語氣帶著保證:“至於硯兒的學業,你們更無需擔憂。”
“夫子那邊已有安排,過段時間他老人家也會動身前往府城,親自教導硯兒。”
“有我和夫子看著,硯兒在府城定會專心向學,安全無虞,你們儘管放心!”徐謙給蘇硯父母吃了一顆定心丸,打消了蘇明孝和王氏對兒子學業可能耽誤的最後一絲顧慮。
王氏聞言,臉上憂慮稍減,連聲道:“有徐老爺和夫子看顧,我們…我們就放心了,實在是感激不儘。”
蘇明孝也連忙抱拳:“多謝徐老爺費心!硯兒就拜托您了!”
“分內之事。”徐舉人笑著擺擺手,然後示意車伕將蘇硯的行禮搬上馬車。
蘇硯再次向父母深深一揖:“爹,娘,孩兒去了。你們多保重!”
“去吧去吧,一路順風!”蘇明孝和王氏揮手。
蘇硯這才轉身,在徐芷笑意盈盈的目光中,踩著腳凳登上了馬車。徐芷也緊隨其後,輕盈地鑽了進去。
徐舉人最後對蘇家父母點頭致意,也轉身上了馬車。他坐在車轅處,對著車伕輕聲道:“啟程吧。”
車伕甩了個響鞭,馬車緩緩啟動,車輪轆轆,向著府城永安的方向駛去
蘇明孝和王氏站在門口,一直目送著馬車消失在巷口
馬車平穩地行駛在通往府城的官道上。
蘇硯坐在坐墊上,目光透過微微晃動的車簾縫隙,看著外麵熟悉的街景漸漸被拋遠,讓他一時有些怔忡出神。
就在這時,一隻白皙的手端著一隻青瓷茶杯,輕輕遞到了他麵前。
杯口氤氳著嫋嫋熱氣
“阿硯在想什麼呢?”徐芷清脆的聲音帶著一絲關切,打破了車廂內的寧靜。
“多謝阿芷。”他道了聲謝,隨即一個念頭飛快地閃過腦海
這馬車行駛途中顛簸不斷,哪來的條件燒熱茶?
這個疑問讓他不由得端著茶杯,開始饒有興致地打量起這輛馬車內部。
車廂內壁和頂棚都包裹著厚實的深色錦緞,不僅美觀,更能隔絕風寒與噪音。
身下的坐墊異常厚實柔軟,即使行駛在略有顛簸的路麵上,也感覺十分平穩。
更吸引他注意的是,車廂側壁巧妙地設計了一些小巧的暗格和抽屜,顯然是用來存放旅途所需的物品
然而,他的目光最終被車廂角落的景象牢牢吸引。
徐謙正安然坐在那個位置,姿態閒適,手中同樣端著一隻茶杯。
但讓蘇硯瞳孔微縮的,並非徐舉人的悠閒,而是他身前矮幾上的佈置。
那裡並冇有尋常馬車裡取暖燒水必備的炭爐或火盆。
隻有一個造型古樸雅緻的紫銅小茶壺,正安靜地坐在矮幾中央的凹槽裡,壺嘴處絲絲縷縷的白汽飄散而出,其中茶水滾燙
壺旁,是一個同樣質地的紫銅小香爐,散發著清幽淡雅的香氣,瀰漫在小小的空間裡。
馬車行駛中不可避免的晃動,尤其當車輪碾過一塊稍大的石子時,車身明顯一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