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離後,得知廢物女婿的身份她悔哭了! 第12章 崔大人,你臉掉了!
-安鹿兒觀察楊玨的神色,今天如果不讓崔九齡駕車,這位爺估計就真的不進宮了。
女皇寵著,就是任性啊!
“咳咳。”
安鹿兒輕咳了兩聲,走到崔九齡身側:“崔禦史,陛下還在等著呢,要不你就委屈一下,給楊公子駕個車?”
“我堂堂從六品下給他駕車?”崔九齡滿眼錯愕。
安鹿兒冷笑著瞥了一眼,你是真不知道你惹了什麼人啊!
這位主兒是活閻王啊!
他現在隻針對你一個人,你就偷著樂吧。
要是針對你整個崔家,你連哭都找不著地方!
當年權傾朝野的賈家如何?
還不是被連根拔起?
就連先帝……嗬嗬,現在墳頭草都老高了!
安鹿兒是武皇身邊的老人了,雖然並不參與楊玨和武皇奪權篡位的事,但這些事他心裡都門清。
隻是秘辛之事,不可言說。
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他隻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他淡漠的注視著崔九齡道:“咱家從四品下,如果楊公子願意,我也能給他駕車!你一個從六品下,怎麼還擺起了架子?”
從六品下和從四品下,中間差了八級。
安鹿兒都這麼說了,崔九齡還能說什麼?
隻是他清河崔氏出身,自視甚高,如今折辱於楊玨麵前,氣的後槽牙都快被咬碎了。
“沈大人,勞煩你給楊公子另行準備一架車馬。”安鹿兒扭頭看向沈木風。
沈木風趕忙答應。
隻是心中難免疑惑,安公公一個從四品下的內侍,對楊玨似乎過分客氣了。
與前番他到沈家說的那一番話,好像有些格格不入。
沈木風冇開上帝視角,事件的來龍去脈少了關鍵的一環,所以他越看越糊塗。
隻覺得楊玨身上的這一潭水深不可測。
莫非安鹿兒前番提醒他們的那幾句話,根本不是他理解的意思?
……
馬車已經準備好了。
停在沈家門口。
在安鹿兒的注視下,崔九齡執著馬鞭,飽含屈辱的上前。
楊玨忽然掏出一枚銅錢,丟到崔九齡腳下:“崔大人,你東西掉了。”
“什麼東西掉了?”崔九齡下意識的彎腰。
楊玨一躍而起,踩著崔九齡的後背,跳上了車,慢悠悠的道:“你臉掉了!”
崔九齡被他一踩,整個身體立時撲倒。
那張由於敷粉而顯得白皙的臉龐,也重重的跟地麵來了一個親密接觸。
站在門口觀看的提親隊伍,以及沈家眾人,一時之間都瞪大了眼珠。
惡劣!
太惡劣了!
一介草民,竟敢如此侮辱朝廷命官。
“小人!”看到崔九齡受此淩辱,沈夢魚不禁暗罵。
崔九齡狼狽的從地上爬起來,嘶吼道:“楊玨,我誓殺汝!!!”
楊玨冇有理會他的歇斯底裡,掀起車簾,淡淡的道:“煩請崔禦史為草民駕車!”
崔九齡眼睛都冒出了火。
咬牙切齒。
……
在安鹿兒的帶領下。
楊玨和崔九齡一路來到上陽宮。
大殿之上。
武皇質問:“楊玨,你好大的架子,朕兩次派人請你,你何故姍姍來遲?”
楊玨叉手回稟:“陛下,草民何故來遲,那就得問崔大人了。”
武皇將目光投向了崔九齡。
崔九齡慌忙跪地:“臣該死!”
“朕未曾召你,你所來何為?”
“臣來請罪。”
武皇有些疑惑。
安鹿兒近前,在武皇耳邊低語了幾句。
武皇瞭解了來龍去脈,猩紅的唇角微噙一抹笑意,又莞爾的看了楊玨一眼。
真是胡鬨!
都二十了,怎麼還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你是把清河崔氏的臉踩在地上摩擦啊!
武皇定了定神,威嚴畢露:“崔九齡,朕問你,你攔楊玨車駕之時,可知他是奉旨進宮?”
“臣臣……”崔九齡緊張的舌頭打結,“臣見他一介草民,以為他說謊……”
武皇打斷了他的話,說道:“也就是說,你明知楊玨奉旨進宮,依舊將他脅迫綁架,是也不是?!”
“臣該死!”崔九齡磕頭。
“你身為侍禦史,可知十惡之六是何罪?”
“是……大不敬之罪。”
“罪當如何?”
“當……處死!”崔九齡牙齒都開始打顫了。
武皇語氣稍緩:“念你祖父對社稷功勞甚多,朕也不忍將你處死,暫且免去你的官身吧。”
“啊?!”
崔九齡滿臉驚愕。
整個人像一攤泥一樣,癱軟在地。
來時,他還抱著一絲僥倖,畢竟他是清河崔氏的子弟,而楊玨隻是一介平民。
武皇多少會看清河崔氏的麵子,訓斥幾句也就罷了。
結果直接被罷官了!
……
崔九齡被驅逐離宮之後。
楊玨跟隨武皇來到上陽宮的花園。
“此次罷了崔九齡的官,隻怕崔家將會視你為敵。”武皇側目盈盈看著身邊的楊玨,“以後你怕是麻煩不斷了。”
“陛下不是一直想要打擊門閥世家嗎?”
“這些世家把持朝政,勢力盤根錯節,哪有那麼容易拔除?”武皇有些心力交瘁的歎了口氣,“朕有意想要提拔寒士,對抗世家,卻屢屢受挫。”
頓了頓,武皇又看向了楊玨:“多虧了你,創造了糊名法,否則這次科舉上來的那些人,也得是世家子弟。”
之前,武朝雖有科舉製度,但並不糊名。
所以科舉也不公平。
考生的姓名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卷麵上,所以十之**錄取的都是世家子弟。
糊名之後,考生不憑家世,都憑真實水平,因此這才讓武皇錄取了一部分寒門子弟。
不過楊玨深知,這些寒士在朝中冇有什麼背景,想與世家對抗,眼下還有些力不從心。
也正因為冇什麼背景,他們隻能以武皇為背景,所以還算忠心。
“清河崔氏,支脈甚多,武朝的崔氏隻是小宗,大宗則在燕朝,這纔是讓朕擔憂的啊。”武皇微微蹙起了兩道黛眉,“朕若動了小宗,大宗豈會袖手旁觀?”
武朝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東邊則是實力更強的王朝:大燕。
清河崔氏等於分頭下注,大宗留在燕朝,小宗留在武朝,未來不論誰得天下,崔氏都能屹立不倒。
曆史上很多世家都是這麼做的。
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魏蜀吳都有他們的人。
穿過一條曲徑,花園深處出現了一座宴台,武皇早已命人準備好了酒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