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青影 第 23 章
-
細說榮府引經據典湯舉人皺著眉聽著劉姥姥說話,心想這高門大戶果真內裡錯綜複雜,人情往來盤根錯節。
劉姥姥喝了口熱湯,接著說:“這府裡的高牆砌的又不似那前塘李家兄弟,我進的後門入的是二老爺的府裡,那麵積也著實比隔壁大老爺的北院委實大了許多的,二老爺這邊的正廳據說都是雕梁畫棟的,北院裡長出牆外的枝條都繁雜無人打理,老太太要是疼幺兒也不是這麼個疼法啊,雖說十個手指頭有長短,但手心手背也都是肉啊,這長子分的也忒少了些。
也不知道怎麼他家居然次子住著正堂,太夫人也是跟著次子過活,把長子給分了出去,這要是在我們鄉下村裡,那長子不得被人戳死脊梁骨啊,這大不孝啊,怎麼朝堂的大人們不計較這個嗎,當年狗兒的祖父可是成天愁被人給告小狀,穿小鞋呢。
”王狗兒介麵感歎道:“一入侯門深似海啊,這勳貴人家內裡的彎彎繞繞和條條框框的,我們這些小門小戶怎麼理得清呢。
”湯舉人聽了王狗兒的感歎反而笑了,說:“這條理和人情還真不難,聽我給你們細細分說。
”桌上的幾人紛紛豎起耳朵來,靜候湯舉人的講解。
湯舉人放下筷子,拿起摺扇,好似說書先生,青兒眼睛亮晶晶的看著先生,飯都不往嘴裡扒拉了,湯舉人思忖了片刻,摺扇在掌心一敲,說道:“這榮府的關係,我聽你們說下來,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卻是複雜。
”轉頭對著王狗兒和說:“你之前說這榮府的大老爺賈赦,字恩侯,襲了一等將軍,可對。
”王狗兒點頭稱是。
湯舉人回道:“那就對了,這世家大族都很是講究,男子有四種代稱。
第一個就是名,這個是家族代表輩分昭穆尊卑的,赦和政,取了文字輩,他們家其他同輩的應該也是這個文字輩,排字的規矩,各家族都各有不同,有些一出生就便有了名,有些需要年長些,等孩子立住了,論了齒序後纔有名,這個每家的規矩也不同,有些七歲,有些十歲,有些十二歲,這名由家族請示了長輩才能取,因為還需要避諱宗族內長者的名諱,萬一衝撞了可不好,還得重新起名。
”劉姥姥一拍大腿說道:“我遇著府裡的下人有提到府裡有位叫蘭哥兒的小少爺,想來這小一輩的應該從的就是草字輩了。
”湯舉人:“蘭,草字輩,那想來榮府的規矩是出生不久就給早早的定下名了。
第二是字,《禮記·曲禮》有雲:男子二十冠而字。
這個字是男子二十歲及冠成年時候,由親近的長輩賜字,族中的長輩,或者傳師授道的師長皆賜字。
不過王侯將相有些也會提早一些年歲取字,代表希望孩子能早日繼承家業,承擔家族厚望,承祧族內希冀,望支門庭棟梁。
長者賜不敢辭,這字也就一個,彆無他字。
親近之人,一般就喊對方的字,而不喚名,名諱用在正式場合,例如科舉,庚帖,婚書之類。
這賈赦,字恩侯,應該是皇恩得的爵位,我朝是降等襲爵,世襲罔替的爵位並不多,公侯伯子男,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雷霆雨露皆為君恩啊。
第三就是號了,這號比較隨意,號多為自取,且可取很多的號,許多書畫名人的字號就許多。
之前水運北上之時,金陵路過偶遇一地主官,那人便是彆號雨村,倒是和這榮府同姓,不過那人姓賈諱化,想來應不是榮府中人,無甚淵源,畢竟我聽聞過先代寧國公名諱,喚作賈代化,那主官冇有避諱長者名諱,想來並不是賈氏族內子弟。
第四就是官職了,現任的嚴閣老,索相,我之前打聽在長安城裡廣文館的梅博士,這種一聽就知道是說的誰了,官場上都是稱呼職位職務的,特彆是一家子有時候幾人任官,分不清對象,用這種最好不過,因為吏部有個規矩就是不會放一個衙門裡做事的,是為了避嫌,防止結黨營私。
”王狗兒聽了:“那長子襲爵不是應該的嗎,長子長孫支應門庭,承繼祖宗香火。
我家以後就是我兒子板兒。
”王狗兒一臉期許的神情看著兒子,一邊說著,一邊摸了摸旁邊一個勁吃飯的板兒的頭。
“可是,這長子怎麼襲爵了,卻被分出去住了更小的房子呢,《刑統律例》上不是說諸子均分的嘛,長子不說均分家產,也應該住的主屋啊,有道是長兄為父,長嫂如母,榮府豈不是倒反天罡了,這有違人倫剛紀,禦史和言官不會彈劾他家嗎?”王狗兒困惑的眼神看著湯舉人,表示不理解榮府內這什麼情況。
“先生,你給我們好好說道說道,到底怎麼回事啊。
”湯舉人故作神秘的笑了笑,接著繼續解釋:“這賈赦應該是及冠前取的字,當時二十歲之前就承襲了祖上的爵位。
那些個大戶人家為了家族枝繁葉茂,傳承香火,大多還會娶妻納妾,想來這二老爺賈政應該是嫡出,雖然齒序行二,卻是這榮府的嫡長子,因此才能居住正房。
賈赦雖為長子,應該是個庶出,占了年紀的優勢,承襲了爵位,這爵位至今冇還給二房,如若猜的不差的話,應該並不是借襲。
”劉姥姥訝異道:“啊?!感情這兩兄弟居然不是一個媽生的。
怪道,太夫人和二房老爺一起住,府裡的人都覺得正常。
”王狗兒想的卻不是這個,急著繼續問湯舉人:“先生,何為借襲,那長子怎麼能藉著年紀而襲爵了,這不是枉顧嫡庶綱常嗎,《刑統律例》不是還寫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嗎,這二老爺賈政既然是嫡長子,哪怕齒序行二,那也應該是賈政襲爵纔是,怎能應該長兄賈赦年齡占了長而襲爵呢,怎可如此行事。
”湯舉人孜孜不倦的給眾人解惑,道:“《刑統律例》寫的並冇有錯,的確如此,諸子均分如此,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亦如此。
宗室襲爵同勳貴襲爵還略有不同,然《戶部則例》曰:宗室襲爵之製:凡宗室襲爵,必以嫡長為首,庶子次之。
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立為世子,冠服視一品;嫡長孫立為世孫,冠服同。
郡王:嫡長子為世子,嫡長孫授長孫,冠服視二品。
諸子授鎮國將軍,從一品,降級以襲。
例外:親王無嫡子,且薨時年未五十,庶長子可立為世子。
儲君繼位,郡王或進封親王。
”王狗兒插了一句道:“對嘛,這不還是有嫡立嫡,無嫡才立長嘛。
”“親緣限製:嫡子優先,庶子次之;親疏有序,近支先襲,遠支後及;無嗣者,以同宗近支繼之。
但無論宗室還是勳貴襲爵,都對襲爵的年齡做出了限製要求:襲爵者須年及十五,冠禮後方可承襲;幼子未及齡,暫由近親攝事,及齡則正位。
這便是借襲,而借襲者承爵後,須待幼子成年後歸還,而賈赦未還,想來爵位並非借襲,而賈赦襲爵的時候,弟弟賈政應該還未及十五。
襲爵之製,親緣為本,年齡為綱,考覈為輔。
凡承爵者,必遵禮法,以彰國威。
任何和爵位相關的事,無論好壞都是皇恩,無論賜爵,封爵,襲爵,削爵,停爵,借爵皆是皇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啊。
”湯舉人說完,端起熱茶,一飲而儘。
王狗兒聽了湯舉人分析的條例,思索了很久,好一會兒才消化完講的內容,但是仍然不死心的問,王狗兒腦子有些卡死在照搬的教條裡,繼續問湯舉人:“我也不好去榮府細問情況覈實,可有其他旁的佐證。
”湯舉人見王狗兒還不信,無奈道:“有,前朝的嘉靖帝,當年嘉靖就是生父興王薨逝之時,年僅十一歲,未及十五,以興王的嫡出次子,且獨子,封王世子,代理興王府,興王薨逝三年多之後,以正德帝遺詔直接入繼大統,是以,嘉靖帝一日都未承襲過生父興王的王爵。
而我朝律例條則泰半都承襲前朝。
”王狗兒望著湯舉人,臉上最後一絲疑慮也煙消雲散,隻剩下滿心的服氣。
此前圍繞貸牛還款、田地契約的那些糾結和謀劃,也都是湯舉人一番拆解分析,竟變得豁然開朗。
湯舉人不僅點透了刑律條則裡的關鍵條款,還能結合鄉裡的實例,引經據典說得條理分明,連那些晦澀的字句,經他一解釋都變得通俗易懂。
王狗兒不由得暗自感慨:果然是讀書人見多識廣,能閱微知著啊!自家書櫃裡明明也收著幾本祖傳的刑律抄本,少時也翻看過不少,可那些條文在他眼裡不過是死板的條條框框,怎麼也想不到能和當下的實際聯絡起來,更談不上融會貫通。
可湯舉人不一樣,信口拈來相關條規,把其中的關竅、利弊說得明明白白,平日裡給王家出謀劃策的,既點出了風險所在,又給出了穩妥的應對法子。
這般見識和本事,真是自己拍馬也趕不上的。
想到這兒,王狗兒看向湯舉人的目光裡多了幾分敬佩,也越發覺得,能和這樣的讀書人相交,是自家的福氣,想來湯舉人在自家估計也呆不長久,不會久困在這鄉下的小院之中,自有他的去處,此為後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