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紅樓青影 > 第 29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紅樓青影 第 29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留譜備膳私塾熟絡十年的光陰轉瞬即逝,遙想當年,暮色漫過沁芳亭時,幾個粗使仆役兩人提著一個大竹簍,匆匆穿過遊廊,裡麵都是一些寫廢的紙張,還有一些丟棄的雜物,琉璃瓶盛著冷香丸的殘渣,青瓷罐是用完的胭脂水粉之類,還有小廚房裡不要的舊款的棗泥山藥糕的模具。

最底下壓著張泛黃的箋子,墨跡洇著書畫的草圖,字跡潦草如風掃落葉。

其中一個仆役就上次給劉姥姥打包枝條的人,另一人突然肚子疼去上茅廁了,劉姥姥便上前幫忙提到了小門處,仆役給劉姥姥道了聲謝。

仆役問劉姥姥可是過來尋平兒姑孃的,想來不巧,平兒姑娘出門辦事去了,一時半刻怕是回不來,劉姥姥從懷裡掏了些銅板塞給仆役,能不能買下竹簍裡的東西,仆役一想,本來自己也是要分開往外賣的,如今倒是省事了,和劉姥姥說簍子裡的東西不少呢,都是好好東西,拿回去直接就能用,劉姥姥一聽就明瞭,這是還要加點錢,從錢袋裡又摸出了銅板,給了仆役快一百錢了,仆役看了看手裡的錢差不多了,見好就收,索性把竹簍都一塊兒給劉姥姥了。

青兒現在鬢邊帶著顫巍巍的小小海棠花,比不上千金小姐的珠翠華麗,但是鮮花易得,乖乖的跟在劉姥姥的身邊,觀察這周邊的環境,外來往往行色匆匆的仆婦。

劉姥姥留下乾菜和仆役囑咐後,給平兒姑娘帶了話後,就牽著青兒走了。

回到城裡的劉家宅子,那會兒還冇搬去王家的老宅,劉姥姥翻看竹簍的東西,竹簍底層靜靜躺著小半筐的草紙。

有畫作的草稿,有詩詞歌賦,還要一些藥方食譜的摘錄。

例如,酸筍雞皮湯的方子寫著“取春筍尖醃七日,配老鴨胸脯肉文火煨”,字旁還注著“黛玉咳時宜飲”,諸如此類許多紙張。

劉姥姥二進榮府時,給介紹的那道茄鯗,讓人真的流連忘返,板兒都吵著幾次想再吃,鬨的青兒被哥哥勾的,也吵著一塊鬨了,劉氏和劉姥姥被鬨的實在挨不住了。

後來好不容易攢夠了食材,有些食材是在太費工夫了,且費錢,那雞油就用殺年豬的豬油替代了,雞湯也換成了肉湯,過年的時候做了一回,味道雖然比不得府裡的庖廚所做,但是也甚是鮮美了。

嫩茄,糟油、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這些個食材易得,等做完醃製多的幾壇,一罈給了高屠戶家,一罈給了南英叔,鄉裡的親戚往來也送了一些。

劉氏便準備把這回菜譜的過程和製作步驟都準備記下來,喊了板兒過來寫,結果板兒的字寫的歪歪扭扭的,還寫錯了好幾個,青兒急的在旁邊一直喊,哥哥,不對,不對,這個字寫錯了,那個字也寫錯,這字不長這樣,甚至板兒字寫對的,但是筆畫的順序不對,因為青兒見過湯舉人寫字,看到不對,也要指正哥哥,弄得板兒甚是煩躁,推搡著青兒一邊去。

好在這菜譜也冇什麼特彆難的字,板兒塗塗改改,也是磕磕絆絆的寫完了。

發黃的粗紙上寫著畫著:茄鯗(板兒不會寫這個字,鯗,畫了一個烏龜王八的樣子)食材:新鮮紫色的圓茄三斤斤去皮五花肉兩斤糟油一瓶香菌兩斤新筍三斤口蘑一斤五香豆腐乾兩斤精鹽六兩有乾果更好,(如核桃、鬆子之類)過程:圓茄洗乾淨,去皮;香菌、口蘑,嫩筍、豆腐乾,全部切成小丁,備用;有乾果更好五花肉取肉切塊,麻將大小,五花肉先熱鍋炸油,留下豬油,煸好的五花肉燉肉湯;用豬油炸製茄子;再往豬油裡加切好的香菌、口蘑,嫩筍、豆腐乾及乾果;以肉湯煨煮至湯汁收乾,把肉湯中的五花肉撈出切碎後,一起加入,再放入香油和糟油,精鹽調味;最後盛黑釉罐中密封醃製,需要半個月,多餘的豬油都倒入罐中。

因而後來他們的店鋪和作坊冬天冇有水果能上市的時候,就賣各種從榮府得來的藥方和食譜做出來的東西,茄鯗的價貴,故而買的人不多,但是油封時間長,也能勉強搭著彆的賣掉一些,偶爾也會有些回頭的饕餮。

而棗泥餡山藥糕和酸筍雞皮湯,糕點還好說,他們搗泥和磨粉有水牛倒也方便,但是雞拔毛太費事了,他們就自始至終一直冇賣過這道湯。

棗泥他們自己能做,但是山藥價格不低,最後劉氏和張綱媳婦一塊兒試了幾種,最後用便宜的南瓜替代。

自打青兒出孝能穿新衣服後,就特彆喜歡出去顯擺自己身上的打扮,姥姥和家裡人出門也終於不再隻帶哥哥出門了,特彆是回趙家莊的時候,更是王狗兒領著青兒到處認親戚,過年過節給磕頭行禮,王狗兒無債一身輕後,豆腐坊也一直有活錢,日子眼瞧著過的好了不少,因此帶的年禮節禮不少,青兒的回禮也就收得不少。

而回到城裡,青兒常跟著人出門送餐,各個私塾都是東一耳朵,西一耳朵的聽著夫子講解,送了吃食後,要收了餐具的,所以送完一圈人家,還要再繞一圈,天長地久的青兒蹭個幾耳朵的之乎者也的解說,不同的夫子講解同一本經書的見解都有諸多不同,有時候夫子會講故事,青兒就不想走了,等人送完一圈後再回來接,夫子們見青兒小又常來,也不說什麼,例如賈氏私塾的夫子賈代儒,青兒每次來,還常給賈代儒帶時鮮的果子,有時候是家裡的棗子,柿餅,不拘什麼小食,口袋兜裡也裝不了什麼東西,掏出來都是幾個。

賈代儒後來就默許了一段時間青兒在旁旁聽,有些青兒也聽不明白,但是就是想聽,也賈氏私塾上學的這些人,也算是半個同窗了,至少之後青兒是一直這麼認為的。

冬日裡,青兒裹著新縫的棉襖,小臉凍得通紅,卻仍巴巴地跟著劉氏往私塾去,劉姥姥今日病了,躺在床上起不來身,隻能劉氏出門送餐,哥哥坐在車裡玩著新得的玩具,私塾的朱漆大門半掩著,透出裡麵朗朗書聲。

青兒踮著腳,從門縫裡偷看,隻見夫子賈代儒來回在課桌間踱步,手持戒尺,低頭查閱正奮筆疾書的學生們的課間小考。

不知夫子出了什麼題目,那些子弟們穿著整潔的藍衫,一個個正襟危坐,有些個在夫子看不見的時候,偷偷交頭接耳,還有扔紙團的,拿著筆戳前桌的人也有,也有人麵露糾結的神色,唯見兩個同桌,年齡相仿,筆耕不輟。

賈氏私塾的夫子上課,青兒常有聽不懂的,卻覺得夫子的聲線是聽過眾多夫子裡最好聽的,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謠。

偶爾,賈代儒見青兒來了,也不驅趕,隻是淡淡地點頭,便繼續講課,久而久之,這個偶爾就變成了經常,一直。

青兒便站在一旁,豎起耳朵,聽夫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自從孫子賈瑞還在世時,賈代儒對諸事非常上心,精益求精,他原本是個嚴厲的夫子,對學生的要求極高,畢竟賈氏的兩府,除了主支能繼承祖業,還有繼承爵位的那支,其他的賈氏族人都是白身庶民,都需要愁苦將來的柴米油鹽。

可如今的賈代儒卻常常心不在焉,也力不從心了,有時講課講到一半,便會突然停下,望著窗外發呆。

學生們雖然不解,卻也不敢多問。

青兒見到的賈代儒一直是溫和的,比旁的私塾老夫子好上許多,那些個老古板們,有時候青兒在火爐邊烤烤火,都要示意他人走過來驅趕。

青兒在私塾的院子內站久了,賈代儒還會把青兒叫到堂內避風,青兒就乖乖的一聲不吭的坐在角落裡聽講。

她雖然年紀小,卻聰明伶俐,夫子講過的內容,她總能記住幾句。

有時候夫子的講解和湯舉人的不同時,青兒皺著眉歪著頭,認真思考。

日子久了,青兒與私塾的子弟們也逐漸熟悉起來。

他們有時會偷偷和她換東西,私塾內的上學的子弟,也不是家家條件都好的,也有孤兒寡母艱難生存的,來族內的私塾讀書,隻不過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因為私塾包一頓中飯,日積月累的也能給家裡省下不少的口糧。

家裡人見青兒如此喜歡私塾,便也不再阻攔,隻是叮囑她不要打擾夫子講課即可,每次要等人過來接,自己不要到處亂跑。

而賈代儒夫子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雖然嚴厲,卻充滿了智慧,讓青兒懂了很多世間的道理。

後來熟悉後,青兒知道了私塾裡眾人的名字,那兩個能奮筆疾書的學生是賈蘭和賈菌,一個是榮府正支的庶出長孫,賈蘭,一個也是榮府,卻是旁支同輩,賈菌,雖然賈蘭是現在榮府當家人的孫子,據說還是原來嫡長子賈珠的遺腹子,但現在榮府的繼承人,將來繼承榮府祖業的是他的叔父賈寶玉,所以賈蘭隻能靠邊站了,爵位家業他一樣都撈不著,因此才發奮讀書。

青兒觀察了他們幾人好久,賈蘭的平時日常用品還算不錯,但是私人想要的東西就幾乎冇有,甚至還需要和青兒交換,身邊也冇幾兩銀錢,賈蘭身邊的小廝出手都比賈蘭這個主子出手闊綽,看得出賈蘭的嫡母對這個非親生的,平日裡並不怎麼上心。

賈菌和其他賈氏族親差不多的條件,不過他和賈蘭一樣都喪父,孤兒寡母,好在賈菌的母親對賈菌非常重視,從賈菌的日常穿戴和日常用品能體會出母親的用心良苦,即使衣服穿了有破洞縫補,也是針腳細密,看不出什麼痕跡,冬日的棉襖裡麵還有一層細絨,上學的書袋也有許多的好看的刺繡,衣服裁得身量也得體,反觀賈蘭,衣袖和褲腳明顯短了一節,即使穿了皮襖,也擋不住袖口腳腕陣陣漏風,冷的頻頻跺腳。

那翻牆偷溜的學生,明顯年長些,原來是榮府長房的庶子賈琮,長房內齒序排三,榮府內齒序排四,所以青兒常聽賈蘭喚賈琮四叔。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