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黛玉手握主神空間 第566章 黛玉的決定
事情發展到這樣的地步,黛玉不可能退讓,因此原本對國子監入學資格並不十分看中的她,當即決定去辦理入學手續。
雖然對於黛玉來說,這麼做其實有點浪費時間,彆說國子監的師資力量原本就比不上上書房,現在即便是上書房的先生們,在博學多聞的黛玉麵前,也不敢說自己就絕對比她強。
以黛玉如今所掌握的知識量,就算到國子監當一個博士,或者是直接當上書房的先生,那也是足以勝任的。
所以有到這兩個地方去接受教育的時間,其實還真不如她自己待在家裡學習和修煉。
隻不過,現在為了回應那些反對女子科舉的人,黛玉也隻能先耐著性子跟他們周旋一二了。
大不了到了國子監以後,利用上課的時間偷偷修煉就是。
反正到時候損失最大的絕對不會是黛玉,而太上皇和一眾跟著她修煉的皇子皇女們,卻多半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畢竟黛玉要是在國子監就讀的話,每月也就隻有休沐的那幾日才能抽出時間進宮教導他們修煉,沒有黛玉在場指點,眾人的修煉速度絕對會大幅度的下降。
黛玉也不怕太上皇會因此撕毀同自己之間的君子協議,畢竟當初說好的是太上皇恩準黛玉和一眾貴女們參加科舉,黛玉指點太上皇修煉作為交換。
現在貴女們被輿論所挾持,處境已經岌岌可危,還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參加來年的鄉試,太上皇卻還在袖手旁觀,那也就怪不得黛玉指點他修煉的時候不上心了。
玉華公主得知了黛玉的打算之後相當激動,表示自己要陪著黛玉一起去國子監登記入學。
她這樣做也是有著自己的一層考慮,畢竟現在京城內外因為女子科舉的事情鬨得沸沸揚揚,特彆是許多國子監的學子,對於黛玉等女考生都持著敵視的態度,因此她擔心黛玉獨自前去國子監的話,有可能會寡不敵眾,陷入危機之中。
而若是自己陪著黛玉前去,拿出公主的身份,還是能夠壓製一下那些群情洶湧的學子的。
黛玉藝高人膽大,自然沒有把國子監的學子們放在眼中,不過玉華公主乃是出於好意,她也就並沒有反對。
玉華公主整天隻能憋在宮中,想必也是相當鬱悶了,借著這個機會出宮走上一走、長長見識,倒也不錯。
隻不過,皇帝和皇後難道就會眼睜睜的看著她出宮胡鬨嗎?
玉華公主笑著表示,隻是出宮一趟,陪著黛玉去國子監報名,想必自己的父皇不會反對。
她還偷偷的告訴黛玉,其實黛玉等一眾貴女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的答卷,皇帝私底下都抽調來親自看過,並且對她們的學識頗為欣賞。
特彆是黛玉連中三元的考卷,更是被皇帝拿出來教育過自己的皇子皇女,讓他們在限定的時間之內,用同樣的題目寫出自己的答案,結果都是差強人意,完全比不上黛玉的遊刃有餘。
這讓皇帝的心情也變得有些複雜。
自家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在才學和見識上竟然還比不上一個十歲的小姑娘,這讓皇室和上書房的先生們情何以堪?
當初黛玉提出讓女子參加科舉的時候,皇帝內心深處還覺得有些好笑,認為就算以黛玉為首的這群貴女們有點小聰明,但終究頭發長見識短,又沒有經過係統的學習和訓練,真正參加了科舉考試之後,絕對會知難而退。
誰知道連續三場考下來,這群貴女們的表現讓皇帝吃了一驚。
連中魁首的黛玉就不用說了,她的學識和水平的確比所有的考生都高出一大截,除非主考官眼瞎,否則無論換誰來監考,都還是會把她選拔出來。
皇帝沒想到的是,除了黛玉之外,僅僅是京城一個地方,就有這麼多才學上佳的女子。
那如果放眼整個大夏朝的區域,豈不是有更多的女子,同樣也有舉人和進士之才,卻因為身份的限製而隻能默默無聞於閨閣之中?
對於求賢若渴的皇帝來說,這可真是大大的浪費。
對於黛玉所提出的任命女子為官作宰、從而緩解人才壓力的建議,看到了貴女們到目前為止的成績之後,皇帝其實是有些心動的。
隻不過朝堂內外反對女子科舉的聲音太過響亮,處處掣肘的皇帝就算心裡有些偏向黛玉等貴女,明麵上也不敢輕舉妄動,隻能拿黛玉等人的成績私底下激勵自己的兒女們。
玉華公主敏銳的察覺到了皇帝的這種心態,所以篤定自己想要出宮幫著黛玉在國子監站穩腳跟的話,皇帝絕對不會阻止,反而還會大開方便之門。
果然,皇帝聽說此事之後,默許了玉華公主出宮之事,但又叮囑她不能仗著公主的身份欺壓那些國子監的學子。
也就是說,玉華公主隻能跟在黛玉身邊,替她壯壯聲勢,卻不能真的跟那些國子監生們發生衝突。
畢竟出宮之後,玉華公主所代表的就是皇室,對於國子監生這樣的讀書人代表,皇帝的態度還是籠絡為主,輕易不敢得罪對方。
隻能做個旁觀者,卻不能替黛玉出頭,這讓玉華公主有些灰心喪氣。
不過黛玉卻安慰了她幾句,表示區區小事,自己就可以解決。
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先替沈小姐解決眼下的麻煩吧。
沈家現在正因為轉讓國子監推薦名額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
為了挽回自家的聲譽,沈學士私下找到了學政,打算把沈小姐的名額按照正常的程式讓渡給院試的第六名。
誰知學政大概是因為上次被黛玉等人得罪的狠了,而且現在沈小姐和沈家被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正中他的下懷,所以壓根就不接這個燙手山芋,表示既然推薦名額已經交給了沈小姐,接下來如何處置就是沈家的事情,跟學政衙門無關了。
沈學士為此事愁得不得了,這兩天都沒有去上朝,而是告病在家。
就在這個時候,下人來報,林縣主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