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新朝太子 第55章 捷報再次衝擊神京!
-
時間一晃,便是三日過去了。
這三日倒是冇有大的事情發生。
密雲方向,滿清豪格所部終是悻悻退去。
豪格自知,無法突破密雲、懷柔一線的大順軍,自己也冇有時間打造攻城器械,密雲如果死守,自己絕對不可能攻下來。
留在這兒就是等著被沈大用刷戰功。
權衡之下,豪格隻得引兵北還,固守古北口險隘,以古北口附近的寨堡牽製大順兵力。
而沈大用把懷柔於本中部給徹底整編了,隻留了數千青壯編了兩個團,剩餘的老弱則留在懷柔,等著後續安置。
至於於本中本人,已被沈大用送至神京。
眼下,沈大用正揮師北上,劍指古北口。
李彥慶所率山西方麵軍,則繼續留守宣府、大同兩鎮,以防韃子再次來襲。
神京之地,暫不需更多兵馬屯集,非大都督府不願,實不能也,糧草轉運之難,猶勝用兵啊!
薊州方向,父子倆冇有讓洪承恩來神京,讓他繼續統領本部兵馬,將將萬餘兵馬集結於薊州,靜待大都督府派人整編。
值得一提的是,郭文定率第七步兵師前出至遵化一線,於三屯營堡(今河北遷西縣三屯營鎮)外,與一支韃子兵馬不期而遇。
對方旗號赫然是鑲白旗,領軍者非是旁人,正是那狡黠善戰的韃子睿親王多爾袞!
其所率乃鑲白旗精銳與蒙古騎兵混編,約萬人之眾,觀其意圖,亦是欲趁亂入關劫掠,襲擾大順後方。
那多爾袞倒也識趣,見大順軍容鼎盛,火器威力更是不凡,絕對不是大晟邊軍那些廢物,立刻判斷神京大局已定,竟毫不戀戰,當即引兵遠遁,可謂見機極快。
多爾袞本就有小心思,原本他們之前是約好了時間,同一日入寇的,他卻故意遲於約定之日入關,欲讓豪格、多鐸先挫敵鋒,自己好撿現成便宜。
不料正是這遲滯一兩天,倒是給了大順接管薊州一線防線的機會。
若是洪承恩那些部將投敵一兩個,把他放進來,大順軍還真不好抓住。
如果他走遷安的話,當時荀韜主力還冇有渡過潮河,很大可能讓其在永平府一代肆虐。
甚至把榆關的三萬遼東兵給嚇唬投降都有可能。
不管如何,至此,韃子精心謀劃的三路入寇之策,已徹底宣告破滅!
神京城內,這三日卻是捷報喧天,人心振奮。
大本營的戰報咳咳是大都督府的捷報接連在神京張貼,一份接著一份。
辭藻華美,極儘渲染,深得“春秋筆法”之妙旨。
前兩日山西和密雲傳來大捷,把韃子打的落花流水。
昨日又報:“密雲大捷!密雲之圍已解!沈節度率領大順天兵奮擊,屢摧敵鋒,虜酋豪格喪膽宵遁,遺棄輜重如山,京北鎖鑰固若金湯!”
今日捷報再傳,更是繪聲繪色:“薊鎮告捷!郭將軍提虎賁之師,遇虜酋多爾袞數萬之眾於三屯營堡。我軍槍炮如雷,矢石如雨,摧鋒陷陣,斬首擐甲者數千級,虜酋膽裂,倉皇北竄,終使‘胡馬不敢度燕山’!鑲白旗精銳折損近半,元氣大傷!”
這幾天天天都有這些經過精心粉飾的捷報傳來,首要目的自是鼓舞城內民心,讓百姓樂嗬,至於真實性,以及細節是否完全吻合,反倒其次。
奇妙的是,百姓們對此深信不疑。
原因無他,戰報會騙人不對,應該說戰報可以潤色,但戰線不會騙人!
回想大晟年間,每逢韃子入寇,神京便是九門緊閉,風聲鶴唳,城外烽煙蔽日,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而今大順治下,非但未見那般末日景象,反而在逐步解除戒嚴,市井生活日漸恢複,城外亦無烽火之警。
兩相對比,百姓自然願意相信這些捷報的真實性,紛紛安了心。
這就是輿論戰,真實的戰報對於神京城裡的老百姓不重要,隻需要營造出氣氛,讓他們以為自己安全就行了。
更何況,大順確實是打贏了,又冇有撒謊
對吧?
隻是過程細節略有“提煉”罷了,真冇有騙老百姓。
此刻的神京城,雖勳貴雲集的寧榮街等處仍處於戒嚴狀態,隻允許這些貴人們在本街活動,但不得離街。
這不是隻針對寧榮兩府。
而是整座神京城的勳貴還有三品以上的大官們的住所,一樣都被限製著。
但是平頭老百姓的生活已經在慢慢的回覆正軌。
街麵上,關閉已久的店鋪陸續卸下門板,重新開張。
貨郎擔著時鮮的瓜果蔬菜沿街叫賣,聲音穿透清晨的薄霧。
茶館酒肆裡也開始有了客人,雖不如往日摩肩接踵那般熱鬨,卻也不少人低聲交談著近日的戰事與未來的生計。
手工作坊裡重新傳出叮叮噹噹的敲擊聲,織機的吱呀聲也再次響起。
新組建的五城兵馬司也開始上街,維持秩序。
順天府官吏們也開始宣講新朝的法令。
這古老的都城,正在慢慢復甦。
-------------------------------------
賈蓉看罷最新張貼的煌煌捷報,臉上止不住露出驚詫之色,心中駭然:
“這大順竟強橫至此?又一個韃子王爺,親領的精銳八旗被打得潰不成軍!”
他不敢怠慢,搖了搖頭,趕忙轉身小跑著回寧國府報信。
這是他父親賈珍下的嚴令,每日必有新戰報傳來,需他即刻回報。
及至寧國府那威嚴的正堂門外,賈蓉下意識地便放緩了腳步,變得小心翼翼起來,連呼吸都放輕了幾分。
他這位父親賈珍,平日裡聲色犬馬、驕奢淫逸。
對待他這個兒子卻是極儘嚴苛,動輒非打即罵,嗬斥立至。
在賈珍麵前,賈蓉從來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稍有行差踏錯,便招來一頓無妄之災。
他小心翼翼地踏入正堂,隻見父親賈珍正端地坐在上首的太師椅上,慢悠悠地品著香茗。
繼母尤氏則靜立一旁,低眉順眼地小心伺候著。
這尤氏出身小門小戶,孃家並無甚勢力,性子又頗為柔順,甚至可說是懦弱,對賈珍向來是逆來順受,從不敢有半分違逆。
至於他媳婦秦可卿,此刻倒是不在,被西府那邊的璉二奶奶王熙鳳請過去說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