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魔複興,從挽留穆裡尼奧開始 第839章 續約穆裡尼奧(1)
隨後幾天,曼聯的法務團隊與若澤·穆裡尼奧、加裡·內維爾、裡奧·費迪南德、佩佩等人的經紀團隊進行了合同談判,曼聯官網也先後更新了多份公告,加裡·內維爾出任俱樂部新聞中心總監、裡奧·費迪南德和佩佩兩人加入曼聯一線隊教練組成為助理教練,都受到了球迷的積極評價,甚至首席助理教練保羅·斯科爾斯的辭職,球迷們更多的也是祝福,因為早就有訊息傳出,他將出任西甲球隊西班牙人隊的主教練。當然最受關注肯定的是《曼聯足球俱樂部關於與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續約的官方公告》,曼聯的官微這樣寫道:
“親愛的曼聯球迷、合作夥伴及所有關注曼聯的朋友們: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宣佈,與一線隊主教練若澤·穆裡尼奧先生正式達成續約協議。根據新合約,若澤·穆裡尼奧先生將繼續執掌曼聯教鞭至2023年,同時雙方擁有一年優先續約權,這意味著雙方的合作有望延續至2024年。自2016年5月若澤·穆裡尼奧先生加盟以來,他以卓越的戰術智慧、頑強的贏球信念和對曼聯精神的深刻理解,帶領球隊走過複興之路,為俱樂部贏得榮譽無數,更讓紅魔的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此刻,我們與所有球迷一同歡慶這一重要時刻,更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
2016年,當若澤·穆裡尼奧先生接過曼聯帥印時,俱樂部正處於阿曆克斯·弗格森爵士退休後的調整期。那段時間,球隊在賽場表現起伏不定,獎杯陳列室許久未有新的榮譽入賬,球迷們渴望著球隊重回巔峰的聲音日益迫切。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的到來,如同一劑強心針,迅速為球隊注入了紀律性與戰鬥力。他深知“紅魔”二字的重量,更明白曼聯球迷對勝利的執著——這份執著,與他骨子裡“特彆的一個”的勝負欲完美契合。
執教四年間,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用一座座獎杯回應了所有期待:1次世俱杯冠軍、2次歐冠冠軍、1次歐聯杯冠軍、1次歐洲超級杯冠軍、2次英超冠軍、2次足總杯冠軍、3次聯賽杯冠軍、2次社羣盾杯冠軍,總計14座冠軍獎杯的榮譽簿,不僅是他執教能力的最佳證明,更讓曼聯在歐洲足壇與英吉利賽場重新占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2016-2017賽季,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甫一上任便展現出冠軍教頭的風範。他帶領球隊拿下英吉利社羣盾杯、英吉利聯賽杯與歐聯杯冠軍,以“小三冠”的成績迅速終結了俱樂部的動蕩期。歐聯杯的奪冠更是讓曼聯時隔一年重返歐冠賽場,那一夜,老特拉福德的歡呼聲彷彿穿越了時空,讓人們看到了紅魔複興的曙光。
2018-2019賽季,是曼聯複興之路上的裡程碑。若澤·穆裡尼奧先生帶領球隊在英超賽場以穩定的表現問鼎冠軍,歐冠賽場上更是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決賽中力克強敵,捧起隊史第三座歐冠獎杯。加上英吉利足總杯與英吉利聯賽杯的冠軍,“四冠王”的成就宣告著曼聯正式重回歐洲之巔。當球員們在歐冠決賽場地舉起“聖博萊德杯”時,紅色的浪潮席捲了整座球場,那是屬於曼聯的榮耀時刻,更是若澤·穆裡尼奧先生戰術體係與球隊精神完美融合的見證。
而剛剛結束的2019-2020賽季,若澤·穆裡尼奧先生更是帶領曼聯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七冠王”奇跡——歐冠、英超、世俱杯、歐洲超級杯、足總杯、聯賽杯與社羣盾杯,七座獎杯的榮耀讓整個足壇為之驚歎。這不僅是曼聯隊史最輝煌的單賽季成就,更讓“紅魔王朝”的印記深刻地刻在了新時代的足球版圖上。從賽季初的社羣盾杯開門紅,到英超賽場以破紀錄的積分衛冕,再到歐冠賽場成為第二支衛冕的俱樂部,每一座獎杯背後,都凝聚著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的心血與智慧,更承載著全體球員的拚搏與球迷的呐喊。
此次與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續約,是曼聯俱樂部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更是對他過去四年卓越工作的最高肯定。在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的帶領下,曼聯不僅重新成為獎杯的常客,更在球隊建設上完成了新老交替的平穩過渡。他善於挖掘年輕球員的潛力,為埃爾林·哈蘭德、約什科·格瓦迪奧爾斯科、特·麥克托米奈等眾多青年才俊提供了成長的沃土,讓他們在頂級賽場迅速成熟;同時,他也懂得如何激發老將的鬥誌,讓佩佩、胡安·馬塔、內馬尼亞·馬蒂奇等球員在關鍵時刻依然能為球隊貢獻力量。這種兼顧當下與未來的建隊思路,與曼聯“培養新星、追求持續成功”的傳統理念高度契合。
若澤·穆裡尼奧先生對曼聯的熱愛與投入,早已超越了一份工作的範疇。他曾說:“穿上曼聯的戰袍,就意味著要為勝利而戰,為球迷而戰,為俱樂部的曆史而戰。”在訓練場上,他是嚴格的導師,對每一個技術動作、每一次戰術跑位都精益求精;在賽場邊,他是激情的指揮家,用自己的感染力點燃球員的鬥誌;在更衣室裡,他是靈魂的凝聚者,讓球隊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這種對“紅魔精神”的深刻詮釋,讓他與俱樂部、與球迷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結。
對於未來,曼聯俱樂部與若澤·穆裡尼奧先生有著共同的願景:我們將繼續圍繞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的戰術體係進行球隊建設,在轉會市場上給予全力支援,為他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陣容;同時,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青訓體係與一線隊的銜接,讓曼聯的血脈得以延續。我們相信,在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的帶領下,曼聯將在英超賽場持續保持統治力,在歐冠賽場向更多榮譽發起衝擊,讓“紅魔”的旗幟在世界足壇高高飄揚。
親愛的球迷們,過去四年,你們的支援是球隊前進的最大動力。無論是老特拉福德的座無虛席,還是客場遠征時的紅色海洋,你們的呐喊始終是球員們在賽場上拚搏的勇氣源泉。若澤·穆裡尼奧先生的續約,離不開你們的信任與期待,而這份續約,也是我們與你們共同開啟新征程的承諾。
未來的日子裡,曼聯的紅色戰車將繼續馳騁在綠茵場上,若澤·穆裡尼奧先生將帶領球隊向著更多的冠軍發起衝擊。我們知道,前進的道路上或許會有挑戰,但隻要我們與穆裡尼奧先生並肩同行,與所有球迷同心同德,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曼聯追求卓越的腳步。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穆裡尼奧先生的帶領下,曼聯將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讓紅色的榮耀永遠閃耀!
曼聯足球俱樂部
2020年6月3日”
俱樂部的公告一經發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恰逢當天是卡靈頓訓練基地的球迷開放日,數百名聞訊趕來的球迷自發聚集在訓練場外,舉著“穆裡尼奧,再留十年”“七冠王隻是開始”的標語,高唱改編版隊歌《glory
glory
man
united》。現場球迷馬克·戴維斯在接受采訪時激動地說:“我從1999年三冠王時就開始看球,這幾年穆裡尼奧帶來的快樂,一點不比當年少。昨天我還在擔心他會不會離開,今天就看到續約公告,感覺像中了彩票!”
當然,最熱鬨的肯定還是在社交媒體上——
曼聯國王埃裡克·坎通納第一時間轉發公告,並附上了一段手寫寄語:“四年14冠,這不是數字的堆砌,而是對‘曼聯之道’最堅定的守護。穆帥到來時,球隊正需要一位懂得如何贏球、更懂得如何傳承的領航者。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比許多人期待的更好。2016-2017賽季的‘小三冠’,是止住頹勢的關鍵;2018-2019賽季的‘四冠王’,是宣告回歸的號角;而2019-2020賽季的‘七冠王’,則是新時代王朝的奠基禮。作為教練,他懂戰術;作為領袖,他懂曼聯。續約是俱樂部最正確的決定,我期待看到他帶領紅魔走向更高的山峰。”
曼聯隊史出場紀錄保持者、現任威爾士國家隊主教練瑞恩·吉格斯曬出了自己與穆裡尼奧擁抱的照片,配文道:“還記得那天晚上,老特拉福德的燈光亮到淩晨——那是老師退休後,我們第一次真正感覺‘家’回來了。何塞用他的方式重塑了球隊的韌性,那種落後時不放棄、領先時不鬆懈的氣質,和我們當年何其相似。14座獎杯裡,我最愛那座2019年的歐冠冠軍,因為那意味著曼聯在歐洲賽場重新擁有了俯視對手的底氣。續約?這根本不需要猶豫,他就是此刻曼聯最需要的人。”
曼聯隊史射手王韋恩·魯尼轉發公告時,特彆提到了穆裡尼奧對年輕球員的培養:“很多人隻看到他贏得的獎杯,卻沒看到他為曼聯未來做的鋪墊。斯科特·麥克托米奈從青澀少年到英吉利主力,梅森·格林伍德在他手下破紀錄,這些都不是偶然。他知道曼聯的根基是青訓,也懂得如何讓年輕人在壓力下成長。我敢說,現在這支曼聯的陣容深度,比我效力時更均衡。續約三年?不夠,我希望他能在這裡待到退休,就像阿曆克斯·弗格森爵士那樣,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前英吉利國家隊後衛、知名評論員加裡·卡希爾在個人專欄中寫道:“作為曾在穆裡尼奧手下效力的球員,我太瞭解他對勝利的渴望了。他會記住每一個對手的弱點,會在訓練場上反複打磨細節,會在更衣室裡用最直接的方式點燃你的鬥誌。曼聯需要這樣的‘鐵腕’——在如今這個球員權力膨脹的時代,一支想要稱霸的球隊,必須有一個說一不二的領袖。有人說他‘過時’,但七冠王賽季的戰術革新足以反駁:他讓曼聯的邊後衛實現了兩翼齊飛,讓中場實現‘攻防轉換器’的角色升級。這種與時俱進的能力,讓他始終站在足球戰術的前沿。曼聯續約他,等於握住了繼續統治足壇的鑰匙。”
曼聯最大球迷組織“紅騎士”發表公開信:“自2016年以來,穆裡尼奧先生用成績回應了所有疑慮,用獎杯點燃了球迷的熱情。老特拉福德的上座率連續四年穩居英超第一,季票續約率超過98%,這背後是球迷對球隊的信任,而這份信任正源於他帶來的穩定與勝利。我們全力支援俱樂部的續約決定,並期待與他一同見證更多輝煌。”
以深度分析見長的足球自媒體“靴室笑談社”發布長文《穆裡尼奧續約:為什麼說這是曼聯最劃算的買賣?》:“當我們複盤穆裡尼奧的曼聯生涯,會發現他完成了三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一,在弗格森退休後的權力真空期,迅速建立起教練權威,避免了球隊淪為‘球星養老院’;其二,在保持成績的同時,完成了陣容新老交替——目前曼聯主力陣容平均年齡25.6歲,為英超big6中最年輕;其三,將‘贏球文化’重新注入俱樂部血液,讓球員們意識到‘穿上紅色球衣,就必須為冠軍而戰’。
單賽季‘七冠王’的成就,放在任何時代都足以封神。更難得的是,他的戰術體係兼具穩定性與靈活性:既能用‘大巴陣’在歐冠淘汰賽死守勝利,也能在英超賽場打出場均2.8球的進攻火力。這種‘能屈能伸’的特質,讓曼聯在多線作戰中始終保持競爭力。續約三年?對曼聯而言,這不是成本,而是對王朝的‘保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