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君大人每天都在求我彆懟他 第269章 宋淩秦岌岌可危的貞操
崔塑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忖:隻要守住了金銀,即便丟了些書畫,又能怎樣?
就算是分家分族,僅憑這些金銀,也足以讓自己和後人衣食無憂,在這世間依舊能夠作威作福。
在他狹隘的認知裡,金銀纔是實打實的硬通貨,能買來權力、地位,能讓他在人前永遠高人一等。
至於那些書畫所蘊含的文化與智慧,他壓根兒就瞧不上眼,隻覺得那是文人墨客們故作清高的玩意兒,對自己毫無用處……
驛站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驛站客棧的窗戶紙,稀稀拉拉地灑在屋內。
宋淩秦悠悠轉醒,還好昨晚他沒急著往眼皮上擦牛眼淚,不然睜眼便會瞧見床邊直直立著一隻怨氣衝天的鬼魂,正死死地盯著他,而且這一盯就是一整晚。
這不,剛剛又有一隻報信的鬼急匆匆趕來。
它一邊抱怨,一邊懊惱不已。
原來昨晚它們一眾鬼都跑去博陵崔氏那邊乾大事了,而自己卻因為要給宋淩秦報信,生生錯過了這場賺取功德的好機會,就連管家大人都跑去幫忙教訓崔塑了。
它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懷疑管家大人是不是故意的,畢竟之前一直都是管家大人負責跟宋淩秦溝通的呀。
就這麼白白錯失了一個賺功德的大好機會,這隻鬼的怨念愈發濃烈。
雖說它心中明白,宋淩秦並非有意為之,可還是氣不打一處來。
隻能狠狠地盯著宋淩秦,滿心盼著他趕緊醒來。
待宋淩秦再次往眼皮上塗上牛眼淚時,瞬間便對上了那鬼鬼無敵幽怨的目光,嚇得他一個激靈,差點直接從床上蹦起來。
然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自己睡著的這段時間裡,國師大人竟乾了這麼多大動作。
好一個博陵崔氏的旁支!
不過是一個被分族出去的小小旁支,竟然膽大包天,妄圖染指賑災糧食,這等行徑簡直喪心病狂。
可這還不算完,他們居然還暗戳戳地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真是欺人太甚!
宋淩秦的臉色瞬間變得極其難看,紅一陣白一陣,恰似打翻的調色盤。
他越想越後怕,心裡琢磨著,這下外出吃東西可得萬分小心了,萬一一個不留神,吃下什麼不該吃的東西,都不知道國師大人的解毒丹能不能拯救自己。
之前就曾聽說春藥可不是毒藥,像博陵崔氏這種傳承了幾百年的世家大族,天知道他們手裡藏著什麼厲害的方子。
萬一國師大人的解毒丹剛好解不了,那自己一世英名可就徹底毀於一旦了!
一想到這兒,宋淩秦隻感覺自己的貞操就像風中殘燭,岌岌可危。
當下,他再也坐不住了,心急火燎地起身,連衣服都顧不上整理,便連忙跑去敲禦史石崢的房門。
石崢這些日子日夜都得警惕著身邊那隻麒麟貓,生怕它突然鬨出什麼幺蛾子。
昨晚又和眾人商議了賑災的機密要事,深知這朔方城的局勢猶如一盤錯綜複雜的棋局,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是一場不得不全力以赴的硬仗。
他躺在床上,腦海中思緒翻湧,一直在琢磨著今日該如何與縣令周旋,輾轉反側了許久,始終難以入眠。
正迷糊間,石崢躺在床上還困得很,便聽到宋淩秦急切的聲音傳來。
一個激靈,他瞬間睜開雙眼,下意識地先看了一眼手邊的麒麟貓,確定它沒什麼異動後,才趕忙起身,慌慌張張地去開啟房門。
宋淩秦見門開了,急忙將鬼鬼帶來的訊息一股腦兒地分享給石崢。
石崢聽聞之後,臉上不禁露出訝異之色,片刻後,心中竟生出一絲慶幸。
他暗自思忖,自己家中有個厲害的“母老虎”坐鎮,而且自己年事已高,又沒什麼權勢地位,所以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壓根兒就看不上自己。
想到這兒,他不禁用同情的目光看向宋淩秦。
石崢心裡明白,宋淩秦人家可是小侯爺,家世顯赫,舅舅還是當朝丞相,以他這樣的身份,什麼樣的貴女娶不得?
就算是公主下嫁,那也是門當戶對的事兒。
可要是真被博陵崔氏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暗算了,情況可就糟糕透頂了。
一旦落入他們的圈套,迫於形勢,宋淩秦不得不娶對方家族的女子,那感覺,真如吃了屎一般令人作嘔。
就算對方隻是個庶女,按照規矩要納妾,可看在博陵崔氏這個百年世家的份上,也不能對那庶女太輕慢,起碼得風風光光地抬進府裡。
但問題是,現在宋淩秦還未娶妻,若是中計,就得先把妾室迎進門,這傳出去,小侯爺的名聲可就徹底毀了。
哪家的貴女會看得上一個還沒正式成親就已有妾室的家庭呢?
就算宋淩秦是侯府獨子,身份尊貴無比,可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有好人家的女兒願意嫁入這樣的侯府。
到那時,侯府一大家子必然難以接受這樣的局麵,內部恐怕也會因此掀起不小的波瀾。
好在國師大人神通廣大,提前發現了這個秘密。
畢竟有心之人想要算計,也隻能趁對方毫無防備的時候。
如今大夥已然知曉了他們的陰謀,隻要妥善應對,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當下,兩人也顧不上疲憊,迅速再次商議起來,絞儘腦汁地製定應對計劃。
很快,宋淩秦的事便在他的三個貼身親衛之中暗中傳播開來。
這三人得知訊息後,立刻湊到一起商議,一番討論後,他們眼神堅定,已然達成共識:為了保護宋淩秦的貞操,往後一定要對宋小侯爺貼身保護,做到形影不離!
宋淩秦與石崢商議妥當今日事宜後,石崢便帶著麒麟貓和幾名侍衛前往衙門。
此時,縣令已在縣衙內按照小侯爺的吩咐,著手翻找出全縣的戶籍資料。
僅僅搬出來的戶籍資料,就有十幾箱。
縣令將縣衙裡的主簿、典史等識字之人都集中到縣衙的二堂,開始核對全縣的百姓人數。
石崢的身影剛出現在二堂門口,正在翻檢戶籍的眾人便都停下了手中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