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9章 滄州市《獻縣》
獻縣,這片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土地,隸屬滄州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北靠京津,儘享都市繁華帶來的輻射效應;東臨渤海,感受大海的磅礴與包容;南通中原,連線廣袤的華夏大地;西接石家莊,與內陸的深厚文化底蘊緊密相連,距雄安新區不足80公裡,是京津冀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麵積達1174平方公裡。
一、鄉鎮風貌與特色
獻縣下轄7個鎮、11個鄉、1個國營農場,共500個行政村。各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特色。
-樂壽鎮:作為獻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樂壽鎮熱鬨非凡。這裡交通便利,商貿繁榮,街道上車水馬龍,各類店鋪琳琅滿目。現代化的建築與古老的街巷相互交織,既有高樓大廈林立的商業區,也有充滿生活氣息的老街坊。每逢集市,更是人頭攢動,各種農副產品、特色手工藝品擺滿攤位,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儘顯人間煙火氣。
-淮鎮:曆史悠久,是獻縣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業重鎮。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商賈雲集之地,其商業傳統延續至今。淮鎮的集市規模宏大,交易的商品種類繁多,不僅有本地的特色農產品,還有來自周邊地區的各類貨物。同時,淮鎮還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遺跡,古老的建築見證著歲月的變遷,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河街鎮:因位於滹沱河故道旁而得名,具有濃鬱的水鄉風情。這裡水資源豐富,河流縱橫交錯,岸邊垂柳依依,風景如畫。河街鎮的金絲小棗種植聞名遐邇,每到金秋時節,漫山遍野的棗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小棗,宛如一串串瑪瑙,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采摘體驗。
-郭莊鎮:農業產業發達,以種植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為主。走進郭莊鎮,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整齊的蔬菜大棚,裡麵種植著各種新鮮的蔬菜,鮮嫩欲滴。郭莊鎮還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本地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陳莊鎮: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鑄造裝備、環保除塵等為主的產業集群。鎮內的工業園區內,工廠林立,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陳莊鎮注重科技創新,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置,推動產業升級,為獻縣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陌南鎮:自然風光秀麗,擁有廣袤的農田和青山綠水。這裡生態環境良好,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陌南鎮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如民間藝術表演、傳統手工藝製作等,讓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韓村鎮:特色農業突出,食用菌種植規模較大。走進韓村鎮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鮮嫩的蘑菇破土而出。韓村鎮的食用菌不僅口感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暢銷全國各地。
-十五級鄉: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是獻縣的重要糧食產區。這裡土地肥沃,農民們辛勤勞作,每年都能迎來豐收的喜悅。十五級鄉還積極推廣農業現代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
-南河頭鄉:擁有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單橋,這座石橋曆史悠久,建築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築的傑出代表。南河頭鄉圍繞單橋發展旅遊業,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感受曆史的韻味。
-尚莊鎮鄉:尚莊鎮鄉有著獨特的鄉村風光,田野間綠意盎然,充滿生機。當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傳統的節日慶典熱鬨非凡,人們用獨特的方式慶祝豐收、祈福平安。
-壘頭鄉:農業和畜牧業協同發展。在壘頭鄉,不僅可以看到大片的農田,還能見到許多養殖場。農民們通過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壘頭鄉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
-本齋回族鄉:作為回族聚居地,本齋回族鄉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情。這裡的建築風格獨特,充滿了伊斯蘭文化特色。民族英雄馬本齋就出生於此,馬本齋紀念館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著人們前來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每年的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本齋回族鄉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身著盛裝,載歌載舞,場麵十分熱鬨。
-西城鄉:文化底蘊深厚,曆史遺跡眾多。古老的廟宇、碑刻等見證了西城鄉的曆史變遷。西城鄉還注重文化傳承與保護,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商林鄉:商業氛圍濃厚,集市貿易活躍。商林鄉的集市上,各種商品應有儘有,交易十分火爆。同時,商林鄉還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了許多優質的水果和蔬菜,深受消費者喜愛。
-張村鄉:以種植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為主,是獻縣的重要經濟作物產區。張村鄉的農民們在種植過程中,注重科學管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此外,張村鄉還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臨河鄉:位於河流沿岸,水資源豐富,漁業發達。臨河鄉的魚塘星羅棋佈,漁民們每天清晨便開始忙碌,捕撈新鮮的魚蝦供應市場。臨河鄉還利用水資源發展了水上旅遊專案,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水鄉樂趣。
-小平王鄉:桑葚種植頗具規模,每到桑葚成熟的季節,桑葚園裡便擠滿了前來采摘的遊客。這裡的桑葚果實飽滿,口感鮮美,還可以加工成桑葚乾、桑葚汁等特色產品。小平王鄉的鄉村旅遊也發展得如火如荼,遊客們可以在這裡體驗鄉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段村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林茂密,景色宜人。段村鄉積極發展生態旅遊,開發了許多登山、徒步等旅遊專案,讓遊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也能鍛煉身體。此外,段村鄉還注重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如核桃、板栗等,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莊窪國營農場:作為國營農場,梅莊窪擁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裝置。這裡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農產品質量優良。梅莊窪國營農場還積極開展農業觀光旅遊,讓遊客瞭解現代化農業的生產過程。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獻縣有著2000餘年的悠久發展史,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武帝之兄劉德封國於此,劉德禮賢下士,招攬毛萇、貫公等經學博士,廣搜天下古籍,潛心整理先秦儒家典籍。在那個「秦劫楚火」之後文化亟待複興的時代,他的努力使得《尚書》《禮記》《詩經》等珍貴的儒家典籍得以流傳後世,為儒家文化的傳承和漢文化的弘揚立下了不朽功勳。劉德去世後,漢武帝因其博學睿智,追諡為「獻」,獻縣的名稱由此而來,這裡也成為了儒家文化的再生地。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獻王傳》中評價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這便是成語「實事求是」的最初出處。這一理念從這裡萌芽,曆經歲月洗禮,不斷傳承發展,影響深遠。
南北朝時期,獻縣人劉仲思培育出棗中極品——金絲小棗。此後,金絲小棗的種植在獻縣逐漸推廣開來,成為獻縣的特色農產品。經過千百年的發展,獻縣現有金絲小棗林地40萬畝,年產小棗10萬噸,享有「中國金絲小棗之鄉」的美譽。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獻縣人才輩出。一代文宗紀曉嵐,其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主持編纂了《四庫全書》,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周恩來入黨介紹人張申府,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中國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民族英雄馬本齋,帶領回民支隊抗擊日寇,其英勇事跡和愛國精神激勵著無數人。哲學泰鬥張岱年,在哲學領域造詣深厚,提出了許多獨到的哲學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必遊景點
(一)單橋
單橋位於獻縣南河頭鄉,本名樂善橋,始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橋身全部用青石築成,造型獨特,設計巧妙。橋麵上的石雕藝術堪稱一絕,有「三千獅子六百猴,七十二通蛟龍碑」之稱。這些石雕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或威武雄壯,或憨態可掬,每一尊都蘊含著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和豐富想象力,讓人不禁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所折服。站在橋上,既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又能欣賞到獨特的建築之美。
(二)馬本齋紀念館
民族英雄馬本齋烈士紀念館位於獻縣本齋村北。紀念館占地105畝,分為南、北兩院。南院為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院中央高大的漢白玉石紀念碑莊嚴肅穆。紀念碑南麵是馬本齋母子的陵墓,被一座漢白玉石鋪底的月牙形花壇環抱。廣場東西兩側是長青柏樹,象征著英雄的精神萬古長青。北院為紀念館主體部分,采用了伊斯蘭風格,入口設高大的穹窿,牆麵上采用典型的伊斯蘭窗及入口穹窿兩側的火焰券柱廊等。進入館中,通過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件件曆史文物以及生動的場景複原,人們可以全麵瞭解馬本齋的生平事跡,感受他堅定的愛國情懷和頑強的抗日精神。
(三)獻王紀念園
獻王紀念園是為紀念西漢獻王劉德而建,園內建築古色古香,環境清幽。在這裡,人們可以瞭解到劉德蒐集整理儒家典籍的艱辛曆程,感受他對文化傳承的執著與堅守。紀念園內還有各種文化展覽和活動,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獻縣的曆史文化。
(四)古桑林
獻縣本齋鄉孟各莊有一片占地1000餘畝的古桑林,擁有600多棵古桑樹,樹齡超300年。這些古桑樹見證了明代孟各莊種桑養蠶的輝煌曆史,如今依然枝繁葉茂。漫步在古桑林中,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繁榮的年代。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古老的桑樹,瞭解種桑養蠶的曆史文化,還能品嘗到新鮮的桑葚,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五)大樂壽寺
大樂壽寺原名觀音寺,位於獻縣南河頭鄉東方屯村。該寺始建於北齊文宣帝高洋時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曆史。當時佛教鼎盛,公元552年,文宣帝從鄴城擇高僧法慧來獻縣發展佛教,法慧在城南選風水寶地建起觀音寺。大樂壽寺曆經戰火,幾經興衰,留下了許多民間傳說,如《竇建德三進觀音寺》《唐太宗派人清剿觀音寺》等。2013年由釋延參法師和釋法蘊法師發起在原址上複建寺院,2020年釋能離法師接手住持繼續重建。如今,修葺一新的大樂壽寺莊嚴肅穆,香火旺盛,吸引著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
(六)獻縣五館
獻縣五館位於縣城西南部,東臨古禦大道,西臨燕京大道,南鄰富強大街,北靠樂城花園,占地麵積約1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55萬平方米。五館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和檔案館。獻縣圖書館是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藏書豐富,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展陳著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物,讓人們可以瞭解獻縣的曆史變遷;文化館為國家級示範性文化館,經常舉辦各類文藝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科技館是滄州市首家、全省第二家縣級科技館,通過各種科普展覽和互動體驗,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檔案館為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儲存著大量的曆史檔案資料,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
(七)龍港公園紀昀園
在獻縣龍港公園,有一處紀昀園。從北門進入,向左走過白色小橋,穿過粉紅海棠花雨,繞過如意湖,沿小徑上山即可到達;從西門進入,右前方沿小路斜插上山便是紅色玲瓏廊,穿過廊子就能到達;從南門進入,穿廣場向左,在花樹中間穿過便到紀昀園。園子不大,卻充滿詩意。一人一桌,兩椅四屏,梅蘭竹菊四扇屏前,紀昀手持書卷、端著煙袋的雕像栩栩如生。周圍藤子爬上木欄,綠竹繞園而生,還有悠閒散步的老者、追逐嬉鬨的孩童,在這裡,人們可以感受一代文宗紀曉嵐的文人氣息,領略彆樣的園林風光。
四、民俗風情
獻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極具地方特色。在傳統節日裡,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元宵節時,有熱鬨的花燈會和舞龍舞獅表演,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走上街頭,觀賞花燈,欣賞表演,共度歡樂時光。
獻縣的民間藝術形式多樣,武術、落子舞等傳承不息。獻縣武術曆史悠久,門派眾多,高手輩出。武術表演剛勁有力,動作行雲流水,不僅具有觀賞性,還能強身健體。落子舞則是一種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舞蹈,舞者手持竹板、霸王鞭等道具,邊舞邊唱,節奏明快,充滿活力。
此外,獻縣還有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如鳳尾紗、補花產品等。鳳尾紗色彩鮮豔,圖案精美,常用於製作傳統服飾和裝飾品;補花產品則是通過將各種形狀的布料縫補在底布上,形成美麗的圖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五、特色美食
獻縣的美食獨具風味,讓人垂涎欲滴。
-獻縣金絲小棗:作為獻縣的特色農產品,金絲小棗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口感香甜,營養豐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製成棗乾、棗酒、棗糕等多種美食。
-獻縣花饃:造型精美,色彩鮮豔,是獻縣人在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花饃不僅好看,而且好吃,采用優質麵粉製作,經過發酵、塑形、蒸製等多道工序,口感鬆軟,麥香四溢。
-獻縣吊爐燒餅: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酥脆的口感而聞名。燒餅用吊爐烤製,外皮金黃酥脆,內餡軟糯可口,有肉餡、糖餡、豆沙餡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剛出爐的吊爐燒餅香氣撲鼻,讓人忍不住咬上一口。
-獻縣羊腸湯:選用新鮮的羊腸和羊骨,經過長時間燉煮,湯汁濃鬱鮮美,羊腸口感爽滑。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腸湯,再配上一個燒餅,既能暖身,又能飽腹。
六、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獻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萬物複蘇,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此時可以去欣賞古桑林的嫩綠桑葉,感受田園風光;夏季(6-8月),氣候較為炎熱,但可以去采摘園體驗采摘的樂趣,品嘗新鮮的水果;秋季(9-11月)是獻縣最美的季節,天氣涼爽,金絲小棗成熟,田野裡一片金黃,此時可以去參觀棗園,品嘗美味的小棗,還能欣賞到秋天的美景;冬季(12-2月)雖然寒冷,但可以去大樂壽寺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寧靜,也可以品嘗各種熱氣騰騰的美食,感受冬日的溫暖。
(二)交通指南
-外部交通:
-飛機:可以先抵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或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然後再轉乘汽車前往獻縣。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獻縣,可以在機場乘坐前往獻縣的長途客車,或者先到滄州,再轉車到獻縣;從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到獻縣,可以在機場乘坐前往獻縣的直通車,或者先到滄州,再轉車。
-火車:可以乘坐火車到滄州站或滄州西站,然後再轉乘汽車前往獻縣。滄州站和滄州西站都有發往獻縣的班車,交通較為便利。
-汽車:周邊城市有多趟長途客車直達獻縣,也可以自駕前往,獻縣周邊高速公路發達,自駕出行十分方便。
-內部交通:
-公交車:獻縣縣城內有公交線路,可以到達各個主要景點和鄉鎮,但部分景點可能需要轉車。
-計程車:在縣城和主要景區附近都可以方便地乘坐計程車,出行較為便捷,但要注意選擇正規計程車,避免被宰。
-共享單車/電動車:縣城內有共享單車和電動車投放,適合短距離出行,方便遊客自由遊覽縣城內的景點。
(三)住宿推薦
-縣城酒店:獻縣縣城有多家不同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交通便利,靠近商業區和主要景點,方便遊客出行和購物。
-鄉村民宿:如果想體驗鄉村生活,可以選擇在景區附近的鄉村民宿住宿,如本齋回族鄉的民宿,不僅可以感受濃鬱的民族風情,還能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美食。這裡的民宿大多由當地居民的院落改造而成,保留了傳統回族民居的建築風格,室內裝飾充滿民族特色,牆上掛著精美的伊斯蘭風格掛毯,擺放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入住期間,遊客可以跟隨主人學習製作回族特色美食,如油香、饊子等。在河街鎮的金絲小棗種植區,也分佈著不少特色民宿,這些民宿主打田園風格,周邊便是大片的棗林。遊客可以在棗林裡漫步,參與紅棗采摘活動,體驗收獲的樂趣。民宿還會將新鮮采摘的紅棗製作成棗糕、棗酒等特色食品供遊客品嘗,讓遊客全方位感受棗鄉的獨特魅力。
-主題客棧:在單橋景區周邊,有一些以古橋文化為主題的客棧。客棧的建築風格模仿古代驛站,青瓦白牆、雕梁畫棟,充滿了古樸的韻味。客房內的裝飾也緊扣古橋元素,床上用品印有單橋的圖案,牆上掛著關於單橋曆史的書畫作品。客棧還提供傳統服飾租賃服務,遊客可以換上古裝,在客棧內或單橋景區拍照留念,彷彿穿越回古代。此外,客棧定期舉辦古橋文化講座,邀請專家為遊客講解單橋的建築工藝、曆史故事等知識,讓遊客在住宿的同時,深入瞭解古橋文化。
(四)行程規劃
如果隻有一天的遊覽時間,建議清晨先前往單橋景區,此時遊客較少,能更安靜地欣賞這座古橋的建築之美和石雕藝術。沿著橋麵漫步,感受曆史的滄桑,還可以在橋上拍照留念,記錄下美好的瞬間。遊覽完單橋後,前往馬本齋紀念館,通過參觀紀念館內的展品和資料,瞭解民族英雄馬本齋的英勇事跡,緬懷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中午在紀念館附近的餐館用餐,品嘗獻縣特色美食。下午前往獻王紀念園,瞭解西漢獻王劉德的生平事跡和對文化傳承的貢獻,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最後,可以選擇到縣城的龍港公園紀昀園逛逛,感受一代文宗紀曉嵐的文人氣息,結束充實的一天。
若有兩天的時間,第一天可以按照上述一日遊的行程進行。晚上回到縣城住宿,在縣城的商業街逛逛,品嘗當地的小吃,感受獻縣的夜生活。第二天上午前往大樂壽寺,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寧靜,參觀寺廟建築和佛像,瞭解寺廟的曆史和傳說。中午在寺廟附近用餐,體驗素齋的獨特風味。下午前往古桑林,欣賞古老的桑樹,參與桑葚采摘活動(如果是桑葚成熟季節),或者瞭解種桑養蠶的曆史文化。隨後,可以前往獻縣五館,在圖書館閱讀書籍,在博物館瞭解獻縣的曆史文物,在文化館感受當地的文化藝術,在科技館體驗科學的魅力,在檔案館探尋獻縣的曆史檔案資料,全麵瞭解獻縣的曆史、文化、科技等方麵的發展。
若時間充裕,安排三天以上的行程,除了遊覽上述景點外,還可以深入各個鄉鎮。比如前往河街鎮體驗金絲小棗的種植和采摘,瞭解小棗的加工過程;到本齋回族鄉深入體驗回族的民俗文化,參加回族的傳統節日活動;在陌南鎮欣賞自然風光,參與民間藝術表演和傳統手工藝製作活動;在臨河鄉體驗水鄉的漁業生活,嘗試捕魚、釣魚等活動,全方位感受獻縣的風土人情和鄉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