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7章 衡水市《景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7章 衡水市《景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景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是衡水市下轄縣。全縣總麵積1188平方公裡,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截至2023年,景縣總人口538萬,這片土地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一、曆史沿革

景縣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古黃河與漳河的衝積,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早期的文明。春秋時期,景縣屬晉國東陽地,那時它已開始在曆史的舞台上嶄露頭角,見證著諸侯紛爭與文化交融。戰國時期,景縣歸入趙國版圖,在趙國的統治下,這片土地不斷發展,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西漢時期,景縣正式建縣,因境內有條氏國遺址而得名「條縣」。從那時起,景縣開始有了明確的行政區劃,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特色。西漢名將周亞夫曾在此受封條侯,他所留下的「細柳營」傳奇故事,彰顯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周亞夫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景縣人,成為他們心中的驕傲。

隨著時間的推移,景縣曆經了多個朝代的更迭,其行政區劃和名稱也有所變化。但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景縣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脈絡,傳承著古老的文明。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景縣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了軍事戰略要地。同時,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不同地區的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二、鄉鎮簡介

景縣轄11個鎮5個鄉,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發展特色。

(一)景州鎮

景州鎮作為景縣的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商業氛圍濃厚。漫步在景州鎮的街頭,高樓大廈林立,街道上車水馬龍,展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鎮內有多個大型商場和超市,滿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景州鎮還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各類文化場館和藝術團體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資源也十分優越,多所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服務。醫療設施齊全,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在經濟發展方麵,景州鎮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二)龍華鎮

龍華鎮位於景縣西南部,是一個以工業和農業為主的鄉鎮。這裡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橡塑製品等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眾多工廠分佈在鎮內,生產的產品暢銷國內外。農業方麵,龍華鎮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養殖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鎮內還擁有多個農產品加工企業,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龍華鎮的交通十分便利,多條公路和鐵路穿境而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三)廣川鎮

廣川鎮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的故裡。這裡以文化旅遊和特色農業為發展重點,打造了一係列與董仲舒文化相關的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遊客可以在這裡領略到董仲舒的思想精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農業方麵,廣川鎮因地製宜,發展了特色種植和養殖產業,如蔬菜種植、水果種植、家禽養殖等,農產品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同時,廣川鎮還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四)王瞳鎮

王瞳鎮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的家鄉,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如今,王瞳鎮是景縣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鎮內有多個與王任重相關的曆史遺跡和紀念場所,如王任重故居、村史館等,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在經濟發展方麵,王瞳鎮以農業和工業為主,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同時也發展了一些特色農業產業。工業方麵,王瞳鎮形成了以建材、機械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12月25日,王瞳鎮王七莊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這裡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展現出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五)洚河流鎮

洚河流鎮地處景縣東北部,以農業和商貿為主要產業。農業上,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近年來,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了蔬菜、水果等特色種植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商貿方麵,鎮內有多個集市和商業街,商品種類豐富,交易活躍,滿足了周邊居民的生活需求。洚河流鎮的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一些自然景觀和生態旅遊資源,如河流、濕地等,為發展生態旅遊提供了條件。

(六)安陵鎮

安陵鎮位於景縣東南部,大運河穿鎮而過,擁有獨特的運河文化。這裡以運河文化旅遊和特色農業為發展方向,打造了一係列運河文化旅遊景點,如運河古碼頭、運河民俗博物館等,讓遊客可以領略到大運河的曆史風貌和文化魅力。在農業方麵,安陵鎮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發展了優質水稻、蓮藕等特色種植產業,農產品綠色環保,口感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安陵鎮還注重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七)杜橋鎮

杜橋鎮以農業和工業為支柱產業。農業方麵,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同時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建設了多個蔬菜大棚和花卉種植基地,豐富了農產品種類。工業方麵,形成了以服裝加工、機械製造等為主的產業格局,產品遠銷國內外。杜橋鎮還注重科技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鎮內有多個工業園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八)王謙寺鎮

王謙寺鎮以農業和商貿為主要經濟來源。農業上,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同時發展了一些特色養殖產業,如奶牛養殖、生豬養殖等。商貿方麵,鎮內有多個集市和商貿中心,商品交易活躍,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王謙寺鎮還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交通、水電等條件,為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

(九)北留智鎮

北留智鎮以農業和工業為主要產業。農業方麵,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近年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引進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工業方麵,形成了以電線電纜、橡塑製品等為主的產業格局,產品質量可靠,市場前景廣闊。北留智鎮還注重環境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十)廟鎮

廟鎮以農業和特色產業為發展重點。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同時發展了一些特色種植產業,如中藥材種植、果樹種植等。特色產業方麵,廟鎮的手工編織業曆史悠久,產品種類豐富,如草編、柳編等,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深受遊客喜愛。廟鎮還注重文化傳承和保護,挖掘和整理了一些民間傳統文化,如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等,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發展。

(十一)梁集鎮

梁集鎮以農業和工業為主要產業。農業方麵,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業,養殖牛、羊、豬等家畜。工業方麵,形成了以化工、建材等為主的產業格局。梁集鎮還注重鄉村旅遊的發展,利用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開發了一些鄉村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十二)後留名府鄉

後留名府鄉以農業和特色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農業上,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同時發展了一些特色種植產業,如西瓜種植、草莓種植等。特色產業方麵,後留名府鄉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麵粉加工、水果罐頭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後留名府鄉還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水電、通訊等條件,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十三)溫城鄉

溫城鄉以農業和工業為主要產業。農業方麵,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同時發展了一些特色養殖產業,如蛋雞養殖、肉鴨養殖等。工業方麵,形成了以紡織、機械製造等為主的產業格局。溫城鄉還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了教育質量,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了保障。

(十四)留智廟鎮

留智廟鎮以農業和商貿為主要經濟支柱。農業上,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同時發展了一些特色種植產業,如葡萄種植、花卉種植等。商貿方麵,鎮內有多個集市和商業街,商品交易活躍,吸引了周邊地區的居民前來購物。留智廟鎮還注重文化建設,舉辦了多個文化活動,如廟會、文藝演出等,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五)劉集鄉

劉集鄉以農業和特色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農業方麵,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同時發展了一些特色種植產業,如金銀花種植、油葵種植等。特色產業方麵,劉集鄉的養殖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肉牛養殖、肉羊養殖等為主的產業格局。劉集鄉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工作,改善了生態環境。

三、曆史人物

景縣曆史上名人輩出,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景縣的曆史增添了光彩。

(一)董仲舒

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是景縣廣川鎮人,他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被漢武帝採納,從此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地位,開創了中華2000多年思想一統的先河。他的思想體係融合了儒家、陰陽家等多家學說,強調「天人合一」「三綱五常」等觀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董仲舒不僅是一位思想家,還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傳播儒家思想,培養了眾多優秀的人才。他的著作《春秋繁露》等,至今仍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獻。

(二)周亞夫

西漢名將周亞夫曾在景縣受封條侯。他以善於治軍領兵而聞名於世,「細柳營」的典故更是傳為千古美談。漢文帝時期,匈奴進犯,周亞夫奉命駐守細柳營。漢文帝親自前往勞軍,到了細柳營,隻見將士們個個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漢文帝的先行衛隊被擋在營外,不得入內,直到漢文帝派使者持節詔告周亞夫,才得以進入。周亞夫治軍嚴謹,令行禁止,即使是皇帝親臨,也必須遵守軍營規定。他的這種治軍理念和軍事才能,為漢朝的邊境安全和國家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來,周亞夫又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了漢朝的一代名將。

(三)李化龍、李孔嘉、李廷征

明清之際,景州孫鎮(今景縣梁集鎮孫鎮村)李氏,以「修齊治平」的君子文化治家,世人傳為美談。李化龍生於明清之際的世代殷實之家,父親李繼賢關注儒學教育和子女入仕問題。李化龍兄弟三人入館塾讀書,他最為聰明機敏。父親去世後,雖家境大不如前,仍力學不輟,每考必奪優等,成為博士弟子。時逢明末亂世,他無意官場,隱居學詩,淡泊自如。儘管收入不多,但他每天都以豐盛的飲食奉養母親。長兄早逝,他不計前嫌,撫養遺孤,幾次出資救助。親人先後去世,他與二兄敬愛融洽。在他的訓教下,侄孫遇奇成為享譽一方的文化名人。族親有難,他儘其所能,施以援手。他注重立德樹人,無論外人還是家人,總是教育他們把道德品質的修養放在第一位,其次纔是技藝的訓練。子孔嘉進士及第,他告誡子孫,這是先輩期望所及,個人努力結果,要銘記祖宗遺訓,不忘忠厚家風。他不因子貴驕人,待人以誠,「恂恂如也」,與鄉鄰老友優遊田園,年八十,無疾而終,鄉鄰敬其為人,稱之為「佛」。

李孔嘉是李化龍諸子中排行第二,年十三補博士弟子,之後連登黃甲,順治辛卯(1651)中舉,十年後進士及第,授內閣中書舍人。內閣供職期間,應景州知州張一魁之邀,為康熙十一年版《景州誌》題跋。戶部主事任上,監督興平倉,政事之餘,留意倉儲管理細節,著《籌倉管見》一卷,成為國家糧倉司職吏員的規範性教材。康熙甲子(1684)主持山東鄉試,得名士顏光敩、何世璂等,朝野以為不趨時俗,公平得人。當時,南昌百姓不但交納正稅,每年還要在正稅之外,交納數量不等的錢糧,即所謂「浮糧」。李孔嘉瞭解這一情況,修表上奏,請求朝廷革除積弊,蠲免浮糧,因廷臣反對,擱置未行。儘管如此,他的德操才乾,還是得到了康熙帝的賞識。考試之後,由戶部主事(正六品)破格晉升為禮部郎中(正五品)。然而,這一格外眷顧,卻讓他蒸蒸日上的仕宦之途畫上了句號。康熙二十六年(1687),孝莊文皇後去世,孔嘉受命主持製定葬禮儀案。皇後葬禮有定製,又有以往葬儀參照,儀案成稿後經禮部會議,最後經內閣會議確定。從葬禮程序看,頭幾日也是順利的。孝莊文皇後對於康熙帝,不但有血緣親情,更有擁立護佑之恩。孝莊文皇後的殯天,對康熙帝的打擊和心靈創傷可想而知。正是這個原因,司職大臣時刻都在擔心,惟恐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孝莊文皇後去世,正值除夕、元旦,禮部臣請康熙帝回宮休息,康熙帝駁回臣請,允準僅在正月初一日,改一日「三哭臨」為「一哭臨」。孝莊文皇後生前尊徽號為「昭聖慈壽皇後」,升遐後,禮部臣請求不再稱前尊徽號,應改稱尊諡號「孝莊文皇後」。出現不協調的事情,是要問責的。李孔嘉以病歸裡,閉門讀書,教育子弟,以親身感悟涵養後輩仁德忠孝的君子品格。

李孔嘉子廷征,字枚臣,以拔貢入仕,官至常州知府。無錫為常州府轄縣,無錫南郊、北郊,有運河支流過境,農民下田,商旅來往,渡口十分繁忙。不少人建議,將渡口改為商辦,政府設官收稅,對財政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他說,這個地方旱澇無常,民生艱難,怎能為增加收入而損害百姓利益?關使聽罷,滿麵羞愧,諾諾而退。景州孫鎮李化龍、李孔嘉、李廷征,正是儒家文化涵養的「有為」「有行」的謙謙君子。

四、必遊景點

(一)封氏墓群

封氏墓群位於景縣城東南15公裡的吳高村一帶,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埋葬著南北朝時期的封氏家族成員,是研究北朝曆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墓群內有眾多古墓,其墓葬形製和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出土的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等,這些文物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封氏墓群的存在,為我們瞭解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麵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二)周亞夫墓

周亞夫墓位於景縣城西13公裡的亞夫路西側,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塚高大,呈圓形,周長約60米,高約5米。墓前有石碑,上刻「漢條侯周亞夫之墓」。周亞夫作為西漢名將,其軍事才能和治軍理念備受後人敬仰。這座墓不僅是對周亞夫的紀念,也是研究西漢曆史的重要遺跡。每年都有眾多遊客前來瞻仰,緬懷這位曆史名人。

(三)景州塔(開福寺舍利塔)

景州塔坐落在景縣城內,原名開福寺舍利塔,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曆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塔高約63米,為磚石結構,共13層,造型挺拔秀麗,氣勢恢宏。塔內有螺旋式樓梯,可拾級而上,俯瞰景縣城區的美景。景州塔的建築工藝精湛,曆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見證了景縣的曆史變遷。它不僅是景縣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之一。

((四)北齊高氏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位於景縣城南約15公裡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埋葬著北齊時期的高氏家族成員,墓群規模較大,儲存較為完好。墓群內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墓誌、陶俑、瓷器等,這些文物對於研究北齊時期的曆史、文化、藝術等方麵具有重要的價值。

北齊高氏墓群的墓葬形製多樣,有單室墓、雙室墓等。部分墓室的牆壁上還繪有精美的壁畫,內容涵蓋了人物、車馬、儀仗、生活場景等,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生動地展現了北齊時期貴族的生活風貌和社會場景,為研究當時的服飾、建築、風俗等提供了直觀的影象資料。其中出土的陶俑造型各異,有武士俑、文官俑、侍從俑等,它們不僅形態逼真,而且在製作工藝上也展現出了北齊時期雕塑藝術的高超水準,體現了工匠們對人物形象的精準把握和細膩刻畫。

從墓誌中,人們能清晰瞭解墓主人的生平事跡、家族背景以及當時的政治局勢。這些墓誌的書法藝術也頗具特色,融合了南北朝時期書法的獨特風格,既有北方書法的雄渾剛健,又有南方書法的飄逸靈動,對於書法愛好者和研究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五)廣川董仲舒文化園

廣川董仲舒文化園以紀念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為主題,占地麵積廣闊,整體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充滿濃厚的文化氛圍。園區內建有董仲舒祠,祠內陳列著與董仲舒相關的曆史資料、著作典籍以及研究成果,通過圖文並茂的展示方式,向遊客全麵介紹董仲舒的生平、思想體係及其對中國曆史文化的深遠影響。

園內的董仲舒雕像莊嚴肅穆,栩栩如生,展現出一代大儒的風範,吸引眾多遊客在此駐足瞻仰、拍照留念。文化長廊是園區的一大亮點,長廊內鐫刻著董仲舒的經典名言和儒家經典語句,漫步其中,彷彿能穿越時空,與古代聖賢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深刻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文化園還會定期舉辦各類學術講座、文化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對董仲舒思想進行深入解讀和研討,讓遊客在遊覽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儒家文化,提升文化素養。

(六)景縣大運河遺址公園

景縣大運河遺址公園依傍古老的大運河而建,是一處集曆史文化展示、生態休閒、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內完整保留了大運河故道的原始風貌,河道蜿蜒曲折,兩岸綠樹成蔭。沿著河邊的步道前行,能看到一些古老的碼頭遺跡、纖道等,這些曆經歲月滄桑的遺存,無聲地訴說著昔日大運河漕運的繁榮景象。

公園內設定了多個文化展示區,通過實物陳列、場景複原、多媒體展示等方式,詳細介紹大運河的開鑿曆史、航運功能以及在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此外,還建有觀景台、休閒廣場、親水平台等設施,遊客可以在此欣賞運河風光,感受微風拂麵的愜意;也可以在休閒廣場參與民俗活動,體驗景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到了夜晚,公園內的燈光亮起,與運河的夜景相互輝映,美不勝收,為遊客帶來彆樣的遊覽體驗。

五、民俗風情

景縣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這些民俗文化在傳承中不斷發展,成為景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景縣竹馬會

景縣竹馬會是一項曆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表演藝術,通常在春節、元宵節等重大節日期間進行表演。表演者身著色彩鮮豔的服裝,腰間係著用竹、紙等材料製作而成的竹馬道具,模仿馬的各種動作,如奔跑、跳躍、嘶鳴等,動作矯健、靈活,配合著歡快的鑼鼓節奏,場麵十分熱鬨。竹馬會的表演形式多樣,有單人表演、雙人表演和多人表演等,表演過程中還會穿插一些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深受當地群眾和遊客的喜愛。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景縣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表達,承載著濃濃的鄉情和傳統文化記憶。

(二)景縣剪紙

景縣剪紙藝術源遠流長,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技藝聞名遐邇。景縣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涵蓋了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民俗風情等各個方麵。剪紙藝人僅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作品。其作品線條流暢,造型誇張,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情。景縣剪紙既可以作為裝飾品美化家居環境,也可以作為禮品饋贈親友。在景縣,許多家庭都有剪紙的傳統,剪紙藝術代代相傳,成為景縣民間文化的瑰寶。

(三)景縣皮影戲

景縣皮影戲是當地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有著獨特的表演魅力。表演時,藝人在白色幕布後麵,操縱著用驢皮或牛皮精心雕刻而成的皮影人物,通過燈光照射,將皮影的影像投射到幕布上,同時配以說唱和音樂,演繹出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皮影戲的唱腔豐富多樣,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說唱內容多取材於曆史故事、民間傳說等,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皮影戲的演出機會有所減少,但在景縣的一些鄉村,依然有民間藝人堅持傳承和表演這門古老的藝術,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到皮影戲的獨特魅力。

(四)景縣花饃製作

花饃製作在景縣有著悠久的曆史,是當地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景縣花饃造型精美,色彩鮮豔,通常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壽誕慶典等重要場合出現。製作花饃時,人們會根據不同的用途和寓意,塑造出各種形狀,如龍鳳、魚、壽桃、石榴等,每一種造型都蘊含著美好的祝福。花饃製作工藝複雜,從和麵、發酵、塑形到蒸製、上色,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耐心。如今,景縣花饃不僅是一種傳統美食,更成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遊客購買收藏。

六、特色美食

景縣的特色美食獨具風味,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喜愛,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還承載著景縣的飲食文化和曆史記憶。

(一)景縣粉肘

景縣粉肘是一道傳統名菜,其製作工藝獨特,曆史悠久。選用新鮮的豬肉肘子,經過清洗、醃製、燉煮等多道工序,將肘子肉煮至軟爛,然後加入適量的澱粉和調料,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中,冷卻定型。成品的粉肘色澤晶瑩剔透,口感軟糯筋道,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散發著濃鬱的肉香。食用時,切成薄片,搭配蒜汁、香醋等調料,味道更加鮮美,是景縣餐桌上的一道經典美食,也是宴請賓客時必不可少的佳肴。

(二)景縣綠豆燜子

綠豆燜子是景縣的特色小吃,以綠豆澱粉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將綠豆澱粉加水攪拌成糊狀,然後倒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熬製,期間不斷攪拌,直至熬成濃稠的膠狀,再倒入容器中冷卻成型。燜子的吃法多樣,可以切成小塊煎製,煎至兩麵金黃,外酥裡嫩,搭配蒜汁食用,味道絕佳;也可以用來炒菜,與白菜、豆芽等蔬菜一起炒製,口感爽滑,彆有一番風味。綠豆燜子口感獨特,營養豐富,深受景縣人民的喜愛,是街頭巷尾常見的美食之一。

(三)景縣八大碗

景縣八大碗是景縣傳統宴席上的經典菜肴組合,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八大碗通常包括四葷四素,葷菜有扣肉、紅燒肉、燉排骨、燉雞塊等,素菜有燉豆腐、燉粉條、燉海帶、燉白菜等。這些菜肴采用傳統的烹飪方法,以燉、蒸為主,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每一道菜都分量十足,味道醇厚,體現了景縣人民熱情好客的性格特點。在景縣,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重要節日慶典,八大碗都是宴席上的主角,承載著人們的歡樂與祝福。

(四)景縣饊子

景縣饊子是一種傳統的油炸麵食,外觀金黃酥脆,口感香酥可口。製作饊子時,將麵粉加水、鹽、油等揉成麵團,醒發一段時間後,搓成細長的麵條,再盤成螺旋狀,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饊子可以直接食用,作為休閒零食;也可以泡在豆漿、牛奶中,搭配著吃,彆有一番風味。景縣饊子製作工藝講究,香脆可口,便於儲存和攜帶,是景縣人民走親訪友時常帶的特色禮品。

七、旅遊指南攻略

(一)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

-航空:景縣周邊有多個機場可供選擇。距離較近的是濟南遙牆國際機場,距離景縣約180公裡,可在機場乘坐機場大巴或選擇租車自駕前往景縣;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距離景縣約160公裡,同樣有機場大巴連線周邊城市,也可通過租車、網約車等方式前往景縣。

-鐵路:景縣交通便利,境內有石德鐵路通過,設有景州站。通過石德鐵路可與京九鐵路、京滬鐵路等重要鐵路乾線相連,方便遊客從全國各地乘坐火車抵達景縣。遊客可根據自己的出發地,在等官方平台查詢並購買合適的車次車票。

-公路:景縣公路交通網路發達,多條高速公路和省道穿境而過。其中,衡德高速、京台高速與景縣緊密相連,自駕遊客可通過導航軟體準確規劃路線,沿高速便捷抵達景縣;此外,景縣與周邊城市及縣區之間有多條省道相通,長途客運班車往來頻繁,在周邊城市的汽車站均可購買前往景縣的車票。

2內部交通

-公交車:景縣縣城及部分鄉鎮開通了公交線路,能夠覆蓋主要的景點、商業區和居民區。公交車票價實惠,是遊客在景縣境內出行的經濟選擇。遊客可通過公交站牌或手機地圖軟體查詢公交線路和發車時間。

-計程車:景縣縣城內計程車數量充足,打車較為方便。計程車起步價合理,按裡程計費,遊客出行時可通過路邊招手或使用打車軟體叫車。

-租車:對於想要自由規劃行程、深入探索景縣的遊客,租車自駕是不錯的選擇。景縣縣城內有多家租車公司,提供不同型別的車輛租賃服務,遊客需攜帶有效證件和駕駛證辦理租車手續。

(二)住宿推薦

1縣城住宿

-星級酒店:景縣縣城內有多家星級酒店,如景州賓館等。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提供舒適的客房、餐飲服務、健身房、會議室等配套設施,服務質量較高,適合對住宿品質有較高要求的商務旅客和遊客。酒店位置多位於縣城中心或交通便利區域,出行方便。

-連鎖酒店:像漢庭、如家等知名連鎖酒店在景縣縣城也有分佈。連鎖酒店以其標準化的服務、乾淨整潔的環境和合理的價格,受到廣大遊客的歡迎。適合預算適中、追求便捷和穩定住宿體驗的遊客。

-快捷賓館:縣城內還有眾多快捷賓館,價格相對較為親民,房間基本設施齊全,能夠滿足遊客的基本住宿需求,適合對住宿條件要求不高、注重價效比的遊客。

2鄉鎮住宿

-特色民宿:在廣川鎮、安陵鎮等一些具有旅遊特色的鄉鎮,分佈著特色民宿。這些民宿大多由當地居民的房屋改造而成,充滿鄉村風情。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地道的農家生活,品嘗農家美食,感受景縣的鄉土氣息。部分民宿還提供采摘、垂釣等體驗活動,豐富遊客的住宿體驗。

-鄉鎮旅館:各鄉鎮也有不少旅館,價格實惠,適合前往鄉鎮參觀景點或辦事的遊客臨時住宿。雖然設施相對簡單,但能滿足基本的休息需求。

(三)遊玩路線規劃

1一日遊路線

-上午:抵達景縣後,首先前往景州塔(開福寺舍利塔),登上古塔,俯瞰景縣城區全貌,欣賞古塔獨特的建築風格,瞭解其悠久的曆史文化。

-中午:在縣城品嘗景縣特色美食,如景縣粉肘、綠豆燜子等,感受景縣美食的獨特風味。

-下午:前往封氏墓群或北齊高氏墓群,參觀古墓遺址,瞭解南北朝和北齊時期的曆史文化,觀賞出土文物,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之後,可前往景縣大運河遺址公園,沿著運河邊漫步,欣賞運河風光,瞭解大運河的曆史變遷。

-晚上:返回縣城,在商業街逛逛,購買一些景縣特色紀念品,如剪紙、花饃等,然後結束一天的行程。

2兩日遊路線

-第一天:

-上午:到達景縣後,前往廣川董仲舒文化園,深入瞭解董仲舒的生平事跡和儒家思想,參觀董仲舒祠、雕像、文化長廊等景點,參加園內舉辦的文化活動或講座(如有)。

-中午:在廣川鎮品嘗當地農家美食,體驗鄉村風味。

-下午:前往周亞夫墓,瞻仰這位西漢名將的墓地,瞭解「細柳營」的典故和周亞夫的軍事成就。之後,前往龍華鎮,參觀當地的工業企業,瞭解景縣的工業發展情況。

-晚上:返回縣城住宿,在縣城餐廳享用晚餐,品嘗景縣八大碗等特色菜肴。

-第二天:

-上午:前往安陵鎮的景縣大運河遺址公園,乘坐遊船遊覽大運河,欣賞兩岸風光,參觀運河古碼頭、民俗博物館等景點,感受運河文化。

-中午:在安陵鎮就餐,品嘗當地的運河魚宴等特色美食。

-下午:前往留智廟鎮,參觀當地的集市或特色產業,如花卉種植園、商貿市場等。之後,返回縣城,準備返程。

3三日遊路線

-第一天:同兩日遊路線第一天行程。

-第二天:

-上午:前往景縣的北留智鎮,參觀當地的電線電纜、橡塑製品等工業企業,瞭解產業發展特色。之後,前往洚河流鎮,參觀當地的農業種植基地或生態旅遊景點,欣賞田園風光。

-中午:在洚河流鎮用餐,品嘗當地特色農家菜。

-下午:前往杜橋鎮,參觀服裝加工、機械製造企業,瞭解企業生產流程。之後,前往王謙寺鎮,參觀當地的集市和商貿中心,體驗熱鬨的商品交易氛圍。

-晚上:選擇在杜橋鎮或王謙寺鎮附近住宿,感受鄉鎮夜晚的寧靜。

-第三天:

-上午:前往廟鎮,參觀手工編織作坊,學習瞭解草編、柳編等傳統手工藝的製作過程,購買特色手工藝品。

-中午:在廟鎮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如廟鎮特色小吃。

-下午:前往劉集鄉,參觀金銀花種植園、肉牛養殖場等特色產業,瞭解鄉村產業發展模式。之後,結束愉快的景縣之旅,返程回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