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2章 陽泉市《盂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2章 陽泉市《盂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山西的東部,太行山西麓,有一座古老而迷人的縣城——盂縣。這裡山水相依,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盂縣隸屬陽泉市,總麵積2514平方公裡,全縣常住人口約28萬,轄13個鄉鎮、277個行政村。

十三鄉鎮:各有千秋的盂縣拚圖

-秀水鎮:作為盂縣的縣城所在地,秀水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人口密集,商業發達,大街小巷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鎮上有熱鬨的集市,各類商品琳琅滿目,滿足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秀水鎮也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建築和傳統的店鋪,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孫家莊鎮:位於縣城周邊,交通便利。這裡的工業發展較為突出,有一些工廠和企業,為當地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孫家莊鎮的鄉村風光也十分秀麗,田野間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油菜花金黃燦爛,秋天麥浪滾滾,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路家村鎮: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彆是煤炭資源。長期以來,煤炭產業是路家村鎮的經濟支柱,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積極探索產業轉型之路,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農業。鎮內的一些古村落儲存完好,建築風格獨特,展現了當地悠久的曆史和文化。

-南婁鎮:工業實力雄厚,在耐火材料、化工等領域有一定的規模和優勢。南婁鎮注重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產業的競爭力。此外,南婁鎮的自然風光也很不錯,有一些山林和水庫,是人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牛村鎮:地處盂縣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優越。這裡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良好,農產品豐富多樣。牛村鎮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農家樂和鄉村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

-萇池鎮:以其秀美的山水風光而聞名。境內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萇池鎮的旅遊資源豐富,藏山景區就位於萇池鎮,這裡不僅有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是盂縣的重要旅遊勝地。

-上社鎮:是盂縣的一個大鎮,曆史文化悠久。鎮上儲存著許多古老的建築和文物古跡,如一些明清時期的廟宇和民居,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上社鎮的商業也較為繁榮,是周邊地區的物資集散地。

-西煙鎮:農業基礎紮實,是盂縣的重要糧食產區。這裡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等農作物。西煙鎮還注重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

-梁家寨鄉:自然景觀得天獨厚,有美麗的滹沱河穿鄉而過,河水清澈見底,兩岸風景如畫。梁家寨鄉以溫泉康養而聞名,擁有優質的溫泉資源,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泡溫泉、放鬆身心。此外,這裡還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下社鄉: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資源豐富。下社鄉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和林下經濟,開發了一些森林步道和農家樂,讓遊客可以親近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同時,下社鄉還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

-仙人鄉:地勢較高,山巒連綿,自然風光十分壯觀。仙人鄉以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為主,這些農產品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此外,仙人鄉還有一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如奇峰怪石、瀑布溪流等,吸引著探險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探索和拍攝。

-北下莊鄉:鄉村氣息濃鬱,民風淳樸。這裡的人們以農業為生,生活節奏緩慢而愜意。北下莊鄉的傳統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民間藝術表演、傳統手工藝製作等,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東梁鄉:地處盂縣的邊緣地帶,與其他縣市接壤。東梁鄉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近年來,也在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千年風雲:盂縣的曆史文化脈絡

盂縣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時期,那時它隸屬於冀州,像一顆種子在華夏大地的一隅悄然紮根。西周時,州治變更,盂縣歸入並州,開啟了新的篇章。進入春秋時期,這片土地見證了諸多紛爭,它屬晉國,是曆史舞台上的重要一角。據《左傳》記載,昭公二十八年,「晉殺祁盈,魏獻子為政,封祁氏之田為七縣,盂丙為盂大夫」,盂縣之名由此誕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戰國時期,周定王十四年,智伯滅仇猶,隨後趙襄子又滅掉智伯,仇猶歸趙。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製,盂縣成為太原郡的一部分,治所在盂丙邑,正式納入國家行政體係。漢代,全國劃分30郡,郡上設州,郡下隸縣,盂縣屬並州刺史部太原郡,從此盂和仇猶合為一體。此後,三國時期它屬並州新興郡,西晉時依舊如此。然而,晉以後的歲月裡,戰火紛飛,盂縣先後被漢、趙、後趙、燕、魏、後燕等國統治,曆經滄桑。

北魏、隋唐時期,盂縣的轄治頻繁變更。北魏建義元年,東部並入石艾,西北部置撫城縣;隋開皇十六年,置原仇縣,大業三年又複名盂縣;唐武德三年,西部置烏河縣,貞觀元年又並入盂縣。五代時期,盂縣先後歸屬梁、後唐、北漢;宋神宗時,分天下為33路,盂縣屬太原府;金興定年間升為州,受絳州元帥府節製並置刺史;元代襲金製,盂縣仍為州;明洪武七年,降盂州為盂縣,屬山西省太原;清雍正二年,昇平定為直隸州,盂縣與壽陽、昔陽同屬平定,直至清朝滅亡。

近現代的盂縣,同樣經曆了許多變革。民國成立後,廢州製,盂縣屬冀寧道,後直屬省。1937年底,盂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它成為晉察冀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盂縣迎來解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盂縣屬山西省晉中地區;1983年,歸陽泉市領導,實行市轄縣。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盂縣誕生了許多著名人物。春秋時期的程嬰,他與公孫杵臼捨命保護趙氏孤兒的故事流傳千古,展現了忠義與犧牲的精神。元代的呂思誠,在政治上頗有建樹,為官清廉,致力於改革和發展。這些曆史人物,為盂縣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增添了光彩。

尋幽訪古:不可錯過的盂縣景點

盂縣擁有眾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每一處都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風光。

-藏山景區:藏山以其千峰疊嶂、萬壑含煙的壯美景色,被譽為「晉東第一名山」。這裡不僅有奇峻的峰岩、幽深的洞壑,還有參天的鬆柏和潺潺的澗水。山中的「飲馬池」,相傳為程嬰趙武落難藏山時的遺跡。藏山還是趙氏孤兒藏匿的地方,圍繞救孤、藏孤和育孤等情節,形成了豐富的傳說群。如今,藏山景區的藏孤洞、報恩祠、育孤園等景點,都與這段曆史緊密相連。2011年5月,趙氏孤兒傳說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讓這個故事更好地傳承下去,盂縣還打造了大型山林實景劇《趙氏孤兒傳說——再回藏山》。整劇以藏山為背景,將忠義文化與山西民俗巧妙融合,通過聲光電的立體包裝,讓觀眾彷彿穿越時空,感受那段驚心動魄的曆史。

-報國寺:位於盂縣縣城東北五公裡處的水神山麓,是集佛教文化與曆史紀念於一體的古寺。其前身為紀念後周世宗柴榮之女柴花公主的「烈女祠」。柴花公主因不滿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篡位,攜侍女逃至水神山,後自縊於抱泉樓側棗樹下殉節。當地百姓為紀念其忠烈精神,捐資建寺。報國寺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後曆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複與擴建。現存建築多為清乾隆十九年重修,2011年開始再次重修,2015年修複完工。報國寺占地120畝,總建築麵積約平方米,擁有觀音殿、天王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100餘間殿堂。寺內儲存有唐代石刻經幢,以細膩雕刻工藝流暢線條呈現彼時佛教教義與社會風貌。宋代壁畫色彩明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此外,寺內還有一尊純銅鍍金的露天觀音造像,高二十多米。文殊殿的主尊文殊菩薩手持如意,造型獨特。每年農曆四月初四會舉行廟會,祭祀柴花公主,屆時寺內還會舉辦誦經祈福等佛事活動。

-太平寺:始建於唐代,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曆經多次重建,寺內三大殿宇錯落有致,氣勢磅礴。走進太平寺,彷彿穿越時空,能感受到唐代建築的雄渾大氣,鬥拱飛簷之間,是古人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承載著千年的佛法傳承和文化記憶。

-五龍宮:明清時期的佛教建築,儲存完好,被譽為「五龍出宮」的傳說聖地。這裡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每一處細節都精緻入微。殿內供奉的佛像莊嚴肅穆,牆壁上的壁畫色彩鮮豔、內容豐富,講述著古老的佛教故事,讓人不禁沉浸在濃厚的宗教氛圍和藝術魅力之中。

-韓子百畝園:相傳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的莊園,雖曆經歲月滄桑,但仍能從殘留的建築基址和佈局中,想象出當年的規模與繁華,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陳家大院:明清時期當地名門望族的府邸,建築風格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規整與山西民居的古樸,庭院深深,木雕、磚雕、石雕精美絕倫,每一處雕刻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藝術和民俗文化的珍貴樣本。

多彩民俗:盂縣的民間風情

盂縣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猶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每一筆都描繪著當地人民的生活與情感。

-破五節:正月初五,盂縣迎來熱鬨非凡的破五節。在一些地方,還會用紙紮成「窮鬼」的模樣,然後將其焚燒,寓意著徹底擺脫貧困。

-河燈節:在盂縣沿滹沱河流域,流傳著古老而神秘的河燈節。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夜幕降臨,滹沱河畔便熱鬨起來。河燈造型各異,有三角形、五角形、四方形的,還有做成牌樓、門樓、船形的,甚至在燈架上裝飾著各種人物、動物造型,栩栩如生。河燈節的起源,與當地百姓對河神的崇拜息息相關。由於生活離不開河流,而河水又時常泛濫,給人們帶來災害,於是老百姓把希望寄托於河神,祈求河神保佑平安、五穀豐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河燈節。據《崔氏族譜》記載,河燈節的曆史可追溯到南宋末期,至今已有近900年的曆史。在河燈節這一天,人們先進行傳料、製作河燈,然後舉行祭拜儀式,最後將點燃的河燈輕輕放入河中。人們雙手合十,默默禱告,把對平安、幸福、豐收的美好願望寄托在河燈裡。

-牛鬥虎舞蹈:一種模擬動物形體、習性的傳統舞蹈,流行於盂縣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其中以秀水鎮南白村的「牛鬥虎」最具代表性。相傳這種舞蹈起源於當地的一個傳說,它以牛虎爭鬥為內容,形象地刻畫了老虎的凶猛威武,又頌揚了老牛忠厚倔犟、不畏強敵、英勇保護小主人的獻身精神。整個舞蹈由2人扮演牛,2人扮演虎,還有1人扮演牧童。

-盂縣民歌:盂縣民歌是當地文化的瑰寶,是老百姓在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藝術形式。它的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雖無確切的起源記載,但那質樸的旋律和真摯的歌詞,卻深深紮根於人們的生活。盂縣民歌在全縣14個鄉鎮、500多個村莊廣泛流傳,按地域分為西部、北部、東部和中部四個流派。西部的東梁、西潘,北部的上社、梁家寨、下社,東部的牛村、仙人、北下莊,中部的路家村、南婁、孫家莊,都有著獨特的民歌風格。這裡的民歌現存約400至500首,像《你把良心背到脊背上》《羊肚肚手巾毛毛多》《那可怎呀》等,每一首都反映著農民的日常生活,是他們情感的寄托。其中,《那可怎呀》以其細膩的女性情感描寫,成為盂縣民歌的代表作。

舌尖盂縣:特色美食之旅

盂縣的美食獨具風味,讓人垂涎欲滴,每一道美食都承載著當地的文化和曆史。

-過油肉:盂縣的傳統名菜,以豬肉為主料,搭配木耳、玉蘭片等食材。先將豬肉切片醃製,然後過油滑炒,再加入其他食材一起炒製,最後勾芡出鍋。過油肉色澤金黃鮮豔,味道鹹鮮,醋香撲鼻,口感外軟裡嫩,十分美味。

-棗介糕:用黃米麵和紅棗製成,黃米麵的軟糯與紅棗的香甜完美融合,口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棗介糕是盂縣人喜愛的傳統美食,常作為節日或慶典時的點心。

-抿圪鬥:也叫抿曲,是用特製的抿曲床,將麵抿成小魚狀的麵條。抿圪鬥清香利口,鮮味撲鼻,通常搭配西紅柿雞蛋鹵或者炸醬食用,麵條爽滑勁道,鹵汁鮮香可口。

-油布袋:一種油炸麵食,外皮酥脆,內餡軟糯。油布袋的餡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選擇,有豆沙餡、紅糖餡等,香甜可口,是盂縣的特色小吃之一。

-盂縣核桃:盂縣的特產之一,這裡的核桃個大、皮薄、仁飽,營養豐富,口感香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製作各種糕點和菜肴。

-盂縣花椒:盂縣花椒色澤鮮豔,麻味醇厚,香氣濃鬱。是烹飪中常用的調味品,能為菜肴增添獨特的風味。

盂縣旅遊指南:暢遊攻略

-交通:盂縣交通便利,乾線公路總長214千米,連線太原、陽泉、石家莊等城市。石太高鐵穿境而過,設有陽泉北站。如果選擇乘坐火車,可以先到達陽泉北站,再轉乘汽車前往各個景點。如果選擇自駕,可通過高速直接抵達,路況良好。在盂縣縣城,有公交車和計程車,方便出行。但對於一些偏遠景點,打車或租車是較為方便的出行方式。

-住宿:盂縣縣城內有各種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價格區間較大,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進行挑選。在一些熱門景區,如藏山景區附近,也有許多農家樂和民宿,遊客可以體驗當地的鄉村生活,感受濃鬱的民俗風情。

-遊玩時間:建議遊玩時間為3-5天,可以充分遊覽盂縣的主要景點,感受其曆史文化和自然風光。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深入到各個鄉鎮,體驗不同的民俗文化和鄉村生活。

-注意事項:在遊覽古建築和文物古跡時,要遵守景區規定,不隨意觸控和破壞文物。參與民俗活動時,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品嘗特色美食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導致身體不適。

盂縣,這座充滿曆史韻味和自然魅力的縣城,正等待著更多的人去探索、去發現。無論是追尋曆史的足跡,還是享受自然的寧靜,亦或是品嘗美味的佳肴,盂縣都能給遊客帶來難忘的體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