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6章 運城市《絳縣》
絳縣是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的一個縣,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全縣國土總麵積99349平方公裡,呈現出「七山二嶺一分川」的地貌特征。絳縣轄10個鄉鎮,分彆是古絳鎮、橫水鎮、陳村鎮、衛莊鎮、磨裡鎮、南樊鎮、安峪鎮、大交鎮、郝莊鄉、冷口鄉,還設有城市社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是對絳縣的詳細介紹:
鄉鎮簡介
-古絳鎮:作為絳縣縣城所在地,是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彙聚了眾多商業網點、學校和醫療機構。古絳鎮曆史底蘊深厚,境內留存有大量古跡,如絳縣文廟等,承載著絳縣的悠久文化。
-橫水鎮:位於絳縣西部,是絳縣的人口大鎮和經濟強鎮。鎮內工商業較為發達,有多個工業園區,工業產業涉及機械製造、建材等領域。同時,橫水鎮也是重要的農業產區,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產量豐富。此外,橫水倗國墓地在此處,為研究西周時期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陳村鎮:地處絳縣東南部,境內多山地丘陵。陳村鎮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是絳縣重要的林業基地。鎮內的長春觀是為紀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的長春子邱處機而修建,是研究元代道教建築及元、明、清建築形製的寶貴資料。
-衛莊鎮:位於絳縣中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絳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這裡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蔬菜、水果種植規模較大。同時,衛莊鎮曆史文化資源豐富,太陰寺就坐落於此,寺內的獨木雕臥佛堪稱藝術珍品。
-磨裡鎮:位於絳縣東部,東與臨汾市翼城縣交界,南、西與衛莊鎮相連,北與安峪鎮相鄰。全鎮總麵積1596平方公裡,是一個山區農業鄉鎮。因處磨裡峪口,早期以產桃花石磨聞名而得名。境內植被覆蓋率高達886,有縣委廻馬嶺黨性教育基地、絳北大峽穀風景區等,享有「革命老區,生態磨裡」等稱號。
-南樊鎮:位於絳縣南部,地處中條山北麓。南樊鎮以農業和林果業為主,盛產蘋果、山楂等水果。鎮內的南樊石牌坊建於清嘉慶九年,是全石結構,雕刻十分精細,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傑出代表。
-安峪鎮:位於絳縣東北部,地勢平坦開闊,交通便捷。安峪鎮是絳縣的工業重鎮,擁有多個工業企業,涉及化工、鑄造等行業。同時,這裡也是優質小麥和蔬菜的種植基地,農業經濟較為發達。
-大交鎮:是絳縣四大文明古鎮之一,位於絳縣東北端,地處絳縣、翼城、曲沃交彙處。全鎮總麵積82平方公裡,耕地麵積畝,主導產業為農業,蔬菜、草莓、櫻桃、香菇遠銷省內外。大交鎮曆史悠久,不僅有澮河落雁、石雷石鼓等自然景觀,還擁有瓜子寨、媳婦崖等優美的神話傳說。
-郝莊鄉:位於絳縣縣城西北約20公裡處,北依紫金山,西臨聞喜、侯馬,南憑涑水河,素有「鳳凰塬」之稱。全鄉下轄13個行政村,國土麵積51平方公裡,是典型的旱作農業鄉鎮。境內有裴家祠遺址、裴行儉墓等文物古跡,西郝莊村還是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跑花燈」的發源地。
-冷口鄉:位於絳縣東南部,地處中條山北麓。全鄉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同時發展了核桃、花椒等經濟林產業。冷口鄉自然風光優美,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絳縣曆史悠久,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縣」。《左傳》魯襄公三十年有「絳縣老人」的記載,這是先秦經典文獻中第一次出現縣製具體名稱。絳之命名者為春秋時晉獻公,晉獻公命人修築絳城,定都於絳。至晉平公時,設立絳縣,使其成為中國最早的縣城之一。
絳縣是堯的故鄉,「堯的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古老的華夏文明記憶。這裡留存著眾多與堯相關的傳說和遺跡,見證了遠古時期的文明曙光。此後,絳縣曆經多個朝代的更迭,始終在曆史舞台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留下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如晉獻公墓、晉文公墓、晉靈公墓、車廂城等眾多遺跡,現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多達十處。
曆史人物
絳縣人傑地靈,湧現出了許多曆史人物。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晉文公重耳。他是春秋時期晉國第二十二任國君,晉獻公次子,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重耳在位期間,拔擢賢士,通商寬農,賞罰分明,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還留下了「清明寒食」「退避三舍」等典故。其死後葬於絳縣衛莊下村西,墓塚高達30多米,千百年來香火連綿。
此外,唐代名將裴行儉也出自絳縣。裴行儉精通兵法,善於用兵,曾多次率軍平定邊疆叛亂,為維護唐朝的穩定和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還擅長書法,其書法作品在當時就備受讚譽。郝莊鄉至今仍有裴家祠遺址、裴行儉墓等遺跡,彰顯著裴氏家族曾經的榮耀。
必遊景點
-太陰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坐南向北,因屬陰向而得名。寺內大雄寶殿為金代遺構,建築風格獨特。這裡是《趙城金藏》的雕印地,寺內儲存著一尊軀長4米、高15米的獨木金身釋迦牟尼涅盤臥像,用整根紅楊木精雕而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獨木雕臥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紫雲寺:坐落在紫金山上,周圍群山環抱,古木參天。寺廟建築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是遠離喧囂、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寺內環境清幽,香火旺盛,每逢佛教節日,都會有眾多信徒前來朝拜。
-絳縣文廟:始建於後唐長興三年,是一座古老的學府建築。文廟建築佈局嚴謹,紅牆黃瓦,雕梁畫棟,承載著絳縣深厚的教育文化傳統。這裡曾是古代學子求學應試的地方,如今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東華山:海拔1370米,山勢雄偉,奇峰羅列,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異。山頂上的廟宇若隱若現,增添了一份神秘氣息。登上山頂,可俯瞰周邊壯麗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喬寺碑樓:是一座儲存完好的清代碑樓建築,建築風格獨特,雕刻精美絕倫。碑樓的牆壁、石柱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圖案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曆史研究價值。
-絳北大峽穀:是晉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生態景區,麵積達20平方公裡。這裡山水相依,景色秀麗,有峽穀、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觀。2025年全新開放的懸空玻璃觀景台,能讓遊客在百米高空感受雲霧穿身而過的奇幻體驗。
民俗風情
絳縣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市級非遺文化《老虎上山》。該節目曆史極為悠久,至今已傳承五代,超百年曆史。每逢正月十五鬨社火時表演,隻見縣城車廂路上豎立14米高杆,老虎沿著「山坡」矯健攀爬,最終登頂並「吐出」對聯,在傳遞美好祝福的同時,也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氣。
此外,郝莊鄉西郝莊村的「跑花燈」也頗具特色。作為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春節、元宵等節日,村民們都會攜帶自己製作的花燈,隨著鑼鼓節奏起舞,變換各種隊形,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大交鎮的雕刻、剪紙、石藝、十字繡等民間工藝也聞名遐邇,這些手工藝品造型精美,工藝精湛,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勤勞和創造力。
特色美食
絳縣有著豐富多樣的特色美食。絳縣山楂糕是當地的傳統美食之一,選用優質山楂為原料,經煮製、打漿、加糖等多道工序製成,口感酸甜可口,細膩爽滑,具有開胃消食等功效。
絳縣燒麥也頗受食客喜愛,其外皮薄如紙,內餡飽滿,通常以羊肉或豬肉為主要餡料,搭配蔥花、薑末等調料,蒸熟後香氣撲鼻,味道鮮美。
此外,還有絳縣抿尖,這是一種麵食,將麵糊放在特製的抿尖床上,抿成細長條落入鍋中煮熟,搭配各種葷素臊子食用,口感筋道,味道醇香,是絳縣人民餐桌上的常見美食。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絳縣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最佳旅遊時間。春季萬物複蘇,東華山、紫雲寺等地山花爛漫,景色優美;秋季天高雲淡,絳北大峽穀層林儘染,還可品嘗到各種新鮮的水果。
-交通方式:外部交通可先抵達運城市,再乘坐長途客車前往絳縣。絳縣境內各鄉鎮之間有班車往來,若前往偏遠景點,建議包車或自駕前往,更為方便快捷。
-住宿推薦:縣城內有多家酒店和賓館可供選擇,能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需求。若想體驗鄉村生活,也可在磨裡鎮、衛莊鎮等鄉鎮的農家樂住宿,感受田園風光和淳樸民風。
-行程規劃:建議安排3-5天的行程。第一天可參觀絳縣文廟,瞭解絳縣的教育文化曆史;第二天前往太陰寺,欣賞獨木雕臥佛等藝術珍品,下午可去橫水倗國墓地,探尋西周時期的曆史遺跡;第三天前往絳北大峽穀,體驗自然風光和玻璃觀景台的刺激;第四天到南樊鎮參觀南樊石牌坊,之後前往紫雲寺感受寧靜祥和的氛圍;第五天可前往長春觀,瞭解道教文化,若恰逢節日,還可觀賞當地的民俗表演。
絳縣,這座曆史悠久的古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曆史文化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尋。無論是追尋曆史的足跡,還是享受大自然的饋贈,絳縣都能給人帶來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