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1章 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
本溪滿族自治縣地處遼寧東部山區,太子河上遊。縣城距本溪市30公裡,距沈陽市90公裡,距桃仙機場85公裡,融入「環沈陽一小時經濟圈」,是遼寧省中部城市群進入遼東山區門戶。轄區麵積3344平方公裡,地貌特征為「八山一水一分田」。
行政區劃與鄉鎮簡介
本溪滿族自治縣下轄11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分彆是小市鎮、草河口鎮、連山關鎮、草河城鎮、田師付鎮、南甸子鎮、清河城鎮、堿廠鎮、草河掌鎮、高官鎮、東營坊鄉和觀音閣街道辦事處。
-小市鎮:是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城所在地,全鎮被長白山脈東南餘脈所環繞,太子河支流湯河貫穿全鎮。境內擁有大小山嶺200多座,喀斯特岩溶洞穴若乾。這裡有聞名全國的本溪水洞,還有關門山森林公園、小市一莊等景區。傳說早年這裡灌木叢生,隻有7戶人家,人稱「小茨」,後因修建永寧寺,人口增多,商號興起,成為貿易集市,遂稱「小市」。
-草河口鎮:位於縣境南部,東與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接壤,南與鳳城市賽馬鎮相連。全鎮總麵積2039平方公裡,下轄正溝、祁家堡、草河口等5個村民委員會和鎮北、鎮南2個社羣居委會。草河口鎮交通便利,是沈丹鐵路、沈丹高速公路的必經之地,農產品資源豐富,林業、畜牧業較為發達。
-連山關鎮:位於本溪縣西南部,東與草河口鎮相鄰,南與鳳城市搭界,西與遼陽縣毗連,北與下馬塘街道接壤,轄區總麵積202平方千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多山,為丘陵地形,最高點摩天嶺峰海拔969米。全鎮下轄7個行政村,80個村民組,鎮內有連山關戰鬥遺址等曆史遺跡。
-草河城鎮:地處本溪滿族自治縣南部邊緣,東與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為鄰,南與鳳城市弟兄山鎮相接。全鎮總麵積1968平方公裡,轄徐堡、黑峪、白水等7個村民委員會。草河城鎮森林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優美,是周邊遊客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田師付鎮:位於縣境東部,東與桓仁滿族自治縣二戶來鎮相連,南與堿廠鎮接壤。田師付鎮曆史上因煤礦產業而興盛,是重要的煤炭產地。鎮內有著名的九頂鐵刹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全鎮下轄鐵刹山、全家堡、大堡等5個村民委員會和東風、河北、鐵路3個社羣居委會。
-南甸子鎮: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中部,東與田師付鎮相連,南與連山關鎮接壤。轄區麵積1478平方公裡,下轄溝口、才窯、馬城子等6個村民委員會。南甸子鎮工業基礎較好,有多家企業在此落戶,同時農業生產也較為發達,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
-清河城鎮: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北部,東與高官鎮相連,南與小市鎮接壤。全鎮總麵積1707平方公裡,轄清河城、台後、城西等7個村民委員會。清河城鎮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明清時期的邊牆遺址等曆史遺跡,自然風光也十分秀麗,山林茂密,空氣清新。
-堿廠鎮: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東與桓仁滿族自治縣華來鎮相連,南與草河掌鎮接壤。全鎮總麵積3488平方公裡,是本溪滿族自治縣麵積較大的鄉鎮之一。下轄堿廠、胡家堡、黃家堡等11個村民委員會和鎮東、農牧場2個社羣居委會。堿廠鎮在曆史上是重要的商貿集散地,鎮內的龍泉觀是東北祖庭鐵刹山之下院,觀前有兩棵千年銀杏樹,文化底蘊深厚。
-草河掌鎮:地處本溪滿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桓仁滿族自治縣華來鎮相連,南與鳳城市賽馬鎮接壤。全鎮總麵積274平方公裡,轄套峪、崔坊、瓦房等7個村民委員會。草河掌鎮自然景觀獨特,綠石穀景區就位於此地,因穀中石上苔蘚碧綠,大小瀑布眾多而聞名,是夏季避暑度假的絕佳之地。
-高官鎮: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北部,東與清河城鎮相連,南與小市鎮接壤。全鎮總麵積2248平方公裡,轄鬆樹台、三合、紅光等14個村民委員會。高官鎮礦產資源豐富,同時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山林覆蓋率高,適合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
-東營坊鄉: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東與桓仁滿族自治縣二戶來鎮相連,南與草河掌鎮接壤。全鄉總麵積348平方公裡,轄東營坊、洋湖溝、紅土甸等8個村民委員會。東營坊鄉自然風光秀美,洋湖溝素有「畫家村」之稱,每到秋季,漫山紅葉吸引眾多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戰國時期,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屬燕國遼東郡。自秦後,曆代均屬郡、州、府、路、衛、廳所轄。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0月,清朝廷將遼陽州東部、興京撫民廳西南部、鳳凰廳北部地區劃出,設定本溪縣,始屬東邊道尹公署管轄,後直屬於奉天府,1907年直屬於奉天省。
民國時期,本溪縣先後屬奉天省東邊道、遼寧省。「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為日本殖民地,本溪縣隸屬奉天省。1937年,日偽政權在本溪縣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設立本溪湖街,1939年,將本溪湖街、宮原一帶從本溪縣劃出,設定本溪湖市。
1945年,成立本溪縣民主政府,隸屬於遼寧省政府。此後,由於解放戰爭形勢變化,本溪縣行政區劃變動頻繁,轄境隨之更變。1948年10月31日,本溪縣全境解放,隸屬於安東省。1949年4月,隸屬於遼東省。
1952年10月,本溪縣建製撤銷,其所轄區域並入本溪市作為市郊區。1956年5月23日,國務院決定恢複本溪縣建製,10月,本溪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本溪縣人民委員會,由本溪市人民委員會代管。1959年3月,本溪縣正式隸屬本溪市管轄。
1989年9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本溪縣,設立本溪滿族自治縣,延用至今。
曆史人物
本溪滿族自治縣曆史上湧現出一些知名人物,其中較為著名的是東北道教龍門派始祖郭守真。郭守真字致需,號靜陽子,生於1606年,原籍江南,後到遼東,定居於九頂鐵刹山八寶雲光洞內。他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在此出家,拜龍門派道士李常明為師,在北京白雲觀受戒後,返回鐵刹山收徒傳道。1663年,在清代將軍烏庫紮支援下,他在盛京(今沈陽)建立三教堂,以九頂鐵刹山為上院,三教堂為下院,派諸徒到東北各地興建廟宇,使得東北道教龍門派勢力大增。
必遊景點
-本溪水洞:位於小市鎮謝家崴子村,是目前發現的世界較長的地下充水溶洞之一。洞內深邃寬闊,鐘乳石、石筍、石柱千姿百態,泛舟遊覽地下河,彷彿置身於奇幻世界。
-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有「東北小黃山」之稱,位於小市鎮陳英村。這裡山峻景秀,四季分明,秋季時紅葉滿山,層林儘染,是東北著名的賞楓勝地,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九頂鐵刹山:位於田師付鎮,是東北道教的發祥地。鐵刹山由五座頂峰組成,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中峰原始頂最高、最險、最美。山上岩洞較多,最負盛名的是八寶雲光洞,洞中有「八寶」,洞口上方刻有「九頂鐵刹山八寶雲光洞」10個大字。
-綠石穀:位於草河掌鎮,隸屬遼寧本溪湯溝國家森林公園。因穀中石上苔蘚碧綠,大小瀑布眾多而聞名,夏季穀內青巒疊翠,涼爽宜人,是避暑和度假的好去處。
-本溪老邊溝風景區:位於東營坊鄉,這裡風景優美,山林茂密,溪流潺潺。每到秋季,楓葉變紅,與山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
古刹、寺廟與道觀
-龍泉觀:位於堿廠鎮內東山,是東北祖庭鐵刹山之下院。觀前有兩棵千年銀杏樹,全觀分上下兩觀,建築風格古樸,文化底蘊深厚,是信徒朝拜和遊客參觀遊覽的好去處。
-王姑祠:位於小市鎮,又稱王大仙姑廟。相傳王大仙姑為清代滿族人,因與長工相愛懷孕,違背當時滿漢不通婚的禮法,被活活打死或活埋,後經長眉李大仙點化,成為當地特有的地方神靈,以前當地有血祭習俗,近年已基本絕跡。
曆史遺址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本溪縣四中南側約180米,是瞭解東北抗聯重要曆史事件和英雄事跡的重要場所。館內陳列了大量的文物、圖片和史料,生動地展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的鬥爭曆程。
-連山關戰鬥遺址:位於連山關鎮,這裡儲存著一些日偽時期的老建築。當年,抗日軍隊在此與日軍展開過戰鬥,這些建築見證了那段烽火歲月,是研究抗日戰爭曆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明清邊牆遺址: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有明清時期的邊牆遺址,主要分佈在清河城鎮等地。邊牆是明朝為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而修建的軍事防禦工程,雖曆經歲月滄桑,部分段落仍儲存較為完整,對於研究明清時期的軍事防禦和邊疆曆史具有重要價值。
民俗風情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滿族聚居地,滿族民俗文化豐富多樣。滿族服飾具有獨特風格,男子多穿馬褂、長袍,女子穿旗袍,服飾上常有精美的刺繡圖案。滿族的傳統節日眾多,如春節、元宵節等,在這些節日裡,當地有貼春聯、掛燈籠、吃餃子等習俗,還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此外,滿族的「嘎拉哈」遊戲也很受歡迎,通常是用羊拐骨製成,孩子們通過拋、接等方式進行遊戲,充滿樂趣。
特色美食
-小市羊湯:是本溪滿族自治縣的特色美食,聞名遐邇。羊湯以當地的絨山溜達羊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燉煮,湯汁呈奶白色,鮮香濃鬱,羊肉鮮嫩可口,沒有膻味。通常搭配著花捲或燒餅食用,再加上一些特色小菜,如老媽茄子、小魚拌苦苣等,讓人回味無窮。
-滿族八大碗:是滿族傳統美食,通常包括白肉血腸、紅燒丸子、四喜丸子、燉排骨等八道菜。這些菜肴選材講究,烹飪方法多樣,口味豐富,體現了滿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獨特的飲食文化。
-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製成,味道微酸,營養豐富。食用時,將發酵好的玉米麵團通過特製的工具擠成條狀,放入鍋中煮熟,可搭配各種鹵子,如肉醬鹵、雞蛋鹵等,口感爽滑,彆有一番風味。
旅遊指南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春季(4-5月)可欣賞山花爛漫;夏季(6-8月)氣候涼爽,適合到綠石穀等地避暑;秋季(9-10月)是觀賞楓葉的最佳時節,關門山、老邊溝等地紅葉似火;冬季(12月-次年2月)可體驗冰雪樂趣,還能享受溫泉。
-交通方式:外部交通可先到達沈陽或本溪,再乘坐客車前往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內各景點之間有班車往來,也可選擇包車或自駕前往,自駕可更自由地安排行程,欣賞沿途風景。
-住宿推薦:想要體驗溫泉,可選擇花溪沐楓雪溫泉旅遊度假區、本溪觀山湖熙康雲舍健康度假酒店等,享受溫泉泡湯的愜意。若想親近自然,可住在小市一莊,感受田園風光,也有許多精品民宿可供選擇,如本溪無界樂活溪水樓溫泉度假酒店,位於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北門附近,出行遊玩方便。
遊玩路線
-一日遊路線
-本溪水洞—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上午抵達本溪水洞,先參觀地質博物館,瞭解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與水洞地質演變過程,隨後乘船遊覽水洞,近距離觀賞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石筍,感受地下暗河的靜謐神秘。參觀結束後在景區周邊餐館品嘗小市羊湯、滿族粘豆包等特色美食。下午前往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沿著林間步道漫步,欣賞青山綠水、溪流瀑布,秋季可著重觀賞漫山紅葉,還能前往龍門峽、夾砬子等景點拍照打卡,傍晚時分返程。
-鐵刹山一日遊:早上出發前往鐵刹山,沿著登山步道攀登,途中參觀三清觀、玉皇閣等道教建築,感受濃厚的道教文化氛圍。到達山頂後俯瞰周邊連綿山脈與開闊景緻,參觀八寶雲光洞,聆聽洞內「八寶」傳說。下山途中可選擇另一條路線,欣賞不同角度的奇峰怪石與山林風光。中午在山腳下農家院就餐,品嘗山野菜、笨雞燉蘑菇等農家菜,下午稍作休息後返程。
-二日遊路線
-第一天:本溪水洞—小市一莊:早晨前往本溪水洞,深度遊覽洞內景觀,還可體驗旱洞探險專案。中午在水洞附近享用午餐後,前往小市一莊景區。到達後先辦理住宿,隨後在景區內遊玩,欣賞田園風光,體驗磨豆腐、釀酒等傳統手工藝,傍晚觀看民俗表演,品嘗特色美食,夜晚感受鄉村靜謐氛圍。
-第二天: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返程:早餐後前往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乘坐景區觀光車前往核心景點,徒步遊覽小黃山、龍門峽等區域,體驗玻璃棧道的刺激。中午在景區內就餐,下午繼續遊覽,可選擇劃船遊玩關門山水庫,感受山水交融之美,之後收拾行李返程。
-第一天:綠石穀—龍泉觀:上午前往綠石穀,漫步在林間棧道,觀賞穀內形態各異的瀑布,近距離接觸布滿翠綠苔蘚的石頭,感受「曲徑通幽處,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還可在溪流淺灘處戲水遊玩。中午在景區周邊就餐,下午前往堿廠鎮龍泉觀,參觀古樸的道觀建築,瞭解道教文化,觀賞觀前千年銀杏樹,傍晚在堿廠鎮住宿,品嘗當地特色美食。
-第二天:老邊溝風景區—返程:早餐後前往老邊溝風景區,沿著景區內的木棧道前行,欣賞溪流、怪石、紅葉(秋季)等景觀,還可到畫家村參觀寫生基地,感受藝術氛圍。中午在景區內或周邊農家樂就餐,下午繼續遊覽剩餘景點,拍照留念,之後準備返程。
-三日遊路線
-第一天: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連山關戰鬥遺址:上午抵達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通過館內豐富的文物、圖片和史料,瞭解東北抗聯艱苦卓絕的鬥爭曆史,聆聽抗聯英雄事跡。中午在縣城就餐後,前往連山關戰鬥遺址,參觀日偽時期老建築,感受那段烽火歲月。傍晚返回縣城住宿,在商業街品嘗特色小吃。
-第二天:本溪水洞—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全天遊覽本溪水洞和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具體行程可參考一日遊相關安排,晚上住宿可選擇關門山附近民宿,體驗鄉村生活。
-第三天:洋湖溝—返程:早上前往東營坊鄉洋湖溝,這裡被譽為「畫家村」,秋季漫山紅葉,其他季節也有獨特的田園風光和山林景緻。可沿著鄉村小路漫步,參觀農家小院,與當地村民交流,感受淳樸民風。中午品嘗農家特色菜肴,下午收拾行李,結束充實的本溪滿族自治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