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3章 阜新市《太平區》
太平區,地處阜新市區東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38′55″,北緯42°00′40″。全區東西長1130公裡,南北寬495公裡,總麵積9479平方公裡。西、北與海州區相鄰,南起孫家灣南山,東、南與細河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接壤。這裡是阜新這座煤電之城發展的重要見證者,有著獨特的曆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景觀。
一、曆史沿革:歲月沉澱的記憶
太平區的發展與煤田的開發緊密相連,其曆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19年(民國8年),日本東洋拓殖會社勾結中國原京漢鐵路局長丁世源申辦孫家灣礦區合辦阜源公司,此後,太平地區逐漸發展起來。1927年(民國16年),東北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為推動民族工業發展,建立東北礦務局,在孫家灣地區開啟煤礦開采。到1928年(民國17年),煤炭年產量達13萬噸。
1931年(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1933年(民國22年)4月,阜新淪為日本殖民統治。為大規模掠奪阜新煤礦資源,日本侵略者在塌拉廟(高德地區)設高德調整班。1935年(民國24年)修建新義鐵路(新立屯至義縣)。1936年(民國25年)10月,將八道壕炭礦電廠至孫家灣的輸電線路相連,建立孫家灣變電所,阜新煤礦開始用電。1939年(民國28年)滿炭阜新發電所建成,同年,日本侵略者將高德調整班改為高德采炭所。隨著煤炭資源被掠奪,礦工和居住人口增加,太平區逐漸形成,孫家灣地區成為當時市區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1940年(民國29年)1月1日,日偽當局從阜新縣境內劃出部分割槽域置阜新市。1945年(民國34年)8月25日,日本侵略者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中旬,**遼西地委派乾部、軍隊接收阜新,組建阜新工委,同時成立阜新市政府。同年10月,在太平地區設定太平區、新興區、紅葉區3個區政府。但11月間,國民黨佔領黑山、北鎮,阜新地委按指示主動撤離城市,太平地區3個區政府黨政組織人員也隨撤退。
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太平地區為阜新市第二區人民政府。5月,市委派劉振興組建區委、區政府。1949年1月,阜新市撤銷二區區委、區政府,改設3個街人民政府。8月,太平地區3個街人民政府分彆和本街公安派出所合並為3個分駐所,行使區街一級政府職權。1950年1月,根據遼西省政府意見,市政府將3個分駐所改建成阜新市第二區公所。1952年10月改建為**阜新市第二區人民政府,駐地在孫家灣。1955年11月,改稱阜新市孫家灣區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改稱太平區人民委員會。1980年6月,改稱太平區人民政府。2002年4月27日,阜新市細河區水泉鎮劃歸太平區。
二、下轄鄉鎮與街道:各具特色的區域
(一)水泉鎮
水泉鎮位於太平區東南部,是一個充滿鄉村氣息的地方。全鎮總麵積較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裡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展條件優越。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等,是太平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同時,水泉鎮也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草莓、葡萄、蔬菜等。每逢收獲季節,果園和蔬菜大棚裡一片繁忙景象,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在工業方麵,水泉鎮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有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將當地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此外,還有一些小型製造業企業。鎮內交通便利,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方便農產品運輸和工業產品輸出。水泉鎮的文化底蘊也較為深厚,有一些傳統的民俗活動。比如每年的廟會,人們聚集在一起,熱鬨非凡。廟會上有各種民間手工藝品、特色小吃,還會有戲曲表演等,傳承著當地的文化傳統。
(二)紅樹街道
紅樹街道是太平區的核心區域之一,商業氛圍濃厚。街道內有繁華的商業街,各類商店、超市、餐廳林立,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這裡人口密集,生活設施完善,學校、醫院、銀行等一應俱全。紅樹街道還有多個社羣文化活動中心,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書畫展覽、科普講座等,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街道的建築風格多樣,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一些具有曆史感的老建築,見證著太平區的發展變遷。
(三)高德街道
高德街道與煤炭產業有著深厚淵源。在過去,這裡是重要的煤炭開采區域,隨著煤炭產業的發展而繁榮。如今,雖然煤炭開采規模有所變化,但相關的工業遺跡依然存在,成為街道獨特的曆史印記。街道內有一些與煤炭文化相關的展示場所,通過圖片、實物等展示煤炭開采的曆史和工藝。高德街道也在積極轉型發展,發展一些服務業和小型商業。同時,注重環境整治和社羣建設,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
(四)孫家灣街道
孫家灣街道同樣有著悠久的煤炭開采曆史,是太平區發展較早的區域。這裡有許多老礦工及其後代居住,傳承著獨特的礦工文化。街道內保留了一些過去礦工生活的建築和場景,如礦工宿舍等,讓人能感受到當年礦工們的生活狀態。孫家灣街道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公園、休閒廣場等,為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空間。同時,積極發展商業和服務業,提升街道的經濟活力。
三、曆史人物:閃耀在歲月中的光芒
在太平區的發展曆程中,湧現出許多為煤炭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物。比如老一輩的礦工們,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為國家的煤炭工業揮灑汗水。他們不畏艱辛,勇於奉獻,有的甚至將一生都奉獻給了煤礦。他們的勤勞和堅韌成為太平區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一些在地方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領導乾部,他們積極推動太平區的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進步。在太平區的轉型發展時期,他們積極招商引資,引進新興產業專案,為太平區的產業結構調整付出努力。此外,在文化教育領域,也有一些教師和文化工作者,致力於傳播知識和傳承地方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太平區人才。
四、必遊景點:自然與人文的交融
(一)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部分位於太平區)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是太平區乃至阜新市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見證了中國煤炭工業的輝煌曆史。如今,它已轉型為國家礦山公園,成為工業遺產旅遊的熱門目的地。公園內保留了大量的采礦裝置和工業遺跡,如巨大的電鎬、蒸汽機車等。遊客可以登上觀景台,俯瞰壯觀的礦坑,感受其宏偉的規模。還能走進采礦現場,近距離接觸這些工業遺跡,瞭解煤炭開采的曆史和工藝。公園內的展覽館通過豐富的圖片、文字和實物,全麵展示了海州露天礦的發展曆程,讓遊客深刻體會到煤炭工業對國家發展的重要貢獻。
(二)塔子溝風景區
塔子溝風景區位於水泉鎮,自然風光秀麗。這裡山巒起伏,樹木繁茂,空氣清新,是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好去處。景區內有清澈的溪流,沿著山間蜿蜒流淌。溪邊綠樹成蔭,花草繁盛,景色十分迷人。遊客可以沿著山間步道漫步,欣賞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競相開放,五彩斑斕;夏天,綠樹成蔭,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秋天,楓葉如火,層林儘染,美景如畫;冬天,銀裝素裹,彆有一番韻味。景區內還有一些曆史遺跡和傳說,為其增添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三)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坐落於太平區孫家灣街道新園街1號,占地麵積5697公頃。館內建有抗暴青工遺骨館(東館)和死難礦工遺骨館(西館)。這裡是日本侵華期間殘酷迫害中國礦工的曆史見證。通過大量的曆史文物、圖片和資料,以及真實的遺骨展示,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礦工們的悲慘遭遇。來到這裡,遊客可以深刻感受到那段沉痛的曆史,銘記曆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紀念館也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曆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民俗風情:多元文化的交融
太平區居住著多個民族,各民族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民俗風情。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期間,漢族有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等習俗。人們會提前準備各種年貨,打掃房屋,迎接新年的到來。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年初一,人們穿上新衣,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蒙古族則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他們會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在祭祀活動中,人們會獻上祭品,進行莊重的儀式。
在婚喪嫁娶等習俗上,各民族也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漢族的婚禮通常較為熱鬨,有迎親、拜堂、婚宴等環節。蒙古族的婚禮則充滿了民族特色,有獨特的服飾、歌舞和儀式。在喪葬方麵,漢族一般遵循土葬的習俗,而蒙古族則有天葬、火葬等不同的方式。此外,太平區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如廟會。廟會上,人們可以品嘗到各種傳統小吃,購買到民間手工藝品,欣賞到戲曲、雜技等表演,熱鬨非凡。
六、特色美食:舌尖上的太平
(一)喇嘛肉粥
喇嘛肉粥是太平區的特色美食之一,具有濃鬱的蒙古族風味。它以大米、碎肉、蔬菜等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熬製而成。粥的口感醇厚,香味濃鬱,營養豐富。在製作過程中,先將大米煮至半熟,然後加入碎肉和蔬菜繼續熬煮,讓肉香和菜香充分融入粥中。喇嘛肉粥不僅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餐,也是遊客品嘗地方美食的不錯選擇。在一些傳統的早餐店或小吃攤,都能品嘗到正宗的喇嘛肉粥。
(二)東北燉菜
東北燉菜是太平區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以其豐富的食材和濃鬱的味道而受到歡迎。常見的有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等。豬肉燉粉條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和勁道的粉條,經過長時間燉煮,豬肉肥而不膩,粉條吸收了肉的湯汁,味道十分鮮美。小雞燉蘑菇則以雞肉和榛蘑為主要食材,榛蘑的獨特香味與雞肉完美融合,燉出的湯汁濃鬱醇厚。排骨燉豆角中,豆角的軟糯與排骨的肉香相互映襯,讓人回味無窮。這些燉菜通常用大鍋燉煮,適合一家人或朋友圍坐在一起分享。
(三)粘豆包
粘豆包是一種傳統的東北美食,在太平區也很受歡迎。它以糯米麵為皮,以紅豆沙為餡,經過蒸製而成。粘豆包的外皮軟糯有嚼勁,內餡香甜可口。製作時,先將糯米麵和好,分成小塊,擀成薄片,然後包入紅豆沙餡,搓成圓形或橢圓形。最後放入蒸鍋中蒸熟即可。粘豆包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甜點,深受人們喜愛。在冬季,許多家庭會製作大量的粘豆包,放在室外冷凍儲存,隨時可以食用。
七、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太平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型乾旱氣候。春季(3-5月)乾旱少雨,風大,但此時塔子溝風景區的野花開始綻放,適合喜歡賞花和戶外活動的遊客。夏季(6-8月)炎熱,雨水集中,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和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室內參觀不受天氣影響,同時也可以到塔子溝風景區避暑,享受清涼的山間溪流。秋季(9-11月)冷涼多霜,塔子溝風景區的楓葉變紅,景色優美,是觀賞紅葉的好時節。冬季(12-次年2月)嚴寒少雪,此時可以感受北方的冬日氛圍,但要注意保暖。
(二)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
-飛機:可先抵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或錦州灣國際機場。從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出發,可乘坐機場大巴到阜新市區,再轉乘前往太平區的公交車或計程車。從錦州灣國際機場出發,也有前往阜新市區的班車,到達市區後再前往太平區。
-火車:阜新站和阜新南站是阜新市的主要火車站。阜新站有往返全國各地的列車。到達阜新站或阜新南站後,可乘坐公交車或計程車前往太平區。
-長途客車:阜新長途客運站有多條線路通往周邊城市。從長途客運站到太平區,可乘坐公交車或計程車。
2內部交通:
-公交車:太平區內有公交線路連線各個主要區域,但車次可能相對較少,出行前可查詢好公交線路和發車時間。
-計程車:計程車是比較便捷的出行方式,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可能不太容易打到車。
-共享單車/電動車:在太平區的部分割槽域有共享單車和電動車投放,方便遊客短距離出行。
(三)住宿建議
1經濟型:可以選擇位於紅樹街道或孫家灣街道的一些快捷酒店或小旅館。這些住宿價格相對較為實惠,每晚價格在100-200元左右。雖然設施相對簡單,但基本能滿足遊客的住宿需求。
2舒適型:如果想要更舒適的住宿環境,可以選擇太平區的一些商務酒店。每晚價格在200-400元左右。商務酒店的設施比較齊全,服務也相對較好。
3特色民宿:在水泉鎮有一些特色民宿,遊客可以體驗鄉村生活。民宿的價格根據不同的房型和季節有所波動,一般每晚價格在150-300元左右。
(四)其他注意事項
1在參觀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時,要保持安靜,尊重曆史,遵守館內的參觀規定。
2品嘗當地美食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導致身體不適。
3在參加民俗活動時,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4出行前關注天氣預報,根據天氣情況攜帶合適的衣物和裝備。如果是冬季前往,要注意保暖,攜帶厚棉衣、帽子、手套等保暖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