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4章 阜新市《清河門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4章 阜新市《清河門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遼寧西部,阜新市西南部,有一個名為清河門區的地方。這裡東西寬1725公裡,南北長126公裡,總麵積9854平方公裡,雖麵積不大,卻蘊含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和獨特的自然魅力。它東與義縣稍戶營子鎮隔細河相望,西、南與義縣高台子鎮相連,北與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伊嗎圖鎮、蜘蛛山鄉接壤,處於遼西蒙東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曆史沿革:歲月長河中的記憶

清河門區的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河邊門設立,它是清代柳邊21個邊門之一(後改為20個)。因邊門臨近清河,故得名清河邊門,後來人們簡稱為清河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都屬於義州管轄。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河門建製為鎮,隸屬於錦州府義州。那時,這裡商貿活動開始興起,逐漸形成集鎮的雛形。

民國初期,清河門歸義縣管轄,實行區村製,為第七區,下轄多個村莊。1929年,廢道製,清河門仍屬奉天省義縣轄。同年末,東北易幟,奉天省改為遼寧省,清河門隨之歸屬遼寧省義縣。1936年,日偽當局廢「區村製」,實行「村屯製」,清河門成為義縣清河村。1938年1月,又改「村屯製」為「街村製」,稱義縣清河門街。日本侵占東三省後,建立偽滿洲國,將遼寧省改為奉天省,清河門屬奉天省義縣轄。1934年12月,日偽實行新省製,劃東北為14省,設錦州省,清河門又屬錦州省義縣轄。

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光複,同年9月間**遼西地委成立,清河門屬遼西地委義縣轄。但次年3月,國民黨軍隊佔領清河門,這裡又歸屬遼寧省義縣轄。1947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解放清河門。1948年初,熱遼專區北阜義縣聯合政府在清河門建立,清河門隸屬熱河省熱遼專區轄,為北阜義縣第九區。1949年5月,撤銷北阜義縣聯合政府,清河門改屬遼西省義縣轄,為第九區。1954年6月19日,遼西、遼東兩省合並為遼寧省,清河門屬遼寧省義縣轄,依舊是義縣第九區。1955年3月,撤銷義縣第九區,建立義縣清河門鄉。1956-1958年期間,清河門隸屬遼寧省錦州專區義縣轄,先後為義縣清河門鄉、清河門鎮、清河門區。1959年8月,清河門劃歸阜新市,並建立阜新市清河門人民公社,同年10月隸屬阜新市郊區辦事處轄。1978年3月,將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蜘蛛山公社的芹菜溝大隊和伊嗎圖公社的吳家窯大隊劃歸清河門鎮人民公社管轄。1980年撤銷人民公社建製,改為清河門鎮人民政府,仍隸屬阜新市郊區。1983年2月21日,經遼寧省政府批準籌建清河門區,同年9月20日,清河門區籌備小組正式開始對外辦公。1984年3月31日,清河門區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遼寧省阜新市,一直延續至今。

二、下轄鄉鎮與街道:各有千秋的區域

(一)河西鎮

河西鎮位於清河門區西部,是一個充滿鄉村氣息與發展活力的地方。全鎮下轄邢家屯村、六台村、後窯村、三道壕村、東堡子村、南街村、河西村等7個行政村,17個自然屯。這裡土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農業是主要產業之一。當地主要種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糧食作物,同時也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比如,邢家屯村的葡萄種植頗具規模,這裡的葡萄品種優良,口感甜美,每到收獲季節,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客商前來采購。此外,河西鎮還注重發展工業,有一些小型的工廠,涉及農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等領域。農產品加工廠將當地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鎮內交通便利,鄉村公路連線著各個村莊,方便了農產品的運輸和村民的出行。河西鎮還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每年都會舉辦一些傳統的民俗活動,如廟會等,廟會上有各種民間手工藝品、特色小吃,還有戲曲表演,熱鬨非凡,傳承著當地的文化傳統。

(二)烏龍壩鎮

烏龍壩鎮位於清河門區南部,自然風光優美,生態資源豐富。這裡有著獨特的濕地景觀,蒲草泡濕地水草豐茂,是眾多鳥類的棲息地。每到春夏季節,濕地裡蘆葦搖曳,荷花盛開,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賞。烏龍壩鎮也積極發展農業,種植了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在養殖業方麵,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養殖牛羊的農戶眾多。鎮內的牲畜交易市場曆史悠久,從清朝時期就自發形成,如今更是發展成為重要的牲畜交易集散中心。這裡的牛源主要來自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區,到市場采購的客商則來自雲南、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市場的牛交易正朝著「買全國、賣全國」的方向發展。烏龍壩鎮還注重文化建設,挖掘和傳承當地的曆史文化,如明長城遺址就位於蒲草泡子村。雖然如今遺址隻剩下一個石碑和一條小土崗子,但它見證了當年的曆史,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清河街道

清河街道是清河門區的中心區域之一,人口密集,商業氛圍濃厚。街道內有繁華的商業街,各類商店、超市、餐廳林立,滿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這裡還有多個社羣文化活動中心,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書畫展覽、科普講座等,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清河街道保留了一些具有曆史意義的建築和街區,這些建築見證了清河門區的發展變遷。漫步在街道的小巷中,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曆史氛圍。同時,街道也在不斷進行現代化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四)新北街道

新北街道是清河門區的新興街區,城市建設較為現代化,基礎設施完善。這裡有許多新建的住宅小區,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新北街道注重發展服務業,有一些商務辦公樓和商業綜合體,吸引了不少企業和商家入駐。街道內的教育、醫療資源也比較豐富,有多所學校和醫院,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此外,新北街道還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創業,為年輕人提供了創業平台和發展機會,激發了街區的發展活力。

三、曆史人物:歲月長河中的璀璨之星

在清河門區的曆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物。雖然可能沒有廣為人知的曆史名人,但那些為當地發展默默奉獻的普通人同樣值得銘記。比如,在煤炭開采時期,無數的礦工們在艱苦的條件下辛勤勞作,為國家的能源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不畏艱辛,勇於擔當,在黑暗的礦井中揮灑著汗水。還有一些地方鄉紳和商人,在清河門區的商貿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積極開拓市場,引進先進的商業理念和技術,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在文化教育領域,也有許多教師和文化工作者,他們紮根基層,致力於傳播知識和傳承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共同構成了清河門區的曆史記憶,他們的精神激勵著後人不斷奮鬥。

四、必遊景點:自然與人文的完美交融

(一)遼慎微祖墓群

遼慎微祖墓群是清河門區重要的曆史文化遺址。這裡埋葬著遼代的皇室成員,對於研究遼代的曆史、文化、喪葬製度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如陶瓷器、金銀器、玉器等,這些文物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反映了遼代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雖然如今墓群的地麵建築大多已不複存在,但通過考古發掘和研究,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的輝煌。來到這裡,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千年前的遼代,讓人對那段曆史充滿了遐想。

(二)三塔溝

三塔溝位於清河門區境內,是一處自然風光秀麗的旅遊勝地。這裡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空氣清新,宛如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景區內有清澈的溪流,沿著山間蜿蜒流淌,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溪邊綠樹成蔭,花草繁盛,景色十分迷人。三塔溝還有著獨特的地質景觀,岩石奇特,形態各異。在景區內,還可以看到三座古老的佛塔,雖然曆經歲月的洗禮,但依然屹立不倒,為景區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遊客可以沿著山間步道漫步,欣賞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競相開放,五彩斑斕;夏天,綠樹成蔭,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秋天,楓葉如火,層林儘染,美景如畫;冬天,銀裝素裹,彆有一番韻味。

(三)梨山詩畫

梨山詩畫景區以其獨特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眾多遊客。這裡的山巒連綿起伏,山上種植著大量的梨樹,每到春天,梨花盛開,潔白如雪,彷彿一片花的海洋。微風吹過,花瓣飄落,宛如雪花飛舞,美不勝收。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梨山詩畫景區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曾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地方,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詞和書畫作品。景區內還設有一些文化展示區,展示著當地的曆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文化的熏陶。

(四)黃花山濕地

黃花山濕地位於烏龍壩鎮,占地麵積廣闊,濕地內水草豐美,生態環境良好。這裡生長著大量的黃花菜,每到夏季,黃花菜盛開,一片金黃,與周圍的濕地景觀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黃花山濕地還是許多鳥類的棲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在此停歇、覓食。遊客來到這裡,可以觀賞到各種珍稀鳥類,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此外,濕地周邊還有一些農家樂,遊客可以品嘗到當地的特色美食,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

(五)703戰備工程舊址

703戰備工程舊址是一處具有特殊曆史意義的地方。它建於上世紀特定的曆史時期,是當時為了應對國際形勢而建設的重要戰備工程。如今,雖然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這座舊址依然儲存完好,成為了那段曆史的見證。走進舊址,裡麵的設施和佈局依然清晰可見,彷彿能夠看到當年緊張的備戰場景。這裡不僅是一個曆史遺跡,更是一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通過參觀舊址,人們可以瞭解到當年的曆史背景和先輩們的艱苦奮鬥精神,增強愛國情懷。

五、民俗風情:多元文化的獨特融合

清河門區居住著多個民族,各民族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民俗風情。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期間,漢族有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等習俗。人們會提前準備年貨,打掃房屋,迎接新年的到來。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年初一,人們穿上新衣,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蒙古族則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他們會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在祭祀活動中,人們會獻上祭品,進行莊重的儀式。

在婚喪嫁娶等習俗上,各民族也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漢族的婚禮通常較為熱鬨,有迎親、拜堂、婚宴等環節。蒙古族的婚禮則充滿了民族特色,有獨特的服飾、歌舞和儀式。在喪葬方麵,漢族一般遵循土葬的習俗,而蒙古族則有天葬、火葬等不同的方式。此外,清河門區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如廟會。廟會上,人們可以品嘗到各種傳統小吃,購買到民間手工藝品,欣賞到戲曲、雜技等表演,熱鬨非凡。這裡的廟會曆史悠久,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六、特色美食:舌尖上的獨特享受

(一)喇嘛肉粥

喇嘛肉粥是清河門區的特色美食之一,具有濃鬱的蒙古族風味。它以大米、碎肉、蔬菜等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熬製而成。製作時,先將大米煮至半熟,然後加入碎肉和蔬菜繼續熬煮,讓肉香和菜香充分融入粥中。喇嘛肉粥口感醇厚,營養豐富,既可以作為早餐,也可以作為主食。在寒冷的冬天,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喇嘛肉粥,全身都感到溫暖。在當地的一些傳統早餐店或小吃攤,都能品嘗到正宗的喇嘛肉粥。

(二)貓耳朵湯

貓耳朵湯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麵食。它的形狀如同貓的耳朵,小巧可愛。製作貓耳朵湯,需要先將麵粉揉成麵團,然後搓成細長條,再切成小段,用大拇指將小段麵團按扁、搓成貓耳朵的形狀。貓耳朵可以搭配各種湯料,如雞湯、骨湯、蔬菜湯等。煮好的貓耳朵湯口感爽滑,湯鮮味美。貓耳朵湯不僅味道好,而且製作過程也充滿樂趣,是家庭聚會時常見的美食。

(三)東北燉菜

東北燉菜在清河門區也深受歡迎,是當地餐桌上的常客。常見的東北燉菜有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等。豬肉燉粉條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和勁道的粉條,經過長時間燉煮,豬肉肥而不膩,粉條吸收了肉的湯汁,味道十分鮮美。小雞燉蘑菇以雞肉和榛蘑為主要食材,榛蘑的獨特香味與雞肉完美融合,燉出的湯汁濃鬱醇厚。排骨燉豆角中,豆角的軟糯與排骨的肉香相互映襯,讓人回味無窮。這些燉菜通常用大鍋燉煮,適合一家人或朋友圍坐在一起分享,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七、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清河門區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春季(3-5月),氣溫逐漸回升,但風力較大,此時三塔溝、梨山詩畫等景區的花草開始綻放,適合喜歡賞花和戶外活動的遊客。夏季(6-8月),氣候較為炎熱,但黃花山濕地景色優美,是避暑納涼、觀賞鳥類的好時機。秋季(9-11月),天氣涼爽,是品嘗各種秋季美食的好時候,同時遼慎微祖墓群、703戰備工程舊址等曆史遺跡也適合參觀。冬季(12-次年2月),氣候寒冷,但可以體驗北方的冬日氛圍,感受不一樣的風情。

(二)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

-飛機:可以先抵達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或錦州灣國際機場。從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出發,可以乘坐機場大巴到阜新市區,然後再轉乘前往清河門區的公交車或計程車。從錦州灣國際機場出發,也有前往阜新市區的班車,到達市區後再前往清河門區。

-火車:阜新站和阜新南站是阜新市的主要火車站。阜新站有往返全國各地的列車。到達阜新站或阜新南站後,可以乘坐公交車或計程車前往清河門區。

-長途客車:阜新長途客運站有多條線路通往周邊城市。從長途客運站到清河門區,可以乘坐前往清河門區的專線客車,也可以先到阜新市區,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

2內部交通:

-公交車:清河門區內有公交線路連線各個主要區域,但車次可能相對較少,出行前可以查詢好公交線路和發車時間。

-計程車:計程車是比較便捷的出行方式,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可能不太容易打到車。

-共享單車/電動車:在清河門區的部分割槽域有共享單車和電動車投放,方便遊客短距離出行。

(三)住宿建議

1經濟型:可以選擇位於清河街道或新北街道的一些快捷酒店或小旅館。這些住宿場所價格相對較為實惠,每晚價格在100-200元左右。雖然設施相對簡單,但基本能滿足遊客的住宿需求。

2舒適型:如果想要更舒適的住宿環境,可以選擇清河門區的一些商務酒店。每晚價格在200-400元左右。商務酒店的設施比較齊全,服務也相對較好。

3特色民宿:在河西鎮、烏龍壩鎮有一些特色民宿,遊客可以體驗鄉村生活。民宿的價格根據不同的房型和季節有所波動,一般每晚價格在150-300元左右。這些民宿大多提供當地的特色美食和鄉村體驗活動,讓遊客更好地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四)其他注意事項

1在參觀遼慎微祖墓群、703戰備工程舊址等曆史遺跡時,要保持安靜,尊重曆史文物,遵守景區的參觀規定。

2品嘗當地美食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導致身體不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