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四、吉林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四、吉林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吉林省,簡稱「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在我國東北地區中部占據著關鍵位置。它與俄羅斯、朝鮮接壤,邊境線總長14387千米,其中中朝邊境線1206千米,中俄邊境線2327千米,麵積1874萬平方千米。省會為長春市,截至2023年,吉林省共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包含21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19個縣(其中3個自治縣),省人民政府駐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新發路329號。到2024年末,吉林省常住人口為231731萬人。

一、地理與氣候

吉林省地處東北平原,地勢呈現出東南向西北傾斜的態勢,東南高、西北低,主要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單元。東南部的長白山山脈巍峨聳立,這裡不僅是鬆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等水係的發源地,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係統,長白山天池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西北部的鬆遼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是重要的農業產區。

吉林省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熱且短暫,冬季則乾冷漫長。夏季時,平均氣溫在20c-25c之間,降水較為集中,充沛的雨水滋養著廣袤的農田和森林;冬季氣溫常常降至零下20c甚至更低,降雪量大,銀裝素裹的景象隨處可見,為冰雪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曆史沿革

遠古時期,吉林省境內便有肅慎、穢貊、東胡三大部落係統在此繁衍生息。舜、禹時代,境內的古代民族與中原王朝建立了納貢關係,自此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秦開始,吉林被曆代中央政權劃入行政區域管轄之下。漢朝時設定郡縣,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唐朝的渤海及遼、金、元各代設立府、州、縣,進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建製;明朝設立都司、衛所,鞏固了對東北邊疆的統治。

清順治十年(1653年),設定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於船廠建吉林城,吉林由此得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式建製稱吉林行省。在曆史的長河中,吉林見證了諸多民族的融合與發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而多元的地域文化。

三、行政區劃

吉林省現轄8個地級市,分彆是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通化市、白山市、鬆原市、白城市;1個自治州,即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長春市作為吉林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長春不僅是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還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誕生了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有著「汽車城」的美譽;同時,長春電影製片廠也讓它在影視文化領域聲名遠揚。

吉林市原名「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江的城池」,被譽為「北國江城」。它下轄4個區、5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吉林市因鬆花江穿城而過而充滿靈動之美,其霧凇景觀聞名遐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

四平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下轄2個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四平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在農業和裝備製造業方麵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

遼源市地處吉林省中南部,下轄2個區、2個縣,總麵積5125平方千米。遼源以煤炭產業起家,近年來積極轉型,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下轄2個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通化是中國著名的醫藥城,醫藥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同時,通化的葡萄酒也頗具知名度。

白山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自然風景秀麗的長白山西側,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白山市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人參之鄉」「雪城王國」「中國矽藻土之都」等美譽,在特色農業和生態旅遊方麵發展潛力巨大。

鬆原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下轄1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鬆原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所在地,石油化工產業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

白城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下轄1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麵積平方千米。白城是國家級大型商品糧基地市,在農業方麵優勢明顯,同時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也較為豐富,正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處吉林省東部,下轄6個縣級市、2個縣,總麵積平方千米。延邊州是中國朝鮮族聚居地,具有濃鬱的朝鮮族文化特色,民俗風情獨特,同時,它還是中國對朝、對俄開放的重要視窗,在對外貿易和邊境旅遊方麵發展迅速。

吉林省鄉鎮總計607個,包括鎮426個(其中民族鎮5個)、鄉153個、民族鄉28個,街道辦事處363個。這些鄉鎮和街道構成了吉林省的基層行政網路,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文化傳承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政治體製

吉林省的政治體製遵循中國的整體政治架構,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級政府部門、人大、政協等機構協同運作,保障地區的穩定發展。

中國**吉林省委員會是吉林省的領導核心,負責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製定地方發展戰略和決策。截至2025年3月,書記為黃強,副書記是胡玉亭、吳海英,省委常委還包括胡家福、蔡東等。他們肩負著引領吉林省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領域發展的重任,從宏觀層麵把控發展方向,推動各項改革和建設工作。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在地方事務中發揮監督和決策作用。截至2025年3月,主任是黃強,副主任包括高廣濱、範銳平等。人大常委會通過審議法規、監督政府工作、決定重大事項等方式,保障人民的權益,促進地方治理的法治化和科學化。

吉林省人民政府是地方行政機關,負責執行國家政策和落實地方發展規劃。截至2025年5月,省長為胡玉亭,副省長有蔡東、劉凱等。省政府各部門分工協作,涵蓋經濟、教育、衛生、交通等各個領域,致力於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福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委員會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截至2025年3月,主席、黨組書記是朱國賢,副主席包括韓福春、吳靖平等。政協彙聚各界精英,為吉林省的發展建言獻策,促進不同群體間的溝通與合作,助力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五、經濟發展

吉林省是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在經濟發展曆程中,逐步形成了汽車、石化、食品、裝備製造、醫藥健康五大重點產業。

汽車產業是吉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總部位於長春。一汽擁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技術積累,旗下擁有多個知名汽車品牌,涵蓋轎車、suv、商用車等多個領域。從早期的解放牌卡車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車,一汽不斷創新發展,推動吉林省汽車產業邁向新高度。同時,圍繞一汽形成了龐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眾多零部件企業為整車生產提供配套支援,促進了產業的協同發展。

石化產業在吉林省經濟中也占據重要地位。吉林市是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擁有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等大型企業。這些企業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出乙烯、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一係列石化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建築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吉林省石化產業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向高階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食品產業依托吉林省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蓬勃發展。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被譽為「黑土地之鄉」,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高,人均糧食占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及玉米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利用這些優質的農產品原料,吉林省發展了糧食加工、肉類加工、乳製品加工等多個食品細分行業。像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肉牛養殖、屠宰加工、肉製品深加工等方麵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品暢銷國內外。

裝備製造業涵蓋了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通用機械等多個領域。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生產的高速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等產品代表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的先進水平,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廣泛應用,還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農業機械方麵,吉林省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農業機械製造,生產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效能優良,滿足了農業生產的需求。

醫藥健康產業是吉林省新興的支柱產業,以通化市為代表的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迅速。通化被譽為「中國醫藥城」,擁有修正藥業、萬通藥業等眾多知名藥企。這些企業在中藥研發、生產方麵具有較強的實力,同時積極發展化學藥、生物藥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創新藥物品種,推動醫藥健康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2024年,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8980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57764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819379億元,增長44。

在未來的發展中,吉林省將繼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六、文化特色

吉林省曆史上長期是漢、滿、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活動和聚居之地,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文化特色,主要以長白山文化和黑土地文化為代表。

長白山文化源遠流長,長白山被視為滿族的發祥地,在滿族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圍繞長白山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如關於長白山神的傳說,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長白山的自然風光也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此外,長白山的自然資源孕育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如采參習俗。采參人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采參禮儀和禁忌,他們敬畏自然,遵循傳統,這些習俗傳承至今,成為長白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黑土地文化則與吉林省廣袤的黑土地和發達的農業息息相關。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們辛勤耕耘,創造了豐富的農耕文化。東北二人轉就是黑土地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融合了說唱、舞蹈、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以幽默風趣的表演風格深受人們喜愛。演員們通過生動的唱腔、誇張的動作和詼諧的對白,展現了東北人民的生活百態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二人轉的表演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曆史故事、民間傳說,也有反映現代生活的新劇目,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

吉林省還有55個專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朝鮮族農樂舞便是其中之一。朝鮮族農樂舞是朝鮮族農民在勞動和節日中表演的傳統舞蹈,通常由農樂舞、假麵舞、劍舞、長鼓舞等多個部分組成,舞者們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手持樂器,如長鼓、伽倻琴等,邊奏邊舞,節奏歡快,場麵熱烈,體現了朝鮮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豐收的祈願。

烏力格爾是蒙古族的一種說唱藝術,藝人用蒙古語說唱故事,內容涵蓋曆史、神話、傳說、愛情等多個方麵。表演時,藝人手持四胡,自拉自唱,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聽眾麵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朝鮮族跳板鞦韆也是吉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跳板時,姑娘們身著鮮豔的朝鮮族服飾,在跳板上輕盈地跳躍、翻轉,展示出優美的身姿和高超的技巧;鞦韆則是朝鮮族婦女展現勇敢和活力的舞台,她們在空中蕩起鞦韆,歡聲笑語回蕩在空中,充滿了濃鬱的民族風情。

吉林省還是「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主產區。人參在吉林省的種植和采挖曆史悠久,被譽為「百草之王」,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在長期的人參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人參文化,包括人參的種植技藝、炮製方法、藥用價值研究以及相關的民俗傳說等。

吉林省擁有眾多曆史文化遺跡,洞溝古墓群、渤海中京遺址、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早期建築等95處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洞溝古墓群位於集安市,是高句麗王朝的古墓群,這裡埋葬著高句麗的國王、貴族和平民,古墓的建築風格獨特,壁畫內容豐富,反映了高句麗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對於研究高句麗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渤海中京遺址位於和龍市,是渤海國五京之一,曾經是渤海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遺址內儲存了宮殿、寺廟、城牆等建築遺跡,展示了渤海國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見證了渤海國的繁榮與興衰。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早期建築見證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和發展,這些建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承載著老一輩汽車人的奮鬥精神和創業曆程,是工業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

七、交通與對外交流

吉林省是國家「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視窗,交通網路較為發達。京哈鐵路貫穿吉林南北,它是連線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重要鐵路乾線,不僅承擔著大量的客運任務,還為吉林省的貨物運輸提供了便利,促進了吉林省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和合作。

除了京哈鐵路,吉林省還有眾多鐵路線路縱橫交錯,連線省內各個城市和重要經濟節點,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鐵路運輸網路。這些鐵路線路為吉林省的煤炭、糧食、汽車等重要物資的運輸提供了保障,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吉林省境內長春龍嘉國際機場是中國東北地區四大國際機場之一,航線覆蓋國內外眾多城市。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開通了更多的國際航線,加強了吉林省與世界各國的聯係。通過該機場,吉林省的遊客可以便捷地前往世界各地旅遊、商務出行,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國外遊客前來吉林省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此外,吉林省還有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長白山機場等多個支線機場,這些機場進一步完善了吉林省的航空運輸網路,為地區的旅遊發展和對外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援。例如,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在促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韓國、日本等東北亞國家的交流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文化、旅遊、經貿等領域的合作。

吉林省是全國9個邊境省份之一,有各型別口岸21個。這些口岸在吉林省的對外貿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琿春口岸是吉林省對俄開放的重要口岸,通過該口岸,吉林省與俄羅斯在木材、能源、農產品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貿易往來。琿春口岸還積極發展邊境旅遊,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異國風情。

圖們口岸是吉林省對朝開放的重要通道,在中朝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雙方通過圖們口岸進行商品交換,涉及服裝、食品、機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促進了兩國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吉林省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在文化領域,舉辦了一係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如中國長春國際電影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電影人和觀眾參與,展示了優秀的電影作品,促進了中外電影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通過電影節,吉林省與世界各國的電影產業建立了聯係,推動了電影創作、發行、放映等環節的發展。

在旅遊方麵,吉林省依托豐富的冰雪資源和獨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國外遊客。每年冬季,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遊客紛紛來到吉林省體驗冰雪運動,觀賞霧凇景觀,感受朝鮮族、滿族等民族的民俗風情。吉林省還積極與國外旅遊機構合作,推出特色旅遊線路,提升旅遊服務質量,打造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在經貿合作方麵,吉林省加強與東北亞國家的經濟聯係,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通過舉辦東北亞博覽會等大型經貿活動,搭建起國際合作平台,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參展參會,促進了商品、技術、資金等要素的流動,推動了吉林省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在農業領域,吉林省與周邊國家開展農產品貿易和農業技術合作;在製造業領域,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提升自身的製造水平和創新能力。

未來,吉林省將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樞紐功能,優化對外交流合作機製,進一步拓展對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這一目標,吉林省將從多個維度發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格局。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吉林省將進一步織密鐵路網路。規劃推進乾線鐵路的擴能改造,提升京哈鐵路等既有線路的運輸效率,同時加快新建鐵路專案的落地,重點完善省內城際鐵路連線,讓長春與吉林、四平、通化等主要城市形成更高效的「1小時交通圈」,促進人才、物資在城市間的快速流動。針對邊境地區,將加強與俄羅斯、朝鮮相鄰地區的鐵路對接,推動跨境鐵路通道的升級,為邊境貿易和跨境物流提供更便捷的運輸支撐。

公路建設方麵,吉林省將持續優化高速公路網路,加密縣鄉級公路覆蓋,尤其是偏遠農村和山區的公路硬化工程,確保農產品能及時運往市場,同時方便農村居民出行。推進高速公路與城市主乾道、機場、港口的無縫銜接,形成「路路相連、區區相通」的綜合交通體係。此外,還將加強公路養護管理,提升道路通行安全和舒適度,適應日益增長的客貨運輸需求。

航空領域,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將繼續擴容升級,新建航站樓和跑道,增加停機位,提升航班起降效率,爭取開通更多直飛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國際航線,強化其東北亞航空樞紐的地位。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長白山機場等支線機場將完善配套設施,增加通往國內主要旅遊城市和東北亞周邊國家的航線,打造特色旅遊航空網路。同時,推進通用航空發展,在農業植保、森林防火、應急救援等領域拓展應用場景,提升航空服務的多元化水平。

在對外交流合作機製優化上,吉林省將深化與東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依托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等平台,建立常態化的經貿洽談機製,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在吉林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推動與俄羅斯在能源、木材加工、農業合作等領域的深度對接,建立跨境產業合作園區,實現資源共享和產業互補;加強與韓國在電子資訊、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產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本地產業的競爭力;擴大與日本在高階製造、環保技術、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合作,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文化交流方麵,吉林省將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除了繼續辦好中國長春國際電影節,還將舉辦長白山文化旅遊節、朝鮮族民俗文化節等活動,邀請國外文化團體參與,展示吉林的多元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組織朝鮮族農樂舞、蒙古族烏力格爾等非遺專案赴國外演出、展覽,讓更多人瞭解吉林的文化魅力。加強與東北亞國家的教育合作,推動高校之間的交流互訪,開展聯合辦學、學生交換專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為文化交流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旅遊合作將進一步升級,吉林省將聯合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家打造「東北亞冰雪旅遊走廊」,推出跨境冰雪旅遊線路,整合各國的冰雪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吸引全球遊客。完善邊境旅遊配套設施,提升口岸通關效率,簡化簽證手續,為跨境旅遊提供便利。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外語培訓和服務質量提升,讓國外遊客在吉林獲得良好的旅遊體驗。

在產業發展上,吉林省將以創新為驅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汽車產業將加大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的研發投入,依托一汽集團,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網路,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石化產業將向綠色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加強節能減排技術應用,開發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農業方麵,吉林省將守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等技術,保護土壤肥力,穩定糧食產量。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打造長白山人參、吉林玉米、鬆原大米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建立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質量追溯體係,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同時,推進農業與旅遊、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裝備製造業將聚焦高階化、智慧化,支援中車長客在高速動車組、城際列車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研發更先進的軌道交通裝備;推動農業機械製造向大型化、智慧化、精準化發展,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求;培育通用航空製造、機器人等新興裝備製造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醫藥健康產業將依托通化醫藥城、長春生物產業園區等平台,加強中藥現代化研究,推動人參、鹿茸等中藥材的深度開發,研發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新藥;發展生物製藥和化學藥,引進國內外知名藥企合作,提升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打造國內重要的醫藥健康產業基地。

在生態保護方麵,吉林省將堅守生態紅線,加強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向海濕地、莫莫格濕地等重要生態區域的保護和修複,維護生物多樣性。推進鬆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等流域的綜合治理,加強水汙染防治,確保水質安全。發展綠色能源,加大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開發力度,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綠色轉型,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係。同時,發展生態旅遊,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旅遊資源,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社會事業發展上,吉林省將加大教育投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善農村和偏遠地區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質量。加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支援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為汽車、石化、醫藥等產業輸送技能型人才。

醫療健康領域,將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加強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省級重點醫院的學科建設,引進先進醫療裝置和技術,提高疑難病症的診療水平。發展中醫藥事業,建設中醫藥特色診療中心,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

社會保障方麵,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麵,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製度,確保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強社會救助體係建設,健全低收入群體幫扶機製,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推進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發展居家養老、社羣養老、機構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需求。

通過這些舉措,吉林省將逐步構建起交通便捷、產業興旺、文化繁榮、生態優美、民生改善的發展新格局,在東北全麵振興中展現更大作為,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讓吉林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