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一)吉林省《長春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一)吉林省《長春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北國春城——長春:曆史與現代交織的魅力之城

長春,作為吉林省的省會,位於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地處東北地區中部,是京哈與琿烏兩條交通線交會之處,在吉林省的發展程序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全市總麵積平方公裡,幅員遼闊,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資源賦予了這座城市彆樣的魅力。

一、曆史沿革:歲月沉澱的記憶

長春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四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就出現了原始人類「榆樹人」。新石器時代,原始紡織技術和原始農業在這裡萌芽,左家山遺址見證了這一時期人類的智慧與生活變遷。夏商周時期,此地是北方肅慎族的棲息之所,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春曆經多個朝代的更迭,行政歸屬不斷變化。

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餘國與周邊政權往來頻繁,其部分地區與長春關聯緊密。南北朝時期,扶餘被高句麗吞並,長春部分割槽域歸入高句麗扶餘城。唐朝時,長春屬渤海國扶餘府,成為渤海國的邊防重鎮,在軍事與經濟交流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遼天顯元年(公元926年),遼太祖將夫餘府改稱黃龍府,此地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遼代的統治持續近200年,對長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金國建立後,曾定都黃龍府,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改黃龍府為濟州,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又改為隆州,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升為隆安府,屬上京路。元朝時,長春歸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長春屬撫州府,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歸屬遼東都司三萬衛管轄,永樂元年屬奴兒乾都司亦東河衛,名為龍安站。明代中葉,長春屬兀良哈三衛,明朝末年成為蒙古科爾沁部遊牧之地。

清朝初期,朝廷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長春屬郭爾羅斯前旗紮薩克輔國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土地開始被大規模開發,人口迅速增加。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7月),清政府設定長春廳,這是長春正式設定之始,治所在今新立城鎮,負責管理這片麵積約七千多平方千米墾區的事務。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治所遷至寬城子,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長春城挖城壕、築城垣,城市雛形基本形成。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長春廳理事通判改為長春廳撫民通判,並增設農安分防經曆。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長春廳升為長春府,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東北地區實行行省製,長春府隸屬吉林省。

民國二年(1913年),長春府改稱長春縣,置縣公署。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立長春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長春淪陷,1932年偽滿洲國定都長春,改名為「新京」,並於8月改為「新京特彆市」,隸屬偽滿洲國國務院。1945年長春光複,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21日改為長春特彆市,1949年3月11日改稱長春市,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5月9日隸屬吉林省。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1954年8月1日又改為吉林省轄市,並於9月27日成為吉林省省會。1994年2月25日,長春市成為副省級城市。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長春見證了諸多民族的融合與交流,遊牧文明與農耕漁獵文明在這裡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而多元的文化底蘊。無論是古老的肅慎族文化,還是後來的滿族、蒙古族等民族文化,都為長春的曆史文化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二、行政區劃:區域協同發展

長春市下轄的7個區各具特色。南關區是長春市的中心城區之一,商業氛圍濃厚,擁有諸多曆史遺跡和現代化的商業設施,是城市的商業和文化交流中心;朝陽區科技、教育資源豐富,高校和科研機構彙聚,為城市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綠園區生態環境良好,汽車產業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同時生態建設也頗具成效;二道區交通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在城市的物資流通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雙陽區自然資源豐富,在農業和旅遊業方麵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特色農產品和自然景觀吸引著眾多遊客;寬城區作為老城區,承載著長春的曆史記憶,同時也在不斷進行城市更新和改造,煥發新的活力;九台區曆史悠久,近年來積極融入長春主城區發展,在工業、農業和文旅產業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代管的公主嶺市,地處吉林省中西部,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農業發達,在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種植方麵頗具規模,農產品加工產業也較為成熟。榆樹市是著名的「天下第一糧倉」,糧食產量高,品質優,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麵貢獻突出,同時工業也在不斷發展,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等為主的產業體係。德惠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農業基礎雄厚,在畜牧業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方麵成績顯著,產品暢銷國內外。

農安縣是長春市下轄的唯一縣,曆史文化悠久,是遼金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眾多曆史遺跡,如農安遼塔等。農安縣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同時也在積極發展工業和旅遊業,推動縣域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這些區域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著長春市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全麵發展,形成了協同共進的良好發展格局。

三、政治發展:穩定的治理架構

長春市的政治發展圍繞著黨的領導展開,各級政府部門、人大、政協等機構密切配合,共同推動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長春市委是城市發展的領導核心,負責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製定城市發展戰略和決策,引領長春市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不斷前進。

長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在監督政府工作、審議法規、決定重大事項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確保城市發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長春市人民政府則承擔著具體的行政管理職責,負責執行國家政策和落實地方發展規劃,涵蓋經濟、教育、衛生、交通等各個領域,努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春市委員會彙聚各界精英,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長春市的發展建言獻策,促進社會各界的溝通與合作,共同解決城市發展中麵臨的問題。

四、經濟特色:產業多元發展

長春是吉林省的經濟中心,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格局。汽車產業是長春的支柱產業之一,新中國第一家整車製造企業一汽集團坐落於此。一汽擁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和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旗下品牌眾多,涵蓋轎車、suv、商用車等多個領域。從早期的解放牌卡車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車,一汽不斷創新發展,帶動了長春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發展,眾多零部件企業為整車生產提供配套支援,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使長春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農產品加工業依托長春周邊豐富的農業資源蓬勃發展。長春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糧食產量高,品質優。當地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出各類食品、飼料等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出口到國外,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像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肉牛養殖、屠宰加工、肉製品深加工等方麵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裝備製造業也是長春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春在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速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等產品代表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的先進水平,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廣泛應用,還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高階裝備製造的名片。在農業機械方麵,長春的企業生產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效能優良,能夠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助力農業的發展。

此外,長春在醫藥、光電、氫能、航空航天、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也在積極佈局,加大研發投入,吸引相關企業和人才入駐,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北湖未來科學城、永春現代生物醫藥城等創新平台不斷發展壯大,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推動長春經濟向高質量、創新型方向發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2024年,長春市地區生產總值7632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8,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五、文化魅力:多元文化融合

長春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俗文化。作為近代東北亞政治軍事衝突完整曆程的集中見證地,長春儲存了眾多曆史古跡,如偽滿皇宮舊址、偽滿洲國「八大部」舊址等,這些建築承載著特殊的曆史記憶,時刻警醒著人們勿忘國恥。偽滿皇宮舊址是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遺址,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內部陳列著大量與偽滿洲國曆史相關的文物和資料,通過參觀可以深入瞭解那段特殊的曆史時期。

長春的工業遺產也彆具特色,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舊址的百餘棟「紅房子」錯落有致,這裡見證了新中國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的誕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如今,這些老建築不僅是工業文化的象征,還成為了旅遊景點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載體,吸引著眾多遊客和創業者。

在民俗文化方麵,長春彙聚了漢、滿、蒙等多個民族的文化元素。每年的冰雪節期間,除了精彩的冰雕、雪雕展覽外,還會舉辦滿族、蒙古族等民族特色的表演和活動,如滿族的傳統舞蹈、蒙古族的摔跤比賽等,讓遊客在欣賞冰雪美景的同時,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此外,東北大鼓、黃龍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長春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東北大鼓以其獨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講述著東北的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黃龍戲則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和戲曲元素,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六、旅遊指南:探索長春之美

(一)人文景觀

1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這是溥儀在偽滿洲國時期的宮殿,建築風格獨特,既有中式建築的韻味,又有日式建築的特點。博物院內部陳列著大量與偽滿洲國曆史相關的文物、文獻和圖片,通過展覽、講解等方式,生動地展現了那段特殊的曆史時期,讓遊客深刻瞭解偽滿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情況。

2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公園內展示著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件雕塑藝術作品,涵蓋了古今中外各種風格的雕塑。在這裡,遊客可以欣賞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塑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雕塑公園還經常舉辦各類雕塑展覽和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和遊客前來參觀。

3長影世紀城:作為中國首個電影主題娛樂園,長影世紀城融合了電影文化和遊樂體驗。遊客可以在這裡參觀電影製作的幕後過程,瞭解電影的拍攝技術和特效製作,還可以參與各種與電影相關的遊樂專案,如4d電影、動感球幕電影等,親身體驗電影帶來的震撼和樂趣。

(二)自然景觀

1長春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擁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林海,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是城市的天然氧吧。潭水清澈,周圍群山環抱,景色秀麗。遊客可以在這裡進行徒步、騎行、滑雪等活動,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冬季的淨月潭滑雪場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雪質優良,設施完善,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滑雪的樂趣。

2伊通河:作為長春的母親河,伊通河貫穿城市南北,全長300多公裡。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伊通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河水清澈,兩岸綠樹成蔭,修建了許多公園和休閒步道。遊客可以沿著伊通河漫步,欣賞河畔的自然風光,感受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三)美食推薦

1長春醬肉:這是長春的傳統美食之一,選用優質的豬肉,經過醃製、煮製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醬肉色澤紅潤,口感鮮美,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具有濃鬱的醬香味道,是長春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

2雪衣豆沙:這是一道具有東北特色的甜品,以豆沙為餡,外麵裹上一層用蛋清打發後製成的「雪衣」,然後放入油鍋中炸製而成。雪衣豆沙外形潔白如雪,口感香甜酥脆,內餡軟糯,深受遊客喜愛。

3朝鮮冷麵:長春有許多朝鮮族聚居地,朝鮮冷麵也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冷麵麵條細而筋道,搭配上冰涼酸甜的湯頭、辣白菜、牛肉片、雞蛋等食材,口感清爽,酸辣可口,在炎熱的夏天吃上一碗,十分開胃解暑。

長春,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展現著現代的活力。無論是其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還是蓬勃發展的經濟,亦或是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美食文化,都吸引著人們前來探索、體驗,感受這座北國春城的獨特韻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