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4章 遼源市《東豐縣》
東豐縣在吉林省中南部,長白山分支哈達嶺餘脈。它地處長白山區向鬆遼平原過渡地帶,幅員麵積2522平方公裡,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這片土地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一、東豐的鄉鎮概覽
東豐縣轄14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發展特色。
-東豐鎮:作為縣政府駐地,東豐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交通便利,商業繁榮,彙聚了全縣的優質資源。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緒年間設治之時,曆經歲月變遷,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鎮。漫步在東豐鎮的街頭,能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發展活力,商場、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條件。
-大陽鎮:位於東豐縣南部,與多個鄉鎮接壤。大陽鎮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方麵成績顯著,榮獲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鎮榮譽稱號。鎮內加大黨建引領力度,聚焦產業發展,不僅有15個畜禽標準化養殖場,還發展了4000餘畝中草藥種植,打造了東北最大羊肚菌種植基地。同時,大陽鎮積極發展鄉村旅遊觀光,促進產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通過打造農光旅互補生態園區等專案,提升了鎮域的經濟實力和居民生活質量。
-橫道河鎮:這裡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橫道河鎮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旅遊業。鎮內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較高,為特色農產品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當地的一些特色水果、堅果等農產品,因品質優良而受到市場歡迎。此外,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橫道河鎮開發了一些生態旅遊線路,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親近大自然。
-那丹伯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俗文化而聞名。那丹伯鎮地處東豐縣北部,是周邊鄉鎮的交通樞紐之一。這裡儲存著較為完整的滿族民俗文化,傳統的滿族建築、服飾、飲食等元素隨處可見。每年的滿族傳統節日,鎮上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遊客可以在這裡領略到濃鬱的滿族風情。那丹伯鎮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寒蔥是當地的特產之一,這種生長於山林間的植物,性耐寒且遇寒生長更茂盛,味辛辣如蔥,不僅可食用,還具有止血散瘀、化痰止痛的功效,在清朝時是向皇家進貢的必備品。
-黃河鎮:農業基礎雄厚,是東豐縣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黃河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擁有大片的耕地。當地農民以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采用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技術,糧食產量逐年提高。除了農業生產,黃河鎮還注重農業產業的延伸,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拉拉河鎮: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拉拉河鎮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涉及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這些企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還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拉拉河鎮注重產業的升級和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小四平鎮: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麵成果顯著。小四平鎮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產業。例如,當地的一些特色花卉種植基地,種植的花卉品種繁多,色彩鮮豔,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遠銷外地。此外,小四平鎮還積極發展農村電商,通過網路平台將本地的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拓寬了農民的銷售渠道。
-猴石鎮: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猴石鎮的自然景觀以其奇特的山峰、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而聞名,其中猴石國家森林公園是當地的著名景點,公園內的山峰形態各異,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仙人,栩栩如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此外,猴石鎮還有一些曆史悠久的文化遺跡,如古老的寺廟、傳統的民居等,這些人文景觀見證了小鎮的曆史變遷,為遊客提供了瞭解當地曆史文化的視窗。
-楊木林鎮:生態環境良好,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楊木林鎮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宛如一處世外桃源。這裡有一些農家樂和度假村,遊客可以在這裡享受寧靜的鄉村生活,體驗采摘、垂釣等農事活動,放鬆身心。楊木林鎮還注重生態保護和建設,積極開展植樹造林、環境整治等工作,為居民和遊客創造了優美的生態環境。
-三合滿族朝鮮族鄉: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這裡生活著滿族和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他們保留著各自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在三合滿族朝鮮族鄉,遊客可以欣賞到滿族的旗袍秀、朝鮮族的歌舞表演等,品嘗到滿族的粘豆包、朝鮮族的泡菜等特色美食,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當地政府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通過舉辦民族文化節等活動,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沙河鎮:以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水資源而備受關注。沙河鎮境內河流縱橫,水資源豐富,為農業灌溉和漁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鎮內的沙河水庫是當地的重要水源地,也是一處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在水庫邊垂釣、露營,欣賞湖光山色。此外,沙河鎮還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種植優質水稻、蔬菜等農產品,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
-二龍山鄉:農業和畜牧業協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產業模式。二龍山鄉擁有廣闊的草原和耕地,適宜發展農牧業。當地農民一方麵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另一方麵養殖牛羊等家畜。通過發展農牧業,二龍山鄉不僅保障了當地的農產品供應,還將部分農產品加工後推向市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二龍山鄉注重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廣生態養殖和綠色種植技術,保護生態環境。
-大興鎮:在特色農產品種植方麵獨具特色。大興鎮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種植了一些特色農產品,如藍莓、草莓等水果,以及一些中藥材。這些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口感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大興鎮還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特色農產品加工成果汁、果乾、中藥飲片等產品,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南屯基鎮:文化底蘊深厚,是東豐農民畫的發源地之一。南屯基鎮的農民畫起源於解放前,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這裡的農民用畫筆描繪出自己的生活、勞動和對未來的憧憬,作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東豐農民畫多次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部分作品還被國家美術館收藏。如今,南屯基鎮積極發展農民畫產業,建設農民畫創作基地和展示館,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和購買農民畫作品,促進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東豐縣曆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那時它隸屬於挹婁。隨著時間的推移,曆經多個朝代的更迭,其歸屬也不斷發生變化。東漢至兩晉時初屬夫餘國,後屬北沃祖;南北朝屬勿吉;隋屬靺鞨;唐時初屬靺鞨,後屬渤海國;五代時屬遼國之鹹平府;元朝時屬韓州府;明、清時為輝發部落,清初屬建州。清兵入關後,此地被辟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養鹿曆史由此開端,這也為東豐日後成為「中國梅花鹿之鄉」奠定了基礎。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東豐設治,五年後建土城。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東豐縣,直屬遼寧省。此後,東豐縣曆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曆史的洪流中不斷發展變遷。1949年4月,劃歸遼東省管轄;1954年7月,與遼源市一起從遼東省劃歸吉林省,從此在吉林省的發展程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東豐縣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皇家鹿苑文化是東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康熙、乾隆兩位帝王東巡狩獵時多次駐蹕東豐,將東豐梅花鹿欽定為皇室貢品。這種皇家與鹿的淵源,不僅賦予了東豐梅花鹿特殊的地位,也使得鹿文化在東豐深入人心。如今,東豐的梅花鹿產業蓬勃發展,梅花鹿養殖、鹿產品加工等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鹿文化也通過各種形式得以傳承和發揚,如舉辦鹿文化節、建設皇家鹿苑博物館等。
東豐農民畫也是東豐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起源於解放前秀水鄉(現為南屯基鎮)的農民畫,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這些畫作以農民的生活為題材,用鮮豔的色彩、質樸的筆觸,描繪出東北農村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東豐農民畫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107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138件作品獲國家獎勵,272件作品受到省級表彰,894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232件作品先後被選送到聯合國和日本、韓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展出。東豐農民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東豐人民對生活熱愛的表達,承載著東豐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基因。
在曆史的長河中,東豐縣還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曆史人物。解方將軍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貢獻。解方將軍的英雄事跡被檔案生動地記錄下來,他從求學立誌到浴血疆場的傳奇人生,詮釋著東豐兒女深沉的家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東豐人。
三、必遊景點與曆史遺址
(一)自然景觀
1南照山公園旅遊區:省級森林公園,山水相依,風景秀美。這裡森林茂密,空氣清新,是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登上南照山,可以俯瞰東豐縣城的全貌,欣賞到城市與自然融合的美景。公園內還有許多休閒設施,如步行道、亭子、長椅等,供遊客休息和觀賞風景。
2吉林省江城森林植物園:物種豐富,被譽為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植被的櫥窗和縮影。園內有各種珍稀植物和花卉,四季景色各異。春天,百花盛開,五彩斑斕;夏天,綠樹成蔭,涼爽宜人;秋天,楓葉如火,層林儘染;冬天,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遊客在這裡可以親近大自然,瞭解植物的多樣性,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沙河水庫:碧波蕩漾,是垂釣和露營的好地方。水庫周邊環境優美,水質清澈,魚類資源豐富。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遊客可以坐在水庫邊,享受垂釣的樂趣,放鬆身心。夜晚,還可以在水庫邊露營,仰望星空,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神秘。
(二)人文景觀
1皇家鹿苑博物館:國家3a級旅遊景區,展示了東豐悠久的養鹿曆史和鹿文化。館內收藏了大量與鹿有關的文物、標本和資料,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展覽、多媒體演示等形式,向遊客講述東豐梅花鹿從皇家貢品到現代支柱產業的發展曆程。遊客在這裡可以瞭解到梅花鹿的養殖技術、鹿產品的加工工藝,還可以觀賞到梅花鹿的生活習性,感受鹿文化的獨特魅力。
2東豐農民畫館:國家級非遺藝術展,展示了東豐農民畫的發展曆程和藝術成就。館內陳列著眾多東豐農民畫精品,這些作品色彩濃烈,充滿了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農民畫家們的精彩作品,瞭解東豐農民畫的創作過程和藝術特色,還可以購買一些心儀的作品作為紀念。
3紮蘭芬圍民俗文化園:集聚滿族風情,讓人流連忘返。文化園以滿族民俗文化為主題,展示了滿族的傳統建築、服飾、飲食、民俗風情等。遊客在這裡可以體驗滿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如住火炕、吃滿族美食、參與滿族傳統遊戲等,還可以觀看滿族的薩滿祭祀表演,感受滿族文化的神秘與獨特。
(三)曆史遺址
1城址山山城遺址:屬高句麗、扶餘時期的文化遺址,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該遺址儲存了一定數量的城牆、宮殿基址等遺跡,對於研究高句麗和扶餘時期的曆史、文化、建築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雖然遺址曆經歲月侵蝕,但仍然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輝煌與滄桑。
2西斷梁山遺址:見證了東豐縣的曆史變遷。這裡出土了大量的曆史文物,如陶器、石器、青銅器等,這些文物為研究東豐縣的古代曆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通過對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人們可以瞭解到古代東豐地區的人類活動、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情況,揭開東豐曆史的神秘麵紗。
四、民俗風情與特色美食
(一)民俗風情
東豐縣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滿族民俗風情濃厚。滿族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每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慶祝方式。在春節期間,滿族人家會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共度團圓時光。此外,滿族還有一些獨特的傳統習俗,如滿族的婚禮儀式,充滿了浪漫和莊重的氛圍,包括放定、迎親、拜堂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禮儀規範。
除了滿族文化,東豐縣還有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例如,朝鮮族的歌舞文化在東豐縣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朝鮮族的傳統舞蹈如長鼓舞、扇子舞等,節奏歡快,舞姿優美,深受人們喜愛。
(二)特色美食
1東豐梅花鹿肉:作為「中國梅花鹿之鄉」,東豐的梅花鹿肉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梅花鹿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可以烹飪成多種菜肴,如烤鹿肉、燉鹿肉、鹿肉火鍋等,口感鮮美,讓人回味無窮。
2粘豆包:滿族傳統美食,用黃米麵或糯米麵做皮,紅豆沙做餡,蒸熟而成。粘豆包口感軟糯,香甜可口,是東豐縣居民喜愛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在冬季,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粘豆包,儲存起來慢慢食用。
3朝鮮族泡菜:在朝鮮族聚居的三合滿族朝鮮族鄉,朝鮮族泡菜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泡菜種類繁多,有辣白菜、蘿卜泡菜、桔梗泡菜等,口感酸辣可口,具有開胃、助消化等功效。朝鮮族泡菜製作工藝獨特,選用新鮮的蔬菜,加入辣椒、大蒜、薑等調料,經過發酵而成,是朝鮮族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4東豐煎餅:以玉米、小麥等為原料,采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東豐煎餅薄而脆,味道香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捲上各種菜肴,如蔥絲、香菜、雞蛋、土豆絲等,口感豐富,是一種方便攜帶的美食。
五、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東豐縣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春季(3-5月),萬物複蘇,大地回暖,是觀賞花卉、體驗鄉村生活的好時節;夏季(6-8月),氣候涼爽,適合避暑度假、登山徒步;秋季(9-11月),層林儘染,是觀賞紅葉、品嘗豐收果實的最佳季節;冬季(12-2月),銀裝素裹,可以體驗冰雪運動,感受冬日的樂趣。
(二)交通指南
東豐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距長春龍嘉機場158公裡,距沈陽桃仙機場268公裡,融入長春一小時經濟圈和沈陽兩小時經濟圈。四梅鐵路貫穿境內,營東梅、集雙、沈吉高速在東豐融會貫通,總裡程突破140公裡,多條公路乾線縱橫交錯,城鄉交通網路四通八達。遊客可以選擇乘坐飛機、火車或汽車前往東豐縣。如果選擇乘坐飛機,可以先到達長春龍嘉機場或沈陽桃仙機場,然後再轉乘汽車前往東豐;如果選擇乘坐火車,可以在東豐站下車;如果選擇自駕,可以通過高速公路直接到達東豐。
(三)住宿推薦
1東豐賓館:位於東豐縣城中心,交通便利,設施齊全。賓館擁有多種型別的房間,包括標準間、大床房、套房等,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房間內裝修精美,乾淨整潔,配備了空調、電視、免費無線網路等設施,為遊客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
2江城森林植物園度假村:位於江城森林植物園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度假村以自然生態為主題,擁有木屋彆墅、帳篷酒店等特色住宿設施,讓遊客可以親近大自然,享受寧靜的度假時光。度假村內還設有餐廳、會議室、娛樂設施等,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紮蘭芬圍民俗文化園民宿:在紮蘭芬圍民俗文化園內,遊客可以體驗滿族傳統的火炕民宿。民宿的裝修風格充滿滿族特色,房間內擺放著傳統的滿族傢俱,讓遊客可以深入瞭解滿族的生活方式。在這裡,遊客可以品嘗到滿族美食,參與滿族傳統活動,感受濃鬱的滿族文化氛圍。
(四)行程規劃
1一日遊:
上午:前往皇家鹿苑博物館,瞭解東豐的鹿文化和養鹿曆史。
中午:在縣城品嘗東豐特色美食,如梅花鹿肉、粘豆包等。
下午:參觀東豐農民畫館,欣賞東豐農民畫的藝術魅力,然後前往南照山公園旅遊區,登山俯瞰東豐縣城全景,欣賞自然風光。
2二日遊:
第一天:
上午:從縣城出發前往紮蘭芬圍民俗文化園,沉浸式體驗滿族風情。可以參觀滿族傳統建築,看薩滿祭祀表演的複原展示,嘗試穿滿族服飾拍照,感受滿族生活習俗的細節。
中午:在文化園內的民俗餐廳用餐,點一份滿族八大碗,其中的白肉血腸、蘇子葉餑餑等特色菜品,能讓人直觀感受滿族飲食文化。
下午:前往猴石國家森林公園,沿著山間步道漫步,看形態各異的岩石景觀,聽溪流潺潺。登上公園內的觀景台,遠眺層巒疊嶂的山林,呼吸清新的草木氣息。
傍晚:返回縣城住宿,晚上可以逛逛東豐鎮的夜市,嘗嘗烤冷麵、手抓餅等小吃,感受縣城的夜生活氛圍。
第二天:
上午:打卡江城森林植物園,園內植被豐富,可按指示牌遊覽不同植物區域,春天看櫻花、榆葉梅綻放,夏天賞荷花、紫薇,秋天觀楓香、黃櫨的紅葉,四季都有不同看點。園內還有小型動物園,適合帶孩子的家庭停留。
中午:在植物園附近的農家樂用餐,點一份當地的鐵鍋燉大鵝,搭配玉米餅子,體驗東北農家風味。
下午:先去城址山山城遺址,看殘存的城牆輪廓和考古標記,想象古代先民在此生活的場景;隨後前往東豐農民畫館,深入瞭解農民畫的創作故事,有興趣的話還能參與短期的農民畫體驗課,親手畫一幅簡單的作品留作紀念。
3三日遊:
第一天:
上午:聚焦鹿文化主題,先到皇家鹿苑博物館係統瞭解曆史,再前往附近的梅花鹿養殖基地(需提前聯係參觀),看梅花鹿的日常活動,瞭解現代養殖技術,還能購買鹿鞭酒、鹿胎膏等正規鹿產品。
中午:在養殖基地周邊的餐館吃一頓鹿肉火鍋,新鮮的鹿肉片搭配酸菜、豆腐,湯鮮味美。
下午:前往南照山公園,除了登山,還可以在山腳下的湖邊喂魚、散步,傍晚時分看夕陽灑在湖麵的景象。
晚上:住縣城,可去縣文化廣場看居民跳廣場舞,感受當地的生活節奏。
第二天:
上午:前往那丹伯鎮,先到寒蔥種植基地瞭解寒蔥的生長環境和采摘過程,聽當地老人講寒蔥作為貢品的曆史故事,再到鎮裡的民俗館看與寒蔥相關的傳統工具。
中午:在那丹伯鎮吃一頓以寒蔥為配料的農家菜,比如寒蔥炒雞蛋、寒蔥蘸大醬,體驗這種特色植物的獨特風味。
下午:前往沙河鎮,到沙河水庫邊遊玩,可自帶漁具釣魚,也能在岸邊的樹蔭下野餐,看水庫周邊的田園風光,感受鄉村的寧靜。
晚上:住沙河鎮的民宿,體驗農家火炕,聽房東講當地的鄉村故事。
第三天:
上午:前往三合滿族朝鮮族鄉,參觀鄉內的民族文化陳列館,看滿族與朝鮮族服飾、生活用品的展示,瞭解兩個民族在當地融合共生的曆史。若趕上朝鮮族農樂舞表演,能欣賞到長鼓、伽倻琴伴奏下的歡快舞姿。
中午:在鄉內的朝鮮族餐館吃冷麵、石鍋拌飯,配上辣白菜、蘿卜塊等小菜,感受朝鮮族飲食的清爽口感。
下午:返程前前往東豐農民畫的發源地南屯基鎮,逛農民畫創作工作室,看畫家們現場作畫,挑選幾幅風格鮮明的農民畫衍生品(如掛曆、裝飾畫)作為伴手禮,結束行程。
4親子遊(側重互動體驗):
上午:帶孩子去江城森林植物園,參與園內的「認植物」小遊戲,讓孩子通過觀察樹葉形狀、花朵顏色,對照指示牌認識不同植物,培養對自然的興趣;園內的小動物區可以喂兔子、山羊,增加親子互動。
中午:在植物園附近吃兒童友好的菜品,如軟嫩的鹿肉丸子、蔬菜豆腐湯。
下午:先到東豐農民畫館的兒童體驗區,讓孩子用蠟筆臨摹簡單的農民畫圖案,感受色彩搭配的樂趣;再去南照山公園的兒童遊樂區,玩滑梯、鞦韆等設施,之後全家一起慢慢登山,途中教孩子辨認路邊的野菜、昆蟲,享受輕鬆的戶外時光。
傍晚:去縣城的超市買些粘豆包、煎餅等便於攜帶的特色食品,讓孩子帶回家和家人分享。
5文化探秘遊(側重曆史與藝術):
第一天:
上午:參觀皇家鹿苑博物館,仔細看館內的文物展陳,包括古代養鹿的工具、與鹿相關的皇家文書複製品,聽講解瞭解東豐從皇家鹿苑到現代鹿鄉的轉變。
中午:在縣城吃滿族風味的小吃,如油炸糕、驢打滾,搭配一碗羊湯暖身。
下午:到西斷梁山遺址,看考古發掘留下的痕跡,聽當地文化學者講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背後的曆史,想象遠古先民的生活場景;之後去東豐農民畫館,重點看早期農民畫作品,對比不同年代畫風的變化,理解農民畫如何反映時代變遷。
晚上:住縣城,查閱關於東豐曆史的資料,為第二天行程做準備。
第二天:
上午:前往城址山山城遺址,觀察山城的佈局,分析其在古代軍事防禦中的作用,結合高句麗、扶餘時期的曆史背景,加深對地方曆史的理解。
中午:在附近鄉鎮吃地道的東北家常菜,如鍋包肉、地三鮮。
下午:去紮蘭芬圍民俗文化園,重點看滿族民俗的細節展示,比如傳統紡織工具、狩獵器具,瞭解滿族的生產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最後在文化園的文創店買一些滿族紋樣的書簽、掛件,作為文化探秘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