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2章 遼源市《西安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2章 遼源市《西安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吉林省中南部,長白山餘脈與鬆遼平原過渡帶的東遼河畔,有一座充滿故事的城區——遼源市西安區。全區幅員麵積180平方公裡,下轄1個鎮(燈塔鎮)、6個街道(仙城街道、東山街道、富國街道、先鋒街道、安家街道、太安街道)。這裡不僅是遼源市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一個融合了深厚曆史文化、獨特自然景觀與豐富民俗風情的地方。

一、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西安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從遼源市區水源地遺址發現的「人」字形刻紋陶片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氏族公社時期,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據《盛京舊誌沿革》記載,周代前,穢貊、肅慎族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活。

漢至南北朝時期,西安區屬玄菟郡,西漢以後夫餘國據此地。東晉永和二年(346年),在遼源龍首山山城建渤海國夫餘府,即夫餘西徙近燕的後期王城。晉朝時這裡為高句麗地,後魏為勿吉地。隋唐時期,隋朝高句麗仍據此地,中原王朝在高句麗範圍之內設立郡縣。唐朝初年屬河北道安東都護府的南蘇州,唐朝渤海國時,東豐縣屬長嶺府,東遼縣屬夫餘府。

宋遼時期,後唐同光四年(契丹天讚五年,926年)遼於此地建黃龍府,到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共曆經49年。由於黃龍府衛將燕頗反遼,黃龍府被廢。遼滅渤海國後,西安區地區屬東京道長嶺府,設在梅河口市山城鎮(亦說屬乙典郡)。金代屬鹹平路,元朝屬遼陽行省開元路鹹平府斡磐千戶所,後為遼東宣慰司轄境。

明代先設定遼都衛,後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後設奴爾乾都司,東遼、東豐兩縣屬三萬衛管轄,後屬塔魯木衛、司吉河衛境。明正統二年(1437年),設遼東邊牆,西安區位於邊牆之外。

清朝以前,生活在西安區境內的民族主要是滿族,東部屬於海西女真哈達部,西部是葉赫部。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努爾哈赤滅葉赫部後,將今遼源市全境(包括西安區)劃為大圍場的一部分。清康熙年間(1661-1722年),遼源地域(包括西安區)正式劃為盛京圍場,專為皇室狩獵用地。清光緒四年(1878年),盛京將軍曾祺向清廷奏請西流水圍場和東流水圍場開禁。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圍場弛禁招墾。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冬,清政府於紮拉芬阿林圍之大疙瘩(即龍首山)西側設東路保甲分局,辦理民事政務,為遼源境內(包括西安區)建製之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奏請海龍廳升為府的同時,在今遼源境內(包括西安區)正式設製,西部、東部各建置一縣。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修築西安城垣,由商民捐資修築4座城門,名曰東吉、西寧、南康、北壽,挖護城河1390米,縣城內設東吉、西寧、南康、北壽4保。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設立奉天省,西安縣隸屬奉天省。

民國元年(1912年),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西安縣(今西安區)、東平縣歸奉天省遼沈道管轄,同年3月東平縣更名為東豐縣。民國三年(1914年),屬奉天沈陽道。民國九年(1920年),劃歸奉天省直屬。民國十五年(1926年),西安縣(今西安區)、東豐縣由三等縣升為二等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歸遼寧省直屬。淪陷時期,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奉天省,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四平省。

1948年10月1日,劃西安縣城區及礦區,成立西安市,屬遼北省,這是市、縣首次分設。1949年5月隸屬遼東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為省直轄市,西安縣政府機關仍設在西安市區內。1952年4月3日,西安市因與陝西省西安市同名而不易區分,又境內為東遼河發源地而更名為遼源市,仍為省直轄市。1956年8月1日,取東遼河名,將西安縣更名為東遼縣,同年改由吉林省懷德專區管轄。此後,曆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1983年8月30日,遼源市升為地級市,城區設龍山、西安兩區,12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遼源市西安區。

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西安區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作為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滿族文化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滿族的傳統習俗、語言文字、音樂舞蹈等,都在這片土地上有所傳承。比如滿族的剪紙藝術,以其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圖案,展現了滿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還有滿族的傳統服飾,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和活動中,依然能看到其獨特的風采。此外,西安區的煤炭文化也十分深厚。這裡的煤炭開采曆史自1911年起已逾百年,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全國排名前十的遼源礦務司。「一五」時期,煤炭產量占到當時全國的1/29,曾為抗美援朝和鞍鋼、本鋼、長春一汽建設輸送過源源不斷的煤炭。在長期的煤炭開采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礦工文化,礦工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成為西安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鄉鎮簡介:燈塔鎮

燈塔鎮位於西安區,是一個融合了農業、工業和旅遊業的重要鄉鎮。全鎮地勢較為平坦,土地肥沃,是西安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同時,近年來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如根山村的多肉種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澳大利亞等地。

工業方麵,燈塔鎮積極發展工業經濟,吸引了一批企業入駐。涵蓋了機械製造、建材等多個領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在旅遊方麵,燈塔鎮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開發了多個旅遊專案。比如孟鄉穀產業園,這裡有400畝的薰衣草花海,每到夏季,薰衣草盛開,紫色的花海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拍照。夜間還會舉辦古箏表演與燈光秀,日均吸引3000人次,成為了當地的網紅打卡地。

三、曆史人物

在西安區的曆史長河中,雖沒有廣為人知的曆史名人,但這片土地孕育出了無數勤勞樸實的勞動者。尤其是那些在煤炭行業奉獻一生的礦工們,他們是西安區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在過去的百年間,無數礦工深入地底,挖掘煤炭資源。他們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下,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他們的故事或許並不驚天動地,但他們的奉獻精神卻深深紮根在西安區的土地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四、必遊景點

(一)黑金小鎮文旅綜合體

黑金小鎮文旅綜合體位於安仁路,總麵積達108萬平方米,是在原廢棄道岔廠工業遺址上進行建設升級的綜合性文旅主題樂園。這裡以遼源煤炭的曆史文化和科普探礦體驗為主線展開,高聳的遼源之眼摩天輪與機械樂園的過山車交相輝映。曾經的礦工紀念館裡,斑駁的工票與巨型絞車講述著遼源作為全國十大煤礦之一的輝煌曆史。而時空要塞區的全息投影技術,讓百年來的采煤史在光影中重生,遊客可以在這裡深入瞭解遼源的煤炭發展曆程,感受礦工們艱苦奮鬥的精神。

(二)遼源國家礦山濕地公園

遼源國家礦山濕地公園是一個以礦山和濕地為主要景觀的公園,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曆史文化。這裡不僅可以參觀礦山遺址,瞭解采礦曆史,還能欣賞到濕地的美麗景色。公園內生態環境豐富多樣,各種鳥類和植物在這裡棲息生長,是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的好去處。

(三)仙城山公園

仙城山公園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是休閒散步的理想之地。山上有許多健身步道和觀景平台,登上山頂,可以俯瞰西安區的全貌。公園內還設有一些遊樂設施,適合全家一起遊玩。每到節假日,這裡都會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放鬆身心,享受大自然的寧靜。

(四)孟鄉穀產業園

孟鄉穀產業園的400畝薰衣草花海是其最大的亮點。夏季薰衣草盛開時,整個園區彌漫著浪漫的氣息。除了賞花,這裡還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古箏表演、燈光秀等。此外,園區內還有一些特色農產品銷售,遊客可以購買到新鮮的水果、蔬菜和手工藝品。

五、古刹寺廟道觀

(一)金剛寺

金剛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廟,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寺廟建築風格獨特,寺內的雕塑藝術精湛,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寺內供奉著諸佛菩薩,香火旺盛。來到這裡,能感受到幽靜的氛圍和神秘的宗教色彩,讓人心靈得到寧靜。

六、曆史遺址

(一)侵華日軍遼源高階戰俘營舊址

侵華日軍遼源高階戰俘營舊址屬日式建築,位於遼源市人民大街4907號。戰俘營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2004年被發現,2015年8月舊址展覽館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整個舊址占地麵積為平方米,展覽館建築麵積為2097平方米,舊址廣場占地麵積6500平方米,展覽館內部展陳文物400多件。這裡見證了二戰期間盟軍戰俘的悲慘遭遇,是重要的曆史見證地,時刻警示著人們珍惜和平,銘記曆史。

七、民俗風情

西安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尤其是滿族民俗文化在這裡有著較好的傳承。在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春節期間,滿族人家會貼春聯、掛燈籠,還會製作傳統的滿族美食,如粘豆包、薩其馬等。元宵節時,會舉辦熱鬨的燈會,有舞龍舞獅表演,人們還會一起猜燈謎,共度歡樂時光。

此外,西安區還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在一些社羣,會開展滿族文化講座、剪紙藝術培訓等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傳承滿族文化。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文化元素也逐漸融入到當地的民俗風情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比如在一些文化活動中,會結合現代音樂、舞蹈等形式,展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魅力。

八、特色美食

(一)粘玉米

遼源處於北緯42度黃金玉米帶之上,這裡種植的粘玉米軟糯香甜。蒸煮後,玉米的香氣撲鼻而來,口感軟糯,既有玉米的清甜,又有粘食的獨特口感,是西安區常見的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二)酸湯子

酸湯子是滿族傳統美食,在西安區也很受歡迎。它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製成的麵條,食用時配上韭菜、辣椒油等調料,口感爽滑,微酸可口,具有濃鬱的滿族風味。

(三)漬菜白肉火鍋

漬菜白肉火鍋以酸菜、五花肉為主要食材,燉煮在銅鍋中。酸菜的酸爽開胃,五花肉的肥而不膩,搭配在一起,味道醇厚。火鍋湯汁濃鬱,還可以加入粉絲、血腸等食材,是冬季驅寒保暖的佳品。

九、旅遊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遊時間

西安區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景。春季(3-5月),萬物複蘇,孟鄉穀產業園的花卉逐漸盛開,適合踏青賞花;夏季(6-8月),氣候涼爽,仙城山公園、遼源國家礦山濕地公園等地是避暑休閒的好去處;秋季(9-10月),天高氣爽,山上的樹葉逐漸變色,層林儘染,適合登山觀景;冬季(12-2月),銀裝素裹,天陸山滑雪場等冰雪旅遊專案開放,可體驗冰雪運動的樂趣。

(二)交通指南

1外部交通:西安區沒有機場,可先抵達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從機場可乘坐機場大巴前往遼源市區,再轉乘公交或計程車前往西安區各景點。也可以在長春站或長春西站乘坐火車或高鐵到遼源站,然後換乘市內交通工具前往西安區。

2內部交通:西安區有較為完善的公交係統,可到達主要景點,但公交班次間隔可能較長。計程車出行方便快捷,價格合理。如果想要更自由地遊覽,也可以選擇租車自駕。

(三)住宿推薦

1高檔型:維也納國際酒店(遼源店),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周邊配套設施完善,距離主要景點較近,出行方便。

2經濟型:7天優品酒店(遼源店),價格實惠,房間乾淨整潔,交通便利,適合預算有限的遊客。

(四)遊玩路線規劃

1一日遊:上午前往黑金小鎮文旅綜合體,參觀礦工紀念館,體驗科普探礦專案;中午在附近品嘗特色美食粘玉米;下午前往仙城山公園,漫步山林,欣賞自然風光。

2兩日遊:。登上山頂觀景台,等待第一縷陽光灑向西安區,遠處的廠房與近處的民居在晨光中逐漸清晰。下山後在山腳下的早餐店吃一碗豆腐腦配油條,豆腐腦嫩滑,油條酥脆,開啟一天的活力。上午直奔遼源國家礦山濕地公園,跟著講解員瞭解礦山的興衰史,看遺留的礦洞入口與鏽跡斑斑的采礦裝置,再沿著濕地棧道散步,看水鳥在水麵掠過,蘆葦蕩隨風搖曳。中午在公園旁的農家樂點一份鐵鍋燉魚,魚肉鮮嫩,湯汁濃鬱,貼在鍋邊的玉米餅吸飽了湯汁,鹹香入味。下午前往金剛寺,寺內古柏參天,香火繚繞,在佛像前靜坐片刻,聽鐘聲回響,感受內心的平和。傍晚回到市區,去夜市逛逛,買一串烤實蛋,嘗嘗這道東北特色小吃,蛋白緊實有嚼勁,帶著淡淡的煙火氣。

第二天,上午出發去燈塔鎮根山村,參觀多肉種植基地,看大棚裡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多肉植物,從小巧的玉露到飽滿的法師,種類繁多,還能向花農請教養護技巧,選幾盆心儀的多肉帶走。中午在鎮上吃酸湯子,搭配店家自製的辣白菜,酸香開胃。下午前往孟鄉穀產業園,若恰逢夏季,便一頭紮進薰衣草花海,紫色的花穗沒過腳踝,隨手一拍都是清新的畫麵;若在其他季節,可參觀園區的農產品展廳,看看當地產的小米、木耳等特產。傍晚留在園區看燈光秀,當燈光點亮花海,古箏聲在夜色中流淌,彆有一番韻味。

第三天,上午走進黑金小鎮文旅綜合體,先在礦工紀念館裡仔細看那些老照片和實物,從泛黃的工人口述記錄到笨重的礦燈,拚湊出當年礦工的工作場景。接著體驗科普探礦專案,穿上迷你礦工服,在模擬礦道裡嘗試使用小型挖掘工具,感受采礦的不易。中午在綜合體的主題餐廳吃漬菜白肉火鍋,銅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酸菜的酸爽中和了白肉的油膩,再涮上凍豆腐和粉條,暖心暖胃。下午去西安區的非遺工坊,看手藝人製作滿族剪紙,紅紙在剪刀下變成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還能親手學剪一個簡單的圖案。最後去超市買些粘玉米、乾豆角等當地特產,帶著滿滿的收獲結束行程。

(六)注意事項

1參觀礦山類景點時,部分割槽域地麵可能不平整,需穿舒適的運動鞋,遵循景區指引,不擅自進入未開放區域。濕地棧道較窄,行走時注意安全,避免追逐打鬨。

2夏季前往孟鄉穀產業園,需做好防曬,戴帽子、塗防曬霜,穿透氣的衣物;薰衣草花海可能有蚊蟲,可攜帶驅蚊水。冬季天氣寒冷,前往戶外景點需穿厚實的羽絨服、防滑鞋,戴圍巾手套,防止凍傷。

3進入金剛寺等宗教場所,需保持安靜,不隨意拍照,尊重宗教習俗,女性避免穿短裙、吊帶等暴露服裝,男性不穿背心、拖鞋。

4品嘗特色美食時,如酸湯子為發酵食品,初次食用建議少量嘗試,避免腸胃不適;火鍋類食物較燙,食用時注意彆燙傷口腔。

5自駕出行時,礦區周邊部分道路可能有坡度,雨天或冬季易滑,需減速慢行;市區停車需注意標識,避免違規停放。乘坐公交時,建議提前查詢班次,避免錯過末班車。

西安區的每一處景緻都帶著曆史的溫度,從礦山遺址的斑駁痕跡到薰衣草花海的清新浪漫,從寺廟的寧靜肅穆到夜市的煙火氣息,這裡沒有刻意營造的氛圍,卻用真實的生活與過往,構成了獨特的風景。無論是追尋曆史足跡,還是享受自然與美食,在這裡的每一天,都能找到貼合心意的體驗,讓人流連忘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