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 第9章 哈爾濱市《雙城區 》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 第9章 哈爾濱市《雙城區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雙城區位於哈爾濱市西南部,全區幅員3112平方公裡,地勢平坦,處於鬆嫩平原腹地,南依拉林河,北靠鬆花江,作為黑龍江省的「南大門」,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它下轄10個街道、9個鎮、8個鄉,共計246個行政村,還設有1個省級技術開發區,總人口5843萬,其中農業人口3616萬。雙城區曆史文化源遠流長,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多樣,散發著獨特的地域魅力。

一、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雙城區曆史久遠,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時期,此地為肅慎族居住地,曆經朝代更迭,其歸屬不斷變化。遼代時,這裡成為遼政權的北方軍事重鎮;金代,是上京會寧府的屬地,見證了金朝的輝煌。

清朝嘉慶年間,官方開始在此屯田。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雙城堡協領衙門,標誌著雙城正式被納入行政管轄體係。當時,此地因境內有金代達禾、布達二古城,故而得名雙城堡。此後,雙城的發展逐步推進,光緒八年(1882年)升為雙城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為雙城府,民國二年(1913年)雙城府改為雙城縣。在這期間,雙城的農業和商業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雙城縣先後隸屬於鬆江省、黑龍江省。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成為縣級雙城市。2014年,雙城市撤市設區,成為哈爾濱市雙城區,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既保留著古老韻味,又煥發出現代活力。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雙城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如滿族文化在此留下了深刻印記,傳統的滿族習俗、服飾、飲食等元素,在雙城的民間文化中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下轄鄉鎮簡介

-韓甸鎮:位於雙城區西南部,是雙城區的農業大鎮,全鎮總麵積15028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83萬畝。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韓甸鎮的畜牧業也較為發達,擁有多個規模化養殖場,生豬、肉牛等養殖產業頗具規模。鎮內的集市貿易繁榮,是周邊鄉村農產品交易的重要場所,每逢集市日,周邊村民都會前來買賣物資,熱鬨非凡。

-農豐滿族錫伯族鎮:作為民族特色鄉鎮,融合了滿族和錫伯族的文化風情。全鎮麵積145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45萬畝。這裡儲存著許多傳統的滿族和錫伯族建築,風格獨特,如滿族的四合院、錫伯族的西遷紀念館等,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感受少數民族文化。農業以種植綠色蔬菜和特色水果為主,其中草莓、香瓜等農產品口感鮮美,深受市場歡迎。在傳統節日期間,如滿族的頒金節、錫伯族的西遷節,鎮上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有民族歌舞表演、傳統體育比賽等,展現出濃鬱的民族特色。

-單城鎮:地處雙城區中部,交通便利,全鎮麵積108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8萬畝。單城鎮以農業為基礎,同時工業也有一定發展,形成了農產品加工、建材等產業。鎮內的農產品加工廠將本地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出的大米、麵粉、食用油等產品暢銷周邊地區。此外,單城鎮還注重文化建設,建有文化廣場和圖書館,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東官鎮:位於雙城區東南部,全鎮麵積115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35萬畝。東官鎮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雙城區的重要生態屏障。這裡發展了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業,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采摘水果、種植蔬菜等農事活動,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東官鎮還有一些傳統的手工藝品製作坊,製作的木雕、剪紙等手工藝品精美絕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杏山鎮:坐落於雙城區西部,北鄰鬆花江,南接拉林河,總麵積15938平方公裡,距市區40公裡。因境內一土山長滿杏樹得名,地勢北高南低,屬鬆嫩平原衝積階地,友誼渠穿境而過,滋養178萬畝耕地、17萬畝草原牧地。年有效積溫2700-2800攝氏度,適宜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生長。清嘉慶年間開啟屯墾史,民國時是東北抗日聯軍秘密聯絡點,還流傳著「神鱉護江」的傳說。全鎮所轄9個行政村、34個自然屯,28萬人口中98以農耕為業,年產糧食超5萬噸,奶牛存欄突破6000頭,綠色蔬菜基地達750公頃。曾是東北重要木材轉運樞紐,如今公路貫通南北,電商網點覆蓋10個行政村,杏山大米通過冷鏈物流直供哈爾濱市場。

-西官鎮:位於雙城區西北部,全鎮麵積105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2萬畝。西官鎮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主,近年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如種植中藥材、養殖特色家禽等。鎮內的水利設施完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西官鎮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多條鄉村公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農產品的運輸。

-永勝鎮:地處雙城區北部,全鎮麵積120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4萬畝。永勝鎮是雙城區的糧食主產區之一,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這裡的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和規模化,農業生產效率較高。此外,永勝鎮還發展了一些小型工業企業,如服裝加工廠、塑料製品廠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聯興鎮:位於雙城區東北部,全鎮麵積110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3萬畝。聯興鎮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擁有豐富的草原資源,適合發展畜牧業。這裡的奶牛養殖規模較大,奶製品加工產業也逐漸興起。同時,聯興鎮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村莊麵貌煥然一新。

-勝豐鎮:坐落於雙城區東部,全鎮麵積118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38萬畝。勝豐鎮的工業和農業發展較為均衡,工業方麵有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企業;農業方麵,除了傳統的糧食種植,還發展了花卉種植、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鎮內的工業園區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城鄉:位於雙城區西南部,全鄉麵積102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15萬畝。金城鄉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大豆、蔬菜等農作物。這裡的蔬菜種植曆史悠久,品種豐富,有黃瓜、西紅柿、茄子等,所產蔬菜供應周邊市場。金城鄉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減少農業麵源汙染。

-希勤鄉:希勤鄉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滿族聚居地之一,全鄉麵積108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6萬畝。這裡儲存了許多滿族傳統習俗和文化,如滿族的傳統禮儀、服飾、飲食等。希勤鄉以農業為基礎,近年來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立了多個農業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希勤鄉還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滿族文化特色旅遊景點。

-萬隆鄉:地處雙城區東南部,全鄉麵積116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34萬畝。萬隆鄉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產業,種植的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等,養殖的家畜有豬、牛、羊等。萬隆鄉的農產品加工業也有一定規模,主要加工大米、麵粉、肉製品等。此外,萬隆鄉還積極發展電商產業,通過網路平台銷售農產品,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臨江鄉:位於雙城區北部,因靠近鬆花江而得名,全鄉麵積106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3萬畝。臨江鄉水資源豐富,漁業和水稻種植是其特色產業。這裡的漁民世代以捕魚為生,所產魚類肉質鮮美。同時,臨江鄉利用鬆花江的灌溉優勢,種植的水稻品質優良,口感香甜。臨江鄉還建有一些漁業加工廠,對魚類進行深加工,提高了漁業的附加值。

-樂群滿族鄉:作為滿族聚居的鄉鎮,樂群滿族鄉保留了豐富的滿族文化傳統,全鄉麵積104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萬畝。這裡的滿族民俗風情濃鬱,有滿族傳統的民居建築、民俗表演等。樂群滿族鄉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水稻等。近年來,樂群滿族鄉積極發展滿族文化旅遊,舉辦滿族文化節等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滿族文化。

-水泉鄉:位於雙城區西部,全鄉麵積107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4萬畝。水泉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以農業種植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大豆、馬鈴薯等農作物。這裡的馬鈴薯產量高、質量好,是水泉鄉的特色農產品之一。水泉鄉還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水利、電力等條件,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青嶺鄉:地處雙城區西南部,全鄉麵積103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18萬畝。青嶺鄉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同時也發展了一些養殖業。這裡的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為主,規模化經營程度較高。青嶺鄉還積極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評選文明家庭、最美鄉村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鄉村文明氛圍。

-同心滿族鄉:同心滿族鄉是滿族聚居地,具有獨特的滿族文化,全鄉麵積105平方公裡,耕地麵積121萬畝。這裡的滿族文化傳承較好,有滿族傳統的舞蹈、音樂、手工藝等。同心滿族鄉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產業,種植的農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等,養殖的家畜有牛、羊、豬等。近年來,同心滿族鄉通過發展滿族文化旅遊和特色農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曆史人物

雙城區人才輩出,民族英雄韓鬥瞻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為了抗擊外敵入侵,保衛家鄉,英勇奮戰,其愛國精神和英勇事跡激勵著無數雙城人。抗日民族英雄唐聚五也是雙城的驕傲,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力量,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抗擊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英雄事跡在雙城廣為傳頌。民國曆史人物莫德惠,在政治、外交等領域有著卓越表現,他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其事跡和思想對雙城的文化和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宣化上人作為著名世界佛教名人,從雙城走出,他在佛教領域潛心修行、弘揚佛法,將佛教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精神和理念也影響著家鄉的人們。

四、必遊景點

-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作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這裡是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所在地。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物和資料,通過實物、圖片、場景複原等形式,生動地展現了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戰鬥曆程和英勇事跡,讓遊客深刻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承旭門:它是雙城堡古城的東大門,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是雙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承旭門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曆經歲月滄桑,依然儲存完好。登上承旭門,可以俯瞰雙城的城市風光,感受曆史與現代的交融。周邊還有一些傳統的商業街,售賣著各種特色商品和小吃,遊客可以在此體驗雙城的風土人情。

-魁星樓:魁星樓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建築,因供奉魁星而得名。這裡建築精美,環境清幽,是雙城的文化勝地之一。每逢考試季,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會來到魁星樓,祈求學業有成。魁星樓周邊還有一些文化廣場和公園,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遊客也可以在這裡感受到雙城的文化氛圍。

-雙城堡火車站:作為中東鐵路的遺跡,雙城堡火車站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極高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建築。其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外觀宏偉壯觀,內部設施儲存完好。如今,雙城堡火車站已成為一個旅遊景點,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拍照,感受百年前的鐵路文化。

-哈爾濱世紀汽車曆史博物館:館內收藏了200多輛不同時代的名車,是國內最大的非國有汽車博物館。這裡展示了汽車的發展曆程,從早期的老爺車到現代的豪華轎車,每一輛車都承載著一段曆史。博物館還設有一些互動體驗區,遊客可以親身體驗駕駛老爺車的樂趣,瞭解汽車的構造和原理,是一個集科普、教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哈爾濱將軍文化博物館:設有「兩彈一星」元勳、上甘嶺英雄等六大展廳,收藏了豐富的紅色文物和資料。通過展示將軍們的生平事跡和革命精神,讓遊客深入瞭解中國革命的曆史,感受將軍們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館內還經常舉辦各種主題展覽和文化活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

五、民俗風情

雙城區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極具地方特色。在傳統節日方麵,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充滿了喜慶祥和的氛圍。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熱鬨非凡。端午節時,人們會在門口懸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囊,還會舉行賽龍舟等活動,祈求平安健康。

在民間藝術方麵,雙城的剪紙藝術曆史悠久,風格獨特。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卉、民俗故事等,展現了雙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此外,雙城還有大秧歌、二人轉等民間藝術形式,每逢重大節日或慶典,人們就會跳起大秧歌、唱起二人轉,載歌載舞,表達喜悅之情。

在飲食文化方麵,雙城的美食獨具魅力。雙城殺豬菜是當地的特色名菜,選用新鮮的豬肉、豬血腸和酸菜,經過慢火燉煮,味道鮮美,肥而不膩,是雙城人餐桌上的常客。此外,雙城的粘豆包、粘玉米、大餷粥等美食也深受人們喜愛,這些美食體現了雙城人民的飲食傳統和生活習慣。

六、特色美食

-雙城殺豬菜:作為雙城的招牌美食,它以新鮮的五花肉、豬血腸和酸菜為主要原料。五花肉肥而不膩,瘦肉部分鮮嫩多汁;豬血腸口感嫩滑,味道醇厚;酸菜經過醃製,酸香可口,為整道菜增添了獨特的風味。烹飪時,將這些食材一起放入大鍋中燉煮,讓各種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湯汁濃鬱,香氣撲鼻。食用時,搭配上蒜泥、辣椒油等調料,更是讓人回味無窮。無論是家庭聚餐還是招待賓客,雙城殺豬菜都是必不可少的佳肴。

-粘豆包:這是一種具有東北特色的傳統美食,在雙城也廣受歡迎。粘豆包主要由黃米麵或糯米麵製成,內餡通常是紅豆沙。製作時,先將麵和好,然後包入紅豆沙餡,搓成圓形或橢圓形,再上籠蒸熟。蒸熟後的粘豆包色澤金黃,口感軟糯香甜,豆餡細膩可口。粘豆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煎著吃,煎過的粘豆包外皮酥脆,內餡軟糯,彆有一番風味。它不僅是雙城人日常的美食,也是逢年過節時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雙城粘玉米:雙城的粘玉米因其顆粒飽滿、口感軟糯、香甜可口而聞名。這裡的粘玉米生長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氣候為其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雙城粘玉米可以直接煮著吃,保留了玉米的原汁原味,香甜的味道讓人彷彿置身於田園之中。也可以將粘玉米加工成玉米汁、玉米糊等食品,方便食用,且營養豐富,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深受消費者喜愛。

七、旅遊指南攻略

-交通:雙城區交通十分便利,京哈鐵路、拉濱鐵路穿境而過,公路方麵,同三公路、京哈公路、哈前公路、哈大高速公路四條道路貫穿全區,鬆花江的主航道也途經此地。如果從哈爾濱市區前往雙城,可以選擇乘坐火車,車次較多,方便快捷;也可以選擇乘坐長途客車,在哈爾濱的多個客運站都有前往雙城的班車;自駕的話,沿著高速公路行駛,路況良好,大約1小時左右即可到達。

-住宿:雙城區內有各種檔次的住宿可供選擇。如果想要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可以選擇住在具有東北特色的民宿,感受淳樸的鄉村生活和熱情好客的東北民風。民宿通常提供乾淨整潔的房間和地道的農家美食,讓遊客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追求舒適和便利的遊客,可以選擇市區內的酒店或賓館,這些住宿設施齊全,服務周到,能夠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遊玩路線規劃:

-一日遊:早上前往雙城堡火車站,欣賞這座曆史建築的獨特魅力,拍照留念;接著前往承旭門,感受古城韻味,在周邊商業街品嘗當地小吃;中午品嘗雙城特色美食殺豬菜;下午參觀魁星樓,瞭解傳統文化;最後前往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兩日遊:第一天遊覽雙城堡火車站、承旭門、魁星樓,品嘗雙城美食;晚上在市區住宿。第二天前往哈爾濱世紀汽車曆史博物館,參觀各種名車;下午前往哈爾濱將軍文化博物館,深入瞭解將軍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傍晚時分,可到周邊的滿族特色村寨走走,體驗滿族的傳統生活方式,比如參與滿族剪紙製作,或欣賞一場地道的滿族歌舞表演,感受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日遊:第一天集中遊覽雙城城區的曆史古跡,從雙城堡火車站出發,到承旭門感受古城門的滄桑,再到魁星樓體會文化底蘊,午餐品嘗正宗的雙城殺豬菜,下午參觀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晚上在市區住宿,體驗雙城的夜生活。第二天上午前往哈爾濱世紀汽車曆史博物館,在各式老爺車中探尋汽車工業的發展軌跡,下午轉至哈爾濱將軍文化博物館,通過文物和史料重溫革命曆史,晚上可選擇住在靠近滿族鄉鎮的民宿,感受鄉村的寧靜。第三天全天深入農豐滿族錫伯族鎮或樂群滿族鄉,上午參觀民族文化紀念館,瞭解滿族和錫伯族的曆史變遷,中午在當地農家品嘗滿族特色美食,如薩其馬、蘇子葉餑餑等,下午參與民族傳統活動,比如學習錫伯族射箭、體驗滿族刺繡,傍晚帶著滿滿的收獲返程。

-最佳旅遊時間:雙城區四季皆有看點。春季(4-5月),大地複蘇,田野裡新綠初綻,適合到鄉鎮感受農耕的生機,此時的粘玉米剛上市,鮮嫩可口;夏季(6-8月),氣候溫熱,可到鬆花江或拉林河沿岸避暑,欣賞河景,體驗漁家生活,也是品嘗各類新鮮蔬菜和殺豬菜的好時節;秋季(9-10月),田野金黃,是豐收的季節,能在鄉村看到晾曬糧食的景象,感受豐收的喜悅,此時的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口感最佳;冬季(11-次年3月),銀裝素裹,城區和鄉鎮都透著濃濃的東北年味,可參與冰雕製作、滑雪等冰雪活動,還能在熱炕頭上吃著粘豆包,體驗東北冬季的溫暖與熱鬨。

雙城區以其廣袤的土地、深厚的曆史積澱、多樣的民俗風情和誘人的特色美食,成為哈爾濱市周邊一處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追尋曆史的足跡,感受紅色文化的洗禮,還是體驗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品嘗地道的東北美食,都能在這裡找到滿意的答案。每一處古跡、每一種民俗、每一口美食,都在訴說著雙城的故事,等待著人們去探尋、去感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