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1章 落子
與程度在那間隱秘茶室的會麵,像是一劑強心針,也讓裴書文(祁同偉)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時間的緊迫性。程度帶來的資訊碎片拚湊起來,顯示趙瑞龍那邊雖然暫時被“風向論”穩住,但焦躁情緒在與日俱增,針對陳海的危險並未真正解除,隻是被推遲了。他必須儘快行動,在趙瑞龍失去耐心或找到新的執行者之前,徹底化解這場危機。
回到冷清的彆墅,已是深夜。梁璐房內沒有光亮,想必早已睡下。裴書文沒有開燈,借著窗外透進的微弱天光,摸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茶水的餘溫早已散儘,隻剩下滿室清冷,正如他此刻的心境,冷靜中帶著一絲孤注一擲的決絕。
拯救陳海,這是他改變命運棋局的關鍵一手。但這步棋,必須下得極其精妙,不能留下任何與自己相關的痕跡。匿名,是唯一的選擇。他不僅要救下陳海,還要把自己從這個事件中完全摘出去,甚至……最好能因此事,在未來收獲一些意想不到的“善緣”。
他仔細回憶著原著中的細節:陳海被害當晚,是在省檢察院加班後,獨自駕車返回宿舍的途中,在一個相對僻靜的路段被製造“車禍”下手。時間、地點、方式,都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直接打電話給陳海示警?這是最愚蠢的做法。且不說陳海是否會相信一個陌生電話,單是事後調查起來,這個通話記錄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他祁同偉,一個與陳海關係微妙、甚至存在明顯競爭關係的公安廳長,憑什麼能未卜先知地知道陳海會遇險?這根本無法解釋。
通過第三方,比如程度,去間接乾預?風險同樣巨大。程度雖然暫時被穩住,但讓他去插手針對陳海的事情,無異於與虎謀皮,極易引起趙瑞龍的警覺和反噬。
思前想後,裴書文的思路逐漸清晰。他需要一個完全匿名、無法追蹤的方式,向陳海傳遞一個足夠引起重視、但又不會暴露來源的警告。同時,還需要在物理層麵上,為謀殺行動製造一個合理的、偶然的障礙。
他想到了兩個可以結合使用的方法:匿名資訊,和利用係統內的常規操作。
第一個方法,匿名資訊。他需要一部無法追蹤來源的手機。這並不難搞到,原主祁同偉的“裝備”裡,或許就有這類東西。即便沒有,以他公安廳長的身份,想不動聲色地弄到一張不記名的電話卡也易如反掌。資訊內容需要精心設計,既要引起陳海的高度警惕,又不能太具體,以免顯得像是策劃者內部的“告密”。
他默默在心中打腹稿:“陳局長,近日有人慾對你不利,製造意外。上下班途中務必高度警惕,注意可疑車輛尾隨,建議即日起變更行車路線或由專人護送。知名不具。”
“知名不具”四個字,會留給陳海巨大的想象空間,可能會讓他懷疑是內部人、或是某些有良知的知情人報信,從而更容易采信。而“製造意外”的提示,也足夠明確。
第二個方法,利用係統內的常規操作。公安係統內部,經常會有一些臨時的、區域性的交通違法專項整治行動,比如查酒駕、查套牌車等。如果能在那天晚上,在陳海必經的路線附近,“恰好”設定一個臨時的交警檢查點,那麼,那些意圖不軌的車輛,就很有可能被攔截、盤查。即使不能當場抓獲,也足以打草驚蛇,嚴重拖延對方的時間,甚至迫使對方放棄當晚的行動。
這個方法的妙處在於,它是係統內的常規工作,由交管局層麵部署,完全合情合理,不會引起任何懷疑。他隻需要一個合理的由頭,來促成這次臨檢。
一個計劃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型。他不能直接命令交管局在某時某地設卡,那樣太著痕跡。但他可以藉助一些“資訊”。
他回憶了一下,原著中似乎提到過,趙瑞龍找來的那個殺手,使用的車輛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或許是套牌,或許是其他不法記錄。即使沒有,他也可以“創造”一個理由。比如,讓程度以“接到群眾匿名舉報,某路段晚間有套牌車頻繁出沒,影響治安”為由,寫一份簡單的輿情摘要,按程式報給廳辦,再由廳辦轉給交管局研判。這種級彆的線索每天都有很多,交管局通常會安排轄區大隊在相關時段加強巡邏或適時設卡檢查。這完全符合流程,而且,隻要這個資訊在行動前一天送達,就足以產生影響。
這樣一來,他就在完全隱身的情況下,佈下了兩道防線:一道是直接針對陳海的心理預警,促使他自身提高警惕;另一道是針對殺手的物理障礙,增加其行動難度和風險。
思路既定,裴書文感到一陣疲憊襲來,但精神卻異常清醒。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個隻能被動接受命運的小科員裴書文,也不再是那個在權欲中迷失的祁同偉,而是一個真正的、試圖撬動命運的棋手。
第二天,他利用外出“散步”的機會,很輕易地就在一個遠離住所和單位的報刊亭,買到一張不記名的手機卡,裝入一部備用舊手機。他選擇在距離省檢察院和陳海家都很遠的一個區,在一個人流複雜的公共電話亭附近,用極快的時間將那條編輯好的警告簡訊,發到了陳海的私人手機上。做完這一切,他立刻取出si卡,折斷,將手機卡和手機分彆扔進了不同的垃圾箱。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沒有任何監控能有效捕捉到他的清晰畫麵。
回到彆墅書房,他通過內部加密郵件係統,給程度發去了一條簡短的指示,內容正是關於“群眾舉報某路段有套牌車”的“輿情線索”,要求廳辦按流程轉交交管局關注。措辭公文化,不露絲毫個人傾向。
做完這一切,裴書文靠在椅背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棋子已經落下,他能做的已經做了。剩下的,就看陳海自己的警覺性,以及……天意了。
這是一種奇特的感受。他擁有先知,卻無法完全掌控結局。這種不確定性,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政治鬥爭的複雜與殘酷。
當晚,他罕見地有些失眠。躺在床上,耳朵卻彷彿能聽到城市另一端可能發生的聲響。他想象著陳海收到簡訊時疑惑警惕的神情,想象著殺手車輛被交警攔下時氣急敗壞的場麵,也想象著最壞的情況——計劃失敗,陳海依舊遇害……
直到後半夜,他纔在極度的精神疲憊中迷迷糊糊睡去。
第二天一早,他醒來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那部不常用的手機,檢視內部資訊簡報。沒有關於省檢察院副院長遭遇意外的報告。他又不動聲色地讓吳媽買來幾份主要的本地報紙,社會新聞版塊風平浪靜。
直到上午九點多,程度發來一條加密資訊,內容很簡單:“廳長,目標昨夜平安歸家。路上遇到交警臨檢,稍有耽擱,無其他情況。”
裴書文看著這條簡短的資訊,懸了一夜的心,終於緩緩落回實處。成功了!陳海安然無恙!他改變了第一個重大的命運節點!
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和成就感湧上心頭,但隨即被他強行壓下。不能得意,不能放鬆!拯救陳海,隻是避免了最壞的結局,但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趙瑞龍會有什麼反應?陳海和侯亮平會對那條神秘警告作何猜想?這一切,都將使未來的棋局更加複雜。
他刪除程度的資訊,臉上恢複平靜。救下陳海,是他在暗處落下的一顆關鍵棋子,這顆棋子或許不會立刻發揮作用,但必將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現在,他需要繼續扮演好“病休中反思”的祁同偉,靜觀其變,等待下一個出手的時機。真正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