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57章 風已滿樓
省委大院裡的玉蘭花在枝頭綻出毛茸茸的苞芽,預示著早春的來臨。但與這悄然萌發的生機相反,整個漢東省權力核心卻籠罩在一種大戰將至的肅殺氛圍中。上級調研組的明傳電報,像一道無聲的集結令,讓所有相關者的神經都繃緊到了極致。
在省委大樓一間不常啟用、保密級彆最高的小型會議室裡,一場決定漢東未來走向的關鍵部署正在悄然進行。與會者僅有寥寥數人:高育良、祁同偉、省政法委的一位副職(高育良的絕對親信)、以及省委辦公廳一位負責文字材料的副主任(同樣可靠)。這裡沒有沙瑞金,也沒有田國富,這是屬於高育良核心圈子的“戰前指揮部”。
會議室裡煙霧繚繞,高育良破例點燃了一支煙,卻沒有怎麼吸,任由青灰色的煙縷在空氣中緩緩盤旋,如同他此刻盤旋於心的縝密思慮。他的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個人,最後落在祁同偉臉上,沉穩地開了口。
“同誌們,”高育良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定力,“調研組下週就到。這意味著什麼,就不用我多說了。這是上級對漢東班子的一次全麵檢閱,更是對我們近年來工作成效的一次大考。考得好,漢東就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支援;考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他頓了頓,讓每個字都清晰地落入在場者的耳中:“我們必須確保,這次大考,我們交出的是一份優秀的、甚至是滿分的答卷。總基調,上次常委會已經定了,就是要全麵展示漢東在省委領導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麵。今天關起門來,我們要確定的,就是如何將這個總基調,落到實處,落到每一個細節上。”
祁同偉坐得筆直,眼神銳利,像一頭即將撲向獵物的豹子,沉聲道:“老師,您指示,我們堅決執行。”
高育良點了點頭,開始部署,條理清晰,思慮周全:
“第一,彙報材料是關鍵。”他看向那位辦公廳副主任,“老陳,彙報的主體稿,要以省委的名義,突出集體領導。成績要講足,講透,要用資料說話,用事實說話。比如,gdp的連續增長,財政收入增加,重大專案的落地,特彆是民生工程的投入和成效,這些硬指標,一個都不能少,要擺在最前麵,最有說服力。”
“至於問題……”高育良微微沉吟,“不能迴避,但要講究策略。要選擇那些已經得到妥善處理、或者正在‘穩健、有序’解決過程中的問題。表述上,要強調我們麵對問題的積極態度和有效方法。重點是,要把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升到‘在保持穩定中推進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治理’的‘漢東經驗’或‘漢東實踐’的高度。這既體現了我們的自信,也展現了我們的政治智慧。”
老陳飛快地記錄著,不時點頭。
“第二,調研點的選擇和組織。”高育良的目光轉向祁同偉,“同偉,這一塊你多費心。要選擇有代表性、有說服力的點。開發區的企業,要選效益好、管理規範、勞資關係和諧的;基層社羣或鄉村,要選黨建有力、治理有效、群眾滿意度高的典型。比如,大風廠事件後妥善安置的新廠區,就可以作為一個點,展示我們如何化解矛盾、保障民生。所有的點,都要提前做好溝通和準備,確保調研時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積極正麵的聲音。”
祁同偉介麵道:“老師放心,公安係統這邊,我會重點展示‘天網工程’建設成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效,特彆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的穩定局麵。可以安排調研組觀看實戰演練,與基層警員和受到幫助的群眾代表座談。這些直觀的感受,比任何彙報都更有力。”
“很好。”高育良讚許道,“但要記住,一切要自然,不能搞成形式主義。群眾的發言可以適當引導,但絕不能是背台詞,要真情實感。那些真正得到過幫助的群眾,他們的感謝是發自內心的,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
他繼續部署:“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統一口徑,保持步調一致。”他的語氣變得格外嚴肅,“從現在開始,到調研組離開,全省上下,特彆是各級主要領導乾部,必須一個聲音說話。所有可能接受訪談的乾部,無論是省直部門的,還是市縣的,都要提前打招呼,明確彙報的基調和重點。可以談成績,可以談體會,但不能信口開河,更不能發表與省委定調不一致的、尤其是帶有個人情緒和偏見的言論。”
他特意強調了“個人情緒和偏見”幾個字,所指為何,在座的人都心知肚明。這是為了防止沙瑞金體係的人,或者對高、祁不滿的人,在私下接觸時說出不利於大局的話。
“尤其是,”高育良看向祁同偉,“同偉,你那邊要確保萬無一失。政法公安係統,還有你影響力所及的其他領域,絕不能出現任何雜音。以前可能有些磕磕絆絆、有些不同意見,但在這次調研麵前,都必須擱置。誰要是在這個時候不顧大局,唱反調,捅婁子,那就是漢東的罪人,事後一定要嚴肅追究責任!”
祁同偉重重點頭,眼神冰冷:“我明白。程度已經佈置下去了,所有關鍵環節、關鍵人物,都在掌控之中。絕不會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高育良又補充道:“還有輿論層麵。通知宣傳部門,近期所有媒體宣傳,都要緊扣主題,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氛圍。對於可能存在的網路上的負麵資訊,要加強監控和引導,及時化解。”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政法委副職開口道:“高書記,是否需要考慮一下沙書記那邊?他的單獨彙報,會不會……”
高育良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絲高深莫測的笑意:“瑞金同誌是班長,他的彙報代表的是省委。我相信,瑞金同誌是有黨性、有大局觀的,會客觀全麵地反映情況。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到極致,讓調研組無論從哪個渠道瞭解,無論看到哪個側麵,得出的結論都是一致的、正麵的。這就是陽謀,用事實說話。”
他最後總結道:“總之,這次調研,是對我們漢東班子凝聚力、戰鬥力的一次全麵檢驗。我們要通過這次檢驗,向上級,也向全省人民,展示一個團結、自信、有作為的領導集體形象。要讓他們看到,漢東在高育良、祁同偉等同誌的實際努力下(他巧妙地將自己置於祁同偉之前,又避免了直接與沙瑞金並列),政治是清明的,社會是穩定的,經濟是充滿活力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會議結束,眾人各自領命而去,神情凝重而又充滿鬥誌。祁同偉最後一個離開,在高育良身邊低聲道:“老師,趙瑞龍和高小琴這兩個隱患,都已經處理乾淨,不會留下任何尾巴。”
高育良深深看了他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同偉,你辦事,我放心。去吧,把最後的工作再梳理一遍,我們要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這次‘大考’。”
祁同偉挺直腰板,大步離去。他的身影在走廊燈光下拉得很長,充滿了決絕和力量。
就在高育良的核心圈子緊鑼密鼓部署的同時,沙瑞金也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對著電腦螢幕上他精心準備的彙報稿反複修改、字斟句酌。他知道,高育良他們必然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他所能依靠的,或許隻有這份力求客觀、甚至不惜揭露問題的報告,以及內心深處那點尚未熄滅的理想之火。
漢東這台龐大的機器,已經為了迎接調研組的到來,開足了馬力,隻是,驅動不同部件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力量。一種力量,試圖將機器最光鮮亮麗的一麵拋光打磨,呈現出一派歌舞昇平;另一種力量,則想指出機器內部某些齒輪的磨損和異響,希望能獲得修複的機會。
山雨欲來,風已滿樓,最終的較量,即將在看似和諧平穩的調研行程中,無聲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