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72章 祁同偉的新職位
高育良常委會上的“”的氛圍。
常委會結束後的幾天,漢東省委大院彷彿進入了一種新的節奏。過去那種夾雜著焦慮、等待和不確定性的壓抑感,被一種目標明確、按部就班的氛圍所取代。高育良展現出他作為資深政治家的老辣,他並不急於一次性丟擲所有人事變動方案,而是讓“八字方針”先發酵,讓各級乾部在學習和討論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並期待一個更強有力、更“穩定”的領導核心。
在這個背景下,關於祁同偉職務變動的議題,被提上了日程。
一、書記辦公室的定策
夜色中的省委大樓,隻有少數幾個窗戶還亮著燈,其中就包括高育良辦公室那扇寬大的窗戶。室內,高育良和祁同偉相對而坐,氣氛比之前的戰前謀劃要輕鬆許多,但依舊保持著高度的嚴謹。
“同偉啊,”高育良呷了一口熱茶,語氣平和,“時機差不多了。‘務實擔當’的口號喊出去了,接下來,就要讓所有人看到,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位置上,才最能體現這八個字。”
祁同偉心領神會,他微微欠身:“老師,這全靠您的提攜和信任。我一切聽從組織安排。”他的姿態放得很低,但眼神中閃爍著對更高權位的渴望與自信。
高育良滿意地點點頭,拿出一份薄薄的、卻重若千鈞的檔案草稿,上麵是關於祁同偉任職的建議初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同時兼任省公安廳廳長。這個安排,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關鍵的確認環節。雖然此事二人早已心照不宣,但在程式啟動前,高育良需要最後一次聽取祁同偉的想法,確保萬無一失。
祁同偉略一沉吟,思路清晰地回答:“老師,兼任公安廳長非常必要。政法係統,公安是拳頭,是根基。隻有牢牢握住公安力量,政法委的權威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確保刀把子緊緊掌握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否則,政法委書記的指令出了門,能打幾折,就難說了。”他頓了頓,繼續道,“而且,我在公安係統經營多年,上下熟悉,能夠最快速度地整合力量,確保平穩過渡,不給任何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以可乘之機。”
這番話,既表達了忠誠,也展現了清晰的權力邏輯,更暗指了繼續壓製沙瑞金、侯亮平殘餘影響的必要性,完全說到了高育良的心坎裡。
“嗯,和我的考慮一致。”高育良用手指輕輕點了點桌麵,“讓你進入常委,是讓你擁有參與全省最高決策的資格。而將政法公安這條線交給你,是讓你擁有落實這些決策的強力工具。位子給你了,擔子也更重了。漢東的穩定,法治的顏麵,乃至我們未來各項政策的順暢推行,政法這條線,是關鍵中的關鍵,決不能出任何紕漏。”
“請老師放心!”祁同偉挺直腰板,聲音堅定有力,“我祁同偉彆的不敢說,但確保漢東風平浪靜、鐵板一塊,有這個能力和決心!我一定為您守好這塊陣地!”
“不是為我,是為漢東的事業。”高育良溫和地糾正了一句,但眼神中滿是讚許,“好了,明天上午的書記辦公會,我會正式提出這個建議。你要做好準備,相關的考察、談話程式會很快啟動。”
二、程式內的波瀾:書記辦公會上的博弈
書記辦公會,是省委常委會的前置和預備,參與範圍更小,通常是省委書記、副書記、省長、紀委書記、組織部長等核心人物,便於對一些重要議題先行溝通,統一思想。
這次會議的氣氛,比之前的常委會更為微妙。高育良首先定了調子,他再次強調了穩定政法隊伍、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的重要性,然後丟擲了由祁同偉同誌任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並繼續兼任省公安廳廳長的建議。他列舉了祁同偉的諸多“優勢”: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熟悉情況、勇於擔當,正是踐行“八字方針”的最佳人選。
省長李達康端著茶杯,麵無表情地聽著。他主要精力在經濟建設上,對政法係統的人事安排,隻要不影響到他的發展大局,一般不願過多插手。但他也深知祁同偉的崛起意味著高育良體係的進一步鞏固,這對他而言,需要重新權衡未來與高育良的相處之道。他簡單表示了讚同,強調政法係統穩定有利於營商環境。
紀委書記田國富的發言則簡短而克製。他表示組織原則上同意,但強調對於進入常委班子的同誌,紀委將會同組織部門,嚴格按照程式進行考察,確保人選過硬。他的話滴水不漏,既沒有反對,也保留了一絲程式上的威嚴,暗示著考察並非走過場。
最關鍵的表態來自分管組織的省委副書記和組織部長,他們自然是緊跟高育良的步伐,詳細闡述了祁同偉任職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會議最終“一致同意”將祁同偉作為擬新任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兼任公安廳長)人選,按程式上報中央審批,並立即啟動省內必要的組織考察程式。
三、走過場與真敲打:組織考察的台前幕後
組織考察程式迅速啟動。由省委組織部和紀委聯合組成的考察組,進駐省公安廳。談話範圍嚴格限定在副廳級以上乾部和部分關鍵崗位的負責人。
這更像是一場精心導演的“政治儀式”。被談話的物件,無論是祁同偉的鐵杆嫡係,還是以往若即若離的中間派,甚至是少數心中或許有其他想法的人,在這個高育良已然完全掌控局麵的時刻,都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表態。
談話室裡,充滿了對祁同偉同誌“政治素質高、領導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善於團結同誌”的一致讚揚。考察組記錄的,是一片“團結、和諧、擁護”的聲音。偶爾有一兩個被談話者,在組織的“鼓勵”下,委婉地提出祁同偉同誌“工作有時要求比較急”、“批評人不太講情麵”等“美中不足”之處,這些意見被記錄下來,反而更增添了考察報告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考察組組長,那位資深的組織部副部長,在找祁同偉本人進行例行談話時,態度客氣甚至帶著幾分恭敬。他公式化地詢問了祁同偉對職務變動的認識、未來工作思路等。祁同偉的回答慷慨激昂,緊緊圍繞高育良的“八字方針”,表示將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奮力開創漢東政法工作新局麵。
然而,在這看似一切順利的程式背後,高育良和祁同偉並沒有掉以輕心。考察期間,祁同偉指示程度,動用非常規手段,對幾個關鍵的被談話物件進行了“外圍關注”,確保他們在談話前後沒有異常的聯絡或舉動。高育良則親自給田國富打了一個電話,語氣輕鬆但含義明確地“關心”了一下考察進展,暗示要確保省委意圖的順利實現。田國富在電話那頭,隻能表示會嚴格按照程式辦事。
這場組織考察,台前是民主集中製的體現,幕後則是權力意誌的精準貫徹。
四、北京的綠燈與最終的任命
漢東省委關於祁同偉任職的正式請示檔案,連同那份幾乎全是褒獎的考察報告,被迅速送往北京。在漢東問題上,沙瑞金的調離已經表明瞭中央的態度傾向。對於高育良提名的、能夠穩定漢東局麵、且自身能力與資曆也確實夠格的乾部,中央相關部門的審批流程走得異常順暢。
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波折,中央的批複下來了:同意漢東省委的建議。祁同偉,正式被任命為漢東省委委員、常委、政法委書記。
訊息傳回漢東,如同一塊巨石落入看似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巨大的、但幾乎全部在水麵以下的波瀾。省委組織部第一時間正式下達了任命檔案。省公安廳大樓內,政治部迅速行動,安排更換祁同偉辦公室門上的職務銘牌,從“省公安廳廳長”變為“漢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廳長”。這幾個字的增加,象征著權力層級的巨大飛躍。
五、權力加身的瞬間
祁同偉坐在省公安廳廳長辦公室裡,看著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嶄新的、刻著所有頭銜的銘牌固定在門上。他的內心,並沒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是一種異常的冷靜,甚至帶著一絲冰冷的沉重。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俯瞰著這座城市。曾幾何時,他還是一個從山村裡走出來,受儘白眼的窮學生。如今,他站在了漢東權力的頂峰之一,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祁大人”。他想起了梁璐,想起了她父親當年的權勢如何壓得他喘不過氣;想起了高小琴,那個與他命運交織的女人,如今隻能隱藏在暗處;想起了侯亮平、沙瑞金,那些曾經的對手,已被他一一逼退。
他贏得了這場慘烈的博弈。但當他真正觸控到這渴望已久的權力核心時,他感受到的不僅是掌控感,更有一種四麵皆敵的孤獨與警覺。權力越大,覬覦者越多,腳下的地基就越需要穩固。高育良需要他這把利劍,他也需要高育良這棵大樹,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是穩固的,也是脆弱的。
辦公桌上,紅色的保密電話響了起來。是省委辦公廳打來的,通知他明天上午九點,召開新任省委常委後的第一次常委會,並告知了他的新辦公室位置和車輛、秘書等安排。
祁同偉平靜地接完電話,深吸一口氣。他拿起筆,在一份待批的公安廳檔案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筆跡依舊剛勁有力,但落筆的瞬間,他清晰地意識到,從此以後,他筆下的每一個決定,都將不僅僅關乎公安戰線,更將影響著漢東全省的格局。
新的身份,意味著新的戰場。他已然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