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 第192章 李達康的選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宦海狂瀾:祁同偉再勝天半子 第192章 李達康的選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京州市委書記辦公室,傍晚六點半。

夕陽的餘暉已將這座現代化辦公室鍍上一層暗金色,但李達康依然伏在寬大的辦公桌上,眉頭緊鎖,審閱著麵前一份關於京州國際數字經濟產業園二期工程的規劃方案。他的筆尖在紙上快速劃過,留下簡潔而有力的批註,偶爾停下來,用內線電話快速下達指示,語氣果斷,不容置疑。即使是在一天工作的尾聲,他依然保持著那種標誌性的高強度工作節奏。

秘書吳春林輕手輕腳地走進來,為他換上了一杯新泡的濃茶,然後默默地將一摞需要簽批的檔案放在桌角。吳春林跟隨李達康多年,深知這位領導的習慣——不看完當天的重要檔案絕不會下班。

“李書記,這是今天收到的部分非急件,您看看是否需要現在處理。”吳春林的聲音很輕,帶著恭敬。

“放那兒吧。”李達康頭也沒抬,目光仍停留在規劃圖上,“春林,你跟發改委那邊再確認一下,他們關於園區配套基礎設施的預算明細,最晚明天上午必須放到我桌上,含糊其辭的數字一個都不要!”

“好的,書記,我馬上聯係。”吳春林應聲,卻沒有立刻離開,臉上露出一絲猶豫。

李達康敏銳地察覺到了,終於抬起眼:“還有事?”

吳春林從檔案堆最下麵,抽出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普通牛皮紙檔案袋,袋子很薄,看起來沒裝多少東西。

“書記,這個……是下午收到的,沒有署名,收發室說是直接塞到信箱裡的。”吳春林將檔案袋放在李達康麵前空著的一小塊桌麵上,“我按照常規檢查過,沒有危險物品。裡麵……似乎是一些材料。”

匿名材料?李達康的眉頭不易察覺地皺了一下。到了他這個級彆,收到各種匿名舉報、情況反映並不稀奇,但通常都會通過一定的渠道,像這樣直接塞到市委收發室的方式,顯得既突兀又低階,反而透著不尋常。

他放下筆,拿起那個輕飄飄的檔案袋,捏了捏,裡麵似乎隻有幾頁紙。他撕開封口,將裡麵的東西倒在桌上——是七八張a4紙的影印件,有些是表格,有些是文字記錄,還有一張像是從內部通訊錄上擷取下來的頁麵。

李達康拿起最上麵一頁,快速瀏覽起來。起初,他的表情還帶著慣常的審閱檔案的嚴肅,但很快,他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身體也不自覺地微微前傾。

這些材料,內容指向非常明確——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

材料並不厚實,甚至可以說有些單薄,但其透露出的資訊卻足以讓李達康這樣的政治老手心驚。裡麵沒有情緒化的控訴,也沒有確鑿的直接證據,更像是一些內部檔案的片段和經過篩選的資料羅列:

一張模糊的、似乎是內部彙報提綱的影印件片段,提到了“省廳某重點資訊化建設專案”,後麵跟著一串數字,疑似是遠超市場價的預算金額,旁邊有潦草的批註“祁閱,擬同意”。

幾行從某個未知來源的通訊記錄中擷取的資訊,顯示幾個在不同地市擔任公安係統要職的乾部,在近期內幾乎同一時間點,有過密集的通話聯係,而這幾個人,都被普遍認為是祁同偉一手提拔起來的“嫡係”。

最耐人尋味的是一份簡短的、未標明出處的個人情況說明片段,提及祁同偉的一位遠房親戚,名下註冊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而這家公司,恰好在那份“省廳重點資訊化建設專案”的潛在供應商名單中,雖然最終並未中標。

材料戛然而止,沒有結論,沒有指控,隻是把這些看似孤立、卻又存在某種隱秘關聯的點,**裸地擺在了李達康麵前。

問題一:預算是否超標?程式是否合規?那個“祁閱,擬同意”的批註是否意味著個人決斷?

問題二:短時間內密集提拔調動親信,是否涉及小圈子?是否合規?

問題三:親屬公司出現在供應商名單,即使未中標,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企圖或影響?是否需要迴避?

每一個問題,都像一根尖銳的針,精準地刺向高階乾部最為敏感的地帶——權力行使的規範性、選人用人的公正性、以及領導乾部的廉潔自律。

李達康放下材料,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辦公室內一片寂靜,隻有窗外城市隱約傳來的車流聲。秘書吳春林屏息靜氣,站在一旁,不敢打擾。

李達康的大腦在飛速運轉。

這材料是誰送的?目的何在?

是祁同偉的政敵?是沙瑞金留下的暗線?是京城方麵有人想敲打祁同偉,甚至是他李達康?還是某個對祁同偉不滿、卻又不敢公開舉報的內部人士,想借他李達康這把“刀”?

材料本身不夠紮實,無法作為正式的舉報證據。它們更像是一種暗示,一種投石問路。送出材料的人,顯然深諳官場規則,知道僅憑這些無法扳倒一位如日中天的省委常委、公安廳長,但其透露出的資訊,卻足以在高層心中種下一根刺。

那麼,他李達康該如何抉擇?

選項一:按下不動,靜觀其變。這是最穩妥,也最符合官場明哲保身之道的方法。他現在是京州市委書記,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維護京州穩定。祁同偉是省公安廳長,兩人雖有工作交集,但畢竟分屬不同領域。主動去碰一個實力強大、且與省委書記高育良關係密切的同僚,無疑是引火燒身。更何況,材料來源不明,動機不純,貿然介入,很可能被拖入不可預知的漩渦。裝作沒收到,是最安全的選擇。

選項二:藉此機會,敲打祁同偉。他可以將材料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比如通過秘書透露給祁同偉那邊,或者在高育良麵前不經意地提一下。這表明他收到了風聲,也顯示了他的“關切”,既能給祁同偉施加壓力,讓他有所收斂,又不至於徹底撕破臉皮。這是一種謹慎的製衡策略。

選項三:向上彙報,或者啟動某種程度的調查。將材料交給省紀委,或者向高育良正式彙報。但這風險極大。首先,材料力度不夠,很可能不了了之,反而會徹底得罪祁同偉和高育良,將自己置於新班子的對立麵。其次,這等於公開站隊,表明他李達康要介入這場潛在的權力博弈,這與他目前保持相對超脫的定位不符。

李達康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麵上無意識地敲擊著。他腦海中閃過祁同偉那張日漸威嚴、甚至偶爾流露出幾分咄咄逼人的臉,閃過高育良在黨校授課時那種引經據典、試圖掌控一切的姿態,也閃過了沙瑞金離開時那雙不甘而深沉的眼睛。

他和祁同偉不是一路人,這一點彼此心照不宣。他李達康是“沙瑞金路線”的堅定執行者,崇尚效率、速度和敢闖敢試;而祁同偉,更像是高育良“穩定壓倒一切”理唸的扞衛者和執行利器。兩人在發展理念、行事風格上存在深刻差異。祁同偉勢力的快速擴張,尤其是在政法係統的深耕,對他李達康而言,絕非好事。這意味著他未來在京州乃至漢東推行某些政策時,可能會遇到無形的阻力。

從這個角度看,祁同偉遇到麻煩,對他李達康未必是壞事。

但是,李達康更清楚,現在漢西的大局是“穩定”。高育良和祁同偉的組合剛剛穩住局麵,任何內部的不和諧音,都可能被外界解讀為漢東班子出了問題,這會影響京州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勢頭。這是他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京州的發展,是他李達康的政治生命線。

而且,這材料的出現本身,就透著詭異。萬一這是有人設下的圈套,意在試探他李達康的態度,甚至挑動他與高祁內鬥呢?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他懂。

沉默持續了將近十分鐘。吳春林甚至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

終於,李達康睜開了眼睛,目光恢複了平時的冷靜和銳利。他坐直身體,將散落在桌上的幾頁紙重新收攏,整齊地放回那個牛皮紙檔案袋裡。

“春林,”李達康的聲音平靜無波,聽不出任何情緒。

“書記,您吩咐。”吳春林立刻上前一步。

“這個袋子,”李達康用手指點了點檔案袋,“放到保險櫃裡,單獨存放,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檢視。”

吳春林心中一凜,立刻應道:“是,書記。”他明白,這意味著李達康選擇了暫時按兵不動,但又將這些材料視為重要的潛在籌碼,秘而不宣。

“另外,”李達康頓了頓,看似隨意地補充了一句,“找個機會,瞭解一下,最近有沒有什麼關於省廳那邊不太好的風聲,特彆是……涉及工程建設和乾部任用方麵的。注意方式,不要聲張。”

吳春林心領神會:“明白,我會留意的。”

李達康揮了揮手,吳春林拿起那個輕飄飄卻重若千鈞的檔案袋,快步走向角落裡的保險櫃,熟練地操作起來。

李達康重新將目光投向桌上那份數字經濟產業園的規劃圖,但眼神卻有些深邃。他沒有采取任何激烈的行動,但他也沒有完全忽視這份突如其來的“禮物”。

他將材料封存,意味著他選擇了暫時的隱忍和觀望,避免在局勢不明時貿然捲入爭鬥。他讓秘書去留意風聲,意味著他提高了警惕,要掌握更多的資訊來判斷真偽和背後的玄機。

更重要的是,在吳春林將檔案袋鎖進保險櫃之前,李達康用辦公桌上的高速掃描器,悄無聲息地將那幾頁紙完整地掃描了一份,電子版儲存在一個隻有他自己知道的加密儲存裝置中。

原始的匿名材料,被他妥善地“保管”了起來。而複製件,則成了他藏在暗處的一張牌。一張或許永遠也不會打出去,但一旦需要,就能發揮關鍵作用的牌。

這就是李達康的抉擇。不主動出擊,但嚴陣以待;不惹是生非,但絕不忘備。在漢東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上,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節奏和底線——發展纔是硬道理。但在追求發展的道路上,他必須時刻提防來自暗處的冷箭,並且,準備好必要時能夠反擊的武器。

他喝了一口已經微涼的茶,苦澀的味道讓他更加清醒。他知道,平靜的湖麵下,暗流從未停止湧動。而他,必須確保京州這艘大船,能夠避開所有的暗礁險灘,全速前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