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宮夢 第1331章 朕得念念,實乃天賜之幸
-
她開始詳細闡述,話語條理清晰,顯然並非臨時起意:“由朝廷出麵,約定好利息與償還期限,向天下商賈、乃至富足百姓公開募集銀錢,專款用於邊疆戰事。”
“並昭告天下,凡認購此欠條者,不僅是支援王師、保家衛國的義舉,更能獲得朝廷承諾的利息回報。”
“甚至……對於認購數額巨大者,可由陛下親賜匾額,或給予其家族子弟一些無關緊要的虛職榮譽,以此鼓勵。”
“如此……”
說到這裡,沈知念看向南宮玄羽,目光清亮:“一不動用國庫現有銀兩。”
“二不加稅於民。”
“三能迅速籌集钜額軍餉。”
“四可彰顯陛下與民同心、共度時艱之心。”
“五還能將天下富商的利益,與朝廷捆綁……”
“或許,能解陛下燃眉之急?”
南宮玄羽聽得眼中精光連閃!
這絕對是一個極其大膽,卻又極具操作性的想法!
它巧妙地繞開了加稅的所有弊端,利用了商賈逐利,又渴望提升社會地位的心理。
確實可能在短時間內,彙聚起驚人的財富!
但南宮玄羽畢竟是帝王,思慮更深:“念念想法甚好,然,如何取信於民?”
“若商賈不信朝廷日後能償還,又當如何?”
“且此事交由誰去操辦,方能確保公允,不至成為又一層盤剝?”
沈知念似乎早已料到,帝王有此一問,從容應道:“取信於民,首要便是陛下您的威望與金口玉言。可由陛下親自下旨,公告天下,並以皇室信譽作保。”
“其次,可委托信譽卓著,與各方皆無利益牽扯的皇商,或類似機構代為發行、管理賬目,定期公開,以示透明。”
“至於經辦人選……”
沈知念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謹慎,卻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自然需是陛下絕對信重,且精通經濟之道的重臣。”
“或許……可令戶部與內務府協同辦理,互相監督?”
她冇有直接推薦任何人,而是將最終決定權交還給了帝王。
南宮玄羽陷入了沉思,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這一次不再是煩躁,而是權衡。
殿內一時安靜下來。
沈知念不再多言,隻是安靜地陪在一旁,重新為他斟上一杯熱茶。
她知道,種子已經種下,接下來需要給這位多疑的帝王,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判斷。
最終……采納她的建議。
沈知念看著南宮玄羽凝神思索的側臉,心中一片冷靜。
這條路固然冒險,但收益亦是巨大。
一旦此事能成,她不僅在帝王心中奠定了賢內助兼智囊,無可替代的地位,更是真正觸摸到了帝國財政的脈搏。
為自己和四皇子的未來,增添了一塊砝碼。
至於那些潛在的風險,沈知念自有手段去應對、化解。
不知過了多久,南宮玄羽猛地抬起頭,眼中已是一片決斷之色。
他看向沈知唸的目光,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欣賞,和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
“念念……”
帝王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你今日……真是給了朕一個天大的驚喜!”
聽著南宮玄羽毫不掩飾的激賞、讚歎,沈知念心中卻閃過一絲汗顏和心虛……
因為這戰爭欠條之策,固然有她根據當前局勢,完善補充的細節。但其核心構想,卻並非完全源自她一人之智。
前世,沈知念貴為丞相夫人時,南宮玄羽這位雄主已開始征戰四方、一統天下的霸業。
連年戰爭,耗資如同無底洞,國庫早已不堪重負。
那時,是內閣諸位閣老與戶部重臣們,經過反覆廷議、激烈爭論,最終才決定效仿前朝某些非常時期的舊例,推出了戰爭欠條之法。以彙聚民間財力,支撐龐大的軍需。
沈知念今日,不過是憑藉先知,將那些經過無數能臣錘鍊、推敲後的成熟方案,挑選了最適閤眼下困境的部分,更精妙地包裝了一番,提前數年說與南宮玄羽聽罷了。
帝王的這份驚喜,她著實受之有愧。
然而,真相沈知念永遠無法宣之於口。
麵對帝王充滿了欣賞的目光,她隻能微微垂下眼睫,露出一抹謙遜和惶恐,聲音輕柔地解釋道:“陛下謬讚了,臣妾實在不敢當。”
“臣妾也是偶然聽聞,前朝戰時,似乎有過類似向民間借貸以充軍資的舊例。方纔陛下憂心糧草,臣妾便忽然想起了這樁事,纔有了這點愚見。”
“若非陛下聖心獨運,善於納諫,臣妾這點淺薄之見,又豈能入得陛下聖聽?”
“一切皆是陛下英明!”
沈知念巧妙地將功勞推給了帝王,將自己僅僅定位為,一個偶然提供了些許靈感的內帷婦人。
即便如此,南宮玄羽眼中的欣賞之色,也並未減少分毫。
他朗笑一聲,伸手再次將沈知念攬入懷中,語氣是前所未有的舒暢和快慰:“念念不必過謙。”
“前朝舊例浩如煙海,尋常女子便是讀了,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誰能如你這般,竟能牢記於心,更能因時製宜,提出如此詳儘、周全的良策?”
帝王低頭看著她,目光深邃,帶著一種發現瑰寶般的驚喜:“朕得念念,實乃天賜之幸!”
“念念不僅是朕的解語花,更是朕的賢內助,是能真正為朕分憂的知己!”
這番話,已是極高的評價和認可!
沈知念能清晰地感受到,攬著自己的手臂收得更緊了些,是全然的信任和親近。
她羞澀一笑:“能為陛下分憂,是臣妾的福分。”
帝王龍顏大悅,連日來的陰鬱、煩躁似乎被一掃而空,整個養心殿的氣氛,都隨之輕鬆起來。
李常德在一旁看著,臉上的笑容更是堆成了花,心中對皇貴妃娘孃的敬佩又多了十分!
“此事便依念念之言!”
南宮玄羽當即拍板,情緒高昂:“朕明日便召戶部尚書、內閣輔臣,及幾位信重的皇商入宮,詳細商議此事章程,務必儘快將戰爭欠條推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