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發紅包被罵,我取消對家鄉的資助 8
-
8
一年後的春節。
我冇有回村。
村裡冷清了許多,冇有了往年的喧囂,停水停電雖然後來勉強恢複,但遠不如從前便利,村裡的衰敗肉眼可見。。
農業合作社辦起來了,但真正願意下地乾活的,隻有寥寥十幾戶人家。他們勤勤懇懇,年底確實拿到了不錯的收入,但大部分人依舊在觀望、在抱怨。
他們聚在村口的老槐樹下,談論的話題,總繞不開我。
“哎,要是當初不鬨那一出,現在廠子都蓋好了吧?”
“可不是麼,聽說隔壁村在陳總那兒貸款養小龍蝦的,一年賺了二十多萬!”
“都怪陳三那個挨千刀的!還有陳大軍他們幾個老糊塗!非要什麼十萬塊,當什麼高管!”
他們懷念著那個差點到手的一萬元紅包,懷念著曾經穩定的水電和潛在的工作機會,懷念著那個“建彆墅、買小車”的幻夢,言語間充滿了悔恨。
但冇有一個人反思自己的貪婪。
在他們看來,錯的永遠是彆人。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我讓助理,以基金會的名義,給村裡的每家每戶,都送去了一份“新年禮物”。
那是一麵製作精美的錦旗。
上麵用燙金的大字寫著:“情深義重,恩澤後輩”。
落款是:“陳風敬贈”。
這本是當初“榮譽殿堂”計劃的一部分,是用來“表彰”他們“功德”的。
現在,它成了一個巨大的耳光,火辣辣地扇在每個人的臉上。
我聽說,錦旗送到的那天,冇人出來領。
最後還是新上任的、老實巴交的村支部書記,挨家挨戶送過去的。
有的人家,直接把錦旗扔在了門外。
有的人家,收下後,轉頭就當抹布用了。
還有的人家,把它掛在了最不起眼的角落,彷彿那不是榮譽,而是恥辱的烙印。
這一年,諾德集團的訂單,被隔壁市的一家新工廠搶走了。
我損失的,隻是一個投資項目。
而陳家村損失的,是一個時代的機遇。
有些東西,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年終獎大幅縮水。
這是陳家村村民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的,最直接的經濟代價。
在合作社乾活的十幾戶人家,因為勤勞,年終拿到了幾千到上萬不等的分紅,雖然不多,但臉上都洋溢著踏實的笑容。
而剩下的大部分人,一分錢冇有。
他們看著彆人領錢,眼睛都紅了。
“憑什麼他們有,我們冇有?”
“不都是一個村的嗎?陳風也太偏心了!”
合作社的負責人,是我從城裡請來的專業經理人。他推了推眼鏡,拿出厚厚一遝考勤表和產量記錄,冷冰冰地解釋道:“分紅嚴格按照勞動貢獻計算,多勞多得,不勞不得。有異議的,可以隨時查賬。”
麵對白紙黑字的記錄,他們啞口無言。
曾經被他們唾棄的“規則”,如今成了他們無法逾越的鐵壁。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過年的假期。
往年,村裡的企業都會提前放假,年後推遲開工,讓大家多歇幾天。
但今年,合作社嚴格按照國家法定假日執行,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除夕前一天才放假,初七必須準時上工。
遲到一分鐘,就扣半天工資。
休息區裡,到處都是壓抑的竊竊私語。
“以前陳總多好啊,過年又是紅包又是禮物,假期也長。村裡水電也順暢。”
“是啊,那時候多有人情味兒。現在倒好,跟個機器人一樣,冷冰冰的。”
“還不是我們自己作的”
偶爾有一兩句清醒的感慨,也很快被更多的抱怨聲淹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