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83章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
-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吧!
而伴隨著朱慈烺這一動,在場的其他人也都是圍了過來。
朱慈烺沉聲道:
“此番我軍大勝,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便是收複失地了。”
“但本宮要的,並非那些名義上收複,而是實實在在的收複,你們可明白本宮的意思?”
朱慈烺微微抬起頭,目光掃視著眾人,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彷彿在等待著眾人的迴應。
關於領土的控製,自古以來便分為虛控與實控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
虛控,指的是名義上的歸屬,但實際上卻無法真正實施有效的掌控。
就如同大明對蒙古的統治,雖然名義上將蒙古納入了版圖,但蒙古各部依舊自行其是,大明對他們也是鞭長莫及,無法真正行使統治權力。
而實控則大不相同,它意味著真正的統治與管轄,駐軍、征稅、施政等一應事務,皆由大明朝廷一手掌控,不容任何人染指。
而朱慈烺想要的,正是這種實控領土!
因為他知道,虛控不過是徒有其表、夜郎自大而已,隻有實現實控,才能真正鞏固大明的疆土,讓國家長治久安。
在場的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其實按照他們的意思,整合一下軍隊之後,說不定都能直接打到盛京了。
但這樣做冇用,因為等深入遼東腹地之後,不確定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誰也冇有把握可以拿下盛京。
萬一皇太極被逼急了,來個魚死網破,那情況就難以預料了。
再者說了,就算拿下了盛京,也未必能徹底解決掉皇太極,因為皇太極完全可以捨棄盛京,然後撤到黑龍江一帶。
而明軍到時候也不一定守得住盛京,因為他們冇有那麼多的兵力可以駐守。
等到皇太極緩過來,再次帶兵攻打盛京的話,搞不好盛京又會失守。
所以說,朱慈烺的想法確實是非常正確的。
與其去收複那些隻能在名義上統治的領土,還不如把兵力集中起來,去收複那些可以實控的領土來的劃算。
緊接著就在這時,祖大壽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太子殿下,按照您的說法,臣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朱慈烺聽到這話,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祖大壽也不客氣,手指穩穩地指向沙盤上的一處地點繼續說道:
“臣覺得以我們目前的兵力,隻要收複此地以西的失地即可!臣有信心守得住這片區域!”
眾人仔細一看,發現祖大壽的手指正指向長寧堡所在的區域。(也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縣)
祖大壽繼續說道:
“此地四周皆有險要關隘,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能成功拿下此地,便可確保遼東的安全。”
頓了頓,他的手指又緩緩向左移動,指向了蒙古方向的塔營子(也就是現在的蒙古族自治縣),補充道:
“此外,若想徹底斷絕建奴對大明的侵擾,此地至關重要。”
“因為建奴若想借道蒙古進攻大明,必須要經過此處,而隻要我們派兵駐守此處,建奴便再難通過蒙古騷擾我大明邊關。”
朱慈烺聽到祖大壽的看法,一時間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之色。
因為他心中清楚,祖大壽說的完全證據,隻要拿下他所說的那兩個地方,就可以徹底把賤奴堵死在遼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祖大壽最後提到的塔營子其實在明中期的時候就已經不歸明朝管轄了,而是歸蒙古管轄。
因為這個地方實際上是在蒙古的領地上的。
後來建奴滅了蒙古,這個地方便又歸了建奴。
按理來說,就算他們真的打下來了這個地方,也應該歸還給阿布奈。
在場的眾人其實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不過此時卻無人對此提出任何的異議。
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建奴早已將蒙古滅國,如今大明再擊敗建奴,那麼這些領土自然理當歸於大明。
更何況這個地方在兩百多年前就是屬於大明的!
再者說了,以蒙古目前的實力,就算大明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
真的把這片土地還給蒙古,他們也守不住啊!
到最後還是白白拱手讓給建奴!
既如此,那還不如讓大明來駐守呢!
至於阿布奈那邊,應該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一來蒙古的實力遠不及大明,與大明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搞不好惹惱了大明,再把蒙古滅一遍!
二來,就是之前說的,阿布奈根本無力駐守這個地方。
畢竟眾所周知,蒙古人向來不善於守城,而且他也冇有那麼多的兵力用來守城。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眼下大明已經打敗了建奴,那麼阿布奈這個蒙古大漢也就冇什麼用了,為什麼不明不直接再去滅了阿布奈,然後去統一蒙古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事情根本就冇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因為蒙古的部落可不隻有阿布奈這一個!
隻不過之前因為建奴滅了蒙古國,所以這些部落不敢再出來折騰罷了。
等知道建奴被大明擊敗之後,這些蒙古部落肯定會再出來鬨騰。
而這個時候,阿布奈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因為阿布奈不會允許這些部落出來鬨騰,挑戰他這個蒙古大汗的權威!
到時候,阿布奈一定會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去和這些部落戰鬥。
如此一來,蒙古陷入內鬥,大明邊境也就徹底安全了,可以更好的擊中兵力去對付李自成了!
至於阿布奈和其他蒙古部落,等解決了李自成的事情之後,隨便找個時間都能輕鬆的解決掉他們。
畢竟伴隨著燧發槍的普及,騎兵其實早已冇了優勢。
再快、再強壯的蒙古鐵騎,也扛不住幾發子彈的威力!
與此同時,在場的其他幾位總兵各自思量了一下,也覺得祖大壽說的很有道理,然後紛紛看向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臣覺得祖總兵說的很有道理,按照他的方法,定能保遼東無憂!”
“臣也是這麼認為的!”
“臣也是!”
眼看著眾人都支援祖大壽,而他的想法又確實是最完美的,朱慈烺這纔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便依祖大壽所言行事吧!”
“明日大軍一分為三,一部分前去駐守義州,並以義州為據點,逐步向蒙古方向延伸,直到到達塔營子。”
“另一部分則繼續向前推進,直到拿下長寧堡為止!”
“最後一部分留守遼東,確保後方安穩。”
話說到這裡,朱慈烺突然又想到了什麼,隨後繼續說道:
“沿途若遇遼東漢人,不得傷害分毫,一律先帶回錦州妥善安置。”
“若是遇到建奴,他們要是不反抗、並且願意臣服於大明,同樣帶回錦州安置。”
“但他們若是膽敢反抗,那就格殺勿論!”
眾人聽聞,紛紛拱手應諾:
“臣等明白,定當謹遵殿下吩咐!”
隨後,朱慈烺又對三路兵馬的兵力調配、行軍路線、糧草補給及後勤保障等諸多細節進行了詳細規劃。
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每一個安排都恰到好處,令在場眾人無不暗自歎服。
直至後半夜,屋外的月色愈發深沉,眾人才紛紛告退。
朱慈烺送彆了眾人,便也在疲憊中沉沉睡去。
然而,此時此刻,鬆山城內的崇禎卻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之前親眼所見的那一幕:
數以萬計的大明百姓,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疲憊,從四麵八方如潮水般湧向鬆山城外。
他們是被建奴驅趕而來的無辜漢人百姓,若非祖大壽及時出擊,這些百姓恐怕早已命喪自己人的手中。
想到這裡,崇禎的心中充滿了愧疚與自責。
他身為大明天子,本應庇佑天下子民,可如今卻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受難,自己卻無能為力,這讓他感到無比痛苦,內心彷彿被千萬根針紮著一般難受。
於是當這些好不容易死裡逃生的百姓們聚集在鬆山城下時,崇禎果斷下令為百姓們發放糧食。
之前那些在戰場上倒下的戰馬也被迅速宰殺,與大米一同煮成了一鍋鍋熱氣騰騰的肉粥,然後分發給這些百姓。
當百姓們捧著飯碗,一邊狼吞虎嚥,一邊高呼‘陛下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
萬歲’時,崇禎的眼眶瞬間濕潤了。
他或許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一定是一個好人!
以前的他從未想過,遼東的百姓竟會生活得如此艱難,如此淒慘。
然而,即便他已經儘力安撫了百姓,百姓們也對他感恩戴德。
但是這些景象依然如噩夢般縈繞在他的腦海,讓他難以入眠。
冇過多久,崇禎突然起身,輕輕推開房門,腳步沉重地徑直走向城牆。
一旁的小太監見狀,急忙小跑跟上,臉上帶著一絲擔憂,小心翼翼地問道:
“陛下,這大晚上的,您這是要去哪兒啊?”
崇禎冇有回答,隻是默默前行,腳步未曾有絲毫停頓。
小太監不敢再多問,隻得緊緊跟隨在他身後,連大氣都不敢出。
登上城牆後,守軍們見是皇帝來了,紛紛行禮。
崇禎揮了揮手,示意他們起身。
小太監為崇禎披上披風,卻也不敢多言,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
崇禎站在城牆上,藉著清冷的月光,俯瞰著城牆下熟睡的那兩萬多百姓。
寒風凜冽,如刀子般刮過臉頰,許多人蜷縮在破舊的衣衫中,瑟瑟發抖,在睡夢中仍不得安寧。有的人在夢中喃喃自語,似乎仍在經曆戰爭的恐懼,臉上不時露出痛苦的神情。
這一幕讓崇禎心如刀絞,彷彿有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揪住了他的心。
他在寒風中佇立良久,任由寒風吹拂著他的髮絲和衣袍,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晨光漸漸驅散黑暗,他才緩緩轉身,邁著沉重的步伐轉身回到了屋內。
新的一天已經開始,大明,也將迎來新生!
雖然昨晚是半夜睡的,但是當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屋內時,朱慈烺還是醒了過來。
他緩緩睜開雙眼,眼眸中還殘留著昨夜未散儘的疲憊。
就在這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傳來。
抬頭一看,他就發現門外有一個身影正在來回踱步著,似乎很著急的樣子。
朱慈烺瞬間清醒,開口道:
“門外是誰?進來!”
緊接著,一名錦衣衛推門而入,手中拿著一封信件,單膝跪地呈上道:
“太子殿下,這是寧遠總兵吳三桂讓人送來的密信。”
吳三桂送來的?
是關於義州的?
朱慈烺心中想著,隨手接過信件,隨後緩緩展開。
隨著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他的臉色愈發陰沉,原本的劍眉漸漸緊鎖,眼中閃過一絲難以遏製的怒火。
他其實早料到建奴撤退時肯定會破壞一些帶不走的輜重、甚至有想過他們會燒燬城池。
但是卻冇有料到他們竟如此喪心病狂,連城內手無寸鐵的百姓也不放過。
五萬百姓中,竟有一萬多人被活活燒死。
若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恐怕剩下的這三萬多人也會被活活燒死!
想到此處,朱慈烺的胸腔中怒火熊熊燃燒,連氣息都變的急促了起來。
就在這時,方正化快步走進營帳,稟報道:
“太子爺,軍隊已按照昨日的規劃整合完畢,馬上就要出發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朱慈烺聽到這話,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隨意的披了一件衣服在身上這才走了出去。
站在城牆上,他隨即就看到了整齊排列的軍隊。
這些大明將士們身姿挺拔,軍容嚴整,在晨光的照耀下,軍旗獵獵作響,彰顯著大明軍隊的威嚴。
按照昨天製定的計劃,今日將派遣三萬步兵前往義州城。
其中一部分負責守城,鞏固防線,另一部分則向北進發,繼續收複失地。
帶領這支軍隊的主將是原宣府總兵官楊國柱,在原本的曆史是鬆錦之戰期間唯一戰死殉國的明朝總兵。
其忠心自不必說。
此外,一支由三萬騎兵和七萬步兵組成的十萬大軍,將直接穿越小淩河,直奔盛京而去。
不過他們此行的目標並非盛京,而是長寧堡!
等拿下長寧堡之後,軍隊就會就地向兩邊進行延伸,北至蒙古塔營子,南至朝鮮。
正如祖大壽所言,隻要占據此地,明軍便能展開有效防禦,牢牢掌控這片土地。
除此之外,朱慈烺特意派遣了馬祥麟帶著兩萬白桿兵參加了此次戰役。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
遼東地勢複雜,山林眾多,而馬祥麟率領的白桿兵擅長山地作戰,靈活多變,正適合在這樣複雜的地形下與建奴作戰。
至於這支軍隊的主將,那自然是祖大壽了!
剩下的軍隊,則留在此地駐守遼東並打掃戰場。
而這次,朱慈烺就不打算去湊熱鬨了。
他隻需坐鎮錦州,掌控大局即可。
若事事都要跟著去,反倒顯得對將領們不夠信任了。
目送大軍浩浩蕩蕩地離開後,朱慈烺這才轉身回到了屋內。
冇過多久,負責打掃戰場的大同總兵官王樸突然來求見朱慈烺。
朱慈烺對王樸其實冇什麼太好的印象,因為在原本的曆史中,王樸在戰爭中為儲存實力,不顧大局率先逃跑,導致明軍軍心大亂,加速了明軍的潰敗。
可以說,鬆錦之戰之所以會失敗,這傢夥有很大的責任。
不過因為他的到來,這件事情並未發生,鬆錦之戰也大獲全勝,而且王樸作戰也還算勇猛,朱慈烺也就懶得計較這些還冇有發生過的事情了。
但是為了避免這件事情的發生,他索性直接讓王樸留下來打掃戰場。
見到朱慈烺之後,王樸先是行了大禮,隨後這才說道:
“殿下,臣有一事請示,那些建奴的屍體該如何處理?”
明朝建立將近三百年,對於士兵的遺體自有一套流程,照著流程走即可,不過建奴的屍體卻是個難題。
王樸本想一把火燒了,但又擔心朱慈烺有其他的指示,所以打算先問清楚再行動。
朱慈烺聽到這話,嘴角露出一絲冷峻的笑容,王樸要是不來找他的話,他還真忘了一件大事!
下一秒,他緩緩說道:
“把他們屍體燒掉,腦袋全部砍下來,然後用他們的腦袋在錦州城外築一座京觀!”
“本宮要讓所有人知道,敢冒犯大明者,便是此等下場。”
王樸聞言,臉色微微一變,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似乎未料到各位太子爺竟如此狠辣。
但他很快便恢複鎮定,隨即點頭領命:
“臣遵旨。”
朱慈烺又繼續說道:
“明軍的遺體務必好生安葬,本宮要在遼東為他們立碑建廟,以慰英靈。”
王樸聽後,心中一陣感動,眼眶微微泛紅,趕忙應下:
“殿下仁義,臣知道該怎麼辦了。”
隨後便退了下去。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朱慈烺更希望可以讓這些將士落葉歸根,回到他們的家鄉。
但在古代這種環境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奢望。
除了一些高級將領的遺體可以被運回家鄉之外,普通的士兵都隻能就地安葬。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確保他們的撫卹和獎勵都會一文不少的發放到他們的家人手中。
讓這些為大明捐軀的將士們能夠得到應有的敬重與慰藉。
與此同時,鬆錦之戰的主戰場上。
打掃戰場的工作剛一開始,明軍士兵們就被眼前浩大而慘烈的景象驚得倒吸一口涼氣。
因為此時此刻的戰場上,橫七豎八地躺著約十萬具屍體,屍體密密麻麻,幾乎看不到儘頭。
雖然隻是隔了一夜,但濃烈的屍臭已經在空氣中肆意瀰漫,令人幾欲作嘔。
不少士兵忍不住捂住口鼻,但他們依然強忍著不適走向了戰場。
最優先處理的是死去的戰馬。
活著的戰馬早已經在昨天晚上就被統一收攏了,但這些死去的戰馬也不能就這麼丟棄不管,可以當做軍糧實用。
士兵們手持鋒利的長刀,熟練的剝皮放血,然後分割馬肉。
分割好的馬肉被整齊地碼放在一旁,後麵的士兵們則將這些馬肉運回後勤,然後有專門的人會處理這些馬肉。
處理的手法也很簡單,就是將粗鹽均勻地撒在上麵,用力揉搓,讓鹽分充分滲透。
最後醃製好的馬肉被當做軍糧儲備起來。
處理完戰馬,士兵們便開始收斂明軍將士的遺體。
他們兩人一組,小心翼翼地將這些遺體搬運到指定區域。
在那裡,有專門的登記人員仔細記錄著每一位將士的姓名、籍貫、所屬部隊等資訊。
或許有些士兵早已麵目全非,不過也沒關係,因為大軍出發之前這些士兵們的名字就已經被記錄下來了。
建奴的人頭可不能浪費,那就築京觀
等到最後再統計一下士兵的數量,就知道戰死的人是誰了。
與明軍將士遺體的待遇截然不同,麵對建奴的屍體,明軍們可就冇有那麼客氣了。
為了築京觀,士兵們手持長刀,逐一砍下建奴的頭顱。
刀刃切入脖頸,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響,甚至有時候鮮血還會濺射到士兵們的臉上以及身上。
不過他們卻渾然不覺,心中隻有對建奴的憤恨!
手中也不自覺更加用力起來!
一顆顆建奴的頭顱被砍下後,被隨手扔進麻袋,不一會兒,麻袋就被塞得滿滿噹噹。
隨後,士兵們用馬車將這些裝滿建奴頭顱的麻袋運往錦州城外,準備築造京觀。
而剩下的建奴屍身,則被集中到一處巨大的深坑中。
士兵們將一桶桶火油澆在屍體上,隨後一支火把就被扔了進去。
一瞬間,熊熊大火燃起,火光沖天,濃煙滾滾。
火焰不斷吞噬著建奴屍體,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響,焦臭味瀰漫在空氣中,令人作嘔。
士兵們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切,臉上卻冇有絲毫表情。
除此之外,戰場上還散落著大量的兵器、盔甲和火炮,而這些東西也都是要統一回收的。
完好的兵器與盔甲被運回軍營,等待重新分配。
損壞嚴重的則被集中起來,準備融化重新鑄造成兵器和鎧甲。
冇辦法,古代生產力低下,很多東西都是必須回收利用的。
總而言之,主打一個不浪費!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