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敵國皇帝後帶球跑路了 處置
處置
賀璟三步並作兩步上前,就要伸手去解她的腰釦,“我來幫你!”
蘭嫿見乍然多出來了的一隻手,再擡眼一看,他正聚精會神解開那腰釦,
要說距離她最近的隻有與他一同祈福的賀璟,能幫他的自然就隻有他了,可男女授受不親,何況這麼多人看著。
賀璟見她動作有些抗拒,忙溫聲安撫,“相信我,很快就好了。”
轉眼間,外衣被脫下,那長長的外裳燒得隻剩下麵的尾巴,連帶著裡麵的衣裙也沾上了火星,蘭嫿大驚,忙推開他,
“殿下離我遠點,彆引火上身了。”
賀璟沒有聽她的話,試圖用衣袖去撲滅那火焰,可就如乾柴烈火,不但沒有撲滅的勢頭,火花反倒滲著紋路綿延不絕一路轟轟烈烈燒上去。
耽擱了那幾次功夫,細碎的火焰吞噬了外衣,又侵襲進了裡衣,可去取水的太監仍未回來,這錦繡台離宮殿有幾步距離,隻幾息功夫,便已燒去了外袍,哪還能等到他們,難不成要將這裡頭的衣裙也脫了。
蘭嫿猶豫了,已進春日,連衣物都換成單薄柔軟的了,這種貼身衣物要穿著舒服更是如此,若是冒然脫了,誰還會管你出於什麼緣由,一句有失體統就能讓你顏麵掃地。
眼見衣裙燒起來,甚至因為裡頭繡的繁瑣花樣所費針線更多,竟是火光更甚。
這時李忠高喊一句,“陛下當心!”
“哢嚓”一聲,裙下布帛撕裂開來,蘭嫿覺得腿邊一陣風吹過,吹得腿骨生疼,可下一秒這陣風就不知所蹤了。
一件披風落在她的肩頭,中和了身下那片寒涼,她低頭一瞧,是皇帝禦用的龍鱗紋花樣,上頭金線繡著的龍鱗邊緣暈著一層淡淡的金輝。
她又轉眼看向本該向太後們一樣由宮人們護在一旁的段熠丟開那被撕下帶著火光的半截衣裙,替她攏了攏身上的披風,細心的在係帶處打了個結,這才察看劫後餘生、一臉驚恐的她。
黑漆漆的眸子帶著令人心安的冷靜淡定。
李忠嚇得竄過來,喘著氣大聲說,“陛下怎麼過來了,可把奴才們嚇一跳,這火勢本不大,奴才們已讓下頭人去拿水了,您怎麼突然跑過去,這要是傷著了個萬一,奴才罪該萬死。”
說時,被派去取水的太監終是將桶裡的水儘數澆在被丟在地上隻剩一點火苗兒的碎布上。
“等你們來了,怕是火都要等滅了。”段熠冷哼一聲。
“陛下可沒傷著哪裡吧?要不奴纔去傳太醫來給看看……”李忠再次詢問,說時一邊去看皇帝身上可有什麼不對勁,
剛才他見日頭下了,拿了件披風預備冷了給主子穿上,誰料蘭才人衣裙著了火,他這頭剛吩咐完底下太監,那頭主子就拽過他懷裡的披風衝過去了,可沒把他的膽兒嚇破。
段熠被他說得不耐煩了,擺擺手,“朕沒事,”
李忠聽了,這才把心放下,又聽到皇帝吩咐,“去傳太醫吧,”
“啊?”李忠張了張嘴,被皇帝一個眼色打了回去,他順著陛下的視線看向一旁臉色蒼白的女人,這才意識到這太醫是給蘭才人請的,於是馬不停蹄命人去請太醫。
賀璟這邊被突然出現的皇帝抑製住了下一步動作,待見蘭嫿安然無恙,悄無聲息向後退幾步,混跡在後知後覺的眾人當中。
“怎麼回事,怎麼突然起火了。”李太後這時才叫身邊人攙扶出來,麵色不虞。
方纔慌亂中不見身影的男覡從角落裡擠身出來,跪下行禮,聲音帶著顫抖,“本不該如此,難道是……”
“難道是什麼?快說!”李太後被打攪了一場法事,已不大有耐心。
男覡忙去取被火燒過後的龜甲,上頭的裂紋不似先前一塊繁密,李太後正惱怒著,也沒去看那龜甲的樣子,隻見男覡看著龜甲眉頭皺了好一會兒,先是擡頭瞥了一眼蘭嫿,而後將頭埋得更低,
“占卜之術最為靈驗,可若是發生這樣的意外,如不是娘娘自己故意踢了火盆,那隻有一種說法,請神者心懷不敬,引得神靈震怒,這纔有了這位娘娘引火燒身之事,再看這龜甲已成凶兆之勢,是下下不吉之兆,可見是上天不滿,不叫太後娘娘如願啊!”
凶兆之勢?那可還了得,這罪過可就大了。
此話一出,瞬間所有矛頭都指向一人,眾人齊齊看向狼狽不堪的蘭嫿,眼神中有看笑話的,有可憐的,還有擔心的,她此刻衣衫破爛,饒是有披風遮蓋,也掩不住內碎布上殘留的煙灰痕跡,看上去狼狽至極。
“巫師這麼說,那問題就是出在蘭才人身上了,也對,蘭才人畢竟不是我周國人,心係故國也是能理解的,隻是太後陛下待你不薄,你也應該心存感激,真心祈求大周國運昌隆,怎能心懷怨念呢。”蔣嬪對著男覡態度恭敬,又看著蘭嫿身上的明黃披風,眼神像淬了毒的刀子,直直掃射著她。
蔣嬪掐著時候補上這麼一遭,直接了當地點出其中最關鍵的利害,恰是當政者最不願意聽到的話。
“蘭才人,是否真是這樣?你竟敢咒我大周,實乃大罪!還有什麼話說!”李太後開口問她,顯然是信了蔣嬪的話。
好好的祭祀被攪成這樣,此刻她怒火中燒,恨不得當場就處置了去。
“太後娘娘!此事或有蹊蹺,臣妾瞧得真真兒的,蘭才人拿著火鉗,離那火盆又近,保不齊一陣風兒捲起來沾上衣裙也是有可能的,且這占卜之術算不得完成,那龜甲自然也做不得數,可彆是巫祝弄錯了,胡編的吧,在太後陛下麵前可要慎言。”韓昭儀見事態不對,趕緊出來替蘭嫿說話,話中暗含警告,要是他敢混說,知道了定不輕饒。
男覡臉上出現糾結的神色,一瞬後,又堅定地說自己不敢。
蔣嬪嗤笑一聲,追著說道,“韓昭儀怕不是糊塗了,你與蘭才人有交情,可也不該昧著良心說話,此事乾係重大,我勸你還是少管為妙,到時候可彆連累了自己,太後娘娘還在這兒,此事就請太後娘娘示下吧。”這下便把話堵死了,話說到這份上,韓昭儀若再辯解便是在太後麵前失了禮數,以下犯上。
蘭嫿給她使了眼色,示意她彆再說了,接著深吸口氣,平複下雜亂的情緒,掀起破敗的衣裙,身板仍舊筆直,跪下道,“事已至此,皆是由臣妾引起的,臣妾無心之失,不想擾亂了太後請神問靈,萬死莫辭,還請太後恕罪,可臣妾敢以性命起誓,對大周絕無半點不成之心,今後臣妾願替太後侍奉佛祖,供奉香火,以求大週四海承平,也好略略補過。”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那麼在這兒爭辯是誰的過失已無意義,且方纔賀璟與自己都在場,真要追究起來,他們兩個都是眾矢之的,沒得扣上更大的罪名來,總不能兩個人一起折在這裡。
為今之計,還是先平息太後的怒火吧,這麼些日子下來,她也能看得出太後雖言辭犀利,可是個實心眼兒,隻要保全她太後的威儀,且表現得誠心悔過,再迎合她借禮佛這一點,也不至於要她性命,至多蹉磨她兩個月,或是半年亦或是好幾年,總歸比直接受罰的好。
她這一番話說完,果見李太後臉色好轉,不似剛才的淩厲,隻是還是有些生氣,滿心期待的龜卜之術出了亂子,哪能那麼快消氣,回想起韓昭儀說的話也有幾分道理,胡亂場麵下的東西做不得數,且先前對這巫術也不甚瞭解,具體是個什麼章法還不清楚,罷了,此事一過,日後還是一心向佛,少沾染其他的三教五流,
如此一想,氣已然消了七分。
但見蘭嫿態度恭敬,說話謙和,又想她平日低調行事,不喜沾染是非,因而心裡也偏頗著。
打翻了火盆不要緊,再弄一場便是,隻是眾人都看著,若是不加以懲戒,今後人人都敢犯錯,她的威嚴何在?
於是李太後在心裡暗自發了一次菩薩慈悲,語氣平和,“念你是初犯,從輕發落,就算是無心之失,可現下已擾了神靈,哀家新得了一本《妙法蓮華經》,你便替哀家抄寫,每日在佛祖前誦讀悔過吧。”
“是,臣妾感激太後恩德。”蘭嫿乖覺應下,本以為這事就到此為止了,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一位衣著簡單的宮嬪故作小心道,“這事關乎江山社稷,哪能輕易放過,欽天監看天象尚且要著人反影印證,依臣妾愚見,太後娘娘這般寬容處置豈能讓神靈滿意,還是問過陛下的意見吧。”
她的語氣中透著幾分十拿九穩的把握,這樣忌諱的事最先關係到的便是周國之主,陛下定會重重責罰。
蘭嫿看向那女子,很是眼生,先前在壽康宮請安的時候也沒有見過,她識得的人不多,更不知自己何時又得罪了這樣一個人。
可惜宋選侍的得意勁兒沒維持多久,就被一向沉默寡言的王太後嗬斥了去,“早就聽聞後宮裡風波不斷,在妹妹的管理下愈發烏煙瘴氣了,竟帶頭親自信起了巫術,難道不知道前朝是怎麼亡的嗎?哀家本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可你瞧瞧,這宮裡一個小小的嬪妃都敢隨意插嘴,可見你平日裡是太過寬厚了些,如若管教不好,哀家可幫你代勞。”
話中夾槍帶棒,說人寬厚,實則是在說她管教不嚴,不能讓人信服,李太後被說得急頭紅臉,她被壓在妃位上一輩子,臨了兒子成了皇帝,這才順利成章接過後宮大權,過過皇後的癮,如今在眾人麵前捱了前任皇後一通說教,麵子上掛不住,那就隻能去找那不長眼的人來出氣。
李太後用眼刀子狠狠剜了宋選侍一眼,惡狠狠道,“哀家教訓宮嬪,你還替我出上主意了!可見這後宮是由你做主了不成,你既然這麼能說會道,那蘭才人也不用去佛前誦讀了,就由你代勞吧,不叫我滿意便不能停!”李太後氣急上頭,連自稱改了都渾然不覺。
宋選侍大驚失色,本以為隻是借風扇火,好讓蘭才人不痛快,沒想到王太後會出來說話,她向來是不管這些的,隻得磕頭求饒,“太後娘娘恕罪!太後娘娘恕罪!臣妾一時嘴快,不是那個意思……”
“好了,哀家看著煩了,領著康王先走了,彆平白無故沾染了一身晦氣。”王太後眼看目的已經達到,看都懶得多看,便先帶著懵懵懂懂的康王離開。
“母後慢走!”皇帝目送著王太後離去,這纔去看那跪在地上的人。
不過不是嚇得花容失色的宋選侍,而是安安靜靜的另一人,她垂眸跪著,鴉羽般的睫毛遮蔽住了她的眼神,明明是身處漩渦之人,卻像是置身事外一般沉靜。
半晌他收攏視線,方開口道,“就按照母後的意思,宋選侍降為淑女,蘭才人禁足昭陽宮,無詔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