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第57章 初試藥膳
劉尋與二夫人身邊的大丫頭杜鵑,私下裡來往密切,自然就被院子裡的老媽子們留心。
起初,老媽子們還以為是什麼風流韻事,想著抓個現行。時間久了,發現就是來往親密些,不曾有過什麼不對來。
陳姨娘身邊的劉媽媽心腸熱又好打聽,就找到大丫頭杜鵑問過幾次,最後終於問出他們的關係來,原來是嫡親的叔侄關係。
劉尋當年家鄉遭了難,黃河決堤他被洪水衝走僥幸活了下來,以為家裡人都死絕了,就自投自身賣進了白家,靠著家傳的廚藝做了廚子。
後來,娶了府裡的一個丫頭,哪知過了五六年竟然有人來找自己,說是自己老家的人。
劉尋本來不信,以為是哪裡來的騙子,哪知真是自己家裡的人找來,來的是一個十二三的小丫頭,隻憑著對方眉頭的一顆小硃砂痣,劉尋就認出了對方的身份,是自己大兄的女兒。
劉尋問道:“當年遭了災,家裡可好?”
小丫頭不住地哭:“當初發大水,村人都被衝走了。阿爹與阿孃用家裡的浴桶帶著我浮到岸上,我們逃荒,斷斷續續走了許久,纔在江南這邊落了腳。阿爹得了痢疾,阿孃日夜繅絲掙錢為阿爹治病,終究沒能留下阿爹。阿孃給人洗衣裳的時候,吃著彆人家的剩菜,嘗著一口三鮮燴麵是咱們本家的手藝與口味,這才托人打聽,得知了你的訊息。”
劉尋聽了這話,也不住的哭,當年一場大水,親友四散,好不容易有親人找上門,自家大兄也病死了。
劉尋拿了錢給這小丫頭,讓她們母女在南方安家,有個安身之處。
小丫頭搖頭:“我阿孃也病了,大夫說是勞累所致,她讓我來找你,是希望你能帶我進府做個丫頭,也好叫我有個安身之處,她要帶阿爹的棺材回鄉,落葉歸根。”
劉尋已然泣不成聲,將自己的家底都掏了出來,找到長嫂,當年爽利能乾的長嫂不過五六年的功夫就老得不成樣子了。
劉尋的長嫂將女兒托付給劉尋,自己帶著亡夫的棺材歸了鄉,此去一彆便是訣彆。
那時正值白大人來蜀地任職,要采買一批丫頭小廝,那丫頭自賣自身進了府。她年歲雖然小,但跟著父母向南逃難,一路所見所聞讓她長了不少的心眼子,進了二房沒多久,就因著殷勤小意討得了大丫頭的喜歡,成了跑腿的粗使丫頭。
後來,二夫人身邊的丫頭因著年歲大了就許了人,二夫人就有意從小丫頭裡提拔個大丫頭。
劉尋的侄女就找到了劉尋,讓劉尋幫忙,沒多久另一個大丫頭因為吃差了東西腹瀉不止,被挪出了內院,劉尋的侄女就成了大丫頭,得了杜鵑的名兒。
有杜鵑這個侄女在,劉尋因著會做幾道藥膳就在二夫人跟前留了名兒,卻也因此惹惱了方娘子。
孟津花了些錢,才從陳姨孃的陪嫁劉媽媽嘴裡掏出這些話,她問道:“先頭的那個杜鵑,現下在哪?還在府裡嗎?”
劉媽媽搖頭:“這話我是聽那些已經許了人的丫頭說的,原先的那個杜鵑年紀更大,已經出府嫁人了。”
孟津暗道,既然原先那個大丫頭已經許了人,府裡的這個杜鵑與劉尋害人一事就沒了證據,隻怕是這些婆子說嘴杜撰出來的事,當不得真。
不過,既然已經打聽到劉尋與大丫頭杜鵑有親緣關係,孟津就謝過了劉媽媽,將此事告知了自己的祖母方娘子。
方娘子神情不大好,抱怨道:“再不想他們居然是叔侄關係,這般就麻煩了。主子身邊的大丫頭,都是得主子看重,要是那丫頭說動了二夫人,二夫人要讓劉尋去管小廚房,老夫人這邊顧忌姐兒的麵子,也會給幾分情麵考量一番。”
“那這小廚房,咱們就插不進手了?”孟津惋惜道。
方娘子搖頭:“也不是全無可能,且看明日秀芳帶來的藥膳做得如何,她雖然不是家傳的手藝,但她去世的那個乾娘不俗,給她留了不少的好東西,拚底蘊的話府裡的幾個廚子不一定拚得過她。”
孟津聞言有些驚訝道:“既如此,怎麼沒聽府裡人提過?”
方娘子搖頭:“秀芳謹慎,不肯將這些對外人言。我之所以知道,是因著她乾娘與我交情不錯,我雖不知道她乾娘究竟是什麼來曆,但聽她談吐舉止,應是殷實人家長大的,也不知怎麼就淪落到為奴為婢的地步。”
“這般說來,張娘子這乾娘認得好。”孟津感歎張秀芳好命,認了個有本事的乾娘。
方娘子搖頭:“當初想要認乾孃的人不少,畢竟誰也不是蠢的,看得出那老媽子出身不差,府裡的一些小管事也打過那老媽子的主意,但隻有秀芳老實,不為她錢不為她那些家底子,隻為著良心伺候在她病榻前,一來二去那老媽子就看中了秀芳人實在,有良心,就收了秀芳做乾女兒。”
祖孫二人說了半宿的話,方娘子就讓孟津早些睡,早起的時候練練刀工,手藝不能生疏了。
張秀芳這邊也叮囑柳葉早些睡,明日早起還要做藥膳。
柳葉年紀小貪覺,躺在床上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呼吸就變得綿長了。
翌日一早,柳葉還沒等五更的梆子敲響就起了身,她本以為自己夠早了,沒想到張秀芳比她更早,都已經將兩個小陶爐的火引燃了。
柳葉看了看案板上,張秀芳已經將豬肝切成小片,放進碗裡用澱粉勾芡,隱約又聞著淡淡的米酒味兒。
柳葉瞧見案板上放著的生薑,就拿起菜刀將薑切片再切絲。
張秀芳道:“我做豬肝綠豆粥,你去弄陳皮粥,小心彆燙著自己。”
柳葉應聲,輕手輕腳的回了屋,從屋裡的桌子上端出泡好的半碗紅扁豆,又去取陳皮、紅棗、冰糖。
泡了一晚上的紅扁豆與泡好的粳米一同入鍋,柳葉將陳皮泡進溫水裡,眼睛卻盯著瓦罐。
等陳皮泡軟了,柳葉就用竹片颳去陳皮內裡的白瓤,這一部分是陳皮發苦的關鍵,去了白瓤後,柳葉將陳皮切成細絲,放在小碗裡。
瓦罐頂端開始冒白泡,柳葉怕鍋裡的粥水沸騰出來,連忙用濕帕子蓋在瓦罐蓋子上,將蓋子揭了起來,用木勺攪拌瓦罐內的粥水,防止沸騰與糊鍋。
煮了約莫兩刻鐘,柳葉借著火光打量瓦罐內的紅扁豆,見紅扁豆已經煮開了花,舀起兩顆紅扁豆用手捏了,已然軟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