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召形又FQqC認航 308
鋼鐵之軀的誕生
水刀切割機的工作台前,趙皓穿著厚厚的防水服,戴著護目鏡和降噪耳機,神情專注。
他麵前的螢幕上,顯示著陳默設計好的陶瓷裝甲片的切割路徑圖。
他的任務就是操控著那道比頭發絲還細的高壓水射流,將一塊塊厚重的特種陶瓷板,精準地切割成預設的六邊形。
這是一種需要極致耐心和細心的工作。
水刀切割的速度很慢,切割一塊巴掌大的陶瓷片,就需要十幾分鐘。
而且高壓水射流的噪音極大,即使戴著降噪耳機,那種尖銳的嘯叫聲依然穿透耳膜,讓人心煩意亂。
一開始,趙皓很不適應。他是一個醫生,習慣了在安靜無菌的手術室裡,用精巧的手術刀,處理柔軟的人體組織。
而現在,他要麵對這些冰冷、堅硬的工業材料和這些發出巨大噪音的機器。
第一天,他因為一個微小的操作失誤,廢掉了一點珍貴的陶瓷板。
“媽的。”他煩躁地摘下耳機,一拳砸在操作檯上。
“彆急。”陳默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到了他身後,“休息一下。喝口水。”
陳默遞給他一瓶水,然後拿起一塊被切割壞的陶瓷片,看了看斷口。
“你的手很穩,問題不出在操作上。”陳默說道,“是你的心態。你太想一次就把它做好了。”
“把它當成一台外科手術。”陳默看著趙皓的眼睛,“你不是在切割陶瓷,你是在分離組織。每一次下刀,都需要預判,需要對材料的特性有充分的瞭解。你隻需要比平時多一點耐心。”
陳默的話,讓趙皓冷靜了下來。
外科手術。
是的,這和外科手術的道理是一樣的。都需要絕對的專注,和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他重新戴上耳機。這一次,他不再急於求成。他放慢了速度,將自己的呼吸和機器的節奏調整到了一致。
他的手指在控製麵板上移動,那道致命的水線,在他的操控下變得溫順而精準。
一塊,兩塊,三塊……
完美的六邊形陶瓷片,開始在他的工作台旁慢慢堆積起來。
而另一邊,陳默則在處理那些凱夫拉纖維布。
他將一卷卷凱夫拉布展開,鋪在巨大的工作台上。然後用特製的紅外線燈,照射著這些黃色的纖維。
“你在乾什麼?”李偉趁著機床更換刀具的間隙,走過來問道。
“去除潮氣,預熱。”陳默解釋道,“凱夫拉纖維對濕度非常敏感。空氣中的水分會影響它和樹脂的結合強度。我們必須在鋪設之前,將它徹底烘乾。”
“然後,我會根據趙皓的分析,將這些纖維布,按照不同的角度,層層疊加。就像編織一件毛衣一樣。隻有這樣,才能讓它在抵抗衝擊時發揮出最大的韌性。”
李偉看著陳默熟練地操作著那些他從未見過的裝置,心中再次生出一種敬佩。
這家夥的知識儲備簡直就像一個無底洞。
時間就在這種緊張而充實的忙碌中一天天過去。
一週後。
數控機床旁,已經堆起了小山一樣,加工完成的7075鋁合金裝甲板。每一塊板子上,都用鐳射刻上了獨一無二的編號。
趙皓的工作台旁,也整齊地碼放著數千塊切割好的六邊形陶瓷片。
而陳默,則已經將所有的凱夫拉纖維,裁剪、烘乾、並按照預設的角度,鋪設成了幾十塊巨大的“纖維毯”。
複合裝甲的所有元件,都已準備就緒。
接下來是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高溫高壓壓合。
“這個過程,比我們之前固化碳纖維要複雜得多。”陳默指著一台他用采石場的廢舊液壓機和鋼板,改造出來的,看起來無比笨重的機器說道。
“這是一台簡易的熱壓罐。它可以提供足夠的壓力和溫度,讓陶瓷、鋁合金、凱夫拉這幾種完全不同的材料,在樹脂的作用下,融合成一個整體。”
“我們一次隻能壓合一小塊裝甲。整個過程,需要至少十二個小時。而且成功率,我不敢保證。”陳默的表情很嚴肅,“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這塊裝甲就廢了。”
“乾吧。”林風說道,“反正材料管夠。廢了再做唄。”
“不,我們沒有太多試錯的機會。”陳默搖頭,“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他將趙皓的無人機偵察畫麵,投射到主螢幕上。
“看這裡。”他指著西雅圖市區的地圖,“這幾天,屍潮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有組織性。我懷疑,波音工廠那次爆炸,驚動了某個更高等級的智慧體。它正在重新整合西雅圖的所有感染者。”
“還有‘利維坦’。”趙皓補充道,“它的核心溫度,在過去24小時內,有了一個微小的,但可以確認的上升。雖然幅度很小,但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它可能正在從休眠中,緩慢地蘇醒。”
這些訊息,讓剛剛還沉浸在建設喜悅中的眾人,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所以我們必須加快速度。”陳默說道,“我們必須在這些威脅徹底爆發之前完成升級。”
第一塊複合裝甲的壓合開始了。
陳默親自操作。
他小心翼翼地,按照順序,將鋁合金內襯、凱夫拉纖維毯、鋁合金背板和陶瓷片,鋪進熱壓罐的模具裡。
然後在每一層之間,均勻地注入他調配好的特種環氧樹脂。
最後他關上熱壓罐厚重的蓋子,啟動了程式。
“嗡——”
液壓係統開始加壓,加熱管也開始升溫。
所有人都圍在熱壓罐旁邊,緊張地看著螢幕上不斷跳動的溫度和壓力資料。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十二個小時後。
當熱壓罐的壓力和溫度,降至安全值時,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陳默開啟了蓋子。
一股熱浪,夾雜著樹脂的化學氣味,撲麵而來。
模具裡,一塊全新的複合裝甲,靜靜地躺在那裡。
它呈現出一種深沉的啞光灰色。表麵的六邊形陶瓷片,拚接得天衣無縫。
側麵可以清晰地看到多層材料壓合後形成的,如同千層糕一般的結構。
“成功了嗎?”林風小聲地問道。
陳默沒有回答。他戴上隔熱手套,將那塊還帶著餘溫的裝甲,從模具裡取了出來。
然後他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動作。
他從腰間拔出了他的M1911手槍,拉開保險,對著那塊裝甲的中心扣動了扳機。
“砰!”
一聲清脆的槍響,在空曠的礦坑裡回蕩。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縮了一下脖子。
子彈擊中了裝甲。
但預想中的火花和彈坑,都沒有出現。
那顆.45口徑的子彈,在接觸到陶瓷表麵的瞬間,就被彈開了,在旁邊的岩壁上,留下一個淺淺的白點。
而那塊裝排的表麵,隻有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撞擊痕跡。陶瓷層甚至都沒有出現裂縫。
“我靠……”林風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他走上前,用手摸了摸那個撞擊點,光滑而堅硬。
“這……這也太硬了吧?”
“這隻是手槍彈。”陳默將手槍收回槍套,“它的動能太小了,連給它撓癢癢都算不上。”
他轉向李偉:“李偉,去車上,把你的97式拿來。”
李偉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陳默的意圖。他跑回車上,很快就拿著他的97式自動步槍跑了回來。
“對著這裡打。”陳默指著裝甲的中心。
“用實彈?”李偉有些猶豫。
“對。”
李偉不再猶豫。他拉開槍栓,將槍口對準了五十米外,那塊立在地上的複合裝甲。
“砰!砰!砰!”
他打了一個三連發。
三顆5.56毫米的步槍子彈,精準地命中了同一個位置。
這一次,裝甲終於有了反應。
被擊中的地方,表麵的陶瓷層,出現了蜘蛛網般的裂紋,一些細小的陶瓷碎片剝落了下來。
但也僅此而已。
子彈並沒有穿透陶瓷層。
“再來!”陳默命令道。
李偉換上一個新的彈匣,對著同一個位置,將整整三十發子彈,全部傾瀉了出去。
“噠噠噠噠噠——”
密集的槍聲,在礦坑裡形成了巨大的迴音。
當槍聲停止時,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
隻見那塊複合裝甲被擊中的地方,已經麵目全非。
表麵的陶瓷層已經完全碎裂,剝落,露出了下麵黃色的凱夫拉纖維層。
但整個裝甲板依然完整。沒有一發子彈能夠穿透它。
“防住了……全都防住了!”林風激動地大叫,“這他媽就是個怪物!”
“這纔是真正的鎧甲。”李偉撫摸著裝甲上那片狼藉的彈坑,眼神裡充滿了震撼。
有了這身鎧甲,諾亞方舟才真正稱得上是“方舟”。
“好了,彆高興得太早。”陳默的聲音,將眾人從興奮中拉了回來,“我們還有幾十塊這樣的裝甲要製造。而且,這還隻是第一步。”
“下一步是什麼?”林風問道。
“給它穿上。”陳默指了指諾亞方舟那光禿禿的車身。
將這些沉重的複合裝甲,一塊塊地,精準地安裝到車身上,又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他們需要用到等離子切割機,在原有的車體裝甲上,開出預留的掛點。然後用電焊,將特製的鈦合金掛件焊接到車體上。
最後再將一塊塊加工好的複合裝甲,像拚圖一樣掛上去,並用螺栓固定。
這個過程需要毫米級的精度。任何一點誤差,都可能導致裝甲之間出現縫隙,成為致命的弱點。
又是整整一週的時間。
礦坑裡,電焊的弧光,幾乎從未停歇。
陳默、李偉、林風三人,輪流上陣。每個人都累得筋疲力儘,但沒有一個人叫苦。
因為他們親眼看著,諾亞方舟正在一天天地“長”出它新的,堅不可摧的麵板。
當最後一塊複合裝甲,被安裝到車尾時,一艘充滿了冰冷的工業美感的陸地戰艦,終於呈現在了他們麵前。
它的體型比MKII時大了一整圈。
車身的線條,不再是原來那種圓潤的弧線,而是由無數塊六邊形裝甲拚接而成的,充滿了棱角和切麵。
深灰色的雷達吸波塗料,讓它在燈光下,呈現出一種啞光的,能吸收一切光線的質感。
它靜靜地停在那裡,就像一頭來自深淵的鋼鐵巨獸,散發著讓人窒息的壓迫感。
“我……去……”林風看著眼前的傑作,已經想不出任何其他的詞語來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它應該有新的名字。”趙皓看著這台全新的戰爭機器,輕聲說道。
“不。”陳默搖了搖頭。
他走到車頭,伸出手,輕輕地撫摸著那冰冷的,帶著六邊形紋理的裝甲。
“它還是叫諾亞方舟。”
“隻不過,現在它是一艘真正能夠承載我們,穿越末日洪水,回到家鄉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