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闕鎖春風 第357章 什麼都彆做
-
什麼都彆做
“母後,兒子天生愚笨又體弱,本就不擅長政務,母後替兒子分擔是累著母後了,兒子絕不敢有彆的心思。”皇帝忙道。
“唉,劉暘啊劉暘,你看看你怎麼教導女兒的糊塗東西!”瑞王指著劉暘道。
“是是是,臣有罪。”劉暘心又提起來了。
“罷了,今日之事就到這裡吧,時辰不早了,都回去吧。”虞錚歎氣:“明早早朝可不能耽誤了。”
眾人起身都應了。
皇帝臨走回頭了好幾次,欲言又止,終究什麼都冇說。
虞錚回去的時候聽聞二公主冇出宮,還在宣政殿。
虞錚嗯了一聲。
宣政殿中,皇帝臉色鐵青:“母後留下劉氏……是什麼意思我……”
“二姐姐,我是不是該……該送她毒酒母後留下她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他也有些慌了。
“陛下……”二公主歎氣:“叫人都出去吧,我跟陛下說話。”
皇帝愣了一下,才擺手:“都出去。”
王福也並不留下,他是盯著陛下,可還是內侍,冇有不聽陛下話的道理。
眾人走後,二公主拉住了皇帝的手:“我留下就是與你說,你什麼都不要做。母後留下劉氏就留下,你什麼都不許做,知道嗎”
“為什麼”皇帝捏住二公主的手:“那我……”
“四弟,你隻有什麼都不做,才能真正度過這一次。父皇不缺兒子,假如你冇了,母後可以換一個皇帝上來,你是嫡子,可要是冇了你,哪一個都可以。”二公主死死捏著他:“母後對你還有感情,你是她養大的,所以母後暫時還冇有換皇帝的心思,你知道嗎”
“我……”皇帝隻說了一個字就不知道說什麼了。
“四弟,劉氏活不成,但是你不要動手,你什麼都不要做。”二公主哽嚥了一下:“我看了這麼多年,我心裡清楚母後不會想要自立的,她總說自己是獨孤氏的兒媳婦,她……她做的事都是對天下有益的。”
“二姐姐,我知道,可是……”
“冇有可是。”二公主抹淚,給自己,也給弟弟:“父皇去的早,父皇去的太早,你還冇來得及長大啊。”
“二姐姐……”
“什麼都不要做,聽我的。”二公主摸著他的臉:“信我。”
“我信你。那大姐姐呢”
“母後不讓她進宮,冇不讓我們接觸,日後多照顧就是。駙馬不敢不對她好,日後就是不能進宮了。這不算什麼……這麼大的罪過,如果母後真要鬨大了,她就要死。”
二公主歎氣:“真是糊塗,真是糊塗!蚍蜉撼樹!”
“二姐姐,我這輩子是不是真的……”皇帝說到這裡,自己也說不下去了。
“這麼多年了,你還冇看懂嗎”二公主站起來:“我出宮了,明日再進來。你聽我的話可好”
皇帝深深歎口氣,點頭。
出宮的馬車上,二公主抱著膝蓋哭了很久。
姐姐弟弟都這樣,她這箇中間的麵上不露,內心怎麼不難受
可母後對她確實是好,婚事是她自己滿意的,出嫁的時候場麵比大姐姐那時候還風光。
日常母後什麼都想著自己,她自己心裡也惦記著母後。
知道那不是親孃,可她就是覺得親。
如今弄成這樣,她傷心的很。可日後日子還是一樣過,要是她也在母後那失寵了,日後豈不是更不好過了
下車的時候駙馬歎口氣,牽著她進屋:“彆哭了,這事……劉氏糊塗也就罷了,怎麼大公主也……”
“我勸她幾次了,就是不聽。父皇還在的時候,母後就參與朝政。我聽聞還在西河時候,許多事都是父皇和母後參詳一起決定的。那時候母後還是側妃呢……這些年,母後穩定朝政,所有人都向著她,大姐姐就是看不懂!”
“明明什麼也不懂,偏覺得自己能乾,我真怕,我真怕母後一時激怒還要換皇帝,如果是那樣,陛下還能活嗎”
“彆說了!這話以後都不許說,叫人聽見咱倆也要死了。”駙馬歎氣:“今日的事,雖然知道的人不少,可終究不會有人敢傳出去,一旦傳出去……那可不是小事。太後孃娘肯這樣息事寧人,就是還冇有要換了陛下的意思。”駙馬道。
二公主抹淚:“我知道,所以我勸陛下彆亂來,他……鬥不過母後的,安生些,就隻當自己是個富貴親王,如此也是一輩子。”
二公主靠著駙馬:“我就怕他年輕氣盛不服。”
“不會的,陛下是個聰明人,經此一事,他會懂的。”駙馬拍著她的肩膀。
二公主還是哭出了聲,心裡太難受了。
擔心太後孃娘有了換皇帝心思的何止一個二公主。
瑞王出宮後也冇回去,就去了清河王府上。
“九弟,這事你怎麼看先帝雖說叫我輔政,可我什麼斤兩我自己清楚,唉……這事你說鬨的難看不難看”
“娘娘肯壓下來這件事,大概是冇有彆的意思。”清河王回來的時候就想了一路了:“真要是起了彆的心思,那這件事就要鬨大了。”
“也是,那明日起,朝中那些瞎叫喚的,就該壓一壓了。”瑞王說的瞎叫喚的就是叫太後還政的那群人。
太後孃娘手下留情,那他們獨孤氏的宗親就該投桃報李。
眼瞅著皇帝不可能奪權成功了,那還不趕緊安生些
反正太後孃娘並無自立的意思,這就夠了。
於是次日一早,釋出了廢後旨意,朝中的言官要詢問,那些盼著太後還政的官員們也發言的時候,清河王和瑞王打頭,就反駁回去了。
他倆一開口,其他支援太後孃孃的官員也不客氣。
一下就把希望還政的官員氣勢壓住。
與此同時,宮中也送出去十多具屍身。
劉氏還活著,但是她給太後下毒,怎麼可能什麼都是一個人辦
她可以暫時不死,但是彆人必須要死的。
大公主身邊最貼身的兩個奴婢也一樣逃不過去了。
至於陛下的幼子夭折這種事,是最不起眼的,這麼點的孩子養不大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