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 第79章 藥材種植遇蟲害,巧施妙法保收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第79章 藥材種植遇蟲害,巧施妙法保收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盛夏的蘇家村,一場接一場的暴雨過後,空氣濕熱得像擰得出水。這天清晨,蘇清鳶剛推開院門,就看到張大叔急急忙忙地跑過來,臉上滿是愁容:「清鳶姑娘,不好了!我家的黃芪地遭災了,葉子被啃得全是洞,再這樣下去,今年的收成就要泡湯了!」

跟著張大叔趕到地裡,蘇清鳶一眼就看到了觸目驚心的景象——原本綠油油的黃芪葉子,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有的葉片甚至被啃得隻剩下葉脈,湊近一看,葉片背麵爬滿了細小的綠色蟲子,正是蚜蟲。「這是蚜蟲,繁殖速度特彆快,一天就能蔓延一片地。」蘇清鳶蹲下身,仔細觀察著蟲子的數量,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沒過多久,又有十幾戶種藥材的鄉親趕來,個個麵帶焦急:「清鳶姑娘,我家的當歸地裡也有這蟲子!」「我家薄荷也遭了殃,葉子都蔫了!」原來,連續的陰雨天氣讓地裡濕度大增,加上氣溫偏高,給蚜蟲繁殖創造了絕佳條件,村裡大半藥材地都受到了蟲害侵襲。

有鄉親提議:「要不咱們去鎮上買些農藥來噴吧?聽說農藥殺蟲快,說不定能保住藥材。」蘇清鳶卻立刻搖頭:「不行!農藥會殘留在藥材裡,不僅影響藥效,還會危害人的健康,咱們種的藥材是用來治病的,可不能用這種辦法。」她知道,鄉親們之所以著急,是因為這是大家第一次大規模種藥材,要是收成受影響,不僅賺不到錢,還會打擊大家的信心。

回到家後,蘇清鳶立刻翻出空間醫書,查詢應對蚜蟲的綠色防治方法。醫書中記載,蚜蟲的天敵是七星瓢蟲,一隻七星瓢蟲一天能吃掉上百隻蚜蟲,而且對藥材無害,是「生物治蟲」的好辦法;此外,辣椒、大蒜、艾草等氣味濃烈的植物,熬水後噴灑在地裡,也能起到驅趕蚜蟲的作用。

第二天一早,蘇清鳶就帶著鄉親們進山捉七星瓢蟲。她教大家辨認七星瓢蟲——背部有七個黑色斑點,和其他吃莊稼的瓢蟲不同,是專吃蚜蟲的益蟲。山裡的草叢、灌木叢中,隨處可見七星瓢蟲的身影,大家拿著小竹簍,小心翼翼地將瓢蟲裝進簍裡,生怕傷到它們。張大叔笑著說:「沒想到這小蟲子還有大用處,以後可得好好保護它們!」

一上午的時間,鄉親們就捉了滿滿十幾簍七星瓢蟲。蘇清鳶讓大家把瓢蟲均勻地撒在藥材地裡,還特意叮囑:「撒的時候動作輕一點,讓瓢蟲慢慢爬,它們熟悉了環境,就會留在地裡吃蚜蟲了。」撒完瓢蟲,她又帶著大家製作「驅蟲水」——把新鮮的辣椒、大蒜切碎,和艾草一起放進大鍋裡,加水熬煮半個時辰,過濾掉殘渣後,裝入噴壺。

「這驅蟲水要在早上或傍晚噴灑,避開中午的大太陽,不然藥效會打折扣。」蘇清鳶一邊演示如何噴灑,一邊講解,「噴的時候要把葉子正麵、背麵都噴到,尤其是蚜蟲多的地方,要多噴幾遍。」鄉親們半信半疑地照做,李嬸一邊噴藥一邊嘀咕:「這辣椒水真能管用嗎?彆到時候蟲子沒趕走,把藥材也燒壞了。」

讓人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三天,地裡的蚜蟲就明顯減少了。張大叔的黃芪地裡,七星瓢蟲在葉片上爬來爬去,專挑蚜蟲吃,原本千瘡百孔的葉子,慢慢長出了新的嫩芽;李嬸家的當歸地,噴過驅蟲水後,蚜蟲幾乎不見了蹤影,葉片也重新變得油綠。李嬸驚喜地拉著蘇清鳶:「清鳶姑娘,你這法子太神了!真是多虧了你,不然我的當歸就全毀了!」

為了防止蚜蟲捲土重來,蘇清鳶又教鄉親們在藥材地周圍種上薄荷、艾草——這些植物散發的氣味,能起到預防蚜蟲的作用。她還帶著大家給藥材地鬆土、排水,降低地裡的濕度:「蚜蟲喜歡潮濕的環境,咱們把地裡的水排乾,讓土壤保持乾爽,就能減少蚜蟲繁殖。」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村裡藥材地的蟲害終於得到了徹底控製。看著地裡長勢恢複的藥材,鄉親們都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張大叔感慨地說:「以前種莊稼遇到蟲害,隻能靠農藥,沒想到種藥材還有這麼多綠色的好辦法,既保住了收成,又能讓藥材品質更好,真是長見識了!」

這件事也讓蘇清鳶意識到,鄉親們雖然掌握了基本的種植技巧,但應對病蟲害的能力還很薄弱。為了讓大家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從容應對,她決定編寫一本《藥材病蟲害防治手冊》。接下來的幾天,她白天忙著給藥材地做後續管理,晚上就坐在燈下,結合空間醫書的知識和自己的種植經驗,整理常見的藥材病蟲害。

手冊裡詳細介紹了當歸、黃芪、薄荷等常用藥材可能遇到的病蟲害,包括蚜蟲、根腐病、葉斑病等,每種病蟲害都配有簡單的插圖,標注了識彆特征——比如蚜蟲多聚集在葉片背麵,會導致葉片發黃、捲曲;根腐病會讓藥材根係發黑、腐爛,植株枯萎。針對每種病蟲害,蘇清鳶都寫明瞭綠色防治方法,除了蚜蟲的防治技巧,還有根腐病的防治辦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避免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在地裡撒生石灰消毒;用艾草、菖蒲煮水澆灌根部,可預防根腐病。」

為了讓手冊更通俗易懂,蘇清鳶還把防治方法編成了口訣,比如防治葉斑病的口訣:「葉斑病,看葉片,斑點圓圓帶黃邊;及時摘除病葉片,石灰水來噴一遍;通風透光要做好,病害再也不沾邊。」她還在手冊末尾附上了「種植管理小貼士」,提醒大家定期巡查藥材地,早發現、早防治,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手冊編寫完成後,蘇清鳶找鎮上的印刷鋪印了幾十份,分發給每個種藥的鄉親。她還特意組織了一場「手冊講解會」,在村裡的老槐樹下,逐頁給大家講解手冊內容,現場演示如何識彆病蟲害,如何配製防治藥劑。李嬸拿著手冊,高興地說:「有了這本手冊,以後再遇到病蟲害,咱們就像有了『定心丸』,再也不用慌慌張張地找你求助了!」

從此,鄉親們種地時都會帶著這本手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開看看,遇到相似的症狀就對照手冊找解決辦法。有一次,李嬸發現自家當歸的葉片上出現了褐色的小斑點,對照手冊後,判斷是葉斑病,她按照手冊上的方法,及時摘除病葉,噴灑了石灰水,沒過幾天,病情就得到了控製。她特意跑到蘇清鳶家,笑著說:「清鳶姑娘,你的手冊太管用了!我照著上麵的方法做,病害很快就治好了,真是太謝謝你了!」

隨著鄉親們防治病蟲害能力的提升,村裡的藥材長得越來越好了。到了收獲的季節,大家都迎來了豐收,采挖的藥材品相好、品質高,賣給蘇清鳶時,都能拿到不錯的收入。看著鄉親們臉上的笑容,蘇清鳶心裡滿是欣慰——她知道,自己編寫的不僅是一本手冊,更是給鄉親們的「定心丸」,讓大家在種藥的路上走得更穩、更有底氣。

這天,蘇清鳶路過張大叔的黃芪地,看到張大叔正拿著手冊,仔細檢查黃芪的葉片。看到蘇清鳶,張大叔笑著說:「清鳶姑娘,你看我這黃芪,長得多好!多虧了你的手冊,今年一點病蟲害都沒有,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蘇清鳶看著地裡飽滿的黃芪根係,笑著說:「大叔,這都是你用心管理的結果,以後咱們一起把藥材種得更好,讓蘇家村的藥材名聲越來越響!」

夕陽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綠油油的藥材地裡,也灑在鄉親們充滿希望的臉上。蘇清鳶知道,藥材種植的路上還會遇到各種挑戰,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就一定能克服困難,迎來一次次豐收,讓藥材種植成為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