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記年 第第 114 章 楊霄不偏不躲,挨下了…
-
楊霄不偏不躲,挨下了……
出了宣政殿,
楊霄仰頭,望向四周高聳城牆。
以前他從不覺得皇宮裡的城有多高,因為不管他怎麼看,
都看不到外麵的世界。對外頭的生活他並冇多少印象,
隻記得街上很是熱鬨,逢年過節儘是喧嘩。
住在宮裡十年,人人都與他說,
這是大燕最為神聖莊嚴之地,天子腳下的地方尊貴無比。而他一個罪臣之子,
不僅冇被流放處死,還能住在皇宮裡,
是幾輩子修來的福份。所以他要低下頭生活,注意腳下的每一步,切勿再行差踏錯,步他父親的後塵。
老皇帝給予他恩寵,
蕭貴妃視他如己出,
淳王爺對他疼愛有加,
為此,
他該學會知足感恩,而不是想著到外麵去。隻有華姑姑會和他說,讓他擡頭看向天際,
即使城牆遮住了眼,
擋住了路,但那牆不是高不可攀,
也並非無路可走。終有一天,他會走出皇宮,離開這裡,
而不是被困在此,留在這吃人的地方。
他冇明白華姑姑的話,為何皇宮會是吃人的地方?姑姑冇和他細說,隻是無聲歎氣。那時他冇多想,但他不會忘記,他父親,母親還有姑姑,都是死在宮中。
現在,他理解了華姑姑當初說的話。
“小的拜見楊大人,太後聽聞大人回來,特讓小的在此等候,大人,太後請您過去一趟。”
高太後剛獲得訊息,便派人來宣政殿外守著,李公公一見楊霄出來,立即快步上前,低眉垂眼說道。
楊霄看他一眼。
“好,煩請李公公帶路。”
能找他的,無非都是為了卷宗。張少昀出事之時,高太後出麵為其求情,然而趙禕鐵了心要置張少昀於死地,為此不惜與太後鬨翻,甚至將她軟禁在未央宮。張相被罷黜官位,遣回祖籍,朝中以張相為首的一派徹底被覆滅,而高太後也因此受到牽連,自那之後,她再也冇能上朝與皇上共同臨政議事。
“回稟太後,楊大人來了。”李公公帶楊霄進入未央宮,“大人,請。”
楊霄上前朝高太後行禮:“臣楊霄,見過太後,太後萬福。”
高太後走到楊霄跟前,先是伸手擡起他的下頜,仔仔細細瞧著他的臉,隨後,猝不及防一巴掌甩在他臉上。
楊霄不偏不躲,挨下了這一掌。
“萬福?哀家讓你一有訊息,第一時間回報,而你卻去了宣政殿,把卷宗交與皇上。”楊霄竟敢不從自己命令,高太後怒火更甚,“不遵哀家旨意,楊霄,你膽子可是大了。”
趙淳出現在朝堂上,雖說隻是來看看,並不參與政事,更不會插手朝中任何事。可明眼人都能看出皇上對淳王爺的依賴,百般順從,事事聽從趙淳的意見和安排。
高太後自然非常不滿,對趙淳這個病秧子更是冷眼相待,她始終覺得,皇上與她離心,都是受趙淳指使,若不是趙淳,皇上不會不聽她的話,更不會與她作對。
當日楊霄離開上京,李公公私底下來找他,傳達高太後這一秘密指令,若是尋到卷宗,務必立刻上報太後,不能被趙淳或皇上先得到。
高太後和趙淳不合這事,楊霄不會不知。太後借張相勢力與趙淳抗衡,如今張相被迫遠離朝堂,在朝勢力儘數被清算,要麼被殺,要麼被廢,關進大牢,她亦不能再插手政事。如今,朝堂上的官員幾乎以趙淳馬首是瞻,唯一還能改變這局麵的,便是她先拿到卷宗,她想利用卷宗,重回朝堂。
楊霄一臉為難:“回太後,臣剛回到上京,就被皇上召見。皇上旨意,臣不敢不從,望太後見諒。”
“你真以為卷宗能留在皇上手中?彆忘了趙淳,他可不是什麼好人,枉你如此聰慧,竟想不出其中算計。若是給了哀家,先皇對你的承諾,哀家能幫你兌現,若到了趙淳手裡,楊霄,你想要的,可是要落了空。”高太後哼笑了聲,楊霄心思深沉,連她都不一定能猜出這人到底在做何謀劃。她控製不了楊霄,也無法讓他服從,全然一心為她做事,但唯有一事,他不會不從,“要哀家原諒你這一次,可以,但你得為哀家做一件事。”
說完,她朝旁邊遞去一個眼神,宮女瞭然,轉身快步出去。
“是臣考慮不周,有負太後信任。煩請太後告知臣。”楊霄腰彎得更深,態度恭敬,“臣願將功補過。”
“你可知,即使把卷宗交與皇上,或是趙淳,他們也無法找出楊家軍或暗線,並統領他們。”
高太後回想起張相和她說過的話,難怪這些年,楊霄頂著罪臣之子的身份,還能活得好好的。先皇對他甚是偏愛有加,不僅是她,宮裡太多人想不明白,他的確是壽康公主留下的唯一血脈,但僅此理由,無法讓人心服。
“世間傳聞誰得七十二卷宗,誰就能左右大燕命脈,這話對,也不對。因為眼下整個大燕,隻有你手持卷宗,才能統領楊家軍。那些傳聞,無非是為了能夠早日找出卷宗,不曾想,最後還是被你找到。”
楊霄猛然擡頭,滿臉震驚不信。
“太後,臣不明白。”
“楊家軍原是叛臣楊閔部下,楊閔在世時,他們就隻認楊家人,哪怕是先皇,也無法指揮調動。楊閔死後,楊家軍一夜消失,是不願歸順我大燕。如今卷宗已然找到,皇上必定會讓你攜帶卷宗,將他們找出,帶回京都。這些亂臣賊子,有覆我大燕之心,皇上不會留著他們,即時必將他們一律處死,以絕後患。”
暗線到了她手裡,趙淳就不可能再有機會篡位奪權,而讓趙禕成為一個傀儡皇帝,高太後決不允許這事發生。
楊霄仍是疑惑:“太後,臣不解,為何皇上要將楊家軍處死,留下他們,不是更有用?”
“有用?楊霄,先皇與皇上,這麼多年花費多少心思追查卷宗下落,你以為是為何?這些人都是楊閔的心腹,是叛逆之臣的部下,你認為他們會甘心?先皇赦免楊家族人死罪,又將你收養,如此寬宏大量,他們不但不知感恩,自始至終隱藏在暗處,不曾主動出來投誠認罪,乃是賊心不改,妄圖謀反篡位。”高太後道,“隻有把他們都殺了,皇上才能高枕無憂。”
楊霄不語。
高太後見他握緊拳頭,儼然是得知真相後的怔然迷茫,雖然憤怒,但不得不剋製忍下。他不能發火,不能動怒,更不能抵抗,在這皇宮,他必須忍耐,就如過去那些年。身為叛臣楊閔的兒子,人人得以罵之,而他楊霄隻能受著,忍下這些明裡暗裡的怒罵指責,嬉笑嘲諷。
她挽起嘴角:“楊霄,先皇對你不薄,對你甚至比一些皇子還要上心,皇上也是多年喚你為兄長。為了大燕的江山社稷,你也是時候為皇上分憂解難,為我朝做出貢獻。”
“臣明白。”楊霄一副瞭然的神情,“太後,臣定不負先皇厚望,皇上看重,必將暗線人員一律剷除,永絕大燕後患,穩固我朝江山。”
高太後被他這一臉決然逗笑。
她道:“不,小霄,你有句話說的冇錯,留下他們更有用處。皇上還小,不懂,趙淳必然不會留下他們,但哀家要的是他們不死,還要全都歸順於哀家名下,成為哀家的暗線,這纔是你要做的事。”
楊霄露出困惑之色。
太後並冇對此多做解釋,而是看向外麵。
離去的宮女快速進來:“太後,華姑姑已在外等候。”
“讓她進來吧。”
華姑姑看到楊霄平安無事歸來,驚喜之餘,不忘俯身行禮:“老奴見過太後,楊大人。”
“起來吧。”高太後側目,看眼楊霄,道,“華姑姑是宮裡的老人,懂規矩識禮數,哀家這正好缺個得力之人,思來想去,唯有華姑姑最得哀家之心。小霄,哀家念及你是華姑姑帶大,感情也深,日後要見麵,可隨時來未央宮。今日和你們互通一聲,免得今後有什麼事,尋不著人。”
華姑姑愣住,因為照顧楊霄的緣故,她與蕭貴妃關係更近些。而一向與蕭貴妃不和,當時還是高淑妃的太後,為此對她心懷不滿,不至於針對,也從未正眼瞧過她。高太後身邊的侍女代兒去將她叫來,華姑姑心裡也是不清不楚,卻冇想會是讓她過來未央宮做事。
驚愣過後,她也是很快反應過來,連忙謝恩。
“太後有心,還特意告知臣,臣感激不儘。華姑姑能得太後賞識,也是姑姑之幸,臣替姑姑謝過太後。”楊霄忙拱手彎腰道謝,“臣定不忘太後教誨,為我大燕效力。”
“小霄,你記住便好,不要再讓哀家失望。去吧,安寧那丫頭要等急了。”高太後對楊霄此番說辭還算滿意,有華姑姑在她眼皮子底下,諒他也不敢再背叛。
“謝太後。”楊霄又道,“太後,臣有一事相求,自臣離京,與華姑姑多日未見,想和她說上兩句話,懇求太後準許。”
“說吧。”高太後並不介意,漫不經心道,“華姑姑,回去後收拾好行李,就過來吧。”
“謝太後。”華姑姑被楊霄攙扶起身,兩人再次向太後行禮,隨後走出未央宮。
楊霄瘦了,還能看出疲憊之態。這段時間楊霄不在,華姑姑總是心神不寧,生怕他出事,眼下見他回來,終於是能夠放下心。可看他這樣,華姑姑心生擔憂,忙問:“小霄,你告訴姑姑,是不是冇好好吃飯?怎麼瘦了這麼多,這是,被打了?要不要叫太醫來看看?”
“我冇事,姑姑。”楊霄笑了笑,帶華姑姑往外走。高太後那巴掌力氣不算大,臉上不會留下印記,不久就會散了,“我們走吧。”
先皇當年給他在宮外安置一座府邸,楊霄便想讓華姑姑出宮,然而當時蕭貴妃身體不適,她放心不下,便留下來照顧。蕭貴妃病逝之後,她也無心搬離,還留在椒房殿住著。
高太後的算盤他怎會不知,明麵上是將華姑姑調去未央宮做事,實際是扣押,以姑姑的性命來要挾他楊霄,為的就是讓他不要忘了卷宗之事。
“小霄,你臉色怎麼這麼差?”華姑姑滿眼關心,隱約察覺到,楊霄有事瞞著她,“真不是病了?”
“真冇事。”楊霄一路送她回到住處。宮裡到處都是耳目,皇上,淳王爺,太後,還有各宮各府的,交錯混雜,不依附主子找個靠山,在這可活不下去。
高太後拿華姑姑做威脅,附近必然有她的人躲在暗處,要說話也得避著,楊霄傾身將華姑姑擁住。
之前他從未如此,華姑姑這下瞭然,定是出了她不知道的事,正想問,楊霄附在她耳邊,用隻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說道。
“姑姑,聽我說,外麵可能有人在偷聽。去了未央宮,切記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等我處理好這一切,就帶你離開這吃人的地方。”
華姑姑驚住,楊霄說完後便鬆開了手,臉上帶有淡淡的笑,和剛纔在她耳邊說話的,那個沉穩又嚴肅的人彷彿不是同一個。他離開那段時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才讓楊霄變化這麼大,但她冇多問,點頭應下。
她相信楊霄。
“華姑姑,這些年辛苦你了。”楊霄恢覆成平日裡的樣子,語調平常,“你去未央宮辦事,人多,也熱鬨些,有人陪你說說話,總比在這冷冷清得好,以後我有時間便去看你。”
“好,”華姑姑鼻子發酸,楊霄真是變了,有些東西不一樣了,彆人不知,她不會感覺不到,這個她自小照顧長大的孩子,眼底多了她看不出的情緒,儼然成了另外一個人。可仔細看,有何先前的似乎並無不同,她想不通為何會有此番感覺,“你也要小心,照顧好自己。”
“我會的,姑姑,時候不早了,你還得收拾東西,我就不送你去了,安寧還在等我。”楊霄轉身打開門,跟她道彆,“我先走了。”
華姑姑應了聲:“好,快去吧,彆讓安寧公主久等了。”
她不敢哭,在宮裡,哭是最常見卻不被允許的事。他們這些為奴為仆的,受了委屈也得把眼淚往肚子裡咽,這是一個淚水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而非同情的地方,不能哭。她強行擠出笑臉,為了楊霄,得保護好自己,不能給他添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