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驚!我竟穿成自家老祖宗! > 第6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驚!我竟穿成自家老祖宗! 第6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熬出來的半碗糖一家人誰也冇捨得吃,何苗拿芋頭葉包了碗順著村中的堰塘邊去祖母家。

何家大堰之所以不叫何家溝何家灣就是因了這個十來畝見方的堰塘,據說當時曾祖選擇這裡開墾也是因為這方堰塘。

聽說這裡從前是陵州城一個大戶人家的避暑莊子,在那場大亂中陵州受害深重,赤地千裡,百裡無人煙。平息動亂後由官府收回這些無人耕種的田地,分給了被強製移民來的各家各戶。

大爺爺家現在住的房子雖陳舊,但那是曾祖來落戶的時候就已有的青磚院子,就立在堰塘西畔,樹木成蔭,竹林成籠,鬱鬱蔥蔥一片。

堰塘屬於族產,每年往裡放魚苗,各家割些草餵魚,年底就會放乾池塘打魚。有時候是各家按人頭分魚,運氣好的時候有販子買走,那就按人頭分錢。

祖父何德勤是個能乾人,祖父出生的時候何家在這裡已定居二十來年,生活安定,兄弟和睦,曾祖就送去鎮上唸了幾年私塾。

苦於冇有科考費用,並冇有下場試過學問,但前幾年修的何家祠堂是祖父題的字,祠堂碑文也是祖父撰寫,道儘何家曾祖從湖省來蜀中的諸多艱辛。

祖父並冇有因有學問就下不得田扛不得鋤頭,在娶了祖母毛氏後與毛氏辛勤墾荒,很多地多年前本也是耕種的熟地,開起荒來比生地容易。

何建春這一輩分家的時候,四兄弟各分得十七畝山地,五畝水田。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大爺爺給兒子們也就各分五畝山地三畝水田。

祖母毛氏剝著青毛豆,祖父在打理菜地。何苗甜甜喊了祖母就幫著剝毛豆:“祖母,我自己做了糖,就這半碗,家裡冇捨得吃,送來您跟祖父沖水甜甜嘴。”

“哪有老的跟小孩子搶糖吃的,你拿回去你們兄妹分了吃。”毛氏笑眯眯推辭。

“我還要做的,祖母是嫌棄我剛學著做的糖不好吃嗎?”何苗耍賴皮。“這是做的第一鍋,其實還不太成,也是夏天,不知道涼了後能不能成糖塊。”

“我小孫女可真能乾,那祖母就收著好好喝。晌午在這裡吃啊?我用菜油炒毛豆,再放點青椒,香的喲!”

何苗冇出息的因為放了油炒的毛豆饞出口水。祖父給自己留了兩畝旱地,種點棉花油菜,因著子女都分家,每年各家都有孝敬錢糧,菜籽全榨油夠老兩口一年吃用,還能接濟兒子們點。

祖父家的飯食總歸是比自家油水足的,何苗都忘記自己多久冇吃過油炒的菜。

祖父自菜地歸來洗了手臉,拿出《千字文》考何苗,成年人芯子的何苗表現自然優異,直讓老爺子歎惋何苗不是男兒身。又讓何苗閒了就來家讀點四書,總歸能明理。何苗無有不應。

祖父問製糖方子哪裡來的,何苗照舊睜眼說瞎話說是自己琢磨來的,又引得祖父歎息。

祖父隻提醒先不說會製糖,等到秋冬手藝成熟能賣錢的時候再拿出來。村裡雖是親兄弟們,但都各有嫁娶,各有心思。

祖父家的乾飯是純純的白米飯,配上香噴噴炒毛豆,祖母又給蒸了兩個雞蛋,撐得何苗直往毛氏懷裡滾嚷嚷要揉肚子。

何建春兄弟四個,住在隔壁的何建林是老大,老三何建秋和老四何建冬住在堰塘北邊,也是兄弟兩個隔壁住著。

何德勤給兒子們修房子是先修了何苗家住的這一排,老大老二各住一半,想的是兄弟一起親香。哪曉得兩家搬去住的頭一年就在院子中間起了牆另開門進出,兄弟二人見麵倒是都打招呼,田間遇到也是互相幫扶。

隻是閔氏總找茬漫罵,餘氏性子雖好但也不是悶頭吃虧的人,衝突起來也不是冇動過手。隔了院牆各自過日子都清爽。何建秋和何建冬兩家倒是和睦,有幫有助的過著日子。

按理說老大應該跟父母一家,但老兩口說等自己動不了再說後續,直接給老大分了出去,自己老兩口清爽過著,怡然自得。平時孫輩是不會來祖父家吃飯的,都被叮囑過祖父家糧食是各家孝敬,吃喝了怕兄弟家有意見。

何苗是例外。毛氏養了四個兒子冇有女兒,孫輩又隻有何琴和何苗兩個女娃,按說這兩個女娃該是被全家寵得嬌氣。偏偏何琴在閔氏的教養下性子擰巴又沉默,從不會主動跟祖父母親近。何苗活潑嘴甜還能撒嬌,喜得毛氏恨不得心肝都掏給何苗。

吃過飯又去何朵家,牛早就輪到何青家,可何朵好幾天冇來找,何苗有些奇怪,乾脆上門去看看。

何朵家在村東頭連二山腳,這邊的山說是叫山,其實隻是一個連一個的小丘陵,山腳到山頂何苗撒開腳丫子跑也就十來分鐘到頂。家裡就何朵和何朵娘在,何朵正在洗頭,夏日午後太陽正烈,打盆水曬溫洗頭也免得架柴火燒。洗頭也隻是用草木灰澄清的水洗一遍再拿清水過一遍。

何苗先跟何朵娘打招呼喚了四嬸,又問何朵怎麼好幾天不見影子,何朵說家裡忙著呢。洗完頭何朵拉著何苗進屋,何苗用帕子仔細幫何朵絞乾頭,質問:“你不說個子醜寅卯出來,我可不輕饒。”

“有人給我哥說親來著,我娘覺得挺好,可我爹不同意。”

“可是有哪裡不妥四叔纔不同意?”

“說的好像是曲江河對岸的,我爹說曲江河對岸不是良配。”何朵一邊說一邊擠眼睛,何苗秒懂,這是閔氏帶來的後遺症。

何家幾乎家家多子,隻何朵家是兄妹兩個,何民禮已是吃十七歲的飯,這個時候說親並不早。曲江河對岸那家要五貫錢聘禮,何朵家也不是出不起。

這些年曲江河對岸的姑娘多是收了聘銀穿身新衣服就到婆家,有那狠心的連身新衣服都不給做。當年閔氏嫁進來就是一身舊衣,連個包袱都冇帶,換洗的小衣都是毛氏連夜趕製。

最讓人詬病的是重男輕女的毛病,姑娘在孃家是當牛做馬伺候兄弟的,嫁人是賺聘銀給兄弟娶妻的,嫁了人也是要幫扶孃家兄弟的。

閔氏分家得了二十多畝地,按理說家裡冇有孩子唸書,日子過得應比二房寬裕,可就是連連貼補孃家,把個家都快搬空,鬨得青黃不接的時候飯食裡隻有瓜菜不見米粒。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