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香江小廚娘 第六十八章 中藥涼茶
-
中藥涼茶
葉書怡剛從葉記美食回來,就看見一個大媽坐在香江小廚房的門口不走了。
“大姐,你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葉書怡上前問。
那大姐看了她一眼,說道:“我是來這裡尋親的,但是錢被偷了,你這能給我點吃的喝的不?”
大姐三十上下,衣著多少有些奇怪,穿的是藏青色長袍,長髮束起,眉眼有英氣。
就像那種古風道士。
“可以啊,大姐請進。”葉書怡道。
一進去,葉書怡就吩咐店員給她上杯手打檸檬綠茶,一碟鹽焗手撕雞,一碗農家白米飯。
不算很豐盛,但很下飯,足夠一個風塵仆仆的人得到胃覺上的撫慰。
這穿著藏青色長袍的大姐也不和她客氣,好像真的很累一樣,幾下就吃完一碗飯。
她還喚來店員,多加一碗。
店員也就照做。
一碗飯端來,她又繼續扒飯。
冇幾下,又吃完了。
“靚女,麻煩多加一碗。”她叫道。
“好。”
第三碗來了。
她很快吃完,要第四碗。
店員開始佩服地看著她。
連吃三碗,是個豪士。
可是這並冇有停止。
第四碗吃完了。
第五碗。
第六碗。
都吃完了。
她再次舉手的時候,店員關心地問:“這位靚姐,你真的還餓嗎?不要硬撐,對胃不好。”
“我冇吃飽呢!再加。”大姐說。
“那好。”
店員並不會因為她吃得多就不想給她盛飯,畢竟這是老闆說要讓她進來吃飯的。
店員見鹽焗手撕雞快吃完了,又到後廚端了盤燒鵝皇出來。
燒鵝皇是燒鵝去頭去翅,烤製而成,腹部有鹵汁,滋味醇厚,燒鵝外皮色澤紅亮,醇香肉厚,滋味酥香,皮薄爽脆。咬一口,那燒鵝鮮美的汁液便流了出來,充盈你的味蕾。
搭配靈魂的酸梅汁,簡直不要太幸福。
那長袍女人吃了一口,當即閉眼回味:“肉嫩骨香,肥而不膩,妙哉!”
她又吃了四碗。
周圍人已經聽到她不斷地說加飯了。
他們都側目而視,暗自感慨:你是來求頓飯頂肚的,不是來參加大胃王比賽的。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怎麼能吃得下這麼多的?
看著肚子也不鼓啊!
女人足足吃了十碗飯。
還要加。
葉書怡剛好從後廚出來,店員便簡單描述了情況。
葉書怡聽後,也是嘖嘖稱奇。
這長袍束髮的女子,實在不一般。
“書怡姐,她還說不夠吃,要不要給她加?”店員問。
“你們說店長還會給她加飯嗎?白吃白喝的,要是我,肯定不同意,把她趕出去。”一人道。
“就是!就算胃口真的這麼大,你冇給錢,也好意思吃這麼多?兩碗飯足夠了。”一人應。
葉書怡卻饒有興致,絲毫不覺得對方這行為有何不妥,大手一揮:“給她再上兩個菜,醬焗龍蝦、芋頭扣肉。”
“她要是還想加飯,加到她滿意為止。”
店員照做。
最終,這個神秘女士足足吃了十三碗飯,四個大菜,纔打了個飽嗝。
“好久冇吃過這麼飽了。”她笑著,滿意地說。
“大姐有個好胃口。”葉書怡坐在她對麵,“小店的飯菜,合不合口味啊?”
“合,鹽焗手撕雞鹹香鮮美,燒鵝皇皮脆肉嫩,醬焗龍蝦彈牙回甘,芋頭扣肉肥而不膩,隨便拿出一道,都是上等佳品。”女子不吝誇獎。
“那就好。大姐是來尋親,找到親人了?錢包被偷,有冇有報警?”葉書怡隨口問。
“找到了我就不會在這了,而是應該去我侄子那吃飯。冇報警,吃飯要緊。”這回答相當樂天派,她正在摸摸自己的肚皮。
“嗯,你不急嗎?”葉書怡好奇。
“不急,反正也冇什麼錢。先坐會消食。靚女,剛剛多謝你嘍,你真是善良!”她道。
“出門在外,誰都不容易,我也是幫個小忙。”葉書怡擺擺手。
“我呢,錢就冇了。不過見你是開飯店的,不如我向你們店貢獻個藥方?”女子正色道。
“啊?藥方?”
他們店不是賣藥的呀,要藥房做什麼?
能治百病?保平安?
“冇錯,就是藥方,中藥材配方。”女子肯定道,“我看你們店挺齊全,又有菜,又有奶茶糖水,又有甜品蛋糕。”
“想不想擴展業務呢?”女子道。
“擴展中藥嗎?可是,我不會醫術,我們店主要是吃飯的地方。”葉書怡冇明白。
那女子扶著肚子,活像一個大肚的孕婦,圍著桌子走一圈,停下道:“涼茶你知道吧?你們店的燒鴨、叉燒,都很熱氣。港島這地方又濕熱,最應該有涼茶中和。”
這話一出,葉書怡立刻思路打開,明白她要說什麼。
“對哦!我們店晚上還要賣燒烤呢!燒烤也是熱氣的……如果有涼茶,那不正好嗎?”
這之前她怎麼冇想到呢?
“對吧?你也覺得很合適,不如我教你怎麼配涼茶?就當是還你一頓飯錢了。”長袍女人說。
“不錯,不錯!”葉書怡點點頭,非常讚成。
到時客人熱氣,可以飲杯涼茶祛祛濕。
涼茶功效有很多,嚴格來說是一種中藥,都用中藥煲成。
如果你最近有失眠、感冒、喉嚨痛、月經不調、咳嗽,腸胃不適,便秘,長痘等等症狀,都可以喝涼茶。
不同的涼茶煲好,經過一定比例的調配,可以達到不同的功效。
古話有說:涼茶治百病。
葉書怡繼續和長袍女子交流,才知道對方是出生在中醫世家,港島神秘的老中醫洪恩平,就是她叔公。
傳聞這位洪恩平什麼病都能治,就算人在鬼門關,也能拉回來。
不過老中醫長期不在靈藥堂,來找他看病的需要提供生辰八字。
若是有緣,就看。
無緣,不看。
“洪小姐,你怎麼跑出來了?是找你叔公嗎?”葉書怡問。
“非也。我們家族有個傳統,到三十歲一定要出去遊曆,救人。不然不給回家。”洪詩瓊無奈地講。
醫書終究隻是書,隻有真正接觸病人,把醫書裡的東西運用到疾病治療,纔算把醫術學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