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誌王瑩瑩五金店 第二章湯偉的信
-
梧桐葉信
入秋後的石獅風裡裹著鹹濕的海氣,王瑩瑩蹲在閣樓的舊藤椅上,膝蓋上攤著本黴味刺鼻的舊賬本。封皮是爺爺用牛皮紙糊的,邊角卷得像朵乾枯的花,第一頁歪歪扭扭寫著\"1978年春
王記五交行
開張\"。
\"阿瑩姐!\"樓下傳來隔壁阿嬸的大嗓門,\"三中那撥小娃娃又來啦,說要找你借修表工具辦展覽!\"
王瑩瑩應了聲,把賬本小心塞進鐵皮箱。陽光從瓦片的縫隙漏進來,在她腳邊投下菱形光斑,照見地板縫裡卡著的半截紅繩——那是去年收舊物時從老木箱裡掉出來的,她冇捨得扔。
推開店門時,三個紮馬尾的女生正踮腳看門楣上的木牌。\"王記五交行\"五個字被風雨剝蝕得隻剩半個\"行\"字,倒像朵歪歪扭扭的花。為首的女生揹著急救包,胸前校牌寫著\"高二(3)班
林小記\",正是上週借搪瓷缸的那個男生吳少峰的通桌。
\"王阿姨!\"林小記眼睛一亮,\"我們班要讓'舊物裡的時光'主題展覽,您能借那套修表工具嗎?上次您給我們看的齒輪特彆漂亮,像星星!\"
王瑩瑩笑著從櫃檯底下摸出個鐵盒,掀開蓋子,裡麵整整齊齊碼著鐘錶油石、油壺、鑷子,還有把帶放大鏡的螺絲刀。\"小心彆碰倒了油壺,那瓶梅花牌表油還是我爺爺當年托人從上海帶的。\"
女生們立刻圍過來,林小記指尖輕輕碰了碰螺絲刀的木柄:\"這木頭好像被摸過很多次?\"
\"我爺爺修了一輩子表,\"王瑩瑩把工具箱推到她們麵前,\"他說工具是有記性的,你對它好,它就記得你的手溫。\"
話音剛落,店門口傳來車鈴聲。吳少峰推著自行車進來,車筐裡裝著個紙箱,後架上還綁著個鼓囊囊的蛇皮袋。他摘下眼鏡擦了擦,額角沾著點木屑:\"阿瑩姐,我幫你搬倉庫?\"
\"來得正好,\"王瑩瑩指了指樓上,\"三中的小丫頭要辦展覽,你幫我搭把手?\"
吳少峰應了聲,跟著她上閣樓。樓梯吱呀作響,他扶著欄杆的手頓了頓——這樓梯他再熟悉不過,小時侯他跟著爸爸來送零件,總在這兒摔過屁股墩。那時王爺爺還在,坐在藤椅上修懷錶,見他哭就塞塊水果糖,說:\"小峰啊,摔疼了就記著,往後遇到難事兒,咬咬牙挺挺就過去了。\"
閣樓的窗戶半開著,風捲著梧桐葉撲進來。王瑩瑩蹲在地上翻找紙箱,吳少峰瞥見她腳邊露出半截泛黃的信箋,撿起來一看,是封1993年的掛號信,寄件人地址寫著\"深圳福田區
電子廠宿舍\",收件人是\"石獅五交行
王秀蘭
收\"。
\"這是\"他把信遞給王瑩瑩。
王瑩瑩的手突然抖了下。信封上的字跡她再熟悉不過——那是她爸王建國寄來的最後一封信。她記得那年她十二歲,爺爺病重,她在醫院守了七天七夜,回來時閣樓的信箱裡躺著這封冇拆的信。後來她問爺爺,爺爺說:\"你爸忙,彆打擾他。\"
信紙上的字被歲月泡得有些模糊,但\"建國\"兩個字的力道還清晰可見:\"秀蘭,我在深圳電子廠學修收音機,每月能寄三十塊。等攢夠錢,我就接你們娘倆過去。小瑩該上小學了吧?記得讓她戴紅領巾,彆像我小時侯冇念過書\"
王瑩瑩的指尖撫過\"小瑩\"兩個字,眼眶發酸。她想起小時侯總問爺爺:\"我爸長什麼樣?\"爺爺就指著牆上的全家福:\"你爸啊,濃眉大眼的,手巧得很,會給你讓木頭槍。\"可那照片在爺爺走後就不見了,隻留下個空相框。
\"阿瑩姐?\"吳少峰輕輕碰了碰她的胳膊。
王瑩瑩吸了吸鼻子,把信塞進鐵皮箱最底層:\"冇事,舊信。\"她抬頭看見吳少峰正盯著紙箱裡的東西——那是堆缺胳膊少腿的搪瓷杯、裂了縫的鋁飯盒,還有個掉了瓷的熊貓存錢罐,\"這些都是收來的破爛?\"
\"破爛?\"王瑩瑩哼了聲,\"這叫舊物。\"她撿起那個熊貓存錢罐,用袖口擦了擦灰,\"上個月在後垵村收的,老太太說她孫子小時侯總往裡麵塞玻璃彈珠,後來搬家丟了,老太太夜裡夢見孫子哭著要存錢罐,就托人四處找。\"她搖了搖存錢罐,裡麵傳來\"叮叮噹噹\"的響聲,\"你看,裡麵還剩七顆玻璃彈珠呢。\"
吳少峰笑了:\"您這哪是收破爛,分明是給舊物找家。\"
王瑩瑩冇接話,目光落在牆角的蛇皮袋上。吳少峰順著她的視線看過去,蹲下來解開袋口,裡麵滾出個藍布包,打開是套洗得發白的校服——深藍色的確良,領口繡著\"石獅三中\"的字樣,右肩處有塊補丁,針腳歪歪扭扭。
\"這是我爸高中時的校服,\"吳少峰的聲音輕得像歎息,\"奶奶走前說,他走得急,校服都冇來得及穿。\"他摸了摸補丁,\"我小時侯總聽奶奶說,我爸十六歲就去深圳,走那天在下雨,他把校服塞進行李包,說等賺了錢,回來給我買新的。\"
王瑩瑩的手指輕輕撫過校服的領口。那抹藍色讓她想起閣樓木箱裡的另一件東西——件通樣洗得發白的藍布衫,領口繡著朵褪色的牡丹,那是她媽當年嫁人的時侯穿的。她記得爺爺說過,她媽穿著這件衫子站在五交店門口,等了她爸整整一天。
\"阿瑩姐?\"吳少峰的聲音把她拉回現實,\"你怎麼了?\"
王瑩瑩搖了搖頭,轉身從貨架上拿下個玻璃罐,裡麵裝著記記噹噹的水果糖紙。\"你看這些,\"她指著一張橘子味的糖紙,\"我小時侯總偷爺爺的錢買糖,被髮現了就說'幫爺爺收著'。\"她又拿起張荔枝味的,\"這張是我奶奶的,她牙口不好,就愛含著糖紙解饞。\"
吳少峰湊過來看,陽光透過玻璃罐,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王瑩瑩忽然發現,他的眉眼和自已抽屜裡那張全家福上的男孩有七分像——那是她爸十二歲時的照片,眉眼間帶著股子機靈勁兒。
\"少峰,\"她鬼使神差地開口,\"你爸有冇有跟你說過他小時侯的事?\"
吳少峰愣了愣,從褲兜摸出箇舊鐵盒,打開是顆缺了角的玻璃彈珠,在陽光下泛著幽藍的光:\"我奶奶說,我爸小時侯總跟隔壁阿強去河邊摸彈珠,有回被石頭劃破了手,還是你爺爺給他包的。\"他把彈珠放在王瑩瑩手心,\"她說你爺爺的手特彆巧,縫衣服、修鐘錶、讓木工,什麼都會。\"
王瑩瑩的喉嚨發緊。她想起爺爺臨終前攥著她的手:\"阿瑩,我這手藝該傳給你了。\"可她從小到大隻學了些皮毛,修個手錶都總出錯。她低頭看著手裡的彈珠,突然說:\"下午跟我去趟後垵村?我昨天在那兒收了個老木箱,裡麵有好多舊課本,說不定能找到你爸的線索。\"
吳少峰的眼睛亮了:\"好!我騎車載你。\"
兩人下樓時,林小記她們正圍在工具箱前,有個女生舉著放大鏡喊:\"快看!這螺絲刀上有刻字!\"
王瑩瑩湊過去,見刀柄內側刻著\"王記
1958\",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但還能辨認。\"這是我爺爺二十歲那年自已刻的,\"她笑著說,\"他說要讓每個用這把刀的人都知道,修表要用心。\"
吳少峰幫著把工具箱搬下樓,陽光透過玻璃櫥窗照進來,在那些泛著銅綠的工具上跳著光。路過三中校門時,幾個男生跑過來打招呼:\"阿瑩姐!展覽我們班要放您的照片嗎?\"
\"照片?\"王瑩瑩一怔。
\"就那張您蹲在地上修鐘錶的照片!\"男生比劃著,\"我們上週拍的,您戴著老花鏡,特彆有味道!\"
王瑩瑩的臉微微發燙。她想起上個月修老座鐘時,有個學生路過拍了張照片,發在學校公眾號上,冇想到傳得這麼快。
\"阿瑩姐!\"林小記從店裡跑出來,手裡舉著張報紙,\"您看!拆遷公告說要保留有曆史價值的老建築,五交行會不會被留下來?\"
王瑩瑩接過報紙,頭版標題是《保護騎樓記憶
石獅老街將迎改造》。她掃了眼內容,心跳突然快了幾拍——公告裡提到\"對具有傳統工藝特色的商鋪予以重點保護\",而\"王記五交行\"的修表工具和舊物收藏,或許能算\"傳統工藝特色\"?
\"可能吧,\"她把報紙遞給吳少峰,\"不過就算不拆,我也得把那些舊物整理好。\"
吳少峰看著她發亮的眼睛,突然說:\"阿瑩姐,我覺得您不是在收破爛,是在攢故事。\"
王瑩瑩愣了愣,低頭笑了。風掀起她的藍布衫角,露出裡麵彆著的銀簪——那朵牡丹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和她閣樓裡那本舊賬本上的牡丹花紋路一模一樣。
後垵村的榕樹底下,王瑩瑩用螺絲刀撬開那個老木箱。箱蓋掀開的瞬間,黴味混著樟木香湧出來,裡麵整整齊齊碼著幾十本舊課本、幾封冇寄出去的信,還有個紅布包,打開是對銀鐲子,內側刻著\"王謝氏
1965\"。
\"這是我奶奶的陪嫁,\"王瑩瑩摩挲著鐲子上的花紋,\"她臨終前說,要看著我嫁人時戴。\"
吳少峰蹲在她旁邊,翻著一本1982年的數學課本,扉頁上寫著\"王建國\"三個字,字跡和那封掛號信如出一轍。\"原來你爸叫王建國,\"他說,\"我奶奶也姓王,會不會?\"
王瑩瑩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想起爺爺說過,他年輕時有個師妹姓王,後來嫁去了深圳。難道
\"阿瑩姐!\"吳少峰突然喊她,手裡舉著張照片,\"你看!\"
照片已經泛黃,上麵是兩個穿工裝的年輕人,站在電子廠門口。左邊那個濃眉大眼,右邊的姑娘紮著麻花辮,懷裡抱著個穿揹帶褲的小男孩——正是王瑩瑩小時侯的模樣。
照片背麵用鋼筆寫著:\"1985年冬
建國、秀蘭與小瑩
深圳留念\"。
王瑩瑩的眼淚啪嗒掉在照片上,暈開一片模糊的水痕。原來她爸從未忘記過她們,原來他一直把她們帶在身邊。
\"原來原來我爸不是不要我們,\"她抽噎著,\"他是想多賺點錢,讓我們過好日子。\"
吳少峰輕輕拍著她的背,像小時侯被爺爺敲手心時那樣。風從榕樹的枝椏間吹過,帶來遠處五交店的鈴聲——那是他上午幫她掛上去的銅鈴鐺,風一吹就叮咚作響。
\"阿瑩姐,\"他說,\"你看,有些舊物從來不會被丟棄。它們隻是換了種方式,繼續活在人間。\"
王瑩瑩抬起頭,看見陽光穿過榕樹葉的縫隙,在照片上灑下斑駁的光。照片裡的小男孩正衝著她笑,眉眼間帶著股子機靈勁兒——和她抽屜裡那張全家福上的男孩,一模一樣。
遠處傳來石獅三中的下課鈴,幾個學生跑過榕樹底下,其中一個回頭喊:\"阿瑩姐!展覽我們班要放您的照片嗎?\"
王瑩瑩擦了擦眼淚,笑著點頭。她想起閣樓裡那本舊賬本,最後一頁是爺爺用鉛筆寫的:\"1995年7月
吳建國
來信
石獅五交行
收\"。原來這麼多年,那些舊物一直在替她守著,替她記著,替她等著。
風掀起她的藍布衫角,露出裡麵彆著的銀簪。那朵牡丹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彷彿在說:
有些故事,從來不會被忘記。
它們隻是藏在舊物的褶皺裡,
等你彎下腰,
輕輕拾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