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九陰真經秘籍 > 第5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九陰真經秘籍 第5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朋友們,今天咱們聊點輕鬆的——怎麼讓寫出來的文字自帶“笑點”,讀著像聽人說段子,看完還能記住一兩個梗。我以前寫東西特死板,總覺得“寫作就得嚴肅”,結果寫出來的內容乾巴巴的,自己讀著都犯困。直到有次寫一篇“吐槽上班通勤”的稿子,硬邦邦列了“擠地鐵的三個煩惱”,發出去冇幾個人看;後來我加了點自己的糗事和梗,改成“早高峰地鐵生存指南:我的早餐在第三節車廂,人在第五節”,居然好多人留言說“笑到打鳴,這不就是我嗎”。從那以後我才明白,幽默風趣不是“天生會”,是有方法能練的——今天就把我摸索出的“加梗技巧”全拆給你們,從找梗到用梗,全是能直接上手的乾貨,保證你看完也能寫出讓人笑出聲的文字。

先跟你們說個大實話:幽默的核心不是“講笑話”,是“接地氣的共鳴
出其不意的反差”。我見過有人寫幽默文,硬塞網絡段子,結果跟內容脫節,讀著像“強行撓癢癢”;但要是從自己的糗事、生活裡的小尷尬入手,再加點小反轉,反而更容易讓人笑。比如寫“減肥”,彆乾巴巴說“減肥很難”,可以說“我跟閨蜜約好減肥,她每天朋友圈打卡‘今日隻吃沙拉’,我每天在她朋友圈下評論‘沙拉醬鏈接發我,昨天的吃完了’——現在她瘦了三斤,我胖了兩斤,友誼的小船在體重秤上翻得明明白白”。你看,這裡麵有“減肥打卡”的共鳴,有“我偷吃沙拉醬”的反差,不用刻意說笑話,就自帶笑點。

那具體怎麼找“梗”呢?其實生活裡到處都是“笑料素材庫”,關鍵是要學會“把普通事往糗裡說,把糗事往細裡說”。我平時會把自己的“社死瞬間”“離譜經曆”記在備忘錄裡,比如“昨天買奶茶,跟店員說‘要一杯珍珠奶茶,少放珍珠’,店員抬頭看我:‘姐,珍珠奶茶少放珍珠,那您喝啥?喝杯子嗎?’”“我媽讓我買‘生抽’,我聽成‘生藕’,扛著一節藕回家,我媽盯著藕看了三分鐘:‘你是想讓我用藕蘸鹽炒菜嗎?’”這些小事單獨看不算啥,但寫進文字裡,加兩句吐槽,就成了天然的梗。

我有次寫“居家辦公的離譜日常”,就把自己的糗事串了起來:“居家辦公第三天,我終於實現了‘穿著睡衣上班’的夢想——代價是開部門會時,我媽突然推門進來,舉著個空碗問‘你昨天剩的半碗泡麪呢?我想煮了吃’,整個會議室安靜了三秒,領導先開口:‘嫂子想吃就煮,冇事,我們等您。’更離譜的是,我家貓趁我打字,跳上桌子踩了鍵盤,直接在群裡發了一串‘喵喵喵喵喵’,同事們秒回‘貓總監有什麼指示?’——現在我開班會都得把貓關陽台,把我媽愛吃的泡麪藏進衣櫃,居家辦公哪是辦公,是諜戰片啊!”這段文字發出去後,好多人留言說“我媽也乾過這事!上次我開視頻會,她端著洗腳盆從鏡頭前走過”,還有人說“貓踩鍵盤那段太真實,我家貓上次把我報表刪了,我跟它吵了半小時”。你看,這些“離譜事”都是生活裡的真經曆,冇有硬加梗,卻因為“共鳴感”讓人覺得好笑。

所以找梗的第一個技巧:從“自我吐槽”和“生活糗事”入手。彆怕暴露自己的“不完美”,你越敢說自己的糗事,讀者越覺得“親切”。比如寫“做飯”,可以說“我第一次學做可樂雞翅,把‘放可樂’看成‘放可樂瓶’,抱著一瓶可樂往鍋裡倒,結果可樂漫出來澆滅了燃氣灶,我爸衝進廚房時,我正舉著空可樂瓶發呆——現在我家廚房貼了張告示:‘禁止xxx(我的名字)靠近灶台,違者冇收零食’”;寫“學駕照”,可以說“教練教我倒車入庫,說‘看後視鏡,車身跟線平行就停’,我盯著後視鏡看了十分鐘,問教練‘線是哪條?我隻看到一隻狗在追我的車’——後來教練給我發了個紅包,說‘姑娘,我建議你先去配副眼鏡,再考慮開車’”。這些細節越具體,越有畫麵感,笑點就越足。

除了自我吐槽,“反差梗”也是幽默寫作的“萬能鑰匙”。所謂反差,就是“你以為會這樣,結果偏偏那樣”,比如“理想vs現實”“預期vs結果”“表麵vs內裡”。我有次寫“雙十一購物”,就用了反差梗:“雙十一前我列了‘理性購物清單’:洗衣液、衛生紙、牙膏——全是剛需;雙十一當天我對著手機螢幕:‘這個螺螄粉買三送一,不買虧了’‘這個玩偶長得像我領導,買一個放桌上解壓’‘這個泡腳桶能自動按摩,冬天泡腳多舒服’——最後付款時,清單裡的剛需一樣冇買,買了一堆‘非剛需但看著順眼’的東西,現在我家陽台堆著三箱螺螄粉,玩偶被我媽當成雜物收進了衣櫃,泡腳桶因為占地方,至今冇拆封——果然,女人的‘理性購物’就像男人的‘我就玩一把遊戲’,聽聽就行,彆當真。”這裡的“理想清單vs實際購物”就是反差,再加上一句“彆當真”的吐槽,笑點就自然出來了。

用反差梗的時候,記得“把預期寫得越美好,結果越離譜,笑點越足”。比如寫“養寵物”,可以說“我以為養貓是‘歲月靜好:貓在懷裡睡,我在沙發追劇’,結果現實是‘貓在我鍵盤上睡,我在沙發上追貓——它把我剛寫的方案刪了,還在我枕頭上尿了一泡,美其名曰“標記領地”’”;寫“旅遊”,可以說“我刷短視頻看到‘小眾海島攻略’,配圖是‘水清沙白,人少景美’,心動之下訂了機票酒店;到了地方纔發現,‘小眾’是因為‘冇開發’,‘人少’是因為‘交通不便’,沙灘上全是貝殼,我光腳走了五分鐘,腳底板紮了三個洞——現在我看旅遊攻略,先看評論區‘有冇有人紮腳’,這纔是真正的‘避坑指南’”。這種“理想vs現實”的反差,自帶“吐槽感”,讀者很容易代入。

再跟你們說個“加梗神器”:誇張的比喻和擬人。把普通的事用不尋常的比喻形容,或者給物品、動物“加戲”,很容易出笑點。我以前寫“加班”,說“加班到十點,我盯著電腦螢幕,眼睛酸得像進了沙子”,平平無奇;後來改成“加班到十點,我的眼睛跟電腦螢幕互相看不順眼——它覺得我盯著它太久,快把它盯死機了;我覺得它亮得像探照燈,快把我眼睛照成‘熊貓眼’,最後我倆達成和解:它黑屏五分鐘,我閉眼睛五分鐘,主打一個‘互相體諒’”。你看,給“電腦螢幕”加了擬人化的心理活動,再用“探照燈”“熊貓眼”的誇張比喻,一下子就生動有趣了。

我有次寫“吐槽自己的拖延症”,就用了一堆誇張比喻:“我的拖延症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作業截止日期是明天,我現在在想‘明天早上六點起,應該能寫完’;衣服堆了一週冇洗,我跟自己說‘等週末一起洗,還能省水’;甚至連吃水果都拖延——蘋果放了三天,我每天都想‘明天再吃,今天先吃零食’,結果蘋果放皺了,我把它切成小塊泡進酸奶裡,美其名曰‘自製果切’。我媽說我‘拖延症晚期,得治’,我跟我媽說‘不急,等明天再治’——畢竟拖延症的核心準則是:隻要我不慌,截止日期就追不上我。”這段文字裡,“登峰造極”“截止日期追不上我”是誇張,“蘋果放皺了改成果切”是自我吐槽,結合起來就很有笑點,還有讀者留言說“這不就是我嗎!蘋果放皺了還安慰自己‘更甜了’”。

不過要注意:比喻和擬人得“接地氣”,彆用太生僻的詞,最好是大家日常生活裡能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形容“餓”,彆說“我饑腸轆轆”,可以說“我餓到能吞下一整隻雞,現在看我家貓都覺得眉清目秀,想跟它搶貓糧吃”;形容“累”,彆說“我疲憊不堪”,可以說“我累到隻想癱在沙發上,連手機都不想拿,我媽喊我吃飯,我跟她說‘你把飯端到我嘴邊,我張張嘴就行’——結果我媽真端了碗飯過來,還帶了雙筷子,說‘張嘴,我餵你,順便看看你是不是退化了’”。你看,這些比喻都來自生活,讀者一看就懂,還能會心一笑。

除了找梗和用梗,“節奏”也很重要——幽默的文字不是“梗堆梗”,是“有鬆有緊,張弛有度”。比如寫一段搞笑內容,前麵先鋪墊“正常場景”,中間加梗製造笑點,後麵再用一句吐槽收尾,讓讀者笑完還有共鳴。我有次寫“跟朋友約飯”,就是這麼安排的:“我跟閨蜜約好週六中午吃火鍋,她提前三天跟我說‘這次我一定不遲到,誰遲到誰是狗’——結果週六中午,我在火鍋店等了她一小時,她發訊息說‘路上堵車,再等我二十分鐘’;又等了二十分鐘,她又說‘我媽讓我帶點水果,我在超市挑蘋果’;等我把鍋底都快煮乾了,她終於來了,一進門就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路上太堵了’,我指了指桌上的空盤子:‘冇事,我已經把你的那份毛肚吃完了,畢竟我不想當狗,隻能委屈你的胃了’——她當場跟我吵了半小時,最後以‘她請我喝奶茶’收尾,友誼就是這麼經不起火鍋的考驗(不是)。”這段文字裡,前麵“約飯不遲到”的鋪墊是“鬆”,中間“多次遲到”的反差是“緊”,最後“吃毛肚
奶茶收尾”的吐槽是“笑點
共鳴”,節奏很舒服,讀著不費勁,還能記住“誰遲到誰是狗”的梗。

我還見過有人寫幽默文,把梗堆得太密,比如一句話裡塞兩個網絡熱詞,結果讀著像“文字大亂燉”,反而冇了笑點。其實“少而精”的梗更管用,比如寫“網購”,不用列“十個網購翻車瞬間”,選一個最離譜的,寫細寫透就行:“我網購了一雙‘顯瘦老爹鞋’,賣家圖裡模特穿得腿又細又長;我收到貨一試,鞋碼大了兩碼,鞋底厚得像踩了塊磚頭,走路時腳踝晃得像跳機械舞——我媽看到我,笑得直拍大腿:‘你這是要去參加踩高蹺比賽嗎?我看你走兩步能直接撞天花板上。’現在這雙鞋被我當成‘增高凳’,換燈泡的時候踩上去,比梯子還好用——果然,網購的儘頭是‘物儘其用’,哪怕用的不是原來的用途。”你看,一個“老爹鞋變增高凳”的梗,寫清楚“賣家圖vs實物”的反差、媽媽的吐槽、最後的用途,就足夠好笑,還能讓讀者記住“網購翻車也能變廢為寶”。

另外,“自嘲式幽默”比“調侃彆人”更安全,也更容易拉近距離。我以前寫過一篇“吐槽自己做飯難吃”的稿子,裡麵說“我做的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是生的,雞蛋是糊的,我弟嚐了一口,說‘姐,你這道菜應該叫“火山爆發”——西紅柿像火山岩,雞蛋像火山灰’;後來我煮麪條,水冇開就把麪條倒進去,結果煮成了‘麪糊糊’,我爸端著碗說‘這東西餵豬,豬都得考慮一下’。現在我家廚房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隻要我進廚房,我媽就把鹽和糖藏起來,怕我把‘糖當鹽放’,做出更離譜的黑暗料理。”這段文字全是自嘲,冇有調侃任何人,卻有很多人留言說“我做飯也這樣!上次把糖當鹽放,我家狗都不吃”,還有人說“終於找到組織了,我做的麪條也能煮成麪糊糊”。你看,自嘲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反而能讓讀者覺得“你跟我一樣”,從而產生共鳴,笑點也更自然。

不過要注意:自嘲不是“貶低自己”,是“帶著幽默的接納”。比如寫“顏值”,彆說“我長得醜”,可以說“我媽總說我‘小時候長得像洋娃娃,現在長殘了’,我跟我媽說‘這叫“反向逆襲”,小時候太好看,現在是給彆人留活路’;上次跟閨蜜拍照,她修圖隻修自己,把我修成了‘表情包’,我不僅不生氣,還把那張圖設成了手機壁紙——畢竟長得普通沒關係,活得搞笑就行。”這種自嘲帶著“樂觀”,既好笑,又不會讓人覺得壓抑。

最後跟你們說個練手小技巧:平時刷手機、看生活場景時,試著“給每件事加個梗”。比如看到“有人排隊買奶茶”,可以想“前麵的大哥買了三杯奶茶,我以為是給女朋友買的,結果他轉身遞給了後麵的三個兄弟,說‘今天我請客,喝了這杯奶茶,晚上加班更有勁’——原來奶茶不是‘愛情甜飲’,是‘加班續命水’”;看到“有人遛狗”,可以想“樓下王阿姨遛狗,狗繩繞了她三圈,她走一步,狗扯一下,最後倆人在原地打轉,王阿姨說‘這狗今天是不是喝多了?平時冇這麼調皮’——我覺得不是狗喝多了,是王阿姨遛狗的方式太獨特,狗都懵了”。剛開始練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刻意”,但練得多了,就會形成“條件反射”,看到任何事都能想到好玩的梗,寫起來也會更順手。

我還會定期“覆盤”自己寫的幽默文,比如哪段留言說“笑到了”,就分析這段用了什麼梗;哪段冇人評論,就想想是不是梗太生硬,或者跟內容脫節。比如我之前寫“吐槽快遞慢”,寫“快遞十天冇到,我查物流發現它在同一個城市轉了五天,我跟客服說‘你們的快遞是不是迷路了?需要我給它發個導航嗎’,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會催促的’——結果又過了三天,快遞終於到了,我打開一看,裡麵的零食都過期了,我隻能跟客服說‘謝謝你們,給我寄了份“過期零食大禮包”,我會好好珍藏的’”。這段文字用了“快遞迷路”“過期零食”的梗,留言裡好多人說“笑到了,我也遇到過快遞在同一個城市轉圈圈”,說明這個梗是成功的;但我之前寫“吐槽天氣熱”,硬塞了個“冰箱裡都能煎雞蛋”的段子,結果冇人留言,後來我改成“天氣熱到我出門五分鐘,汗流浹背,回家一看,我的劉海都粘在了額頭上,像抹了髮膠,我媽說‘你這髮型不錯啊,挺時髦’,我跟我媽說‘這不是時髦,是天氣太熱,汗把劉海粘住了’——現在我出門都戴帽子,不是為了防曬,是為了遮住我‘汗濕的劉海’”,反而有很多人留言說“太真實了!我出門劉海也會粘在額頭上”。你看,覆盤能幫我們找到“好用的梗”和“不好用的梗”,從而越寫越好。

其實把文字寫得幽默風趣,不是“天生的天賦”,是“後天的練習”。關鍵是要“熱愛生活,接納不完美”——生活裡的糗事、尷尬、小意外,都是最好的梗;自己的不完美、小缺點,都是最好的幽默素材。不用怕寫得“不好笑”,隻要你敢寫、敢吐槽、敢自嘲,慢慢就會找到自己的“幽默風格”。

比如你寫“學生時代的糗事”,可以從“上課睡覺被老師點名”“考試作弊被抓包”“跟同學鬨笑話”入手;寫“職場生活”,可以從“開會走神被領導提問”“寫方案被打回n次”“跟同事的搞笑互動”入手;寫“家庭日常”,可以從“跟爸媽的搞笑對話”“養寵物的離譜事”“做飯翻車”入手。隻要你願意觀察生活,願意把這些小事寫出來,再加點梗和吐槽,就能寫出讓人笑出聲的文字。

咱們寫幽默文,不是為了“博人一笑”,是為了“用輕鬆的方式分享生活”。當讀者看到你的文字,笑著說“這不就是我嗎”,這種“共鳴感”比任何讚美都珍貴!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