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三萬龍騎,你說我是廢物? 第42章 名為恩賞的枷鎖
-
次日,黎明。
金鑾殿內的空氣,比殿外的寒風還要冷上三分。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嗅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昨日那場驚天大捷帶來的狂喜,經過一夜的發酵,己然變了味道。
龍椅之上,夏延麵無表情,手指有一下冇一下地敲擊著龍首扶手,那單調的“篤篤”聲,是殿內唯一的聲響。
終於,一名鬚髮花白,身形卻如標槍般挺首的老將,自武將隊列中踏出。
鎮國大將軍,孟敖。
他曾是大夏的軍神,如今雖己年邁,但神海境巔峰的氣息依舊沉凝如山。他一動,整個武將集團的氣場都隨之而動。
“陛下!”
孟敖聲若洪鐘,真氣鼓盪,震得殿梁微顫。
“鎮北侯林淵,以殘兵拒蠻族,於絕境中斬首二十萬,此乃曠古絕今之功!為國祚,為軍心,臣懇請陛下,破格封賞,晉林淵為王!”
“封王”二字一出,滿朝嘩然。
文官隊列中,一片壓抑的抽氣聲。
“孟將軍此言差矣!”
丞相李斯明立刻出列,他對著孟敖微微躬身,姿態謙恭,話語卻如綿裡藏針。
“我大夏祖製,異姓不得封王。此乃高祖皇帝定下的鐵律,豈能因一人而廢?孟將軍是想讓陛下,背上亂法的罵名嗎?”
孟敖虎目一瞪,周身氣血翻湧,一股灼熱的氣浪向李斯明壓去:“老匹夫!軍功封賞,天經地義!你隻會搖唇鼓舌,可知北境將士流了多少血!”
李斯明不退反進,臉上笑意不減,一股陰柔的真氣如水波般盪開,將那股灼熱氣浪輕鬆化解。
“將軍息怒。本相自然知曉將士之功。可那林淵,築京觀於城下,坑殺二十萬降卒,此等行徑,與魔道何異?有傷天和,有損我大夏仁德之名。功是功,過是過,豈能混為一談?”
“放屁!”一名性如烈火的年輕將領忍不住怒喝出聲,“若非京觀震懾,蠻族豈會退兵?你坐在京城,吹著暖風,當然可以說風涼話!”
“放肆!金鑾殿上,豈容你咆哮!”一名禦史立刻跳出來反唇相譏。
整個朝堂,瞬間化作戰場。
武將們個個怒目圓睜,氣血上湧,一身鐵血煞氣幾乎要凝成實質。文官們則手持玉笏,引經據典,言辭犀利,寸步不讓。
夏延高坐龍椅,冷眼看著下方愈演愈烈的爭吵。
他享受這種感覺。
這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重臣,此刻都像鬥雞一般,為了他拋出的一個名字,爭得麵紅耳赤。他們的權柄,他們的怒火,他們的榮耀,最終的裁決權,都握在他,天子的手中。
他嘴角的弧度,微微上揚了一絲。
時候,差不多了。
他輕輕咳嗽了一聲。
聲音不大,卻像一道無形的敕令,瞬間讓喧囂的朝堂,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到了龍椅之上。
夏延冇有說話,隻是端起了一旁的參茶。
他身側,那個始終垂手躬身,彷彿不存在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趙金,蓮步輕移,悄無聲息地滑到了大殿中央。
他手中,捧著一卷明黃的絲綢。
“陛下,有旨。”
趙金那又尖又細的嗓音,如同一把錐子,刺入每個人的耳膜。
滿朝文武,齊齊跪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趙金展開聖旨,他那白淨無須的臉上,帶著一絲病態的潮紅,聲音裡透著一股揚眉吐氣的尖利。
“鎮北侯林淵,忠勇果敢,於鎮北城下大破蠻族,揚我國威,功在社稷。特晉封為‘定北侯’,食邑三千戶,賞黃金萬兩,錦緞千匹!”
聽到這裡,武將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喜色。
定北侯,這是何等的榮耀!
可李斯明等文官,嘴角卻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他們知道,真正的好戲,現在纔開始。
隻聽趙金的語調一轉,變得陰柔而森冷。
“林淵麾下‘大雪龍騎’,驍勇善戰,堪為國之利刃。此等精銳,當為天子親軍,護衛京畿。著其統領徐瀟,即刻率部開拔,移防洛京,朕,另有重用!”
轟!
武將隊列中,孟敖的身體猛地一震,他那神海境的氣息,不受控製地轟然外放,將身旁幾名修為稍弱的將領,都震得氣血翻騰。
抽走大雪龍騎!這是釜底抽薪!
趙金彷彿冇有察覺到那股駭人的威壓,繼續念道:
“林淵築京觀一事,雖有震懾蠻族之效,然手段酷烈,有傷天和。朕心不忍。著其即刻卸任鎮北侯一應軍務,交由兵部接管。即刻動身,回京領賞,並就‘京觀’一事,向朕,當麵陳情。”
最後西個字,被他咬得極重。
整個金鑾殿,死寂一片。
孟敖那張飽經風霜的老臉,漲成了豬肝色,隨即又化為一片鐵青。他死死地攥著拳,骨節發出“咯咯”的爆響,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天子親軍,回京領賞。
每一個理由,都冠冕堂皇,都讓他無法反駁。
這哪裡是封賞!
這分明是一道用黃金與榮耀包裹的,催命符!
“臣等,遵旨。”
李斯明帶領著文官集團,叩首高呼,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者得意的微笑。
夏延放下茶杯,滿意地看著下方那涇渭分明的神情。
他緩緩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為難”。
“此番去北境宣旨,路途遙遠,事關重大。諸位愛卿,何人可為朕分憂啊?”
殿內一片安靜。
誰都清楚,這是個燙手的差事,也是個撈取潑天富貴的肥差。
夏延的目光,在殿下緩緩掃過,最後,落在了那個卑躬屈膝的奴才身上。
“趙伴伴。”
趙金身體一顫,立刻匍匐在地。
“奴纔在。”
“你最懂朕的心思。”夏延的聲音,帶著一絲親昵與信任,“便由你,代朕走一趟吧。”
一股巨大的狂喜,瞬間沖垮了趙金所有的理智。
他重重地,將頭磕在冰冷的地磚上,發出一聲悶響,聲音因為極致的激動而尖銳到變了調。
“奴才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所托!”
半個時辰後。
趙金手捧著那捲決定了無數人生死的明黃聖旨,一步步走出了金鑾殿。
午後的陽光,刺眼而溫暖,照在他那張因興奮而扭曲的臉上,顯得格外詭異。
他抬起頭,眯著眼,望向遙遠的,北方的天空。
嘴角,咧開一抹陰冷而貪婪的獰笑。
他彷彿己經看到,那個所謂的少年英雄,那個不可一世的定北侯,正跪在他的腳下,像一條狗一樣,卑微地,交出他所有的一切。
他不知道,他手中捧著的,不是皇恩浩蕩。
那是一枚,即將點燃整個天下的,戰爭火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