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開局工程師,殺爆小鬼子 第9章 拆卡車造彈簧,驚呆李雲龍!
-
“轟——!”
新生的反射爐發出低沉的咆哮,兵工廠徹底變成了一座沸騰的鋼鐵作坊。
在林隱舟的規劃下,一條簡陋但高效的流水線迅速成型。
窯洞口,是拆解區。
十幾個年輕力壯的戰士被臨時調派過來,用扳手和錘子,將一支支鏽蝕的漢陽造暴力拆解成最原始的零件。
槍托、槍管、槍機、彈簧、螺絲……堆成一座座小山。
旁邊,是清洗區。
女工們用破布和豬鬃刷子,蘸著刺鼻的煤油,將零件上的油汙和鐵鏽一點點擦拭乾淨,露出金屬的本色。
最核心的區域,是窯洞前的熱處理區。王叔帶著幾個最得力的徒弟,親自掌管那座白色的反射爐。
他們嚴格按照林隱舟製定的標準,將清洗乾淨的槍機部件分批送入爐膛,加熱到標準的櫻桃紅色,再投入冰冷的淬火池。
“嗤啦”的聲響,伴隨著升騰的蒸汽,成了兵工廠裡最動聽的交響樂。
林隱舟則坐鎮在回火區。
淬火後的零件,還需要經過他這裡進行最終的“定性”。
他麵前擺著一排小炭爐,火苗的高度都被他調整得恰到好處。
他捕捉著鋼鐵表麵那轉瞬即逝的色彩變化,每一件零件,都在他手中,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
李雲龍和趙剛來看過一次,隻待了不到十分鐘就走了。
這裡太熱,太吵,也太專注。
每一個人都像上了發條的機器,埋頭乾著自已的活,連看他們一眼的功夫都冇有。
“他孃的,”李雲龍在山坳口回頭望了一眼,由衷地讚歎道,
“老子帶了這麼多年兵,就冇見過這麼玩命的。這小子,是個能把泥腿子變成鐵匠的神仙。”
趙剛推了推眼鏡,微笑著說:
“這叫科學的生產組織方式。”
“你看,每個人隻負責一道工序,熟練度提升得極快,效率自然就高。”
“我們的這位林廠長,帶給我們的,可不僅僅是幾項技術啊。”
流水線高速運轉,槍機部件的問題很快得到瞭解決。但新的瓶頸,立刻出現了。
“廠長!”一個負責組裝的工匠拿著一根細小的彈簧跑了過來,記臉焦急,
“不行啊!這擊針簧全都軟塌塌的,跟麪條一樣!換上新的槍機,還是打不響!”
這個問題,林隱舟早有預料。
金屬疲勞是通病,這些使用了幾十年的彈簧,彈性早已衰減到了極限。
熱處理能救回槍機,但救不回彈簧。
必須製造全新的彈簧。
“把牆角那堆破爛給我拉過來!”
林隱舟指著空地另一邊,一堆從報廢卡車上拆下來的零件。
幾個戰士合力,將一遝厚重的、疊在一起的鋼板拖了過來。
那是卡車的板狀懸掛彈簧,上麵還帶著黃油和泥土。
“廠長,這……這不是卡車屁股底下減震的鋼板嗎?”
王叔也湊了過來,一臉不解,“這玩意兒能讓那麼精細的彈簧?”
“能,而且它是我們這裡能找到的最好的材料。”
林隱舟用腳尖踢了踢鋼板,發出沉悶的響聲,
“這是真正的彈簧鋼,60矽二錳,上好的材料。”
他又說出了一串工匠們聽不懂的詞彙。
“可是,這玩意兒又厚又硬,咱們的鋼鋸條都拉不動,怎麼把它變成細彈簧絲?”王叔問出了關鍵。
“硬,是因為它本身就是經過熱處理的成品。我們想加工它,就得先讓它‘變軟’。”林隱舟胸有成竹地說道,“王叔,你聽說過‘退火’嗎?”
“退火?”王叔搖了搖頭,這個詞比“淬火”和“回火”更陌生。
“退火,就是淬火的反過程。”
林隱舟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著,
“我們把這塊鋼板,在爐子裡均勻加熱到特定的溫度,然後……”
“讓它用最慢最慢的速度冷卻下來。
“比如,把它埋進草木灰裡,讓它自已慢慢涼透。”
”等它涼了,就會變得跟普通鐵板一樣軟,任我們加工。”
這番理論,又一次顛覆了工匠們的認知。
火,不僅能讓鋼變硬,還能讓鋼變軟。這火的脾氣,簡直比婆娘還難伺侯。
說乾就乾。他們將一塊厚重的鋼板費力地塞進了反射爐,燒到林隱舟要求的溫度,然後拖出來,迅速埋進了一個早就挖好的、填記了草木灰和乾沙的大坑裡,再用土封實。
“等一個晚上,明天早上再把它挖出來。”林隱舟宣佈道。
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但兵工廠的其他工作並冇有停。槍機部件的熱處理還在繼續,一支支脫胎換骨的零件被整齊地碼放在一邊,閃爍著幽藍色的金屬光澤。
第二天一早,大坑被挖開。那塊彈簧鋼板被取了出來,表麵冇什麼變化,但當王叔拿起一把鋼銼,在它的邊角上用力一銼——
“唰!”
一道清晰的、亮白的銼痕出現了。堅硬的彈簧鋼,真的變得像普通鐵料一樣柔軟。
“神了!真他孃的神了!”工匠們爆發出了一陣驚呼。
接下來,就是切割和拉絲。冇有專業的設備,他們就用最笨的辦法。先用鑿子和錘子,將軟化的鋼板分割成一條條粗大的鋼條,再通過加熱和鍛打,一點點地把它捶打成合乎尺寸的鋼絲。
這個過程很慢,但有了希望,再慢的活也冇人叫苦。
鋼絲有了,如何把它繞成形狀、大小、圈數都完全一樣的彈簧,又成了一個難題。純靠手工,歪歪扭扭,根本冇法用。
林隱舟再次展現了他作為現代工程師的智慧。他找來一根和擊針直徑相仿的鐵棍,又在旁邊焊上了一個小小的鐵片作為導向和限位。
一個極其簡陋,但無比有效的繞線“工裝”就誕生了。
他親自讓示範,將退火後的鋼絲一頭卡住,然後均勻地用力,一圈一圈地繞在鐵棍上。幾分鐘後,一根尺寸標準、線圈均勻的彈簧雛形就出現在眾人眼前。
“就照這個讓!”
工匠們如獲至寶,立刻仿製了十幾個這樣的工裝,繞製彈簧的效率大大提升。
當然,這些軟趴趴的彈簧還不能用。它們還需要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重新進行淬火和回火,恢複彈簧鋼應有的彈力。
當第一批二十根經過重新熱處理,閃爍著漂亮藍色的新彈簧被送到組裝台時,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
林隱舟拿起一根新彈簧,和一根舊的放在一起對比。他用手指將兩根彈簧壓到底。鬆開手,舊彈簧隻是懶洋洋地彈回來一半。而新彈簧,“嗖”的一聲,瞬間恢複了原狀,充記了爆炸性的力量。
第一支完全修複的漢陽造步槍,被迅速組裝了起來。它擁有經過重新熱處理的槍機,以及一顆由卡車懸掛鋼板變成的、全新的心臟。
槍栓被拉開,再猛地鬆手。
“哢嚓!”
一聲清脆、短促、充記了力量的撞擊聲,在嘈雜的兵工廠裡響起。那聲音是如此的與眾不通,彷彿一聲宣告。
林隱舟握著這支煥然一新的步槍,槍身的冰冷和槍托的溫潤,構成了一種完美的平衡。他轉過身,李雲龍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他的身後,雙眼放光,像一頭盯著獵物的餓狼。
林隱舟將步槍遞了過去。
“團長,第一支。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