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口才的力量 > 培養受人歡迎的說話態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口才的力量 培養受人歡迎的說話態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培養受人歡迎的說話態度

相傳,古時候有家父子冬天在集市上賣便壺(俗稱夜壺,舊時男人夜間或病中臥床小便時的用具)。父親在南街賣,兒子在北街賣。冇有多長時間,兒子的地攤兒前就圍了好些人,其中有人說:“這便壺大了些。”兒子聽後,臉上流露出鄙夷和不滿的神態,馬上接過話說道:“大了好哇,裝的尿多!”人們聽了之後,覺得他講話十分不好聽,便紛紛散開了。

而在南街他的父親也遇見了同樣的問題,隻見他的父親態度溫和地解釋說:“便壺是大了些,可您仔細想一下,冬天夜長呀!”一些顧客聽了之後,都會意地點了點頭,並痛快地付了錢。

父子倆同在一個集市上做同一種生意,結果兒子的一件冇有售出,父親卻賺了一大筆錢。兒子說話的態度不佳,語言粗俗,使人聽了十分不悅,而父親卻是個高明的商人,先讚同了顧客的話(“大是大了些”),以認同的態度與顧客拉近距離,然後又以委婉地言辭相勸(“可是冬天夜長呀”),這看似離題的話卻頗有韻味,顯得態度很坦誠,其言外之意就是在設身處地地在提醒,顧客不難明白。賣者說的在理,買者樂意購買就是很自然的了。

兒子的一句話砸了生意,而父親的一句話盤活了生意。這不是說明瞭說話態度的重要性嗎?

與人談話態度如何,一定程度上決定你是否受人歡迎。一個與人和顏悅色交談的人總能打動對方的心。那麼,怎樣纔是良好的談話態度呢歸納起來有五點:

1.表現出興趣

彆人講話時,要注意傾聽。如果你望天望地望彆處,或是玩弄著小物件、翻弄報紙書籍等等,彆人就會以為你對他的話冇有興趣,會很掃興。

在人多的時候,你還不能隻對其中的一兩個你熟悉的人發生興趣,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所有的人身上;對於那些話說得很少或是精神不太自在的人,你更要特彆留神,找機會特彆關照他們一下。你的注意、你的關心,對他們是一種尊重和安慰,正好把他們從冷落中挽救出來。

2.表示友善

如果你對彆人表現出刻薄的神情,或者你對彆人所談的話表示冷淡或鄙視,對方談話的興趣也就消失了。

哪怕你不喜歡聽他的話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見,但是你對他本人還應該表示友善。不要因為他說了一句不得體不適當的話就否定了他的人格。你尊重他,並不妨礙你表示與他有不同的意見。

冇有經驗的人,一聽到不喜歡的話,立刻就表現出不快和不滿來,把彼此的關係弄壞、搞僵,而失去了繼續交談、深入瞭解的機會。

3.輕鬆、快樂、幽默

真誠、溫暖的微笑,是打開彆人心靈的鑰匙。人的心靈好像對溫度有強烈的敏感,遇見抑鬱的、冰冷的表情就凝結了起來、硬了起來,但遇見了歡樂的、溫暖的笑容就柔軟了、融化了、活潑了。所以,真誠的、溫暖的微笑,快樂的、生動的目光,舒暢的、悅耳的聲調,就像明媚的陽光一樣,使一切欣欣向榮,使談話進行得生動活潑,使大家談笑風生、心曠神怡。

至於幽默感,需要慢慢地培養,它是一種興致的混合物,富於幽默的人常常能使客廳中充滿歡聲笑語。有時一個笑語或是兩句妙語,就能驅散愁雲、消除敵意、化乾戈為玉帛、化凶戾為吉祥。

4.適應彆人

很多時候,我們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話多得很,一遇見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彆扭,不想開口,這樣是不對的。要想著跟彆人談話多關心彆人,重視彆人的口味。有的人喜歡講大道理,有的人喜歡高談闊論,有的人喜歡娓娓而談,有的人喜歡深思,有的人拙於應對,你都要能調節自己去遷就彆人的興趣與習慣。有滿腹經綸的,讓他儘情地宣泄;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給予一些安慰與同情;軟弱的,多給予一點鼓舞和激勵。假如對方對某一個問題產生特彆強烈的興趣,就讓他在這方麵繼續發揮、暢所欲言;假如對方對某一個問題不想多談,就及時轉換話題把談話引到另一個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麵。

5.謙虛有禮

謙虛有禮絕不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客氣話。謙虛有禮是一方麵真誠地尊重對方、關心對方的需要,儘力避免傷害對方;另一方麵嚴格地要求自己,對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帶著一種“可能有錯”的保留態度,虛心地聽取彆人的意見,關心彆人的感受和反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