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口才的力量 > 你的眼睛也會說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口才的力量 你的眼睛也會說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你的眼睛也會說話

“看著你的眼睛,我就知道你的秘密。”是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因為眼睛會傳達你所有的感情和想法。《孟子·離婁上》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斷人心善惡的論述:“存乎者也,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目光接觸,是人際間最能傳神的非言語交往,人們總是憑藉彆人的眼神中來瞭解其思想感情,並以眼神來傳遞思想感情。索菲亞·羅蘭也深有體會地說:“我的眼睛是準確反映我靈魂的一麵鏡子。如果你對我十分瞭解,你便能從我的眼神知道我是歡樂還是悲愁,是煩惱還是平靜,是厭棄還是喜愛。”心理學家發現,在一般文化背景中,人們相互之間頻頻的目光對視是一種親切的交往,但其對象大多限於情侶和親人之間。如果一般異性敢於長時間地對視,則意味著彼此感情和關係的升級。在相互不太親密的交往對象之間,直愣愣地盯住對方,往往是一種失禮行為,而上下打量人則更是一種輕蔑和挑釁的表示。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應儘量避免以好奇的目光打量對方或過於直露地凝視對方。在一般社交性談話中,聽講者應看著對方,以示關注;而講話者不宜再迎視對方的目光,除非兩人的關係已密切到能以目傳情。講話者在說完最後一句話時,纔將目光移向對方的眼睛,這是在表示一種詢問:“你認為我講得好嗎?”或者是一種希望對方接下去講的暗示。在空間較大的社交場閤中,目光交往還有一個作用,即可以通過相互對視而彌補交往距離過遠的不足,從而使整個交往氣氛更為融洽和親切些。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內心的情感都可以通過眼睛傳達出來,而眼神所傳達出來的資訊會影響到溝通的效果。

羅恩·克拉克在《優秀是教出來的》一書中說:“用眼睛和他人溝通。有人對你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他;有人發表意見時,你的身體和臉要正對著他。用眼睛盯著一件東西看,這對有些人來說有點困難。但是,如果你正在努力贏得人們的好感,並且想表示你所說的話很認真,這就顯得很重要了。例如,當你走進老闆的辦公室要求他給你提升時,如果你的眼睛緊盯著他,而不是低著頭,那麼他會更為認真地考慮你的請求。當你在單位陳述你的一份商業計劃時,如果你用自信的眼神看著周圍的人,那麼大家就會更加信任你並認可你的計劃……”自信的眼神讓人對你產生信任,真誠的眼神讓人對你產生好感。那麼,我們在與他人溝通交流時應該注意哪些呢?

首先,注視的時間。在整個交談過程中,與對方目光接觸應該累計達到全部交談過程的50%~70%,其餘30%

~50%時間,可注視對方臉部以外5~10

米處,這樣比較自然、有禮貌。

其次,注視的區域。場合不同,注視的部位也不同。一般分為公務凝視、社交凝視、親密凝視。

1公務凝視。在洽談、磋商、談判等嚴肅場合,目光要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注視的位置在對方雙眼或雙眼與額頭之間的區域。

2

社交凝視。這是指在各種社交場合使用的注視方式。注視的位置在對方唇心到雙眼之間的三角區域。

3

親密凝視。這是親人之間、戀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使用的注視方式。凝視的位置在對方雙眼到胸之間。

再次,注視的方式。無論是使用公務凝視、社交凝視或是親密凝視,都要注意不可將視線長時間固定在所要注視的位置上。這是因為,人本能地認為,過分地被人凝視是在窺視自己內心深處的**。所以,雙方交談時,應適當地將視線從固定的位置上移動片刻。這樣能使對方心理放鬆,感覺平等,易於交往。

當與人說話時,目光要集中注視對方;聽人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眼睛,這是一種既講禮貌又不易疲勞的方法。如果表示對談話感興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視對方的眼區;如果想要中斷與對方的談話,可以有意識地將目光稍稍轉向他處。儘量不要將兩眼視線直射對方眼睛,因為對方除了會以為你在窺視他心中的隱秘,還會認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審視和抗議。但在談判和辯論時,就不要輕易移開目光,直到逼對方目光轉移為止。當對方說了錯誤的話正在拘謹害羞時,不要馬上轉移自己的視線,而要用親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繼續看著對方,否則對方會誤認為你高傲,在諷刺和嘲笑他。談興正濃時,切勿東張西望或看錶,否則對方會以為你聽得不耐煩,這是一種失禮的表現。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