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快穿之生子躺贏 > 第48章 突如其來的意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48章 突如其來的意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和此前做「文書」一樣,每日在甘露殿偏殿處理如雪片般飛來的奏章,將其分門彆類,提煉概要,附上簡明扼要的處理建議。

並用她獨創的圖表法清晰羅列資料,最後再將所有整理好的文書送至皇帝榻前,供其做最終裁決。

也正是在這一年,在思寧帶著女兒永寧公主住進甘露殿偏殿前,已滿六歲的小太子唐昭,正式搬入了東宮,開始了係統性的啟蒙和學習生涯。

思寧對太子的教養極為上心。

東宮的一應屬官、侍從,皆由她親自甄選,務必保證皆是品行端方、才學兼備之人。

東宮的事務,起初絕大部分掌控在思寧手中,但她並未像許多緊抓權力不放的父母那樣,事無巨細地乾預。

相反,從小太子五歲開始,還未入住東宮就提前一年有意識地教導唐昭如何管理身邊伺候的人以及一些事務。

等小太子入住東宮後,更是不斷的引導小家夥慢慢接管他的東宮以及各種事務。

比如

「昭兒,」思寧將東宮的人員名冊和簡單的開支賬目拿到唐昭麵前。

「這些人,是護衛你安全的,這些是照顧你起居的,這些是輔佐你學業的。」

「你要學會識人,知其長短,善用之。」

「這些錢糧用度,雖不需你親自計算,但你要懂得來龍去脈,知道節儉的道理。」

思寧耐心講解,引導唐昭自己做出一些小決定,例如如何賞賜有功的侍衛,如何安排自己的課業時間。

起初隻是些微末小事,隨著唐昭年歲漸長和理解力的提升,她逐步將更多東宮事務的管理權轉移到他手上。

「娘娘,太子殿下年幼,這些事務是否……」

有時,連心腹白芷、白露都覺得她放權得太早。

思寧卻搖搖頭,目光深遠。

「昭兒是儲君,將來要治理的是整個天下。」

「若連一個東宮都管理不好,如何能駕馭萬裡江山?」

「吾是他的母親,是助他翱翔的清風,而非束縛他的枷鎖。」

她的這些舉動,都被陛下看在眼裡,都被東宮各屬官傳到朝臣們耳朵裡。

一次,皇帝病體稍愈,召見幾位重臣。

中書令許敬元便感慨道:「皇後娘娘不僅賢德,更深明大義。

教導太子,既儘心竭力,又不戀棧權位,逐步放權,讓太子學習自理。

此乃真正為國之儲君計深遠啊!」

連一向持重的徐世忌也頷首附和:「確實。古來多少後宮之主,恨不得將太子牢牢控於掌心。

如皇後娘娘這般,悉心教導後又懂得適時放手的,實屬罕見。

可見娘娘一心為公,毫無私心,太子有母如此,實乃大理之福。」

這些評價傳到思寧耳中,她隻是淡然一笑。

思寧深知,真正的掌控,並非源於事事親力親為的緊抓,而是源於智慧和遠見的引導,以及那份讓皇帝和朝臣都徹底放心的坦蕩。

她正在用行動,為她的昭兒鋪就一條更穩固、更順暢的儲君之路。

而病榻上的皇帝唐治,得知這一切,握著思寧的手,也更加安心地將朝政托付。

在這風雨微瀾的永徽末年,帝後之間的信任與默契,因著思寧的賢惠懂事與教子有方,而愈發堅不可摧。

這日清晨,東宮崇文館內,太子少傅正在為唐昭講解《論語》。

六歲的小太子坐得筆直,神情專注。

「殿下可知『君子不器'作何解?」少傅問道。

唐昭略一思索,奶聲奶氣卻條理清晰地回答:「夫子之意,是說君子不該像器物般隻有單一用途。

為君者更要通曉經義、明辨是非、知人善任。」

少傅捋須含笑:「殿下聰慧。那殿下以為,如何才能不做器?」

這時,皇帝和思寧悄然來到殿外,駐足聆聽。

隻見唐昭認真地說:「要多讀書,多請教太傅這樣的賢臣,還要……要多觀察民生疾苦。

前日父皇和母後帶我去洛安郊外,見到農人耕作,才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皇帝唐治在門外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

課後,他走進書房,唐昭立即起身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昭兒免禮。」

「方纔父皇聽見你的對答,很是欣慰。」

「不過,父皇還要考考你。」

說話間,揮手命人攤開一幅大唐疆域圖,「若你是父皇,現在江南水患,河北旱災,該如何處置?」

唐昭盯著地圖看了許久,小臉繃得緊緊的。

「江南要治水,河北要賑災……可是,國庫的錢糧有限……」

琢磨了下,小太子抬起頭,目光堅定。

「應該先保住百姓性命,開倉放糧。

同時選派得力官員前往兩地,江南修築堤壩,河北挖掘水井。」

皇帝唐治讚賞地摸摸他的頭:「昭兒能想到這些已經很好了。

不過還要考慮得更周全些,比如如何排程漕運,如何防止官員貪墨,如何安撫流民……」

皇帝耐心地一點一點引導,將複雜的政務拆解成太子能夠理解的內容。

這樣的教導日日不輟,唐昭的進步也是肉眼可見。

這事,發生在此次唐治嚴重風疾發作之前。

轉眼,唐治的風疾病情稍有好轉,一連缺了十天,也就是三次早朝的唐治,強撐著上朝議事。

議題正是關於江南漕運的繼續改革。

戶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漕運曆年損耗巨大,臣建議增設漕運使,專司督辦。」

這時,一個出乎意料的聲音響起:「父皇,兒臣以為不妥。」

眾人循聲望去,竟是坐在皇帝下首旁聽的太子唐昭。

小太子自六歲搬入東宮居住後,每次上朝,陛下都會讓小殿下旁觀。

此刻他才六歲,但聲音清脆響亮,毫不怯場。

唐治有些驚訝,卻還是溫和地道:「昭兒有何見解?」

唐昭站起身,像模像樣地行了個禮:「兒臣以為,增設官職固然能加強管理,但也會增加開支。

不如在現有官員中擇選能臣,明確權責,嚴格考覈。同時可以改進漕船,優化航線,這些纔是治本之策。」

朝堂上一時寂靜,隨即響起陣陣竊竊私語。

「……太子殿下年紀雖小,見識卻不凡啊!」

「……這番見解,就是朝中老臣也未必想得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