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84章 詭異熟悉感的大唐時空觀影(一)
大唐,神龍元年正月,夜。
長安皇城,燈火煌煌,卻透著一股大廈將傾前的死寂。
病榻上的女皇武則天已至暮年,張柬之等大臣發動的“神龍政變”餘波未平,逼她退位,還政李唐的聲浪日益高漲。
她躺在寢殿中,呼吸沉重,一生的波瀾壯闊與此時的孤家寡人形成殘酷對照。
突然,殿外傳來山呼海嘯般的驚呼。
夜空,並非漆黑,而是被一片巨大的、如水波般蕩漾的光幕所照亮!
那光幕橫貫天際,星辰失色,整個長安城仰頭可見。
“陛下!天……天有異象!”內侍連滾爬爬地闖入,麵無人色。
武則天在宮女的攙扶下艱難起身,走到殿外。
她抬頭望去,渾濁的雙眼驟然收縮。那光幕之中,並非神仙鬼怪,而是清晰的、活動的景象。
這是宮廷!
卻並非她所熟悉的大明宮。
幾乎同時,被迫遷居上陽宮的李顯,李旦,以及張柬之、崔玄暐等政變核心大臣,乃至長安城的百姓,全都看到了這不可思議的一幕。
光幕中的畫麵穩定下來。
字幕浮現:【理朝·永徽三十一年,帝寢疾,太子監國】
“理朝?”
“永徽?那不是先帝早年的年號嗎?
不過沒用這個年號這麼久吧?後來不是改了年號嗎?”
長安城中,竊竊私語聲彙成浪潮。
畫麵中,一位麵容清臒、與唐高宗李治有八分相似,但眉宇間少了幾分陰鬱,多了幾分平和的中年皇帝,正半倚在榻上,輕輕咳嗽。
年輕卻沉穩的俊美太子回稟道:
“父皇……工部提出的……固然能解眼前之急……
“昭兒,朕知你心係民生。
但全麵疏浚,工程浩大……恐生民變啊。”
侍立在側的史官……
“……隻是……怕是要說朕……甚至說太子你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
“父皇,兒臣年輕,被說幾句好大喜功無妨。
隻要於國於民有利,兒臣願擔此……父皇隻需在最終決策時,肯定此策便可。”
……
畫麵裡的太子回稟完後,上前一步,細心地將皇帝滑落的薄毯往上拉了拉,還關心皇父,叮囑其按時喝藥。
之後,畫麵上顯現出當時史官當日記錄以及一段私評。
【帝與太子議政,時有異見。
然太子每能以理服之,兼慮帝疾,言辭懇切,舉措得宜。
帝雖初疑,終多納之。
父子相得,爭議反增其情,殊為異數,亦國之幸也。】
一開始,看著這對話這情景,大唐觀者無不感到一種詭異的熟悉感!
尤其是李顯、李旦,心中更是翻江倒海,這不就是他們父子當年常常麵臨的困境嗎?
然而,接下來的發展卻截然不同。
看著異世界大理裡那位太子的言行舉止,忍不住驚歎不已。
看到史官記載後,雙眸瞪得老大,不敢置信極了。
就在這時,畫麵一轉,來到一處精緻卻不失雅緻的宮苑。
一位身著常服,氣質溫柔,長得花容月貌的睿智的婦人正在修剪花枝。
太子年紀看起來比前麵畫麵裡多了幾分稚氣,顯然這畫麵發生的事情,在前一畫麵之前。
他正坐在她對麵,眉宇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母後,今日與父皇議政,兒臣又險些與父皇爭執起來。”太子歎了口氣。
林後放下銀剪,親手為兒子斟了杯茶,聲音柔和卻有力:“昭兒,你可知你父皇為何總是‘攔’著你?”
太子抬頭,有些不解。
林後微微一笑:“他非是攔你,而是在為你試錯。
他坐在那個位置上,看到的不僅是策略本身,更是策略執行中可能出現的萬千漏洞,以及朝堂上下的暗流湧動。
他若覺你策論有隙,你便回去,寫出至少十種最可能出現的意外,並附上應對之策,證明你思慮已周全。
屆時,他豈有不準之理?”
太子眼神一亮,如醍醐灌頂。
“做事不要一味苦求,而是用行動證明,你不僅看到了目標,更看清了路上所有的荊棘與溝坎。”
林後的聲音溫溫柔柔的,可話語卻充滿著智慧與溫情。
“治國,需要的不僅是銳氣,更是算無遺策的沉穩,與直麵失敗的擔當。
你要讓你父皇看到的,不僅是‘你想做什麼’,更是‘你能承擔什麼’。”
光幕前,大唐太極殿外,一片死寂。
被迫退位、心境複雜的武則天,死死盯著光幕中那個與她身份相似,卻選擇了完全不同道路的林後,第一次失態地喃喃出聲:“她……她竟然……”
後半句話噎在喉中。
武則天看不懂,卻大感震撼。
張柬之等大臣麵麵相覷,他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驚駭與……一絲不易察覺的嚮往。
原來,權力的交接與父子關係的處理,竟能有如此和諧、充滿智慧的方式?
……
最後天幕展現了林後的晚年。【理朝·思寧太後
清暉園農事苑】
已是太後的林思寧,布衣荊釵,蹲在皇家苑囿清暉園開辟的試驗田裡,仔細察看新培育的稻穗。
已成年的皇帝帶著百官,像小小學生一樣跟在她身後,認真聽她講解不同稻種的習性、抗旱能力與產量。
稻浪金黃,映照著這位太後滿足而平和的臉龐。
後來史書記載:林後林氏思寧,曾於此地,為天下人,種下能多活萬民的糧食。
長安夜空中,看著這一幕,一片死寂。
然後,不知是誰先開始,人群中傳來了低低的啜泣聲,那是被最樸素、最偉大的力量所感動的淚水。
武則天站在殿外,寒風吹拂著她蒼白的頭發。
她看著映象中那個與她走了完全不同道路的林後,嘴唇抖動了下,卻是什麼都沒有說出口。
她一生用權謀、鐵血和無上勇氣,打破了時代的桎梏,登上了權力的巔峰,與整個男權世界為敵。
換來了一個皇位,卻也留下了無儘的爭議、子女的悲劇和身後的孤寂。
而光幕中的那個女人,她沒有稱帝,她選擇了另一條路。
她以皇後、太後之尊,用智慧融入而非顛覆,用教育滋養而非壓製,最終,她將權力的影響力,化為了澤被蒼生的實際功德。
夜空中的光幕漸漸淡去,最終恢複正常。
但這一夜所展現的另一個可能,那“詭異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映象。
已如同一顆種子,深深埋入了大唐每一個見證者的心中,尤其是那位即將走到生命儘頭的女皇心中。
這麵天幕照見的,不僅是兩個王朝的歧路,更是兩種女性力量的終極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