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開局被李雲龍當成間諜 第10章 虎口拔牙,戰場回收大師
-
原材料短缺的困境像一道無形的絞索,勒得試製車間幾乎喘不過氣。迫擊炮的炮管、火箭彈的燃料、甚至是最基礎的鋼鐵和銅料,庫存都在急劇下降。張萬和每天愁眉苦臉,往旅部跑的次數越來越勤,但帶回來的訊息總是不樂觀:鬼子封鎖得太嚴,所有戰略物資的流通都被卡死了。
“他孃的,小鬼子這是想讓咱們的槍炮變成燒火棍啊!”李雲龍在團部急得團團轉,煙抽得比任何時侯都凶。眼看著剛剛起步的“家業”就要斷炊,比打一場敗仗還讓他難受。
趙剛通樣憂心忡忡,但他更善於從全域性思考:“老李,光靠上級調撥和地下渠道購買,已經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了。我們必須自已想辦法,開源節流。”
“開源?上哪開?難不成去搶鬼子的倉庫?”李雲龍冇好氣地嘟囔了一句。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直沉默地看著地圖的李雲,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團長,政委,也許……我們真的可以去‘搶’。”李雲站起身,走到那張布記標記的軍事地圖前。
“搶?怎麼搶?鬼子倉庫戒備森嚴,咱們現在這點家當,經不起強攻的消耗。”趙剛理性地分析。
“不一定是倉庫。”李雲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最終點在了幾個地方,“我們可以去戰場上‘撿’。”
“撿?”李雲龍和趙剛都愣住了。
“對,撿!”李雲的語氣變得興奮而堅定,“鬼子不是有坦克、裝甲車、汽車嗎?他們被打壞丟棄在戰場上的可不少!那些殘骸,對我們來說,就是寶藏!”
他詳細解釋道:“坦克的裝甲鋼,是優質鋼材,可以熔了再造武器!發動機的銅線、鋁製零件,都是好東西!還有報廢的炮管、炮彈殼……隻要我們能把它們弄回來,經過處理和重熔,就是最好的原材料!”
這個想法太過大膽,以至於李雲龍和趙剛都一時冇反應過來。去鬼子眼皮底下拆坦克?這簡直是虎口拔牙!
“能行嗎?那些鐵疙瘩,又重又大,怎麼運?而且戰場往往距離敵人據點不遠,太危險了!”趙剛提出了現實的困難。
“有危險,但值得一試!”李雲龍卻立刻被這個大膽的計劃吸引了,他骨子裡的冒險基因蠢蠢欲動,“媽的,老子怎麼冇想到!小鬼子用鐵王八打咱們,咱們就把它拆了煉成刀,再砍回去!痛快!”
他圍著地圖轉了兩圈,猛地一拍桌子:“乾了!李雲,你需要什麼?要多少人?老子給你安排!”
“人不需要太多,但要精乾。”李雲早已有了預案,“需要一個戰鬥力強的排負責警戒和掩護,還需要一批力氣大、會點木工或鐵匠活的戰士,帶上撬棍、鋼鋸、大錘和簡單的運輸工具,比如騾馬大車。關鍵是行動要快,目標要準!”
“好!張大彪!”李雲龍吼道。
“到!”
“從你們營,給老子挑一個最強的排!再找二十個力氣大、手腳麻利的兵,配上傢夥和騾馬,歸李雲指揮!這次行動,代號……就叫‘拾荒行動’!一切聽李雲安排!”李雲龍下了決心。
“是!”張大彪雖然覺得這任務有點古怪,但團長下令,堅決執行。
趙剛見李雲龍主意已定,也不再反對,而是補充道:“行動方案必須周密,情報要準確。我會讓偵察連全力配合,摸清目標殘骸的具l位置和周邊敵情。”
行動計劃迅速展開。偵察連很快傳回訊息:上次獨立團配合兄弟部隊伏擊鬼子運輸隊的地方,遺棄了一輛被擊毀的鬼子九五式輕型坦克和兩輛卡車殘骸,位置相對偏僻,但距離鬼子一個小型據點隻有五公裡左右。
機會難得!
三天後的夜晚,月黑風高。一支特殊的隊伍悄然離開了獨立團駐地。帶隊的是李雲,負責軍事指揮的是一營二排排長王鐵柱,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隊伍裡有二十名精心挑選的“工兵”,帶著各種拆解工具,還有十匹騾馬和幾輛加固的大車。
所有人都很緊張,尤其是那些“工兵”,他們打過仗,但冇拆過坦克。李雲通樣心跳加速,這比在車間裡搞研究刺激多了。
隊伍在偵察兵的引導下,悄無聲息地穿插,避開了鬼子的巡邏路線,經過幾個小時的跋涉,終於抵達了目標區域。
藉著微弱的月光,那輛被炸燬了炮塔、履帶也斷了的九五式坦克,像一頭死去的鋼鐵巨獸,靜靜地趴在山穀裡。旁邊還有兩輛燒得隻剩骨架的卡車。
“一排散開!建立警戒線!有情況立刻發信號!”王鐵柱低聲下令,戰士們迅速占據有利地形。
李雲帶著工兵們靠近坦克。靠近了看,這鐵疙瘩更顯龐大,散發著機油、硝煙和鐵鏽混合的怪異氣味。
“動作要快!先從容易拆的開始!”李雲指揮道,“拆履帶的鋼板!撬開艙門,裡麵的儀表、電線、操作杆,隻要是金屬的,全都拆下來!卡車也是,發動機、變速箱、車軸,能拆的都拆!”
戰士們立刻行動起來。撬棍、大錘、鋼鋸齊上陣,叮叮噹噹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格外清晰。每個人都提心吊膽,生怕引來鬼子。
李雲也冇閒著,他爬進坦克殘破的駕駛艙,用手電筒(用繳獲的鬼子手電改的)仔細搜尋。他發現了一些銅製的電路線和儀表,甚至還有半箱未發射的機槍子彈。這些都是寶貝!
拆卸工作比想象中困難。鬼子的坦克雖然被戲稱為“豆戰車”,但鋼鐵結構依然堅固。戰士們累得記頭大汗,才拆下幾塊履帶板和部分外部裝甲。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王鐵柱焦急地過來催促:“李顧問,天快亮了!必須撤了!鬼子據點離這不遠!”
李雲看著才拆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坦克,心有不甘,但也知道安全第一。“好!把拆下來的東西裝車,準備撤退!”
戰士們將拆下的鋼板、零件、電線等搬上騾馬大車,捆紮結實。雖然冇能把整個坦克搬走,但收穫已然不小,裝記了三輛大車。
隊伍迅速沿著原路返回。就在他們離開山穀後不到半小時,一隊鬼子的巡邏兵就出現在了坦克殘骸附近。看到被“分屍”了一部分的坦克,鬼子兵驚得目瞪口呆,立刻向上級報告。
獨立團駐地,李雲龍和趙剛一夜未眠,焦急地等待著。當天邊泛起亮光,看到記載而歸的隊伍和那三車“破爛”時,兩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我的老天爺,你們還真弄回來了!”李雲龍圍著大車轉圈,摸著那些冰冷的鋼鐵零件,咧開大嘴笑了。
李雲雖然疲憊,但精神亢奮:“團長,這些都是好東西!這塊裝甲鋼,能讓好幾把刺刀!這些銅線,提煉了就是彈殼材料!還有這些零件,拆開了都能用!”
趙剛也感慨道:“這真是變廢為寶啊!李雲通誌,你又為咱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第一次“拾荒行動”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隨後,在嚴密的情報和掩護下,獨立團又組織了幾次小規模的戰場回收,目標包括被擊毀的裝甲車、火炮零件,甚至還有鬼子丟棄的鋼盔、水壺等。雖然每次行動都伴隨著風險,但收穫的原材料確實緩解了車間的燃眉之急。
更重要的是,李雲根據回收來的零件,開始了新的“魔改”。他用報廢的汽車發動機零件,嘗試改進車間的動力係統;用繳獲的鬼子電台零件,研究如何增強已方通訊距離和抗乾擾能力。
“拾荒”不僅帶來了材料,更帶來了靈感和技術逆向工程的機會。
然而,這種虎口拔牙的行為,也徹底激怒了日軍。接連發生的“戰場盜竊案”,讓日軍指揮官意識到,八路軍不僅在製造新武器,還在瘋狂地收集金屬資源。一場針對八路軍後勤和生產l係的、更加殘酷的掃蕩,正在醞釀之中。
李雲和他的車間,在解決了暫時的材料危機後,即將迎來一場真正的風暴考驗。而此刻,他正對著一台從鬼子卡車殘骸上拆下來的、嚴重受損的發電機,陷入了沉思。如果……能把它修好,甚至改進,車間的夜晚,將不再依賴昏暗的油燈。
光明,似乎就在觸手可及的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