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兩米四猛漢入校,全城化身嚶嚶怪 > 第935章 因為饑餓失去了生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兩米四猛漢入校,全城化身嚶嚶怪 第935章 因為饑餓失去了生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古代之所以將四大職業的順序定為士農工商,其實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狀況來決定的。

以前地位最高的群體是‘士’,也就是那些讀書人。

在很多人還不識字的時代,能讀書的人很少,因而地位很高。

讀書不僅可以讓他們有機會進入朝廷做官,還能夠改善生活條件,這就是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原因。

但是到了今天,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普及教育讓大家都能接受文化學習,讀書人不再是少數派,因此‘士’也就不再是最頂端的存在。

農業一直代表著糧食生產,而食物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曆史上多次戰爭就是因為缺糧而導致失敗,還有大饑荒期間,許多人因為饑餓失去了生命。

直到後來袁隆平發明瞭雜交水稻技術,才讓我們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不再受製於其他國家。

工匠精神體現在製造領域,技術則代表了科學力量。

古老的建築正是匠人們用他們的技藝建造而成。

但在傳統社會裡,中國是個純農業國家,對製造業和技術的關注度不高,所以當時工匠的地位並不突出。

而現在我們正處於工業化程序中,需要大力發展科技與技術,培養更多的技術工人或科研人員,因此我調整了原來的位置,讓‘工’上升到第一位。

至於商人,在過去不受重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們的活動範圍廣泛不利於管理;二是那時候實行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

老百姓通過自種自收滿足基本需求,唯一需要購買的商品可能隻有食鹽這類政府專賣物資。

而今現代社會中資本家的作用得到了極大提升,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明顯,但這同樣伴隨著一係列社會問題,比如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金融泡沫等現象。

所以過分強調商人的作用是有風險的,適度扶持就好。

一個國家真正穩定發展的根基還是得靠工業和農業,前者可以讓國家更加強盛,後者保證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沒有了商業,整個社會依舊能夠運轉如常。”

講完這些之後,現場先是安靜了幾秒,接著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待掌聲停止後,剛才提問的那個學生又問了一個新問題:“佘總,請問你怎麼區分現代社會中的商業活動與工業生產呢?

這兩個概念有時候會讓人混淆。”

“要想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彆,關鍵是看這家公司是否擁有實際存在的生產線或者是工廠設施。

像目前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主要依托虛擬平台運營,本質上屬於服務性質的企業,並不算是製造業範疇。

相反,如果一家企業從事的是實體物品的生產和加工工作,那麼就可以歸類為工業領域。

比如說我們升華集團,就是一個將資訊科技與實體產業相結合的例子。

其中升華軟體、佳興等子公司都是線上上開展業務的,而航天航空技術部門、軍工研究所以及醫療健康板塊則屬於典型的實業部分。

在當前環境下,製造業又進一步細分為傳統型製造業以及高科技創新型企業。

雖然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但實際上它們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那些僅依靠網際網路運作而缺乏實物支援的企業,很容易遭到模仿並被超越;

但涉及具體裝置、廠房等重資產投入的公司門檻就高多了。”

說到這裡,佘遵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偏離了原本的主題。

他是來這裡激勵年輕人努力學習知識的,而不是討論行業分類啊!

想到這一點,佘遵調整了一下思路繼續說道:“說到底,手裡有門手藝總是吃香的。

在座的北航學子們,你們掌握了這麼多航空航天的知識,將來要做的是一個優秀的工程師,而不僅僅是為了錢的商人……”

你們要把學的東西變成實際行動,造出心目中的飛機。

以後老了帶著孫子坐飛機時,可以自豪地說,看,這架飛機是你爺爺設計的!

而不是到了時候告訴孫子,你看,你爺爺買了個商務艙多厲害!或者炫耀說,這是我同學設計的飛機呢!”

下麵的學生聽了佘遵描繪的兩個情景,在心裡稍微想了想,大部分人都傾向於第一個選項。

看著台下沉默思考的學生們,佘遵笑了笑,然後走下了講台。

他一離開講台,台下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佘總,你的演講真棒!”高主任迎上來說道。

佘遵聽到表揚,搖搖頭,“彆誇我了,說著說著就跑題了,哪兒好啊。”

這話也隻有他自己知道。

畢竟高主任不可能指著鼻子批評他講得有多爛、多跑題。

“佘總您太謙虛了!您說得非常好,給學生們指明瞭方向,避免了他們迷茫。”高主任緩緩地說。

佘遵沒再反駁,因為再爭辯下去就沒禮貌了。

“我們開始簽合同吧!”他說。

高主任點頭同意,帶著佘遵來到會客室。

“佘總,你看一下。”高主任遞過一份準備好的合同。

佘遵粗略一看,說道:“主任啊,你們推薦的人也太多了些,幾百個科研人員!升華集團就算再牛,一年也吞不下這麼多人呐!”

高主任憨笑著,明白這個道理,“其實我們不是要你立燒錄用所有人,而是想讓他們先來貴公司實習,這樣他們的履曆也會豐富一些,找工作時更輕鬆。”

佘遵感歎,真是儘職儘責的就業指導老師。

“這麼多實習生怎麼安排?總不能都塞進研發部吧?

就算我願意,專家們也沒時間帶幾百個新手。”

“那您可以根據成績進行分配。”高主任依然堅持。

佘遵最後妥協,“這樣,最多接受200名應屆畢業生實習。

如果表現好,我會儘力讓他們留下來。

至於具體人選,就由您們決定。”

高主任不再糾纏,表示認可,“就這樣定了,我們簽約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