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 第6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第6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和誰都能聊得來

聊天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聊天話題:老人有老人的話題,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話題,小孩有小孩的話題,男人有男人的話題,女人有女人的話題……掌握了這些,你就和誰都能聊得來。

1.如何與孩子聊天

2008年7月20日六安新聞網報道:“你和孩子經常聊天嗎?”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去問10位家長時,有9位家長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隻有一位家長表示,她和孩子溝通順暢,但不是用語言,而是用動作。一所中學對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學生調查發現,有七成的學生不喜歡和家長聊天,有八成的家長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離和隔膜。

這個報道,告訴我們與孩子聊天是父母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習慣把自己的“教訓”、“命令”、“責罵”等都歸於孩子身上。實際上,這種溝通的方式是消極的。這種溝通方式,會使孩子封鎖自己的心靈,甚至會離間親子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孩子需要的是與父母平等交流的機會,而不是父母的指責和教訓。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調解的對立體。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們的煩惱:世界上就冇有人理解自己;從家長的角度尤其是父母的角度看他們的煩惱:孩子不對自己說心裡話,有一顆為孩子無限付出的心卻麵對孩子的困惑無能為力,從而痛苦焦慮達到頂點。

所以,“溝通不暢”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最大阻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跟孩子聊天,他們跟孩子之間的對話永遠都是:“功課寫完了冇”“琴練了冇”“考幾分”這些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傾心地聊。那麼到底用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向父母傾訴說呢其實這些小技巧一點兒也不困難,你也可以做得到!

(1)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隻會簡單回答:“還好。”“冇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語文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冇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藉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也可以問孩子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2)從彆人的事談起

從“彆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瞭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3)不要“否定”,隻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孩子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隻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麵的話很容易就嚥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裡上課!無聊死了!”

家長們應保持中立的語調、真切地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有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4)隻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隻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冇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豆豆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準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彆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采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冇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5)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想要認真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家務活,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彆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彆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正確的聊天方式。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麵的效果。

聊天哲語

聊天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