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6.讚美他,他定愉快
-
6.讚美他,他定愉快
張小姐和王小姐同在一個公司裡辦公,她們素來不和。有一天,張小姐忍無可忍地對另一個同事小李說:
“你去告訴王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請她改改她的壞脾氣,否則冇有人會願意理會她!”
李先生回答:“好!我會處理此事。”
這以後,張小姐每次遇到王小姐時,王小姐果然是既和氣又有禮,與從前相較,簡直判若兩人。
張小姐向李先生表示謝意,並且好奇地說:“你是怎麼說的,竟有如此的神效?”
李先生笑著說:“我跟王小姐說,‘有好多人稱讚你,尤其是張小姐,說你又溫柔又善良,脾氣好,人緣佳’如此而已。”
社會心理學家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最渴望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勝過雨後絢麗的彩虹,在人們心靈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讚美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同時,讚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讓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讚美,就把搖擺不定的人變成你忠實的朋友。人際交往中,如果在聊天談話當中,善於誇獎他人的長處,那麼,人際交往的愉快度將會大大增加。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對一所小學的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並把他們認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名單用讚賞的口吻通知學校和有關教師,並再三叮囑對名單保密。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他們想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8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結果,出現了令人驚喜的奇蹟: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個個有了顯著的進步,而且,性格更開朗、求知慾更強、與老師感情甚篤。
為什麼八個月之後竟會有如此顯著的差異呢?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原來,這些教師得到權威性的預測暗示後,便開始對這些學生投以讚美和信任的目光,雖然教師始終把這些名單藏在內心深處,但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老師自覺不自覺地對名單上的學生態度和藹、親切溫和,即便是他們犯了錯誤也冇有嚴厲地指責他們,而且通過讚美他們的優點來表示信任他們能改正。實際上他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奮發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盪漾,於是他們在行動上就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學習,結果就有了飛速的進步。正是這種暗含的期待和讚美,使學生增加了進取心,使他們更加自愛、自信和自強,奮發向上,故而出現“奇蹟”。這種由於教師的讚美、信任和愛產生的效應,心理專家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或“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皮格瑪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援,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儘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援的連續性。
總之,讚美他人會使彆人愉快,更會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讚美者的良性回報會使我們更加自信,也會使我們更加有魅力,形成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
聊天哲語
事實上,由於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興趣愛好以及思想觀唸的差異,我們所遇到的人也就形形色色、各種各樣。倘若你瞭解對方屬於哪種類型的人,對症下藥,見機行事,交流起來就容易多了。
當好聽眾,人人願意和你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