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 第9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第9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當好聽眾,

人人願意和你聊

作為一個有心的聊天者,如果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要注意讓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千萬不要一人獨唱主角戲!

1.“傾聽”比“說”更重要

語言是思維和思想的載體,也是人類最主要的交流交際工具。因此,語言中往往蘊涵著巨大的價值。在聊天中,人們的言談話語,無論是有意識的交流還是無意識的流露,都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傳達著某種資訊,或流露出某種情感傾向。因此,高效溝通有時候需要我們做一位誠懇的傾聽者。俗話說:“善聽者善交人。”如果要想做到高效溝通,就應該學會“傾聽”。

假如你和一個老朋友吃午飯,他說因為和妻子大吵了一架,他整個星期都睡不好。要是你像大多數人一樣,怕聽彆人私事,你可能說:“婚姻生活總是有苦有樂——你吃魚還是五香牛肉”你這樣說,是間接叫他最好彆向人發牢騷。假如你不想澆他一頭冷水,那就不妨說:“難怪你睡不好,夫妻吵架一定令你很難受。”聽完後他有了一舒心中抑鬱的機會,心情便會好得多。我們當中很少人能夠自我開解,總有需要把自己的煩惱告訴善於聆聽的朋友。

因此,在聊天交談中善於傾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在聊天中如何做出傾聽反應呢下麵這幾個方麵可供參考:

(1)輕輕地點頭做出反應。聽話者用這種方法表示自己正在聽對方的談話,有時輕輕點幾下頭表示對對方所傳達的資訊的讚同或默許。會聽話首先就是協助對方說下去。或者使用一些很短的評語或問題來表示你在用心聽,即使你隻是簡短地說“真的”或“哦,原來這樣”也行。這就向對方表示:我在認真聽你講話。

(2)目光要注視正在說話者。不要做其他任何動作,也不要說話。這表明你正專心致誌地傾聽對方的談話,並且對對方的談話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3)用儘量少的言辭表示出自己的意思。

比如,“我瞭解”、“嗯哼”、“是那樣”、“很有趣”。使用這些詞語,一般表示聽話者對於說話者的話有所瞭解,或者表示同意對方的看法。發出聲音也能表示正在傾聽對方的談話。

(4)重複說話者剛纔所說的一句話的最後幾個字,表示對說話者所說的意思的肯定。

(5)應該做出真實的反應。應該對對方做出合理真實的反應。這樣做,有利使雙方進行溝通。

這幾種反應,就是向對方表明:我很重視你所說的話。滿足了對方訴說的需要,對方也就會考慮你的要求。

會聽話還要學會聽出言外之意。

一位生意興隆的房地產經理認為,他成功的原因在於不但能細心聆聽顧客講的話,而且能聽出冇講出來的話。

他講出一幢房屋的價格時,顧客說:“哪怕瓊樓玉宇也冇有什麼了不起的。”可是說的聲音有點猶豫,笑容也有點勉強,那經理便知道顧客心目中想買的房子和他所能買得起的顯然有差距。

“在你決定之前,”經理練達地說,“不妨多看幾幢房子。”結果皆大歡喜。那位主顧買到了他能買得起的房子,生意成交。

即使聽自己最喜愛的人說話,也容易隻聽到表麵的含意,而忽略了話中有話。“你錢用光了?這是什麼意思?全家人隻曉得拚命花錢!”這番氣沖沖的話語,真正的含意可能是“我今天的工作已經把我折騰夠了,我正想發脾氣”。

要是你善解人意,便聽得出這番氣話隱藏著委屈和挫折。在較為心平氣和時,隻需稍微說一兩句表示關心的話(“你看來很疲倦,今天很辛苦吧”)就可幫助一個滿腹牢騷的人,以不傷感情的方式消氣。

會聽話還表現在用心聽,但不急於判斷。

我們總是勇於訂立是非的標準,判斷誰是誰非。隻判斷而不用心聽,便會切斷許多心靈溝通的途徑。

加州大學精神病學家謝佩利醫生說,向你所關心的人表示你可能不讚成他們的行為,但欣賞他們的為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仔細聆聽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假如十來歲的孩子淩晨三點回家,心焦的父母不易記住聆聽是多麼重要,孩子剛要解釋,做父母的便劈口喝道:“我不要聽出了什麼事!”這種反應破壞了雙方的溝通,更嚴重的是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一定要告訴他你們如何為他操心:“我們又擔心又害怕。”然後讓他說明一切。心理學家警告說:父母如果從不聽孩子的解說,孩子長大後,往往要經過許多年治療才能恢複自尊。

我們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說話,精神病學家的診所擠滿了需要彆人聆聽的人。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人與人不能溝通,是因為隻有人說話而冇有人聽。一個挽回家庭關係成績優良的調解人說:“我令一家人言歸於好,真不費什麼勁。我隻是讓每個人有發言的機會,彆的人都在聽,但不準插嘴。往往這是全家人多年來初次細心聆聽彼此說話。”聆聽是表示關懷的一種方式,一種無私的舉動,可以讓我們離開孤獨,進入親密的人際關係,並建立友誼。

聊天哲語

據社會心理學家統計,人大約有

50~80

的時間都在與人溝通,而在溝通中,有一半時間都在傾聽。由此可見,“傾聽”是比“說”還重要的溝通技能。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