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4.聽是談話的另一種方式
-
4聽是談話的另一種方式
在交際活動中,很多人認為,所謂的“善談者”就是會說話、會聊天,善於巧妙地駕馭言辭的人。所以,有的人一打開話匣子就關不住,滔滔不絕地講述不完。但事實上,一個口齒伶俐、巧言令色的人不一定是一個會說話、會聊天的人。一個會說話、會聊天的人往往是能夠熱誠而專注地傾聽他人說話,適時地回饋重要資訊的人,因為人類並不是為了想說話而一直說話,而是為了彆人聆聽他的想法或意見才說話的。因此說,聽是談話的另一種方式。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傾聽呢?
(1)傾聽要虛心
與他人談話聊天是一個溝通訊息、聯絡感情的過程,所以,在聽人談話時,應持有虛心傾聽的態度。有些人覺得在某個問題方麵自己知道得更多,就經常打斷對方的講話,斷然中途接過話題,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不顧對方的想法而自己發揮一通,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而實際上你也未必在此時就真正把對方的意思聽懂、聽明白,甚至常常是冇說上幾句話,就談崩了,這就是由於冇有虛心傾聽對方談話而造成的。
在與他人談話聊天的場所,如果你不讚成對方的某些觀點,除非是對你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否則一般應以委婉的語氣表示疑問,請對方解釋得詳細一些。或者說“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一直不是這樣認為的”、“這個問題值得好好地想一想”。即使你想糾正對方的錯誤,也需要在不傷害對方自尊的前提下以商討的語氣說:“我記得好像不是這樣的吧……”如此這般,就足以使對方懂得你的意思了。而你也不必因為與其爭辯而破壞彼此之間和諧的交流氛圍。
(2)傾聽要耐心
就一般交談內容而言,並非總是包含許多資訊量。有時,一些普通的話題,雖然對你來說已經知道得很多了,可對方卻說得不亦樂乎,這時,出於對對方的尊重,就應該保持耐心,不能表現出厭煩的舉動。
有統計指出,我們說話的速度是每分鐘120~180個字,而大腦思維的速度卻是它的4~5倍。所以對方還冇說完,我們早就理解了,或對方隻說了幾句話,我們就已經知道了他想表達的全部意思。這時,思想就容易開小差,同時也會表現出心不在焉的下意識動作和神情,以至於對對方所說的話聽不進去,當說話者突然問你一些問題或提出見解時,你就會毫無表情地緘默,或者答非所問,從而使對方難堪或不快,覺得是在“對牛彈琴”。
越是善於耐心傾聽他人說話的人,獲得良好溝通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聆聽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一個人如果能夠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談話,等於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我傾聽的人”,這樣無形之中就增強了對方的自信心,加深了彼此的感情,為彼此之間的友情創造了和諧融洽的環境和氣氛。因此,聽人談話應像自己談話那樣,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專心致誌地注視著對方。當然,如果你確實覺得對方聊得淡而無味、浪費時間,則可以巧妙地提出一些你感興趣的問題,不露痕跡地轉移對方的談興。
(3)傾聽要用心
聆聽他人的說話,不隻是被動地接受,還應主動地反饋,這就需要做出用心的呼應。在對方說話時,你不時地發出表示聽懂或者讚同的聲音,或者有意識地重複某句你認為很重要、很有意思的話。有時,你一時冇有理解對方的話,或者有疑問時,不妨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對方一般是樂意以更清楚的話語來解釋一番的,這樣就會把本來比較含糊的思路整理得更明晰了。
同時,在談話、聊天中,聽者應輕鬆自如,神情專注,隨著對方情緒的變化而伴之以喜怒哀樂的表情。通過一些簡短的插話和提問,暗示對方你確實對他的談話感興趣,或啟發對方引出對你有利的話題,當對方講到要點時,要點頭表示讚同。點一點頭,實質上就是發出一種信號,讓對方知道你在聽他講話,對方這時當然會更加認真地講下去。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你的表情總是在做出自然的呼應,對方心理上也會覺得你聽得很專心,對他的話很重視,會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話題也會談得更廣、更深。
聊天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