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 第61章 賈詡謀曹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61章 賈詡謀曹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曄領了宗正府都司空令的任命,心事重重地退到文官佇列的末位跪坐。

劉協似乎對他頗為看重,不僅當場授予官職,還特意吩咐了一句:

“劉卿既為宗親,又身負要職,日後便參與朝議,以備諮詢。”

此言一出,帳內文武百官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位年輕的“皇叔”身上。

有好奇,有審視,有羨慕,也有嫉妒。

站在不遠處的楊修,更是難掩得意之色,趁著無人注意,悄悄朝劉曄遞去一個眼色,嘴角微揚,彷彿在說:

“劉兄,瞧見沒?若非小弟我在陛下麵前為你美言,你豈能甫一入朝便得此殊榮?這份人情,你可要記下了!”

劉曄感受到四麵八方投來的目光和楊修那略帶戲謔的眼神,心中五味雜陳,隻能報以一絲無奈的苦笑。

他此刻心亂如麻,原本奉曹操之命出使,意在結好朝廷,為曹操爭取戰略空間,豈料天子竟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將他扣下為官,徹底打亂了他和曹操的全盤計劃。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心緒。

其實,他內心深處並非完全抗拒留在朝廷。他畢竟是漢室宗親,對劉姓天下自有幾分難以割捨的情懷。

隻是他自少年時便目睹天下分崩離析,漢室權威掃地,早已形成“漢室衰微,難再複興”的固有認知,故而才選擇投效他認為更有能力平定亂世的雄主曹操,以求間接匡扶社稷。

就在這時,禦座上的劉協似乎想起了什麼,又開口問道:“劉卿,朕方纔想起,你既是阜陵王之後,乃我劉氏宗親,為何不在朝中效力,反而去了曹操麾下任職?”

劉曄聞言,連忙收斂心神,恭敬回答道:

“回稟陛下,臣此前並非直接效力於曹兗州。臣原本在揚州刺史劉勳麾下為官,劉刺史……其時暫聽命於後將軍袁術。”

“後來,臣聽聞兗州牧並傳陛下所誅逆賊郭汜之首級於四方,宣示陛下剿滅李傕、郭汜逆黨、重振朝綱之決心。”

“臣深感振奮,欲借曹公之力,為陛下分憂,對抗關東諸多不臣之諸侯。”

劉協聽了,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亂世中人才確實一般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會選擇最近的幾個勢力之一作為投靠物件,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曹操硬要說,當前比起袁紹來,還是好上不少,名義上沒乾什麼出格的事情,除了擅殺名士邊讓以外對朝廷還算恭敬,而且是少有可以對抗袁紹的州牧了。

而經過最初的慌亂與糾結,劉曄的思緒漸漸清晰起來。

他暗自思忖:“事已至此,抗拒已是無用。陛下雖年少,然觀其行事,果決勇毅,手段非凡,短短時日便已掃平關西,重掌大權,或許……漢室真有中興之望?”

“我身為宗親,若能在此中興大業中效力,於公於私,豈不勝過在曹操麾下為一謀臣?即便陛下未能成功,此刻效力朝廷,亦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順,於我之聲名前途,亦無壞處。”

想到這裡,他心中的鬱結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重新燃起的期待——他想親眼看看,這位與眾不同的少年天子,究竟能將這破碎的山河,帶到何種境地?

不過既然問道曹操的情況,劉協順便也問了問其他人的想法,曹操雖然上表,但是不可知其誠心。

就在眾人沉吟之際,一直沉默寡言的賈詡道:

“陛下,此事易耳。曹操既屢次上表,自稱忠心漢室,願為陛下屏藩,抵禦袁紹。此心是真是假,一試便知。”

“陛下可下一道恩旨,言陛下年輕,然社稷為重,當早定國本。為皇子遴選伴讀,宜從忠良之後中擇選。聞曹操之子,皆聰慧伶俐,可令其將適齡之子,儘數送至長安,入侍東宮,既顯陛下恩寵,亦全其忠君之名。”

劉協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失笑:“文和,朕尚未有子嗣,何來東宮?這伴讀之名,從何談起?”

“陛下春秋鼎盛,子嗣乃遲早之事。此不過是一個名義,意在請曹公遣子入朝。名為伴讀,實為以示其無二心。”

他話說得含蓄,但帳內所有人都瞬間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這是要曹操送兒子來當人質!

侍中鐘繇覺得此舉似乎有些過於直接和強硬,恐怕會激起曹操的強烈反彈,便出列打圓場道:

“文和之策,雖是為朝廷計,然曹孟德畢竟是一方州牧,若令其儘遣所有適齡子嗣入朝,是否略顯急切?恐傷其顏麵,反為不美。”

劉協也覺得有理,目光便轉向了新近“歸附”的劉曄,想聽聽這位剛從曹操陣營過來、又身為宗親的臣子有何見解:

“劉卿,你曾在曹操麾下,對其情況較為熟悉。以你之見,文和此策,是否可行?曹操會作何反應?”

此時的劉曄,經過一番內心掙紮,已然想通。

既然回不去了,不如徹底站在朝廷立場上,為天子謀劃,或許更能施展抱負。

他深吸一口氣,不再猶豫,躬身答道:“回陛下,賈公之策,實為老成謀國之言。”

他既然決定表態,便不再藏私,將曹操的家底和盤托出,以顯示自己的誠意與價值:

“據臣所知,曹將軍除早夭之子外,眼下共有三子。長子曹昂,乃原配丁夫人撫養,雖非嫡出,然長為庶,且年已弱冠,沉穩勇毅,常隨軍征戰,在軍中頗有聲望。”

“次子曹丕,年十歲,乃卞夫人所出,聰慧機敏。末子曹植,年方六歲,亦為卞夫人所生,天賦異稟,有神童之譽。三人中,曹昂雖為庶長,但實為曹將軍著力培養之繼承人。”

賈詡聽完劉曄的介紹,眼中精光一閃,立刻介麵道:

“陛下,既如此,可示朝廷寬仁。便讓曹操將長子曹昂與次子曹丕送來長安即可。其幼子曹植,年齒尚幼,可留於身邊,以全其父子之情。如此,既彰顯朝廷信任,亦足以安朝廷之心。”

他這話說得滴水不漏,看似留了餘地,實則更為狠辣——直接要走了曹操已成年的繼承人曹昂和另一個聰慧的兒子曹丕,隻留下一個六歲的幼童曹植。

這幾乎是將曹操的未來牢牢攥在了朝廷手中!

劉協聞言,略一思忖,便明白了賈詡的深意,當即拍板:

“善!就依文和之言!擬旨,加曹操食邑三百戶,表彰其忠勤。同時,令其遣子曹昂、曹丕入朝,為皇子伴讀,以昭其心!”

“臣遵旨!”書記官立刻記錄。

帳內眾臣,尤其是文官們,聽著賈詡這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的計策,背後都不由冒出一股寒意。

這賈文和,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如此精準狠辣,直擊要害!看似給了曹操麵子,實則將他的命脈捏得死死的。

劉曄更是側目看向賈詡,心中凜然。

他早聞賈詡“毒士”之名,今日親眼見識其手段,方知傳言不虛。此人之謀,深沉老辣,於無聲處聽驚雷,實在可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